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思考习惯从娃娃做起
 作者  |  赵晴
因为最近一直在关注批判性思维的话题,毫无意外的,我被问到了这些问题:
孩子从几岁开始可以学习批判性思维?
更小的孩子应该如何引导?
有哪些绘本可以推荐?
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1
孩子几岁可以开始学?
和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一样,大脑的自然发展也有它的一定之规。当代著名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 (Jean Piaget),通过观察和实验,把儿童的认知过程分为4个必经阶段。
01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Sensorimotor Stage
这个阶段的孩子主要通过感官,包括听觉、视觉、触觉和味觉来感受世界。理解物体恒在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认知发展之一:妈妈没有原地消失,爸爸离开还会复返。我们跟孩子玩不够的藏猫猫就是在一遍遍的帮助他们体会这一点。
02
前运算阶段  2-7岁
Preoperational Stage
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可以通过符号(比如语言和图像)来理解世界了。
迷野每次想吃巧克力的时候,我都会问他,要几块?刚开始他会竖起食指,跟我比划一个“1”。试过几次之后,他悟出来这一根手指只代表一块巧克力(亏大了!),于是再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会左右手各比出一个“5”,然后拼命乱晃,意思是“多多”。
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世界的认知仍然依赖自己的直观感受,而不是逻辑。
比如,他们很可能会认为摞在一起的5个方块比放平在地板上的6个方块要多。他们更在乎哪个“看上去”显得更多。
03
具体运算阶段  7-11岁
Concrete 
Operations Stage
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形成逻辑思考能力,通过思考(而不需要摆弄具体的物件)来弄明白一些事情。这是孩子认知发展的关键转折点,他们开始理解物体守恒的概念。
想判断一下自己的孩子处在哪个阶段?你可以试试下图这个实验。
这是皮亚杰最有名的实验之一,它的目的是观察孩子对物体守恒概念的理解。同样多的液体被倒入两个容器中,一个矮胖,一个细高,哪个杯子中的水多?
认知处于第2阶段的孩子往往认为细高容器中的水更多。物质守恒没法教,只能通过孩子不断的自己积累经验,不断的去和周围的世界互动中慢慢体会到。而第3阶段的孩子可以通过逻辑思考来告诉自己,两个容器中的水一样多。
如果一个实验不过瘾,你不妨试试以下这一系列。其中,皮亚杰认为,数字守恒的概念最容易理解,而体积守恒最有挑战性。
04
形式运算阶段  12岁以上
Formal 
Operational Stage
孩子开始能够开始理解抽象的事物并且越来越有逻辑了, 他们开始学会检验自己的假想,可以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
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孩子的成长轨迹各不相同,关注孩子成长里程碑的爸爸妈妈必然深有体会。有的孩子10个月行走自如,有的孩子一岁半才迈出第一步。因此,这4个阶段对应的年龄也只能作为一个参考。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处于3和4阶段的孩子,可以开始学习一些更正式的逻辑思维的概念了——如下图。
#2
更小的孩子如何引导?
对于处于1和2阶段的孩子来说,讨论什么是证据,推理谬误或演绎推理显然为时过早。但是别忘了,在批判性思维中,一个很重要能力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解决问题简直就是小孩子的日常。
“我想要拿高处那个玩具~”
“怎么才能把球球塞进我的垃圾车?”
“我所有的车车能摆一个多大的圆圈?”
对于小孩子来说,玩=学习。
大人们完全不必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处心积虑的去开发“专门的”批判性思维学习时间。在游戏中,在对话中,机会无处不在,需要解决的问题随时涌现。
大人们可以做的,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01
让孩子尽情的玩儿。搭积木,玩过家家,摆车车都是学习机会。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会对比和比较(比如颜色,大小,形状,体积),建立关联(车子越多,摆的圆圈就可以更大)。
02
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让孩子有机会自己思考、尝试一项任务。这让你的孩子有机会反思自己的行为,自己来改进。怎么才能把方块码的更高?怎么画还能画出一个圆?
03
不要立即干预。 大人总是忍不住想在第一时间帮孩子排忧解难。管住自己,在插手之前,先等待和观察。
04
多使用开放性的问题。不要急着在第一时间忙着回答孩子的问题,试试用反问来展开对话。
“你觉得呢?”
“这里发生什么事情了?“
“狗警长为什么要开车追他们?“

”这个难题还能怎么解决?“
无论你认为他们的回答正确与否,都请尊重他们的回答。你可以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你这么想真有意思。你为什么这么想呢?"
05
和孩子一起提出假设。在玩儿的过程中,多问问孩子:"如果我们这样做,你觉得会怎么样?"或 "你来预测一下谁跑的最快?" 如果有可能的话,在玩的过程中,一起来检验一下这些假设。
#3
推荐绘本
绘本开启了大多数孩子最早的阅读体验。在和孩子的共同阅读中,我们有机会和他们展开各种意想不到的对话,你也会发现孩子独一无二的关注点。
对于迷野来说,车子,尤其是蓝色小车的出现,不论是在马路上还是在绘本中,不论是结结实实的在眼前,还是绿豆那么大的一个小点点,都能立刻激发海豚音频率的尖叫。
任何一本好的绘本加上一个愿意跟孩子共同阅读的父母都会引发数不清的思考的可能性,看绘本的乐趣也就尽在其中。
之所以推荐下面这些绘本,是因为孩子的看法会自然而然的变成阅读中不可缺少一部分;也就是说,我们有更多的空间去问孩子,你怎么看
4本关注看问题视角的绘本
这4本书的共同特点是,换个角度看看,任何一个东西都可以成为其他的东西。
这到底是鸭子还是兔子?
这个箱子还可能变身成什么?
一个苹果的花式自我表达有哪些?
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需要不断的展开联想,切换视角。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不仅仅需要想象力,也是一种好的思考习惯。
而第4本书更是把孩子画画时不小心犯的错误变废为宝,让想象力撒野的同时开启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
3本关注个人身份的绘本
一只被贴上了红色标签蓝色蜡笔是如何在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的?
一个与众不同的头上有分叉的勺子又是怎么实现自我价值的?
还有一个问出了人生终极问题的牛油果:
——我到底是谁?
——蔬菜还是水果?
这几本书中一个共通的、更深刻的问题是,我们每个人能不能坦然的接受自己是谁,看待自己的不同之处。
我们能不能理直气壮的说出:
我不是一个离群值,
我只是还没找到我的群。
3本适合做哲学思考的绘本
这三本大大有名的绘本被我稳稳的压在箱底,就等迷野能够说地球话的那天。
被圆圈奉为艺术大师的方块做了一件什么作品?这个作品好在哪儿?方块真的名至实归吗?
到底是谁偷了狗熊的帽子?谁在说谎?你是怎么知道的?兔子最后怎么样了?狗熊这么做正当吗?
这棵树做了什么?它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个人做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三本书都留下大片让思想奔腾的空间,不光给孩子,也给我们这些成年人。
#4
最后
孩子们一刻不停的在建立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每一次对话,每一本绘本,每一回游戏。学习,从来都不是一个被动的等待投喂的过程。
要想更好的理解孩子们的思考,就首先要学会从他们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你知道什么好看的绘本,别忘了留言告诉我!
绘本系列还打算再写下面几篇~
顺便立个旗子先,大不了日后再拔!
人世间的道理都被猫科动物讲尽了

童书中的性别陷阱
克莱森——绘本界的希区柯克
1
END
1
- 往期文章 -
- 版权声明 -
文章版权归成长合作社所有 
欢迎转发朋友圈

转载请联系我们
想了解暑期的逻辑思维学术营?
点击海报二维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