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七月好书榜题图/《天使爱美丽》剧照
汪民安推荐书目
爱情发明家
[法] 盖拉西姆·卢卡  译者: 尉光吉  拜德雅丨广西人民出版社

我是在德勒兹的书中读到卢卡(Gherasim Luca)的名字的。德勒兹对他推崇备至,把卢卡作为他所提出的"文学口吃"的伟大诗人代表。这让我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卢卡是罗马尼亚诗人,上个世纪50年代移居巴黎,和保罗·策兰等人交往密切。这个强调发明生活发明爱情的诗人,却没有选择一种死亡发明的方式,他模仿了策兰的死亡。1994年他在巴黎的同一座桥上,和24年前的策兰一样跳入了塞纳河(第二年德勒兹则是从自己的公寓纵身一跃)。他的代表作《爱情发明家》今年被尉光吉翻译成中文出版。中文很难体现出法语的声音口吃风格,但仍然能感觉到急促的突兀和交错的强度。我引一段卢卡的关于爱的诗句吧:
“追随这恋人/在世上的现身 /就像惊愕地注视 /一颗遥远的行星 /从混沌中浮现      
 参与她/ 永远惊人的身体/ 不同部位间/ 操演的 /排斥与吸引 
 参与这可爱的星云 /同时进行的 /分解 /与结晶 /冷却与燃烧  /这就是我挚爱的恋人  /永远在生成 / 一直在发明。”

一把刀,千个字
 王安忆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这是王安忆最新的长篇小说。她解释书的题目:字面上看,“一把刀”是指扬州三把刀中的一把,菜刀。故事从一个名叫陈诚的淮扬大厨在美国法拉盛的生活写起,又回溯到他的东北知识分子家庭。“千个字”来自袁枚写扬州个园的诗,“月映竹成千个字”是给这位大厨绘的一副背景。一刀剁下,四溅起来的不是火花,而是“字”。陈诚和母亲都是有些传奇经历的人,母亲是特殊时代背景之下的英雄,以缺席的方式存在于陈诚的生活,并以这种缺席影响了他的一生。
王安忆的写法,是用细密的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述,紧紧地包裹着这些带有传奇性的人物。每一句,都被她写得丝丝缕缕地嵌合。用她的话说,传奇和日常是一个出色的悖论,这是她在写作中时时要处理的问题。她说自己拘泥小节,发力很慢,因此读她的小说是要有持久的耐心的。对我来说,那种扎实却是最让人过瘾的地方。
这本书出版之后,王安忆接受了本刊的专访,专访的内容刊在刚刚出的这一期,封面故事是“郑州的容灾能力”的杂志上。访谈中,王安忆谈到40余年的写作经历之后,如今怎么选择题材?如何看待人物?怎么处理传奇和日常的悖论?如何书写痛苦等等

毛姆传
[英] 赛琳娜·黑斯廷斯  译者: 姜昊骞  理想国丨北京日报出版社
 这本毛姆的传记曾经出过中译本,但里面有很多删减,这一次出的终于是全译本了。毛姆是中国读者最熟悉的英国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和生活都被人们津津乐道。但是在这本传记之前,毛姆的人生故事从未被完整地讲述过。
作者赛琳娜·黑斯廷斯是记者出身,善于搜集档案,调查研究也做得扎实,在传记作家中首屈一指,还曾经担任过布克奖评委。她在书中还原出了一个复杂且真实的毛姆:早年坎坷、中年显达、暮年背叛,他的多段秘密恋情,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谍报工作的经历,以及他与查理·卓别林、H. G. 威尔斯、丽贝卡·韦斯特、埃莉诺·罗斯福和温斯顿·丘吉尔等名流成为挚友,在20世纪上半叶的文化界中活跃的社交生活等等。可以说,这本书对毛姆一生的记述是迄今最权威的。


三只忧伤的老虎
[古巴] 吉列尔莫·卡夫雷拉·因凡特 译者: 范晔  行思文化 | 四川人民出版社
作者吉列尔莫·卡夫雷拉·因凡特是拉丁美洲第二代新小说家代表人物,古巴的国宝级作家,1997年获得西语文学最高奖项塞万提斯文学奖。他早年从事电影评论工作,1960年开始文学创作,1965年流亡国外,后加入英国国籍、定居伦敦。代表作有《三只忧伤的老虎》《因凡特的哈瓦那》《神圣的烟草》等等。
《三只忧伤的老虎》被誉为拉美“文学爆炸”风潮中最独特、最具实验性的作品之一。小说描写了50年代末哈瓦那的几位艺术家,但真正的主角并不是他们,而是文学、电影、音乐以及回忆中的城市本身,书中也没有明确的故事线。整部作品充满大量语言游戏,比如俚语、笑话、谐音、双关;文体实验,比如戏仿、拼贴、互文;形式设计,比如在文字中夹杂图示,篇章中加入黑页或白页,整页文字反向排版等,是20世纪文学史上的“少数派”经典。《纽约书评》称,这本书可与科塔萨尔的《跳房子》、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多诺索的《污秽的夜鸟》媲美。作为“包含一切文本的文本”,翻译的难度也可想而知,《百年孤独》的译者范晔用八年时间完成了中译本,这也是中文世界对这本书的首次译介
脑子不会好好睡
[英]盖伊·勒施齐纳   译者: 高天羽 理想国 | 台海出版社
这本书的作者盖伊·勒施齐纳是神经科主任医师,专长于睡眠问题,主持隶属于伦敦盖伊与圣托马斯医院的欧洲最大的睡眠中心,擅长失眠、梦游、发作性睡病等多种疑难睡眠障碍的诊治。
他在这本关于睡眠的书里写了很多真实的病例:走在十字路口突然睡倒;在梦游的过程中驾驶摩托风驰电掣;咨询说梦话的困扰,牵出女友的精神问题等等。睡眠组成我们每个人至少1/3的人生,而我们对它却少有认识。人和动物为什么要睡觉?为什么会做梦?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生阶段,睡眠模式有怎样的不同?上课疯狂睡觉的学生,什么情况下会得到医院的证明和假条?睡眠和抗氧化、防癌、抵抗心血管疾病和痴呆有怎样的关系?睡眠不足又会有怎样的急性及慢性危害?“鬼压床”有没有破法?这本书都给出了它的答案。
贝小戎推荐书目
奶酪与蛆虫
[意]卡洛·金茨堡   译者: 鲁伊 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奶酪与蛆虫》副标题是“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宇宙”,但它不是像《不生不熟》那样写发酵食物的书,而是一部微观史学的名著,作者用了六年时间,考察一位普通的、低层的磨坊主何以产生自认为很原创的反教会的宇宙观:天使由自然生成,正如蛆虫从奶酪中生出,他借用蛆虫出现于腐烂的奶酪这一熟悉的日常经验,来阐释众生万物如何在不借助神圣力量的情况下,自混沌之中诞生。
金茨堡认为,这位磨坊主接触到了一些书,然后跟他接受的口头文化和教会的布道融合了起来,他是用书中更有学问的一些内容确认他从民间故事吸收的东西,然后大肆传播。他的磨坊跟旅馆店铺一样,是一个思想交流之地,农民等待自己的谷物被磨成粉时,必定会聊起许多东西。磨坊通常坐落于定居点的边缘地带,远离众目睽睽,特别适合用作秘密集会的地点。所以教会要审判、在火刑柱上烧死他。
噪声
 [以色列]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 / [法]奥利维耶·西博尼(Olivier Sibony) / [美]卡斯·R.桑斯坦(Cass R.Sunstein)  译者:  李纾 / 汪祚军 / 魏子晗 浙江教育出版社
《噪声》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思考:快与慢》的作者丹尼尔·卡尼曼携手决策领域顶尖专家奥利维耶·西博尼和卡斯·桑斯坦共同推出的新作。
在《噪声》中,三位作者指出,人们之所以常常会做出糟糕的决策,都源于忽略了“噪声”对决策的影响,甚至是那些在激烈的竞争中已经胜出的组织也无法做出完全精准的决策。人们通常能够认识到偏差造成的“决策的不全面性”,但却往往会忽视“决策的不一致性”,而造成不一致的罪魁祸首就是 “噪声”。“噪声”是随机的,但却是致命的,而且它对投资、管理、医疗、法律、教育等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幸运的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噪声》中提及的方法进行补救,重塑决策框架,做出更好的决策
最初的爱,最后的故事
[英] 奥利弗·萨克斯  译者:  肖晓 / 周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奥利弗·萨克斯是英国神经学专家、知名科普畅销书作家,有“医学界的桂冠诗人”之称,于2015年去世。本书是萨克斯在临终前回望人生,写给青春与记忆、身体与疾病、大脑与科学的最后一封情书。他写到了自己从小对博物馆、图书馆的喜爱,对乌贼、蕨类植物的痴迷;同时以一贯细腻、精确和极富人文关怀的笔触,讲述了阿尔茨海默病、图雷特综合征、躁郁症等疾病的动人病例;并在大限将至之际,对纸书阅读、电子产品迷恋症、摄影技术乃至外星生命都做了精彩的思考,展现我们身边的世界、广袤的宇宙与生命的迷人之处。
书中有一篇《为什么我们需要花园》,“在郁郁葱葱的花园或无边无际的荒原中漫步、在河畔或海边散步,或是去登山,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恢复平静,还能激发活力,让我们的精神变得更专注,从生理和心理上都焕然一新。对个人和公众的健康来说,这样的生理状态非常重要,并且可以产生广泛的影响。从我四十年的临床经验来看,我发现只有两种非药物“疗法”对慢性神经疾病患者至关重要:听音乐和逛花园。”
END
日常主持:贝小戎、孙若茜
《三联生活周刊》好书榜顾问

(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平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董强(翻译家) 

甘阳(清华大学教授)
李敬泽(作家) 

苗炜(作家)
孙甘露(作家) 

舒可文(策展人)
唐克扬(哈佛大学博士)

汪民安(清华大学教授)

尹吉男(艺术史学家) 

张悦然(作家)
⬆️  扫描二维码,关注「贝书单」
END
本文作者:好书榜评审委员会
微信排版:阿田
微信审核:王海燕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点击图片
订阅「三联生活周刊」
每期杂志快递到家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阅三联生活周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