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为奥运健儿喝彩
OLYMPIC
GAMES

7月24日,一场扣人心弦的奥运比赛中,杨倩,这位年仅21岁的中国姑娘扛住了多位世界顶尖高手的压力,最终成为了中国第四位拿到奥运会首枚金牌的运动员。
夺得东京奥运会首金,让“00后”的她迅速成为了关注焦点。在几天后的27日,杨倩又与队友杨皓然夺得冠军,为中国代表团揽入本届奥运会第九枚金牌。
但越来越多的标签,比如“爽文小说女主”、“放假顺便拿了两块金牌”、“清华学霸”等等被网友各种延伸,以至于有人找到杨倩当年高考成绩单时,就以“原来不是文化课考的清华”为由,开始了所谓的杨倩“学霸人设崩塌论”。
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那一部分人对体考高水平招生认知的缺失,当然了,对于没办法上期上课的运动员而言,还是很有难度的。但在荣誉与其他声音的背后,我们其实能看到更多。
01
杨倩,从清华到奥运冠军
“经历像开了挂一样”,这是许多网友对杨倩的评价。因为除了射击运动员,杨倩还是清华大学的学生。
进入清华大学的故事,要从她第一次见就见到虞利华教练开始。
那天,虞利华来到杨倩的学校选一批射击苗子。所有参选者都经过了平衡测试、垒弹壳等一系列专业测评。这时,他突然看到了杨倩。
“我和她说话的时候,她两眼正正地看向我,没有一点躲闪。”这正是选拔射击选手时的关键。
14岁那年,杨倩就达到了世界水准——在浙江省运动会10米气步枪比赛中,她打出了40发399环的好成绩。这时候,教练虞利华做了一个决定:送她去清华。
▲杨倩在清华附中
由于成绩出色,2016年的2月份,16岁的杨倩通过了清华大学的体育冬测和后备人才选拔,来到了清华附中的马约翰班,开始了跟着清华大学射击队训练的时光。
之后参加高考,她在2018年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就读。因为清华没有专门的体育学院,所以优秀的运动员考进来之后,会被集体编入经管学院一起学习。
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运动员也来自这个班,比如世锦赛冠军叶诗文、奥运会冠军易思玲、世界围棋第一人柯洁等等。由于训练和比赛会占据大量时间,运动员可以选择延长学制,但毕业的难度并不低于其他学生。
以至于进入清华大学后,由于学习和训练都要兼顾,杨倩甚至由于课业压力一度想放弃射击。但在经过教练和家庭的开导,杨倩还是顺利通过了大一期末考试,其中就有很多普通学生都叫苦的微积分。
而说起大学生活,杨倩坦言提升了自己的认知能力。
“毕竟以前在体校几乎将全部时间、精力都用在训练上。大学则开阔了视野,对射击项目有了更深的理解,将来无论是继续走专业射击道路还是尝试其他领域,大学的学习生活都会是最好的助力。”

杨倩目前还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不过因为疫情原因,她特地申请了休学,全心备战东京奥运会。
“等到比赛结束之后,我再重新投入到校园当中。”
02
谷爱凌,天才少女“滑”进斯坦福
看了杨倩的经历,除了她自己的努力和天赋外,更重要的是,她选择了体育,而体育成就了更好的她。
而被称为“天才少女”的谷爱凌
,同样是体育教育的受益者。

16岁的的她,已经是世界杯三金王。在滑雪项目上,她担得起“天才少女”四个字。
  • 9岁拿到全美少年组滑雪冠军;
  • 11岁摘得全美自由式滑雪13岁以下坡道障碍赛冠军;
  • 16岁的她已经获得60多块奖牌;
  • 2019自由式滑雪世界杯意大利站中,谷爱凌获得坡面障碍项目冠军。
值得一提的是,她是当时世界杯参赛队员中年龄最小的、唯一一名全职高中生。
滑雪场上的她,作为一名运动员创造历史,滑雪场下的她,回归学生的身份,同样在创造自己的历史。
那时的谷爱凌还是一个高中生,平日里她需要和其他同学一样,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业上。但为了给北京冬奥会留出充足的备战时间,谷爱凌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她自己跑去找学校校长商量,决定用一年时间把两年的高中读完,并把这商量结果通知了她的妈妈。
她,也是这所学校历史上第一个这样提出申请又完成的学生。
而之后,她拿到了斯坦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欣喜之余她还有一个梦想没有完成,那就是拿到奥运会的奖牌。
为能够全力备战北京冬奥会,她准备take a gap year,推迟一年上大学,在2022年初北京奥运会赛后,在2022 夏/秋再上大学。因为爱凌一直是班上最小的,所以还可以跟同龄人一起上大学。”她妈妈坦言。
而这已经是谷爱凌为了备战北京冬奥会,第二次和学校方商量,修改自己的学业计划。
03
为什么说,体育是最好的教育
什么是体育教育?或者说,真正的体育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不妨,听一听姚明的经历和感悟。
在一档访谈节目中,姚明曾聊了中国体育与美国体育的一些差异。他坦言,中国的体育教育系统落后美国几十年。
“我们传统概念中的‘体育’,往往就只是指被认为属于专业运动员的竞技运动,甚至成为了成绩、破纪录、拿奖牌、夺锦标的代名词。这显然不能体现体育最根本最重要的功能和意义,体育不仅仅是为了拿金牌,为国争光、为家乡争光,它还有更深层的内涵。”
“另一方面,我们传统概念中的‘体育教育’,仅仅局限于简单的身体锻炼,没有深度挖掘体育的教育功能,没能将其作为教育的重要手段,从而实现体育的真正价值。相反,体育还被片面地看做是分数、升学、考级、认证,而忽略了其教育本质,也就是素质完美提升和完美人格的存在。
姚明说,美国的“体教结合”就一直都做得很好。
“或者说,他们根本就不用结合,因为体育作为教育的核心,是实现教育的重要手段,融合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体育的教育功能也得到了充分挖掘和利用。”
“我非常坚持体育其实是教育的一部分,体育这个词我们的英文翻译是Sports,真正的翻译应该是Physical Education更多的是一种竞争。”
很多人看来,中国体育教育可能中国足球一样,水平有限,但能做出改变也实属不易。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爱上运动,让健康伴随其一生。少年强则中国强,不论是教育者还是体育人,也都是希望一代更比一代强。
教育也好,体育也罢,这条路如何走都是一个不断探讨改进的过程。有一天,我们会找到那条属于中国体育+教育的“中国模式”,这是中国体育的自信,是中国教育的自信,也是扎根于我们每个人的“中国自信”。
来源: UniWEsport体育国际教育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