咖啡店,一对情侣,饶有兴致地分享着两边耳机,同一首歌。
镜头一转。

一男子开始逼叨。
那两个人并不喜欢音乐
音乐不是单声道而是双声道
耳机左边和右边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只戴一只耳机听
两个人听到的就不是同一首歌了
镜头再转,一女子也在发表演讲。
眼神较真,语气更较真。
三明治把培根和生菜分开吃
还是三明治吗
两个人吃猪排盖饭
一个人把炸猪排吃完
另一个人吃的是啥
人家就谈个恋爱听个歌,你们怎么这么多意见?
以下是科普节目《流行音乐的混声原理》。
容Sir省略10000字。
得得得。
你们可真懂。

但这么懂的两个人谈起恋爱来,就一定很合拍吗?

Sir猜,你一定等着看他们的好戏了——
花束般的恋爱

花束みたいな恋をした

别看名字听不懂。
这是今年把爱情聊得最清楚的电影。
导演土井裕泰,作品有《四重奏》《垫底辣妹》;编剧坂元裕二,曾拿下4座“日剧奥斯卡”;主演菅田将晖和有村架纯,演技从不掉线的两位偶像派。
本片年初在日本上映,蝉联了六周票房冠军。
不过以上,都不是我推荐的理由。
Sir喜欢这部片是因为。
它制造出一个个甜到极致的恋爱泡沫,再用一根根锋利无比的针将泡沫戳破。
每一个细微的爆破声。
都可能唤醒你爱情里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记忆。

01
爱情A面
深夜,地铁站。
男主小麦,女主小绢,都赶不上末班车。
旁边还有两位路人。
陌生又无奈的四个人,在咖啡店打发时间,尴尬寒暄后,奇迹出现了。
押井守,《攻壳机动队》导演,就坐附近。
小麦激动得无法呼吸,开启粉丝碎碎念模式。
小绢看见,也激动得无法呼吸。
看这惊喜的小眼神,欲盖弥彰的捂嘴笑……
真的过分合拍。
同行两位青年也很合拍。

都是一脸懵逼。
不会吧?不会吧!
居然不认识押井守?
对面男生一听,不甘示弱:
说啥子哟,人家都说我是狂热爱好者。
喜欢看什么片呢?
他最喜欢的电影是《肖申克的救赎》,旁边女生也觉得……超感人!
留下小麦和小绢大翻白眼。
什么人才会说出喜欢《肖申克的救赎》这样最烂大街的答案呢?
当然就是——
你对电影的了解,仅限于此。
怪不得你们连押井守都不认识,哼!

像小麦和小绢这样的资深文青,有一系列刁钻的信号,在人群中识别出稀有物种的同类。
一看衣品。
同款匡威白球鞋、同样宽松的灰色卫衣。
二看文艺口味。
去唱K,你唱上句,我能接下一句;
聊下去又发现,都错过了同一个小众展览;
公寓避雨,又见证一个翻版书架。
三看私人小癖好。
都爱拿电影票根当书签,都纠结耳机线为什么打结,都吐槽别人涂完护手霜又擦掉,都搞不懂为什么布可以赢石头……
当一个个契合的拼图被揭开,也就逐渐拼出了爱情的A面——
怎么看怎么对眼。
怎么看怎么像……世界上的另一个我。
但问题是。
“拼图”的数量终究有限。

当A面拼完后,我们到底会发现什么?
02
爱情B面
热恋期的爱情,全世界都一样。
比龙卷风还猛,比麦芽糖还甜。
是彻底变成连体婴,在沙发、厨房、浴室没完没了地没羞没臊……
是听到你拼命藏的哭腔,踩着拖鞋飞奔过来给拥抱;


是交换圣诞礼物时,惊喜发现买的是同款;
是窝在家里看巨好哭的小说,一起把卫生纸用光;
是在下雪的除夕夜,把流浪的猫咪带回家,仪式感满满地起名……
恋爱的瞬间,每一个都好梦幻。
梦幻到一旦叠加起来,人就忘记了现实。
进而,产生第二个幻觉——
“我的人生目标,就是和你维持现状。”
如果说相爱是连连看,那么相处,就是找不同。
爱情是成为彼此的唯一。
但生活又何止一个唯一?
当客观的生活变化,放大了本就存在的差异。
爱情,以及爱情的幻觉,都会悄悄溜走。
起初,只是陪伴的缺席。
你想看《牯岭街》,我想去公司聚会;
你想约朋友见面,我满脑都是方案。
后来,变成默契的缺席。
一起买的塞尔达,我玩不下去了;
一起喜欢过的电影,我看到想睡着;
一起吃过的面包店,我不在乎它已经倒闭。
然后你就会发现。

A面是忽略步骤的近似取整。

B面才是拆开爱情的包装纸,你真正要接手的生活。
03
爱情赏味期
你说,热恋期过后,总会经历平静期,没啥吧。
可是平静期,也叫“瓶颈期”。
没法解决瓶颈,就不会再有然后。
一次,两人因为工作吵起来。
小麦来了句:结婚就好了啊!
结婚了,你做你兴趣至上的文青,我做我尊严无用的社畜。
原来“我养你啊”这句话,也可以这么不浪漫……
第二次,小麦和小绢参加朋友婚礼。
两人心知肚明,今晚要分手了。
临门一脚,小麦又来了句:
结婚就好了。
结婚就可以很幸福。
你说,这是有病吗,都不爱了还结婚?
不。
小麦不是有病,他可能比小绢还清醒。
就像第一次约会,他敏锐察觉到,小绢跟自己,其实没有那么合拍。
自己会N刷的电影,会好奇的天然气储罐,人家真的没兴趣。
小绢呢?
每当她回忆起相遇,独白都充满诗意。
窗外的雨,被昏黄的街灯切成一段一段。
电吹风的声音,都盖不过心脏跳动的声音。
但她同时又很爱看一个博客,喜欢念叨一句话。
开始,是结束的开始。
他们都清醒地知道爱情会过期;
又深信保质期可以被无限延长。
对,就像恋爱过的你我他。
风花雪月的小绢,试图以持续的兴趣分享,保证爱情的纯度;
实用主义的小麦,疯狂加班赚钱,用稳定的物质,保证关系的不变。
也正是这份延长保质期的执念。
放大了价值观的南辕北辙,加速了爱情花期的结束。
当然你也可以说。
无非是不情不愿,消退了你情我愿。
让爱情凋谢的,不是差异,是没法求同存异。

而话又说回来。
爱情的开始,也没那么玄乎。

也许不是“世界上的另一个我”促成了爱情。
只是“我需要”世界上的另一个我促成了爱情。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
任何人陷进去时,都会美化奇遇。
而之所以会美化,是因为爱情的本质,就是填补了“我明明不是异类,可我为什么没有同类”的孤独。
电影里。
如果离开咖啡店,小绢没有上前说:“刚才是押井守”,就不会有后面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如果居酒屋结束后,小麦没有追出去戳破“朋友就在附近”的谎言,更不会有“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
合拍是意外,相爱却需要“往前一步”。
恋爱的前提不仅是灵魂共振,还有我们对彼此的茫然无知。
所以当新鲜的变成日常,好奇的变成熟悉……
激情的淡化,就像花开花谢那么自然,日升月落那样客观。
用《重庆森林》的话来说就是:
了解一个人并不意味着什么。他可能今天喜欢凤梨罐头,明天就喜欢上别的什么东西。
人,爱情都是无法确定的,我们不仅总是搞不懂对方,其实也搞不懂自己。
非要给爱情加上一个确定的结果,却忽视了积攒回忆的过程,那是刻舟求剑,也是索然无味。
04
花会凋谢,因为它是真的
看到这里你要说。
所谓爱情,难道就是赏味期内限定享用,然后就只能等着它变质吗?
别急。
电影里不光有小确丧,还有不多不少的一点安慰。
最后,小麦和小绢挽着新的另一半,头也不回地走掉,却轻松地挥了挥手。
而且,他们都没有“看见”对方的告别。
爱情是怎么过期的,人为什么无法维系关系,可以找到千百万种理由。
所以,都不是这电影真正想说的。
它想说的是:
每个人都是笨拙而孤独的。
不管是面对爱情,面对自己,还是面对生活。
既然有闪闪发光的时候,就会有怎么都做不好的时候。
再疯狂而真切的爱情,其实都是双方的甜蜜共谋。
所有“偶然的获得”,也都是为了迎接“必然的失去”。
但谁说接纳失去,就不能好好享受获得呢?
很多人说,坂元裕二是描写恋爱的高手。
毕竟现象级日剧《东京爱情故事》,纯爱电影《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以及这两年口碑很好的《四重奏》《大豆田永久子与三名前夫》,都是他的作品。
不过他自己,倒不太喜欢这样的标签:
我只是喜欢通过恋爱来描写人际关系,不是梦幻的,而是现实的。
重要的,是人物背后很小很小的事,这些,才是角色活生生存在的印记。
很多观众都给《花束》,起了不少别名。
比如《文艺青年和他们的爱情之死》《豆瓣友邻恋爱物语》,都很贴切。
Sir最喜欢的是这个:《和百分百合拍的人说再见》。
说再见,不仅是告别过去。
它还意味着,我们能坦诚地面对孤独。
《东京爱情故事》里,率真可爱的赤名莉香说:
所谓恋爱,只要参加了就有意义。

即使没有结局,人和人相爱的瞬间,那种感觉会永远留下去。
《四重奏》里一直单恋,如何主动也得不到回应的小雀,也说:
去过的旅行可以变成回忆,没有去成的旅行就不能变成回忆吗?
浪漫地开始,执拗地维系,洒脱地结束。
不就是人生本身?
所以Sir觉得,如果一个创作者拍不好、写不好爱情片。
那TA最大的问题,不是不理解爱情,而是不尊重生活。
坂元裕二在NHK的纪录片中说:
令我真正动笔的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迸发出对美的意识。
这必须是认真感知世界才能得来的。
只盯着电脑,只依靠酒精,都是没有办法的。
就像这部电影的英文名:We Made a Beautiful Bouquet.
花束送出,注定就会凋谢。
但在这之前,它已经用全部的生命力为美贡献了一场盛宴。
爱情有花期,宴会会散席。

正因为这样。
千万别耽误了啊。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奇爱博士多店老板娘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