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刘勇(妙投研究员)
头图 | 东方IC
7月29日,宁德时代在其官网发布了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引发新能源行业关注。钠离子电池会引发动力电池行业革命吗? 
更令人关注的是,目前,宁德时代时代市值已经高涨至1.28万亿,钠离子电池能为宁德时代撑起一个更高的估值吗?
以下内容整理自妙投APP付费专栏《妙解公司》,《妙解公司》跟踪解读市场全赛道公司动向,整理总结近期行业内热点内容,让您更快了解市场变化,掌握风向大势。妙投研究员刘勇为大家进行了一番梳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宁德时代的钠离子电池。
1、宁德时代的钠离子电池简介
根据宁德时代的介绍,其第一代钠离子电池主要有以下这些的性能指标:
  • 电芯单体能量密度达到160Wh/kg
  • 在常温下充电15分钟,电量可达到80%,具备快充能力
  • 在零下20°C低温的环境下,仍有90%以上的放电保持率
  • 同时在系统集成效率方面,可达80%以上
  • 热稳定性超越国家动力电池强标的安全要求
(数据来源:公司官网)

在电解液方面,宁德时代开发了适配的正极负极材料的新型电解液体系,在制造工艺方面可以与目前的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和设备相兼容。
总体来看,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略低于目前的磷酸铁锂电池,但是在低温性能和快充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在高寒地区高功率应用场景表现出色。
在电池系统集成方面,宁德时代开发了AB电池解决方案,与锂离子电池的集成混合共用:将钠电池与锂电池同时集成到同一个电池系统里,按一定的比例和排列进行混搭、串联/并联和集成,通过BMS算法进行不同电池体系的控制,弥补了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短板,发挥出了它高功率、低温性能的优势,适配更多应用场景。
(数据来源:公司官网)

宁德时代的下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将突破200Wh/kg。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宁德时代开始进行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布局,计划于2023年形成基本产业链。
如果钠离子电池能够顺利产业化,确实能够带来动力电池领域的技术革新,解决行业内的一些关键问题,如:
1) 原料丰富,成本低
锂电池的广泛应用,导致锂资源的供应愈发紧张。而地球上钠资源储量远远高于锂资源,钠离子电池原材料成本较低。数据显示工业级钠的价格约为2万元/吨,而碳酸锂/氢氧化锂价格分别达8.6/9.3万元/吨,年初以来增幅分别为62%/71%,钠离子电池具有成本优势。
2) 扩展应用范围
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介于锂离子电池(300Wh/kg)与铅酸电池(30-50Wh/kg)之间,循环寿命(2000-3000次)虽然低于锂离子电池,但是具有高低温性能优异、安全性高,兼容性好等优点,可以成为锂离子电池应用场景的补充,应用范围可以扩展到:储能(基站、数据中心、电力/电网等)、中低续航的电动汽车、工程机械等。
但是,对于宁德时代的钠离子电池,我们要谨慎看待……
本文继续讨论以下问题:
1、钠离子电池会引发动力电池行业革命吗?
2、钠离子电池能继续支撑宁德时代的高估值吗? 
3、钠离子电池能否支撑宁德时代1.28万亿市值?
解锁完整版文章内容请戳↓
从今年5月初(以第一个交易日5月6日计算)至今的两个多月里,新能源相关的板块经历了大幅的上涨。其中新能源汽车概念上涨了18%,储能概念上涨了32%。
如此“高位”运行的新能源板块,你可能下不去手买,但不可能完全不看。与其继续羡慕有的人买了,不如看清楚未来的走势。在整个板块中,宁德时代肯定是那个“最靓的仔”。
相比“新能源概念”和“储能概念”板块,宁德时代的同期涨幅更高,达到41%。市值“稳稳”站上10000亿元,市盈率最高一度上涨至190以上的区间。
如此之高的市值水平除了反映出市场对于宁德时代的普遍看好,也几何倍数增大了公司价值判断难度:股价所对应的不再是中近期的企业表现,而是相应“延长”数倍的远期行业趋势和价值判断。即便将PE水平放宽至60,以及宁德时代近4个季度的年化扣非净利润增速29.17%去计算,宁德时代目前的市值大约已经“透支”了四年半。
市场如此之乐观,必然会引出来一系列疑问:
1、宁德时代基本面为什么能够支持其市值的大幅“透支”?
2、对于锂电池制造商而言,8-10年的行业趋势和公司价值判断核心点在哪里?
3、宁德时代未来最大的挑战点是什么?
解锁完整版文章内容请戳↓
妙投APP涵盖了《妙解公司》、《投资内参》、《消费内参》、《深案例》等39个专栏,更有投研清单帮你5分钟迅速理清一家上市公司基本面及投资价值;还会定期系统梳理宏观经济政策、金融资产背后的长线逻辑,授之以渔,让你逐步建立起分析框架。
实时更新科技、消费、宏观经济、IPO、并购、融资方面快点新闻,紧追市场行情变化,让你看得更远、更快。研究员老师们在直播间与你讨论热点话题,与资深的研究员老师们交流互动,一触即发。
👇点击下图,立刻搭载财富列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