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们在经历不同的人生境遇时,总有一些闪光点能够和我们产生连结,便有了值得被记录的万般侧影。

如果你从事文字工作,那么将这些人的故事“变成”一篇篇精彩的人物报道,不仅会为你带来职业上的成就感,也会让你在从旁观者到成为时代记录者的角色转变中,生出有别以往的感悟。
《黑天鹅》剧照
如果你想记录生活,那么这些人物故事,会成为永不褪色值得回味的独家记忆。
当你遇到怦然心动的对象,你一定也想记录下ta的样子,作为你们永恒爱情的注脚。
当你通过写作参与到这些人不为人知的生活中去,就是沿着他人的生活轨迹再活了一次。这是多么珍贵而独特的体验。
《大卫·戈尔的一生》剧照
《三联生活周刊》王牌栏目“口述”主理人李菁就是人物写作领域的佼佼者之一。
她因长期做口述栏目,写出了许多引起巨大反响的人物报道。即使时隔多年再次发表的文章,依然能获得数百万的阅读量。央视主持人董卿也曾经夸赞“
(李菁)的采访,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

李菁文章下的读者评论。他们纷纷留言“看得热泪盈眶,在当下仍有学习意义”。还有人夸赞文章中“对于人物形象的描写简直可以出现在阅读理解里”。
她的文章为什么如此为人称道?正如《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所说“李菁即使是写大众最为熟悉的人,都会迥异于常人印象里的那些人物,并且不可替代”。 
可见,一次次成功的人物塑造,不但会让稿子出彩,也会让文章因为充满历史和文化价值而流传下去。
《爱在黎明破晓前》剧照
但人物写作身为写作类型中的重要主题,是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和能力的。
它不仅需要优秀的访谈能力去挖掘人物不为人知的一面,也需要强大的资料搜索整合能力,更重要的是需具备讲清楚故事写作方法。
所以,人物写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纸牌屋》剧照
但是不用担心,只要找到了正确的训练方法和领路人,你在写作上遇到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为了提升大家的写作能力,我们邀请到了一群在中国超会写人物故事的人在三联开设了写作训练营——《如何写好人物故事——用口述史方法解析写作全流程》
往期学员好评
这些一线媒体人和作家学者会借助口述史的方法和技巧,从采访技能、资料整合、写作技巧等角度,为你解构一篇文章从无到有的全过程,教你写出好看、鲜活的人物故事,记录身边和时代中的人。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加入写作训练营
 为什么要通过 
口述史方法学习人物写作? 
口述是一种重要的记录方式。在国际上,口述史已是一门专门学科,它通过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记录人物和历史,有一套成熟的方法论。
因此,通过口述史来学习人物写作,会比学习采访更全面、比学习笼统的写作课更系统——从前期准备、资料搜集梳理与整合,信息真实性的核实和采访、再到写出一篇佳作,这整个过程口述史都会涵盖。
1948年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室的建立,
正式标志着现代口述史学的诞生。
学会这些技巧,不只你的人物写作水平能得到提升,其他写作类型你也能触类旁通。
而写好一篇人物稿的难度在于保证真实,学习口述史会帮你跨越这道门槛。因为它会教给你如何通过受访者的口述、回忆,更直接地获得真实、鲜活的一手材料。
《聚焦》剧照
如何跨越时间,去挖掘被标签化的人物最真实的细节。对普通人来说,这种方法也更容易进入和习得。
国内一线大刊媒体人实战经验分享学者
作家多元身份多重维度讲述
我们邀请到的主讲人,都是自国内知名刊物的一线媒体人,也有最会写人物、讲故事的作家学者。
这门课程,由《三联生活周刊》王牌栏目“口述”主理人李菁亲自带队,还请来了以“历史侦探”著称的作家余戈,《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的执笔者,北大的顾春芳教授,还有曾为王石、刘永好、褚时健等知名人士撰写个人传记的周桦,以及致力于推动“公民写史行动”的资深媒体人唐建光
他们每个人对人物、历史、写作都有着丰富而独到的见解。他们会根据自己从业多年的经验,为你解构一篇文章从无到有的全过程。
采访沟通、资料整合
写作构思全方位立体解析
写好人物稿件,采访沟通、资料整合以及写作构思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在这一板块中,我们邀请到了《三联生活周刊》王牌栏目“口述”主理人李菁。
李菁拥有多年的一线采访实战经验,她深入过切尔诺贝利,也做过非典采访报道。近20年来,她的采访涉及政治、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是国内采访领域跨度最大、采访对象最多元的女记者之一。
2006年,李菁在周刊开设“口述”栏目,也成为了杂志广受欢迎的栏目之一。
她笔下的人物,有诺奖获得者阿摩司·奥兹、艺术家黄永玉、诗词大家叶嘉莹、导演张艺谋、学者傅高义等人。在李菁的采访中,这些公众人物不再脸谱化,而是展现出更加生动的一面。
这些好文章的产出,都得益于李菁老独特的采访写作视角。在课程中,她将结合多年一线采访实战的经验,告诉大家如何做一个好的发问者,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如何因“人”制宜,打开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海量资料里
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在撬开了人物之口后,你还需要找到足够多的支撑材料。
在这一板块中,我们邀请到了作家余戈,他致力于“微观战史”的研究和写作,其中著名的滇西抗战三部曲《1944:松山战役笔记》《1944:腾冲之围》《1944:龙陵会战》,推动了一种历史著作“品类”的兴起。
余戈擅长做严密的史料整合和严密比对,虽然他写的主题多为战争、历史,但他将会提炼出一套通用的方法论,教大家寻找资料的具体方式和途径、如何辨别史料的真伪以及如何灵活地整合资料。
为人物搭建一个好的讲述路径
在一切都准备就绪之后,就进入正式的动笔环节。
首先,人物传记作者周桦将开启这一板块的讲述。周桦曾负责《新周刊》杂志社人物类栏目多年,长于商业人物传记撰写,曾经为企业家王石、刘永好、褚时健等人写作传记。
在这一部分中,周桦将从人物传记口述史写作阶段的步骤、书稿提纲的撰写等角度,为大家搭建好的人物文章的入门之道。
把人物写得血肉丰满、打动人心
一篇文章是否好看,文笔表达也很关键。
在这一板块中,我们邀请到了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作家顾春芳,她在北大从事美学、艺术学、戏剧学的教学和研究,平常她也写作,那本非常受大众欢迎的著名考古专家樊锦诗的传记《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就是她写的,在作品完成后,樊锦诗曾赞叹,“她是这个世界上最懂我的人。她说出了我想说而又说不出的话。”
在这一板块中,顾老师将结合她的戏剧美学研究者和口述人物写作者双重身份背景,为大家讲述如何把人物写得血肉丰满、打动人心。
人物文章的评判标准
亲族、社群、品牌口述史的写作延伸
在最后一个板块中,我们会为大家梳理一份好文章的标准。
在这部分,我们邀请到了唐建光,他曾是《中国新闻周刊》主笔,创办了《看历史》杂志;多年来,他致力于口述历史和公共历史的推广和应用,推动“公民写史”行动;他参与发起了“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我的历史计划”等项目,鼓励大家从自己的身边记忆开始记录历史。
在这一部分,他将为大家讲述一篇文章品质的评判标准和要素以及如何对文章进行优化。此外,他还会为大家带来如何写好家族史、如何写好社群故事、如何写好品牌故事的延伸内容,呈现多元的内容点拨。
——每个板块正课之后,主讲人进行作业案例分享,直播问答
每周一个板块,夯实学员写作基础。在老师正课讲述之外,每周就该模块主题,为学员布置作业,老师将以直播的形式,挑选作业案例进行分享直播。
希望通过我们的讲述,能够开启、引导普通人的人物写作之路。期待在听完这门课之后,人人都能写出一篇令自己满意的文章。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加入写作训练营
课程大纲
课程安排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加入写作训练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