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风暴眼》出品
风暴眼|机构彻底“韭化” A股直上直下震惊资本大佬 官媒:以改革应对挑战
本周一开始,A股便经历了一次惊心“大跳水”,千股齐跌,两天蒸发4万亿元,朱啸虎、但斌等大佬也被“震惊”。A股到底怎么了?市场的逻辑变化了吗?官方的态度是什么?资本市场的大变革时刻,凤凰网《风暴眼》与你共同见证。
短短几天,A股的大跳水,已经不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A股跌成啥样了?就连被称为“独角兽捕手”的朱啸虎在“闭关出山”后,也忍不住大呼“换了人间”。
7月28日,一张疑似金沙江创投掌门人朱啸虎的朋友圈截图在网上流传。朱啸虎在该条朋友圈中说到:
“刚从山里出来,股市已经跌回3年前……中国风险投资存在20多年来,第一次一级二级倒挂如此严重,所有的公司都需要重新锚定估值!”
实际上,2021年以来,随着国家对房地产、互联网、在线教育等行业的监管趋严,以及宏观环境上的一些变化,资本市场也产生了剧烈的反应。
中概股集体暴跌,快手跌超70%;跟谁学、好未来等教育股更是几乎“全军覆没”;A股也在市场恐慌情绪下迎来“大跳水”,两天蒸发4万亿……
与此同时,机构逐渐散户化,开始抱团跟随;被称为“聪明钱”的北向资金连续三天流出200亿元。
就在很多人认为A股大跌是外资减仓的“锅”时,北向资金又在周三合计净流入近100亿元,来了一波抄底,让人直呼“骚操作”。
市场的剧烈波动,也让很多私募、公募以及投资者不禁发出疑问:A股的企业,需要重新估值了吗?资本市场的逻辑,已经改变了吗?
7月28日晚,新华社的一篇文章,针对最近中国股市出现的波动和市场存在的担忧情绪,进行了解答。
新华社认为,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依然稳固,行业监管政策有利于中国长远发展。
随着官媒文章的“定心丸”作用,以及北向资金的流入和一部分产业资金的增持“护盘”。7月29日,A股开盘后整体走高,沪指高开1.26%,深成指高开2.16%,创业板指高开2.75%。
A股“惊魂”大跳水:
两天蒸发4万亿,3400多支个股下跌
2015年11月,在刚刚经历了一场罕见的大“股灾”后,“私募一哥”徐翔因操纵证券市场罪被捕入狱。
2021年7月9日,坐满了五年半牢的徐翔刑满出狱。但他可能没想到,出狱不到一个月,自己就再次经历了一场“股灾”。
先是中概股从上周五开始“雪崩”式暴跌,然后是A股在周一开盘后集体大跳水并持续至周三。
7月28日,截止收盘,上证指数跌0.58%报3361.59点,深证成指跌0.05%报14086.42点,创业板指涨1.61%报3284.92点。
而在此前两天,A股的跌势更是难以用“惨”来形容。
27日,A股、港股全部大跌。A股三大指数集体跳水,沪指近2个月来首次失守3400点。白酒、锂电池、地产、保险等板块多支股票跌停,宁德时代暴跌超8%,贵州茅台跌超5%……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26日和27日两天之内,A股蒸发了超4万亿元。
7月28日,从大资金流向来看,A股略有回稳的迹象。在经历市场大跌之后,各数护盘资金有进场迹象。学大教育、宝通科技、昂立教育等多家公司大股东28日纷纷宣布出手增持护盘。
Wind数据也显示,北向资金在早盘快速进场扫货,全天净买入80.53亿元,终结此前连续3日净卖出态势。
不过,虽然A股跌势收缓,但从个股行情来看,情况并不乐观。两市仅908股实现上涨,却有3422股下跌;其中涨停50家,跌停高达90家,跌停数量创下近期新高。
据券商中国报道,分析人士认为,从7月28日的格局来看,A股也非常符合暴跌之后降杠杆过程的特征,即很多之前涨幅较大的股票“下跌有力,反弹无力”。
上海证券表示,当前消息面是推动市场走向的关键因素,判断A 股经历大跌后,市场进一步过大的系统性风险有限,但需要时间层面的修复和消化,且交易结构的拥挤的热门赛道可能波动加剧。
股市大跳水,是外资的“锅”吗?
A股大跳水的同时,北向资金26日净流出金额128亿元,创逾1年新高,单日净流出规模是2014年有数据以来的第6位。
可以看出,北向资金大举净流出与市场恐慌下跌产生了共振。因此,不少人将A股的大跌归咎于外资的流出。
甚至有人媒体将股市和汇率、债市的波动联系在一起,认为股债汇一起杀跌,中概股又被集体抛弃,港股通连续数天都是净流出状态,把这些迹象串起来,大概率就是外资在砸盘,甚至是恶意做空。
但事实上可能并非如此。开源证券认为,市场风险冲击来源于股票市场内部,境内资金的恐慌可能胜过了外资流出本身。
开源证券研报指出,如果以北上单日净流出100亿作为筛选条件,除26日外共计有12个交易日,其中,上证指数、沪深300、创业板的平均跌幅分别为1.42%、1.63%、2.55%,而昨日上述指数的跌幅明显高于历史均值。
开源证券研报还指出,对于北上重仓股而言,不管是北上整体还是分托管席位(配置、交易等),前10大重仓股的平均跌幅在4.4%左右,在全A中排在后10-15%。而公募2021Q2的前10大重仓股平均下跌5.39%,这意味境内资金的恐慌可能胜过了外资流出本身。
据中泰证券资管报道,26日的大跌当日,国信证券的策略团队也在第一时间统计了2014年以来历次北上资金单日大幅净流出后的市场表现。就统计结果来看,在北上资金大幅净流出后的当天以及之后的五个交易日中,市场表现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的表现会越来越强。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近期被称为女股神的木头姐Ark基金减持了贝壳、京东、腾讯、阿里、拼多多、比亚迪等股票,她认为中概股已经进入了“估值重构”阶段:“可能还会继续下跌。”
然而木头姐减仓之后,中概股互联网公司似乎并没有出现预期中的继续下跌,反而出现了集体反弹。
7月28日美股开盘后,热门中概股反弹走高,高途集团涨逾16%,好未来大涨逾13%,阿里巴巴涨逾4%,拼多多涨逾14%,贝壳涨逾9%,唯品会、BOSS直聘涨超9%。
对于资金流动的变化,国金策略团队表示,部分外资确实存在减配A股的情况,但这更多的是集中在对A股不了解的机构,对A股比较熟悉的外资只是阶段性规避潜在风险较大的行业,对顺应政策导向的行业仍是持续关注。
对于市场传言的美国外资称有可能会限制美国基金流入A股和港股。该团队认为这是一则假消息,外资短期大进大出的可能性不大,长期分批次流入A股的趋势稳定。
机构“散户化”,大资金快进快出
股市剧烈波动的背后,是机构和大资金逐渐变得“散户化”“韭菜化”,机构开始抱团跟随,大资金也频繁流入流出。
7月27日晚间,中海基金的基金经理彭海平在朋友吐槽某家保险资管公司,希望对方以后再也不要申购中海可转债了。
彭海平称,7月22日,这家保险资管公司就火急火燎催命似的申购了2200多万。7月23号,又着急申购了1500万。结果不到5个交易日,这家资管公司又赎回2000万。
彭海平表示,这是第三次了,事不过三。“作为公募行业金字塔底的蝼蚁即使我业绩垫底,即使我规模奇缺我就该跪舔你?你作为机构投资者,第三次在我这投机了。你拍拍屁股走了,给我留下百分之+几甚至二+的赎回冲击。”
彭海平怒怼保险资管是机构散户化的一个缩影。
多位险企投资人士对媒体表示,这种操作在大型保险资管机构中并不鲜见,对于保险资管机构来说几千万资金很小,但对基金经理来说是很大的规模冲击。
他们指出,近期市场受到“双减”政策冲击,昨日诸多机构均在减仓,彭海平所述的保险资管机构猜测主要是为了减少风险敞口。
然而这样“机构散户化”的操作不仅仅只有险资,一些机构资金亦是如此。
由外资组团的北上资金似乎也摒弃了“价值投资”的长期理念,开始快进快出。
据wind数据显示,7月23至7月28日四个交易日,北向资金流向分别是净流出46.60亿元、净流出128亿元、净流出41.72亿元和净流入80.52亿元。
这四个交易日的K线都是调整线,但北向资金的走势却有些与走势背离,周二沪指跌幅和周一相似,但北向资金只流出了41个亿,周三更是出现了净流入80亿。
个股方面,北向资金的操作方向也是非常“散户化”,比如7月23日买入了贵州茅台2.9亿元,26日就卖出了4.4亿元,27日流出10.2亿的资金之后今天又买了2.3亿。
再比如7月23日、7月26日连续两天卖出6.8亿宁德时代后,27日、28日两天又买回来3.8亿。
北向资金对于中国平安的操作也是一天一个样,7月23日卖出5.6亿之后次日又买回5亿,而这两个交易日都是下跌的。
另外,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机构开始抱团跟随。不论是北上资金还是公募新发基金,都围绕大市值龙头建仓,“抱团”逐渐形成,而未能及时抱团的投资者,随着“茅指数”持续走高,不断被吸引加入,进一步推动了大盘龙头行情。
机构和资金的“抱团”也使得A股形成了极不稳定的“两极割裂”,龙头股估值被抬到虚高,赛道中末端企业则“无钱问津”。
在2021年春节前夕,这种市场割裂的格局达到了极致,上证50指数达到了近十年的市盈率顶峰(P100分位数),而中证500仍处于市盈率、市净率历史最低1/3的区间。
而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诱发因素,市场便会产生剧烈的波动。
市场的逻辑变了?
新华社: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依然稳固
7月28日,证券日报发表了一篇标题为《回归“水电煤”初心 互联网行业方得长久》文章,文中提出:
“互联网行业该回归到‘水电煤’的初心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监管措施为日益膨胀混乱的市场退烧,才能让悬在天上的‘基础设施’切实落地。”
对此,私募大佬但斌在微博上评论到:“希望这只是个人观点……否则估值的底层逻辑就变了!”
一些变化可能确实在悄然发生。如果不能洞察这些变化,即便是高手汇聚的私募圈,或许也会受挫。
7月26日,但斌深夜发微博致歉:“从业29年,东方港湾成立17年多,2021年也算经历又一次考验!今年除了美股正贡献,A股与港股,都是负贡献……做的不好,我只怪我自己,内省……”
亏损的不止但斌。据券商中国报道,部分百亿私募今年的盈利已经清零,不少已经开始亏损,而年初高位发行的新产品部分浮亏则高达20%。东方港湾、正心谷、汉和资本、淡水泉等不少百亿私募的代表产品今年已经处于浮亏状态。
无论是中概股还是A股,集体大跳水背后,整个市场的逻辑真的变化了吗?
联储证券首席投顾胡晓辉对凤凰网《风暴眼》表示:“本轮下跌,直观原因是由于‘双减’政策诱发教育类相关上市公司暴跌引起的,但核心逻辑不仅仅是这个。”
胡晓辉认为,从政策角度来看,推倒“房屋、教育、医疗”三座大山,释放消费活力,直接带来相关主题的调整压力。其中房地产又是我们过去二十年发展的最核心的推动力,房地产的坚决调控,意味着过去的宏观战略发生根本转变。投资及配置方向将全面转到五大安全主题:国家安全、粮食安全、产业链安全、金融安全、网络安全。
而对于中概股的持续下跌,胡晓辉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反垄断。“平权”带来的对互联网平台发展模式的彻底监管,一方面释放创新动力,另一方面必然带来现有互联网巨头的估值模型的巨变。这才是中概股调整的最核心原因。
胡晓辉表示,应该看到,国内经济增速、央行货币政策、国际环境不友善、市场估值偏高等多方面因素叠加在一起,成为调整的合并推动力,而不单单是“双减”带来的。
有不少香港基金经理也表示,最近外资在陆续减仓。其原因之一便是:前面配置消费的仓位较高,但目前市场的估值体系已经发生了变化。
不过,有行业人士对凤凰网《风暴眼》表示:“无论市场的逻辑如何变化,那些具有真实价值和盈利能力的公司,长期来看依然会是资本青睐的对象。”
万和证券就表示,当前强监管政策预期对市场情绪会带来短期波动影响,但从中长期来看,盈利推动依然是主要逻辑,在此背景下,中盘成长股中报预喜概率较高的预期则会对市场带来更直接的影响。
实际上,针对企业境外上市的问题,监管部门近期也释放了不少信号。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近期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一些企业愿意到境外上市,一些赴境外上市的企业愿意回归,有来有去是一种正常现象,我们总体都持支持态度。
易会满同时强调,企业赴境外上市的前提,是要符合境内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不论在哪个市场上市,都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都要树立公众公司的意识,敬畏法治,敬畏投资者。”可以肯定的是,证监会对企业选择上市地持开放态度,支持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作出选择,支持企业依法合规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
7月28日晚,针对近期资本市场的波动,新华社发表文章指出:无论是针对平台经济还是校外培训机构,这些监管政策,都是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维护网络数据安全和保障社会民生的重要举措,并非是针对相关行业的限制和打压,而是有利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
文章还指出,当前,全球经济金融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复杂严峻。通过改革来应对挑战正是题中之义。无论是回应中国经济的需求,还是继续破解市场弊端,都离不开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有力推进。
-   END   -
凤凰网财经官方微信 ID:finance_ifeng
喜欢此文,欢迎转发和点在看支持凤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