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黄靖

编辑 | 宝珠
排版 | 星杨
于正新剧《玉楼春》悄无声息地开播了,但是关于其剧情、角色的讨论都不如这一则话题——“玉楼春韩网评论”来得受关注。
看到热搜的不少网友,都在疑惑:这些评论是什么?其次才是,《玉楼春》是什么?
新剧引发的评论竟然比剧情本身还受关注。后大家便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拱火了
事情是这样的,《玉楼春》开播没多久,外网的《玉楼春》预告片评论区就被营销号截图搬运到了微博。
截图里,有人赞美这部剧的,也有嘲讽批评的人,直指该剧服饰剽窃韩国。
与此同时,7月27日,《玉楼春》众主演开始就这一话题表明立场,女主角白鹿、男主角王一哲相继发了微博,喊话说这是中国的。
白鹿、王一哲在微博上相继喊话
这一喊话,又创造出了一个新的热搜,《玉楼春》的热度也连带上升。
随即,有细心网友发现,这些评论不像是韩国人写的,所谓的外网评论,疑似一场自导自演的、以煽动网络情绪为手段的炒作。
理由很简单,其一,这些评论无论是在语法还是口气上都显得死板、奇怪,像是机器翻译;其二,这些评论的账号多是停用已久的土耳其或印度账号,昵称里也找不到韩文要素,更像是僵尸号。
还有网友质疑,一部明明刚刚开播、国内尚无水花的网剧,怎么就突然在国外引发了讨论?如果目的是表明立场,男女主角为何只在微博上齐齐发声,而不发到外网呢?
所有的疑惑都指向一个可能,这是一次炒作,最早关注此事的网民则有了一种被玩弄的感觉。
不过,7月28日,于正在个人微博的评论区回应了质疑,他否认了炒作。
于正否认炒作
事情还没结束,于正回应过后,一些最早指出“玉楼春韩网评论”属于反串营销的微博已被删除,而一些博主则表示,因为此事收到了相关的公关函和律师函。
从目前已有的信息来看,关于此剧是否真的炒作尚不清楚,但某种对立情绪的确被制造出来,至于制造者是谁,可能只有制造者自己知道了。
微博相关讨论热度较高
无论如何,在开播初期就发生此番“拱火”事件,无疑给《玉楼春》之后的收视命运平添了几分变数。
火了吗
而在于正方的期许里,《玉楼春》是一定要火的。
2020年8月,在优酷年度发布会上,于正对《玉楼春》的评价是:对它的期许是超过《延禧攻略》的,没有一个环节是不好的,这部戏在中国将会成为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
同时,于正还放出狠话——如果不火,自己应该就退出娱乐圈了。
但于正自己没料到,仅仅在4个月后,他就不得不迅速淡出了公众视野。
2020年的冬至夜,知名编剧余飞、汪海林、琼瑶等一百多名影视编剧、导演、制片人、作家联名发表了《抄袭者不应该成为榜样》的公开信,剑指郭敬明和于正二人。
最后,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多年前被抄袭的庄羽、琼瑶终于等来了此二人的郑重道歉。受此事影响,于正出品的《玉楼春》也不得不临时延迟开播,迟迟未定档。
郭敬明、于正于2020年12月31日发文道歉
直到2021年7月26日,《玉楼春》才空降开播。剧组全体人员及投资方提心吊胆了半年,最大的盼望无非是希望该剧正常上映、甚至大火,而该剧对于正本人而言,也是他最后的翻身希望。
简单介绍一下这部剧,时代背景设定在明朝,主要讲女主林少春与男主孙玉楼的爱情故事,附带孙家的家族起落,剧方强调,这是一部古装合家欢类型的爱情喜剧。
《玉楼春》CP海报
就已播剧集来看,《玉楼春》的服化道延续了《延禧攻略》的古韵感,是下了功夫的。但是,老套的故事、不扎实的剧本、脱离历史实际的情节,以及高度磨皮以致看不清人脸的滤镜等,都成了网友的吐槽点。
同时,还有网友认为,该剧有抄袭《红楼梦》的嫌疑。
在人物设定上,女主角对应林妹妹,男主角对应贾宝玉,金晨饰演的三奶奶对应王熙凤,杨蓉饰演的贵妃对应贾元春,同时,剧情里还有吃胭脂等著名的红楼情节。
对于抄袭《红楼梦》的质疑,该剧的宣传方也毫无掩饰,因为其宣传点之一就是“青春欢乐版小红楼”。
从上图可以看出,该剧的宣传点有很多,既是xx版《红楼梦》,又是xx版《大宅门》,又是xx版《搞笑一家人》,还是xx版《驯龙高手》,以上提到的影视作品都是经典,豆瓣评分皆位于9分左右的高分区。
挪来比较的经典有这么多,那《玉楼春》自己的特色是什么呢?
目前已有上千名豆瓣网友对《玉楼春》做出了短评,主要以负面评价为主。几乎可以断定,希望它超越《延禧攻略》,难;希望它大火,更难。
《玉楼春》豆瓣热评
虽然联合出品方优酷在各大城市都买了巨型广告牌,剧集空降播出后也做了大量宣传,不过截至目前,无论是在口碑还是热度上,《玉楼春》都表现平平,反响一般,甚至由于打分人数不够,豆瓣至今尚未出分。
但是,对于投资方来说,口碑并不重要,关注度和话题度才是黄金,也就是说,只要持续炒作,炒出热度,这部剧就“合格”了。
但是,炒作也是有底线的。
别玩火
如果《玉楼春》此次炒作为真,那无疑是利用网友情绪和博取关注度的行为。
人是感性的动物,当下社会,利用情绪价值进行营销、炒作已经不是新鲜事,这种营销的特色是将自身或产品与消费者情感迅速绑定,从而引发共鸣,达到吸引热度、激发购买欲等目的。
如吴亦凡事件爆发后,首个与吴亦凡解约的品牌韩束即刻获得了大批网民的关注,原本是卖化妆品的韩束,也顺势卖起了牙签,高举“反凡”大旗,结果表明,此举颇得网友好感,营销很成功。
但也有翻车的例子,比如林生斌,因为过度消费痴情人设,利用网友们的同情心赢得了名声、赚得了钱财,最后却因为人设崩塌而遭到舆论反噬。
常见的被营销的情绪主要涉及高兴、厌恶、恐惧、愤怒,凡是可以被营销的,都已经被营销过了。
而如今,对立情绪越来越被一些人视为可以谋取利益的“流量密码”。
把网络对立情绪当生意,不仅过火,而且是玩火。
首先,其扩大了民众的心理距离,加深了族群间对立的文化想象,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其次,在伦理道德上看,这是将大众朴素的情感视为可利用、可牟利的对象,不仅下作,而且傲慢。
一则个人言论,最后却上升到两个群体之间的对立,也许这给一些传播者带来了热度和流量,但不知多少人的认知受到了误导,感情受到了诓骗,又有多少看不见的壁垒被树起?
也许,这也提醒了我们,再遇到这些似真似假的引战式言论时,与其去高呼去讨伐,不如让子弹再飞一下,再去了解事实相关者多一点。
投稿、投简历:[email protected]
广告、商务合作:
nfcnewmedia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