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跌宕起伏、僵局难解的美中关系,最近迎来了外交人事安排层面的一些“利好”消息,外界对美中关系“新的可能”产生想象空间。
7月28日,第十一任中国驻美大使秦刚抵达美国履新,结束了中国驻美大使职位一个多月的空缺状态。此前,前任驻美大使崔天凯已于6月离任回国,结束其在美国长达8年的任职期。中国官方强调,两任驻美大使的离任和赴任处在正常的轮换节奏。
28日,中国新任驻美大使秦刚抵达美国履新。(图片来源:中国驻美大使馆官网)
而美国方面,自驻华大使布兰斯塔德2020年10月离任后,美国迟迟没有任命新的驻华使节。2021年7月12日,米德伟(David Meale)就任美国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一职。临时代办是在使馆馆长休假、离职、因故不能视事时,临时代理主持馆务的外交人员。尽管临时代办无法和正式的大使相提并论,但毕竟好过“令人不安的空窗期”。
不难发现,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大国之间,一度出现大使同时“悬空”的罕见的“权力真空”。美中关系又恰恰处在对抗升级、交锋加剧的时期,双方同时未有驻对方大使的情况,被外界解读为美中外交高度紧张的一种表现,加剧了美中关系不断恶化、沟通渠道收窄的不良预期。
如今,双方新的人事安排,传递出美中关系不可能断裂、沟通桥梁没有垮塌的信号,安抚了美中两国,也安抚了国际社会。与此同时,在中国派驻大使“先行一步”的情况下,美国是否会加快提名新驻华大使的节奏、人选是谁、是否有利于修复美中关系,也成为美中观察家新的关切点。
在两国的外交沟通渠道、不同层级对话沟通机制中,大使馆以及大使这一条线,是最常规也是最高效的,代表整个国家的利益,负责沟通经营两国关系。1972年尼克松访华打破美中隔绝局面,美中于1979年1月正式建交,双方分别在两国首都北京和华盛顿设立大使馆,但其实早在1973年5月,美中就互设联络处。
40余年来,美中关系总体向前发展,离不开各任大使沟通两国、穿针引线、润滑协调、危机处理等作用。一些美国驻华大使们的“中国缘”,一些中国驻美大使们的“美国情”,不仅成为美中交往的佳话,也成为稳定美中关系的历史积淀。
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美中关系处在关键十字路口、美国对华政策经历新一轮重构、拜登政府延续前任遏华政策路线的当下,作为在“最前线”守望两国关系的大使,其面对的形势更加复杂,肩负的担子更加沉重。
一方面,在美中两个大国开展“新一轮相互发现、认知和调适”的过程中,既要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又要及时有效管控分歧,既要着眼基础性建设工作,又要技巧性化解危机,既不能委屈我方,又要争取外部理解,“走钢丝”的难度不可小觑;另一方面,要深入美国社会“交朋友”,与美国工商企业界、普通民众、华侨华人等群体打交道,架起沟通合作的桥梁,夯实美中民意基础,不断拓宽美中之间友好合作的一面。唯有如此,才能最终“让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和平共处的中美相处之道由可能变成现实”。
从安克雷奇会晤,到天津对话,美中之间的接触对话表明,美中关系不脱轨,是双方共同的底线,同时也是美中两国以及世界各国的基本期待。美中关系能否维持住底线,并进一步打开新的可能,取决于双方共同使力、相向而行。期待两国大使(代办)履新这一步,为美中关系正向发展带来积极作用。
本文为美国侨报记者稿件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