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最穷的沿海省,最穷的特区。

很多内地人,对海南有一些刻板印象,我也不例外。去海南之前,可以用三个字总结我对海南的印象:穷,乱,贵。
穷。
海南被称为最穷的特区,很多人可能都忘了,海南和深圳一样,也是五大特区之一。此外,海南还被称为最穷的沿海省份。
其实,海南并不是绝对的穷,在中国所有省份中,海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属于稳居中游的代表。海南的穷是相对的,大多数人去海南都是直奔三亚,三亚确实纸醉金迷、花天酒地。但开车出三亚不远,就如同一夜回到解放前,海南落后的农村和中小城镇,在三亚的衬托之下,显得特别刺眼。几乎所有去过海南的人都觉得,除了三亚、海口,海南的经济比较落后,发展不均衡。
乱。
曾经有一个段子:“到了北京,才知道自己官小,到了上海,才知道自己钱少,到了海南,才知道自己身体不好。”
普通人对于海南,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宰客”,一提到“东北三亚”市,似乎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群彪悍的东北人,叼着烟,磨着刀,唠着嗑,坐等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绵羊们,送钱上门。
很多朋友曾经说,在海南,团队客充斥每一个景点,最好的玩法就是找一个酒店,安安静静地呆着,哪儿都不去,去哪儿都闹心。
贵。
以我为例,说一句实话,如果不是这次疫情,我不会去海南,原因有很多,首先是“乱”,其次就是“贵”,确切地说,是性价比不高。论海滩、海景,马来西亚仙本那、泰国甲米、菲律宾薄荷岛,完全秒杀海南。论价格,三亚秒杀东南亚,有时候,去一趟日本冲绳,都比去三亚便宜。
因为疫情,在家憋了太久,临时决定和朋友一起去海南环岛自驾。现在回想起海南,很多画面,就像幻灯片一样从我眼前闪过,其实,真实的海南,完全是另一番景象。这次疫情,给我最大的体会:中国变化太快,如果不出去走走,一不小心就成了“傻老外”。 
我眼里的海南,可以概括为:
服务行业脱胎换骨;
基础设施世界一流;
历史底蕴略显不足;
后发优势前途无量。
服务行业脱胎换骨
如果去网上搜关于海南服务业的新闻,几乎全部是负面的,用三个字概括海南,就是“宰客岛”!很多人都是看了新闻,吓得不敢来海南,我也一样。但如果你仔细观察,这些新闻主要发生在三年前,而且发生的频率,越来越低。
我本人的实地体验,和新闻报道完全相反,海南的旅游服务业已经脱胎换骨,新闻报道,有时候为了博眼球,一个标题吓死人,往往把“极端个案”渲染成“普遍现象”。
内地人眼里的海南,有一点像西方人眼里的中国,刻板印象有一股强大的惯性,中国变化太快,西方人的认识更新太慢,而媒体为了生存,必须讨好观众,报道中国的阴暗面,才符合观众的期待,于是就有了BBC的“阴间滤镜”。海南也一样,夸张的宰客新闻,才符合内地人的想象,才有人转发,才有流量。
要真正了解一个地方,不能依靠新闻,最好亲自走一趟,离开旅行团,一探究竟。 
租车
才跑了4963公里的准新车
对我来说,海南的租车体验,应该是全世界最好的,没有之一!所有的保险在网上选好,机场提车点的服务员,根本不推销保险。只要芝麻信用分达标,连信用卡和押金都不需要,出示“驾照、身份证”就可以提车。全过程丝般顺滑,不到10分钟,我就开车上路了。
在美国租车,最讨厌的就是服务员推销额外的保险,部分美国人还好对付,脸皮薄,难为情地推销一下,拒绝就好了。
也有“报复心”强的业务员,因为不买额外保险,他故意把你的车档次降级,和他争辩,他就耸耸肩膀,一副“大不了,你去投诉”的表情。作为外国人,你急着赶路,一般也没时间和他们耗,最后也只能忍气吞声。
最难弄的是印度裔美国人,这些人油嘴滑舌,死缠烂打,好像不从中国顾客身上刮点油水下来,就是对印度人智商的羞辱,形同“丧权辱国”! 
美国还是相对斯文的,有一次,我在墨西哥坎昆租车,业务员英语不好,一脸严肃,指着一张宣传单,恶狠狠地对我说,这个保险必须买!
我摊开双手说:“已经买了全额第三方保险了!”
推销不成,他恼羞成怒,一脸杀气地看着我,现场的气氛,越来越凝重,10秒钟之后,他慢慢把手伸向柜台抽屉……
那一刻,我脑海里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抽屉里一定有枪,他可能刚嗑过药,神志不清,正打算拔枪顶着我的脑门,冲我怒吼:买不买?不买,老子一枪毙了你!
不过还好,他拿出的是一份厚厚的合同!执意要我付4000美元(约2.5万人民币)的押金,没有商量余地,否则就不能提车。我行走世界这么多年,这是最贵的一笔租车押金,没办法,急着赶路,只能妥协。如今回想起在墨西哥租车的经历,有一种“勇斗黑帮,劫后余生”的感觉。
在丹麦、冰岛、新西兰、法国,这种发达的白人小国家,强买强卖的灰色地带比较少。但是,他们效率非常低。
有一次,我在巴黎还车,验车的黑人小伙子,可能前一天刚失恋,他拿着放大镜和手电筒,用了十几分钟,在车身上找到了几条细微的划痕……结果让我赔55欧元,赔钱还不是问题,我买了保险,但交钱的过程,简直让人精疲力尽。这个故事,我还写成一篇文章:国外自驾,买了全险就高枕无忧?
在国外,提前还车要预约,甚至要交服务费。而这次在海南租车,我提前还车,车行居然按照小时,退还租车费用,实在令人惊喜。这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优质服务——话少,沟通成本低。不用斗智斗勇,不用担心坑蒙拐骗,不用担心事后心累。“省心”这两个字,是多么美妙的体验啊!
总而言之,“租车自驾”发源于西方,但在西方世界,租车是一件很操心的事情,说多了都是泪。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海南租车行业虽然起步晚,但后发先至,体验完美。 
对于外地人来说,如果时间足够,自驾海南是最好的体验方式,海南的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工厂少,物流少,公路上的大卡车也少,没有卡车的碾压,路面就非常平整,驾驶体验比内地好。
另外,海南的高速公路收费很内地不同,不设置收费站,而是直接从油价征收。根据《海南机动车附加费征收管理条例》,汽油的征收标准为1.05/升。按照高速油耗百公里8升来计算,小轿车的高速通行费,每公里不到1毛钱。浙江的高速通行费大约是每公里5毛,相比之下,海南高速非常便宜。
总之,对于自驾游来说,在海南开车,路好、车少、过路费便宜,体验非常好!
餐饮
以前,几乎所有人一提到“海南”,就会联想到宰客。但这次海南环岛自驾之行,全程消费体验非常完美,毫无痛点。某团的渠道下沉非常到位,入村、入户、入脑,无孔不入。在任何地方,只要打开某团,你就可以找到丰富的套餐价。在三亚大东海的沙滩附近,我们游完泳,打开某团app,搜到一家海鲜,买了一个套餐,三个人,总价才131元。
海南海鲜,价廉物美
包含一条红宝石,梭子蟹,基围虾,扇贝、贝壳,酸豆角炒肉末、清炒时蔬,还有米粉、纸巾,居然总价只要131元。对于这么低的价格,我们几个人面面相觑,心想:总有刁民要害朕!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们走进餐厅。没想到,套餐里的所以海鲜,都是活的,可以现场挑选。吃饭前,扫套餐的二维码,吃完后,老板笑脸相送,再三恳求,一定要留个好评。
大致上,三亚海鲜的价格,至少比浙江低一半,价廉物美。我们环岛自驾,一路上几乎天天吃海鲜套餐,没有遭遇传说中的宰客。我不掌握具体数据,但我从某团评价内容来判断,外地人使用的比例非常高。我猜,大概很多来海南自由行的人,和我一样,担心被宰,于是就更喜欢用app
传说中的海胆蒸蛋,通过app购买,通常只要10元一份。
在海南,某团普及率非常高,套餐覆盖面广,一进门,老板就直接问你,点了什么套餐?整个消费过程就很流畅,用来“讨价还价,疑神疑鬼”的时间成本,大大降低,消费体验瞬间升级。而对于商家来说,如果同行都用了app交易,自己也必须用,否则就没生意,一旦用了app就有评价系统,就不敢“宰客”。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难道关于海南宰客的传闻都是假消息吗?当然不是,无风不起浪,海南的宰客现象,曾经泛滥过,但是,科技的进步,让变化来得猝不及防。我认为,用不了几年,“宰客岛”会和海南的形象彻底“脱钩”。不是道德建设起了作用,也不是法律执行一步到位,而是科技进步,改变了人的行为模式,行为模式一旦固化,就会彻底改变人的思维模式。用白话说就是,坑蒙拐骗的先天技能,也需要后天练习,不练,也就忘了,如果大家都忘了,整个社会也就变了。
基础设施世界一流
科技普及的前提是基础设施的完善,如果连4G都不普及,手机怎么上网?手机不能上网,这一切都是空谈。下面,就来说说海南的基础设施。
通讯。
其实,中国手机通讯这一块,已经没什么好说了,别说海南,就连在西藏四五千米的318国道垭口,手机信号也无死角。
相比之下,英国伦敦的刚刚宣布了一个“好消息”:2024年前,伦敦地铁4G全覆盖!2024年,幸福来得这么突然,伦敦人民喜极而泣!
英国人口密度280/平方公里,美国人口密度36/平方公里,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人口密度越小,基站就越少,道理很简单,运营商无利可图。英国信号覆盖率低,美国更低,在美国,只要出了城,手机信号基本成渣。
高速公路
对于海南,最好的比较对象就是台湾,海南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台湾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面积相似。2019年,海南的常住人口为930万。台湾人口2400万。
海南省GDP0.53万亿,人均GDP5.7万元,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台湾省GDP4.21万亿,人均GDP17.88万元,位列全国第一。
海南高速公路图
台湾经济规模是海南的8倍,人均GDP是海南的3倍,经济规模和富裕程度,台湾远超海南,按理说,台湾的交通基础设施,应该比海南好,但事实并非如此。
2020年底,海南全省高速公路总长1360公里。而台湾高速公路的总长,却只有988公里。人口少的海南,却拥有比台湾更多的高速公路。严格地说,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诞生在台湾。“基隆至高雄”的高速公路,于197810月竣工通车,全长373公里。台湾起了一个大早,赶了一个晚集,过去40年,台湾进步缓慢,海南却发展神速。
但如今的台湾,东海岸甚至还不通高速公路,也不通高铁,在野党和执政党,为了“苏花高速”和“环岛高铁”,吵了几十年,一地鸡毛,毫无进展,蒋经国如果泉下有知,应该会气得从棺材里爬出来。
铁路
南海在2015年就实现了环岛高速铁路,全长653公里。这种新闻在中国,基本不能吸引眼球,因为中国高铁实在太多了。但放眼全世界,这是极端奢侈的配置。
台湾的面积和海南几乎一样大,但高铁只有345公里。日本的九州岛,面积也和海南、台湾差不多,约3.79万平方公里。九州人口1430万,介于海南的930万和台湾的2400万之间。作为发达国家的日本,九州的新干线只有289公里,比台湾略少,只有海南的一半。
202142日上午928分,台湾太鲁阁号列车出轨,49人死亡、近200人受轻重伤。如果台湾有环岛高铁,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恶性事故。原因是高铁有先进的预警系统,而台铁没有。
350公里的台湾高铁设置了200“预警装置”,但是长达1065公里的台湾窄轨铁路,迄今却连一个“预警装置”都没有装。于是,台湾铁路事故不断,政客“下台道歉”很勤快,但没多久又东山再起,政客的官位变来变去,不变的是台铁糟糕的安全记录。
台湾铁路系统的事故有多么严重?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2011年:阿里山火车事故,5人死亡、114人受伤。
2012年:台铁埔心平交道事故 1死亡,22名旅客受伤。
2013年:枋山一号隧道火车事故,17人受伤,其中4人重伤。
2018年:普悠玛列车出轨事故,18死亡、215人轻重伤。
2021太鲁阁号408次列车出轨,49人死亡、近200人受伤。
为了节省篇幅,我略过很多小事故。总之,过去10年,台湾铁路,乘客总死亡74人,伤593人。相比之下,海南的铁路系统根本查不到一起旅客伤亡事故,如果有人查到,请告诉我,谢谢。
其实,台湾的铁路不算差,绝大多数国家都远不如台湾省。以泰国为例,我曾经坐火车从曼谷到清迈,颠簸程度,剧烈到让我怀疑人生,可乐放在桌子上,都会被震落到地面。巴厘岛、菲律宾,墨西哥的坎昆,还有加勒比海岛国,都是著名的热带旅游胜地,但在这些国家,公共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几乎是空白。
到目前为止,人类所有的高铁都位于北半球,而海南环岛高铁是维度最低的高铁线路,也是唯一的热带高铁(北回归线以南)。
总之,中国大陆的基建太强,海南更是“强中之强”,940万人拥有653公里高铁、1360公里高速公路,就算和发达国家相比,也是遥遥领先。
历史底蕴略显不足
海南面积不大,人口才940万,却是全中国语言最复杂的一个省份主要分为:黎语、临高话、客家话、粤语、儋州话、军话、村话、苗话、回辉话,苗话,等。
不仅有本地的土话,还有大陆各省的方言的分支,甚至还有源自东南亚的南岛语系。其中,黎话、村话、临高话,苗语、回话,不属于汉语范围。
黎话顾名思义,是黎族的语言,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原住民,总人口,约为150万。黎族最大的特点是女人要纹身,有兴趣可以去抖音搜“黎族”。黎话在语言学谱系分类上,属壮侗语族黎话支,和汉语完全不同。
临高话临高人,人口约100万,祖先在秦汉期间迁入海南,比黎人迁入晚,现在的临高话既有壮语成份,同源词占57%,也有黎语成份,同源词占21%
军话明代卫所兵眷后裔使用的官话方言,属于北方汉语。我记得我小时候,温州军分区大院里,流行的是山东话,那应该也算一种现代版的“军话”吧。
回辉话原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也就是海南本地回族使用的语言。三亚凤凰镇,是海南省惟一的回族聚居区。先民主体是,宋元两代从越南入居的穆斯林,和唐宋时期入华经商的阿拉伯穆斯林蕃客。也就是说,海南回族的祖先不是来自中国北方,而是来自海外。
儋州话:唐代改儋州时形成,研究认为,儋州话是最接近古汉语的方言,也是最古老的粤语分支。目前,有100万左右的使用人口。
海南话:海南的主流方言,使用人口约为500万,属于闽方言系统,和闽南话、潮州话较为接近。海南岛大部分地区,包括海口、三亚,都流行海南话。
海南客家话、粤语:属于客家、粤语的分支,这就不多说了。
我遇到的海南年轻人,他们之间都用普通话交流,原因就是海南本身的方言太复杂。而海南的老年人,口音非常重,很难听懂。 
海南是中国唯一个,全部领土都位于热带的省份,对于内地人来说,如果没有自驾深入海南,很难理解热带的环境的封闭性。当我开车经过一些热带雨林,有一种严密的“被包围感”,周围的枝叶密不透风。在古代的海南岛,这种地形,树大沟深,植被茂密,单纯凭人力,很难劈山开路。就算开了一条路,一阵大雨过后,植物疯狂生长,重新覆盖一切。可想而知,古代海南,交通不便,就算鸡犬相闻,也可能老死不相往来。
三亚市中心主干道附近的小路,垃圾遍地,城市管理,还不够细腻。
儋州恒大海花岛附近的村落,谈不上赤贫,但比较杂乱,和江浙沪一带的乡村完全不同,当地人的生活态度也不一样。
环顾世界,热带地区几乎没有孕育出高级的古文明。非洲撒哈拉以南,找不到任何古建筑遗迹。人类现存的原始部落,也残留在亚马逊热带雨林。至于南美的玛雅文明、印加文明,都发育不完善,没有车轮,也没有文字,经不起考验,一场灾难就瞬间灭亡。
总而言之,地理环境决定文明形态。我详细分析海南的语言环境,目的就是要说明,在历史上,海南的热带环境,造成交通闭塞,海南岛实际上是被分割为很多孤岛,经济规模小,原始的自给自足模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饭都吃不饱,哪有闲工夫读书?不读书,就没文化。在古代,中央政府向来不重视海南,海南是流放囚犯的地方,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苏东坡。
一代文豪苏东坡,1097年被贬海南,在当地讲学时,弟子众多,其中姜唐佐尤被重视。后来,姜唐佐果然中举,成为海南有史料记载的第一位举人考上举人,差不多相当于现在考公务员,有了一个铁饭碗,但在全国范围内,举人不稀奇。我查了一下,这位“姜唐佐”也是从大陆迁徙来的,原来就是书香门第。也就是说,海南的第一个举人,和举人的老师,都是大陆人。
以中华文明的角度,自古以来海南就处于边缘地带。历史底蕴不足,可能是坏事,也可能是好事,束缚少,更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后发优势前途无量
前面说海南的底蕴不足。海南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海南在古代很难发展大规模的生产力。但历史是公平的,曾经的相对落后,如今却成了海南的后发优势。 
以前国道规格低,于是,一步到位建造高速公路。以前铁路标准差,于是,一步到位修建环岛高铁。以前方言复杂,于是,一步到位推广普通话……这些都是非常具体的后发优势。
因为历史上的工业落后,也给海南留下了青山绿水和沙滩,中国只有一个热带海岛。我用Google地图仔细看了海南的全部海岸线,几乎都是沙滩,对于沿海地区的人来说,大海沙滩都不稀奇,但对于十几亿内地同胞,海南的蓝色海景,永远是无法抵抗的诱惑。疫情之下,其它热带海岛观光产业,几乎都凉了,唯独海南岛欣欣向荣,背靠祖国大树,此时此刻,绝对不是一句空话。
海南,没有在明清两代成为中国的江南,鱼米之乡,文化胜地。
海南,也没有在改革开放之后成为中国的珠三角,工厂遍地,造就工业奇迹。 
海南,错过农业时代,也错过了工业时代,是遗憾,也是优势,我在海南环岛自驾一圈,几乎看不到烟囱,也很少看到厂房,沿途很少货柜车。一张白纸的海南,可以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旅游观光业,养老疗养业。
白天的蜈支洲岛,团队客很多,但晚上5点之后,团队客散去,住在岛上唯一的酒店,心旷神怡。
海南,成不了中国的深圳,成为中国的夏威夷,不是更香么?夏威夷几乎没有工业,但在2019年人均GDP 高达6.95万美元,超过美国本土的人均6.5万美元。2018年,到访夏威夷的各国游客接近1000万人次,给当地创收180亿美元,并为20多万人提供就业岗位。2019年巴厘共接待外国游客627万人次。泰国普吉岛2019年接待989万名外来游客。
我来捋一下,夏威夷一年接待1000万游客,巴厘岛627万,普吉岛898万。
那么海南呢?海南2019年接待游客8314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1050亿元,相当于161亿美元。也就是说,海南接待了8314万游客,收入却不如夏威夷的1000万游客。很显然,如今的海南旅游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国2020年的人均GDP才刚刚买入1万美元的历史关口,相当于美国的六分之一。14亿人口的市场和巨大的经济潜力,就意味着海南旅游业的前途不可限量!
总结
回到本文的标题,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海南是扶不起的阿斗。自然条件好,国家给了很多政策,却依然发展不起来。
其实,回顾历史:85年汽车走私事件,89年洋浦风波,90年代初期的地产泡沫……都有一种不切实际的大跃进思维,急于求成,都属于改革开发试验中的牺牲品。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海南应该是中国改革开发做出重大牺牲的省份,是中国改革开放一块试验田!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海南就是其中一块石头。很多试探性的政策在海南先行先试。由于海南独特的地理位置,政策能收能放。政策成功,可以全国推广;政策失败,也不影响全中国。
海南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这些贡献看不见摸不着,容易被老百姓遗忘,但国家没有遗忘!
展望海南的未来,如果只想到旅游业,那就草率了,旅游业只是海南众多支柱产业之一。海南还有一部逆袭的天梯,那就是2025年前封关运作的“海南自贸港”!
中央的大礼包相当给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无论是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还是政策优惠的力度,均前所未见。
用我外行人的角度看,主要是3点:
1零关税。全岛封关运作,进口零关税
2低税率。企业所得税15%,高端人才个税税负超15%的部分予以免征。
3岛内消费免税、离岛免税。离岛免税额度,每年每人10万元。
零关税,低税率,封关运作,这将海南自贸港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开放高度。根据海南的2035年远景目标,将形成互联网、消费、大健康和教育、旅游文化体育等一批万亿级产业。这么多“万亿”产业,听起来有点夸张了,就算打个骨折,海南的2035年愿景也是非常诱人。
海南的未来,应该= 香港+迪拜+佛罗里达。海南绝对不是扶不起的阿斗,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看好海南。
今天就先聊到这里,喜欢的话,请在右下角点一下“在看”,谢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