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码头青年(ID:matouyoung)
作者:边城蝴蝶梦
1949年以后,南京从未像今天这样经受如此大的压力和危机。南京在散装省的地位本就微妙,现在惹出如此祸端,省内其他12个弟兄,对大哥就更离心离德了。国内很多地方,也因为南京疫情外溢,重新回到了去年上半年提心吊胆的日子,心里的恼火也是可想而知的。
有人编出了一个段子:武汉打响第一枪,接着是广州起义,然后南京沦陷……
南京防疫现状,用南京人口头禅来说,就是YBDZ。这一点,连新华日报旗下公众号“北京西路瞭望”都承认。29日的一篇文章里,有这样的表述,“尽管前一阶段的应急处置有点忙乱,但很多问题都在迅速改进。”有点忙乱,这已经是很留面子的表达了。
官府的“忙乱”,放在南京市民身上,就是“混乱”。很多人的工作生活节奏都被打乱,“苏打绿”这一戏称的背后,是无数民生艰辛。南京防疫抗疫的混乱,引起了很多投诉和吐槽。
上一篇码头文章《南京疫情可能让全国人民再遭罪》推出之后,阅读量高达四五百万,里面有提到一些广州的抗疫经验。不少南京读者在后台问,能不能介绍一些广州的做法,供南京借鉴参考。
关于南京疫情,我不便多谈深谈,毕竟不是生活在南京,无法感同身受,难免隔了一层。但前段时间的广州抗疫,我从头到尾都经历了,观察下来,也有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广州的一些抗疫做法,我从领导力、媒体力、科技力和市民素质等几个方面,粗粗整理一下,希望能对南京的主政者有所启发。
南京是我深爱的城市,特别希望它能早日恢复正常。南京人才济济,体制内外都藏龙卧虎,我相信,在南京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南京疫情一定能够得到早日控制。
广州和南京,有不少可比拟之处。比如,分别是中国第一第二经济大省的省会,经济实力都比较强,高教医疗资源都很发达,历史文化都很悠久灿烂。如果广州能考90分,南京没有理由不及格。所以广州有些抗疫经验,南京是可以拿过来抄的。
之前的文章里,我提到了“领导力”问题。事情是人做出来的,人要靠领导来统筹使用,所以领导至关重要。
目前的广州领导团队有个特点,那就是比较稳定。书记来广州三年了,市长时间更长,五年多了。书记做过地方主官,也当过京官,多个岗位历练过,视野开阔,经验丰富。改革开放至2014年之前,广州的一把手绝大多数都产自广东本土。2014年以后的两任书记,都来自直辖市。广州的书记,在副省级城市中,重要性和热门程度与深圳仿佛。因为竞争激烈,万众瞩目,所以能做广州书记的,很难是庸才。
市长是广东本土官员,从1984年至今,除了到汕尾当过两年市委书记之外,其他时间都没离开过广州。这样的党政主官搭配,在其他省会城市中是不多见的。五年多的市长,非常非常不容易,不信你看看自己所在城市。
这个领导团队对广州非常熟悉,几年时间,也足够他们调整人事,让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手下人有啥特长、适合干啥,书记市长心里都有数。干起活来,自然是如臂使指,没什么阻滞。
举个例子,广州市卫健委主任黄光烈,今年46岁,4个月前出任现职。在此之前,他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党委书记。1998年,黄光烈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普通医师做起,此后23年,他都在这家医院。他的前任是唐小平,因为抗击非典一举成名,是著名的传染病防治专家。2003年非典时,唐小平在广州市八医院院长任上,带领全院医护人员收治了400多例确诊和疑似非典患者,是国内收治病人最早,也是广东收治病人最多、收治时间最长的医院,创造了众多救治奇迹。
去年,湖北多位卫健委主任因为不是科班出身,而广受诟病。湖北省卫健委原主任刘英姿,学的是计算机。在出任此职之前,从无卫生系统工作经历。
捅出天大篓子的冯军,出任东部机场集团一把手之前,是地方上的组织部长。不是说组织部长就干不好国企老总的工作,但隔行如隔山,不在一个行业内长期浸淫,工作很难迅速上手。底下人跟你搞鬼,可能都看不出来。
南京市卫健委主任,我查了一下简历,在做卫生系统一把手之前,一直在农业部门打转。
因为用对了人,所以广州在疫情期间,卫生系统运转非常高效。广州市卫健委的主任副主任,轮番出镜,每个人都能侃侃而谈,没什么官腔套话。我印象最深的是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周斌,此人普通话标准,逻辑性强,条分缕析,一听就懂。他的专业,让广州人放心许多,也给广州卫健系统加分不少。不少市民甚至说,张周斌是他们的偶像。
图源微博@新华网

在这些专业的领导调配下,广州医护人员的表现更加亮眼。广州五六月的天气已经很热了,三十多度的天气下,穿着厚厚的防护服,那种辛苦,不消多说。然后还要经常在高温和暴雨之间切换,但广州的医护人员真是好样的。他们累了就席地而卧,甚至有人因为劳累过度而晕倒。这些都被媒体图文并茂地报道出来,传遍羊城上下。
图源bilibili star星视频

广州疫情期间,我留意过,广州市领导很少被市民挂念到。疫情期间,广州人对两位主官完全没印象。有无他们,好像并不重要。他们很少抛头露面,电视上没有慷慨激昂的演讲,报纸上也没有长篇累牍的指示。书记市长叫什么名字,我估计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像我这样的媒体人,有时也要想半天,才能想起市长的名字。市长都来了五年多,还有这么多人不认识他,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城市的资源调配,跟官员关系不大。通俗点说,就是办事不用走后门托关系。
低调归低调,但书记市长们确实是在做事的,只不过是在幕后统筹调度。
迅速关闭餐饮堂食、关闭各大批发市场、关闭各种娱乐公共场所、荔湾芳村片区全区封锁、调集国企保证物资供应、事实上的封城、三次全员核酸、24小时之内出检测结果、调动志愿者、出动高科技……
这些措施的迅速出台,很快便稳定住了局势。
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出动数百名刑警进行流调,这种做法也是国内首创。
图源微博@紧急呼叫

自广州近日出现第一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后,广州警方主动对接疾控部门对病例迅速开展疫情流调工作。注意,这里是“主动”对接。如果没有对城市的热爱和责任心,常见的做法是能推就推。
每个感染者背后,都有一个专业的侦查员团队。有时为了追查一个感染者的轨迹,需要出动十几名侦查员。他们通过大数据系统等各种调查手段排查感染者确诊前接触过的人,包括家属、医生、同行者,甚至还有清洁工和问过路的人。
刑警直接与疾控对接,在现场一起工作,再配上公安大数据的后台支撑,大大提升了轨迹调查的效率,为跑赢病毒争取了很多宝贵时间。
广州还出动了无人机运送核酸检测样本,平时车辆运输需要30分钟,无人机配送只需要10分钟。
图源微博@七环视频

6月3日晚,广州市政府紧急召集广州市科技企业参与抗疫。第二天,一家高科技企业就调度集结5台无人公交车,前往知识城学生公寓,接驳学生统一检测核酸。没两天,大批无人车开始给封闭的荔湾区运送防疫物资。
广州封闭管理区还投入使用了一些配送机器人,具备智能地图导航及避障、自主搭乘电梯、跑腿送物等多重功能,可一次性高效服务三个配送需求,封闭区的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完成全程无接触式取餐取物。
另外, 微信公司就位于广州小蛮腰附近。因为是近水楼台,微信和广州的合作,可能是最频密最高效的。如果没有微信,没有各种小程序,广州防疫的难度可能会有指数级的增加。
大数据、无人驾驶、智能机器人等硬核科技,帮了广州抗疫不少忙。南京的科技力和广州相比,有一定差距,但也有不少高科技公司,不妨问计于他们,让抗疫的科技含量更高。
没什么纰漏,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大家各司其职,二十多天就这么过来了。广州人很满意很自豪,当然不会骂书记市长。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那些准备充分工作踏实的官员,往往没有可以制造功绩的高光时刻,反而显得平平无奇。那些常常“救火”的人,需要我们特别警惕。他们的火,有时可能就是百姓的命。
广州抗疫的最硬一张底牌是市民。

广州官府不强势,民间社会自主性比较强,两者博弈时,都有商有量。政府使用权力时,相对比较克制。比如广州的城市面貌,北方人初到广州,估计会皱眉头,怎么规划这么乱。广州“乱象”的背后,和政府的相对弱势有关,不会想拆哪就拆哪。做事规矩,按规则来。有一说一,广州规划当然也有不少问题,以前没少被本地媒体批评。
广州有个网红“桥中房”,就是屋主和有关方面没谈拢,拒绝搬迁,最后政府只能绕道。这样的房子,放在有些地方,肯定会被认为影响市容市貌,领导只要大手一扬,拆,马上片瓦无存。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有点乱糟糟的广州。只有权力被有效约束,老百姓的权利才会得到保护。
民间强政府弱,带来的好处就是市民阶层自我发育得比较好。优秀的学生都不是管出来的,老百姓也是一样。只要感觉到自己受尊重被爱护,人都想讲究点体面点。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抗疫期间广州发生的所有温暖和感动,都和这点有关。
广州市民做核酸时,秩序井然,没有插队,没有吵闹。有的市民甚至自发留在现场帮忙维持秩序。“天气炎热,等待的时间会感觉很长,但每个人都很自律和克制地服从安排,整个会场的安排都井然有序,这让我感到惊讶。”南都记者记录了这个叫Alexander的外国教师的感慨。

广州人能感觉到这座城市是我的,待在这座城市是舒适温暖的,因此在城市遇到灾难时,很多很多人都愿意为它付出。
大家以做志愿者为荣。在一些召集志愿者的群里,报名晚了的话,根本没机会做志愿者。在一个志愿者群里,“马上来”、“通宵也可以”、“我也可以”.....没人讲条件,唯恐报不上名。把做志愿者的照片PO到朋友圈,下面是一堆点赞和羡慕。很多“00后”出现在志愿者队伍中。炎热的天气里,他们协助维持秩序,喊到失声……
图源微博@CGTN记者团

有市民托外卖小哥送来二十几杯西瓜汁,外卖单上写着:“外卖小哥,不用给我电话!直接交给打疫苗的工作人员!大热天的!辛苦她们了!谢谢你。”
一位采样护士收到市民塞过来的纸条,写着“不知你长什么样,但从你的背后就觉得你很美!”落款是“小樱桃”。
6月1日晚8点,被封闭管理的荔湾区广钢新城,业主们纷纷走到阳台前,打开手机闪光灯,播放音响,大声歌唱,齐声高喊“广州加油”。这是广钢新城业主们为了感恩所有一线工作人员的无私奉献,特地策划的集体“喊楼”唱歌活动。大家歌唱《我和我的祖国》和《听我说谢谢你》等歌曲。歌声之外,欢呼声、加油声、呐喊声,此起彼伏。
投身抗疫的绝大多数工作人员,都非常尽职尽责,态度友好,做事认真。在广州,没人歧视穷人,但大家普遍看不起不专业不敬业的人。
珠江新城某高档住宅区一位女业主嘲讽荔湾是贫民窟,乱喝早茶引起疫情,结果遭到市民“围攻”。她的一个邻居说得特别好:真正富足的人,心中存善,不会以财物区分人等。广州人是包容低调的。很多有钱的人也住西关,他们只是喜欢那里的烟火。原谅你的无知,鄙视你的价值观念。这个事件,也被媒体广为报道,引发了很多讨论。
一位境外入境人员这样夸奖广州:真的要由衷地对广州说声谢谢,广州的强大和温柔让我们在这样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还能有回国归家的一线希望,无论是机场到隔离酒店闭环通道里的所有工作人员,还是酒店里的医疗官,他们都给与了我们最大的善意和体贴。广州市政府还为我们做心理测评,以及给与有效心理辅导。我相信广州很快就能好起来,因为这是广州啊 ,临危不乱的广州,勇担重任的广州,坚定温柔的广州。
我相信南京人有着不亚于广州人的素质,发生在广州的这些温暖感动,同样会在南京出现。我的一些南京朋友,现在就在做志愿者。
根据广州的经验,我想送给南京人三句话:
全力配合核酸检测,尽量减少外出和人群聚集;
充分信任物资供应体系,不恐惧也不传播恐惧;
体谅医护和社区工作者,积极投身志愿者队伍。
最后谈一下广州媒体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作用。
5月30日,我写了一篇题为《负责隔离全国八成入境人员,这些你不知道的数据背后是广州担当》的文章,三四百万阅读,很多广州人都看过。我写这篇文章其实是基于自己的困惑,为什么疫情会发生在广州?广州政府到底在做哪些事?我采访了一些体制内的朋友,了解到广州原来承担着一些不为人知的脏活累活苦活。广州已经撑了好久,两三万工作人员常年投入在这块工作上,耗费的钱财更是无数。了解到这些信息之后,很多广州人就理解了政府,也更愿意配合防疫。
和我这样的自媒体相比,成建制的党媒发挥了更多更大的作用。
广州拥有大批高质量的媒体,这是广州最大优势之一。三大报业集团,南方、羊晚、广日,每一家都是历史悠久人才济济的全国大报。虽然因为种种原因,这些年广州媒体有些星光黯淡,但底蕴仍在。尤其在本地民生报道方面,广州媒体人的新闻敏感性、服务意识、报道手法,都可圈可点。这次疫情,广州人能及时迅速看到大量资讯报道和分析文章,进而作出出行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媒体功不可没。
有说不出的真话,但绝不能说假话。这句若干年前广州一位备受尊敬的资深报人的名言,至今仍然影响着广州媒体。很多理性的广州媒体人一直在逼仄的空间里,努力追求真相,引导民众客观看待问题,这点殊为不易。
我翻看了一下南京的几家媒体,内容主要是正面报道,这没有问题,非常时期,需要凝心聚力,突出模范作用,给大家加油打气。但是写法和呈现方面,不少文章还停留在中学生写“好人好事”的水平上,简单生硬,可信度低。不怕得罪南京同行,说句不中听的话,二十多年前的广州媒体都不允许这么写文章。
因为具备专业性和公信力,广州媒体说的话,市民比较能听进去。老百姓只要相信你,事情就好办多了。
最典型的就是核酸检测,广州市民为什么那么配合,媒体的功劳相当大。
广州市民对郭阿婆确诊,没有谴责,更没有起底,多的是安慰鼓励祝福。广州媒体的作用是,把这些零星散落在网络间的民意小花,捡起来,包装成一大束鲜花。这一举措,也为此后的民间抗疫舆论基调定下走向。
经过这么多年媒体的熏陶,广州很多官员也有了媒体思维。我经常看广州市卫健委的公众号,他们文章的标题就很吸引人,一看就是有媒体经验的人在操刀。从标题到内文,新闻点的提炼都很到位,传播效果自然比干巴巴的公文要强得多。
媒体传播的力量是巨大的。疫情对广州是一个巨大的伤害,但是在很多广州媒体人的努力之下,疫情也成了广州精神的催化剂凝固剂。广州人对自己的城市格外自豪,因为这座城市有那么多温柔善良坚定的同类。现在流行一句话,科技向善,其实民心也是是向善的,有时只需要恰当的引导,媒体就特别合适做这个事。
一个城市良好媒体生态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它需要几十年的博弈和斗争。媒体自身要有料,政治智慧和业务水准都要具备。官员要比较宽容,能听得进不同声音。像广州这样的城市,放眼全国,可能都是独一无二的。当然,广州今天的媒体业也有不少问题,最主要的是监管环境的变化。希望广东和广州当局能高度重视媒体作用,媒体树品牌千难万难,但毁掉却很容易。
广州的这些经验做法,南京可以学,但一时半会很难学。首先,对媒体的相对宽容,这一点就很难做到。只想让媒体做传声筒,时间久了,老百姓也就不把媒体当回事了。媒体破罐子破摔,最后自己都会变成一个笑话。
比如南京交通广播电台这个推送,“全国多地出现与张家界旅游关联病例”,张家界疫情从哪来?心里没有一点数吗?自己防疫不利,却甩锅给张家界,这既不专业,更不地道,徒增笑料。
虽然有网友调侃,从孙吴开始,下至宋齐梁陈南唐建文弘光太平天国抗战渡江,南京都是一个守不住的城市,但我希望这一次,南京可以守住,南京一定要守住。
用新闻的视角看世界,长按二维码关注【码头青年】,阅读更多文章

推 荐 视 频
关注新周刊视频号,关注有态度的生活

必 读 好 文

点 击 图 片 即 可 阅 读 全 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