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滕三水
下班后,我照例翻看明晚的节目更新日程,突然后知后觉这个周五的标配少了一味。
《向往的生活》第五季上周收官了。
尽管不少人表示,第五季多多少少缺了点惊喜,但大部分观众仍然口嫌体正直,即便把它当背景音,他们也会习惯性打开节目。
偶尔瞥一眼,黄磊在厨房叮叮当当,何炅带着彭昱畅、妹妹张子枫在院子里耍,熟悉的慢生活感立马就有了。这是《向往的生活》给“生活”,成功塑造的象征符码。
《向往的生活》第五季中加入运动元素
不过,这一季对生活的描绘并非全无变化,除了基础的田园要素,它也在顺着现代年轻人的生活脉搏做延展,例如加入家庭运动元素。
虽然这是在商业合作的手段下促成的,但促成这个变化背后的逻辑仍有意义。
例如当观众看到彭昱畅和何炅跟着Keep做腹肌训练、魔性跳燃脂操时,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植入违和,而是评论说自己也在家做同款课程。
这似乎表明节目把脉把准了,当下人“向往的生活”原来已经涵盖运动等更现代的元素,不能再只复刻古老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模式。
01
健身房还有privilege吗
早十年,运动、健身这事儿还是少数高端玩家的游戏。
要么专业运动员在省队、国家队刻苦训练,争取有朝日一日在大型竞技体育的赛场上一骑绝尘。要么是部分富足的运动和养生爱好者,特地拿出多余的生活经费投入健身房、专业场馆,请私人教练为自己量身定制锻炼计划。
大部分的普通人告别了学生时代的体育课后,除了午夜场蹦迪外,再也没有过运动体验。能坐绝不站着,能躺绝不坐着,仿佛是大家普遍奉行的人生哲理。
即便陆续有国家政策和专家学者倡导民众强身健体,也没能迅速把他们从沙发上、躺椅上拽起来。
倒不是完全因为懒,懒只是大家的保护色,时间、心力以及物质条件的不充裕,才是真相。
在以往的健身话语体系中,运动总是和健身房等场地绑定在一起。
一方面,健身房里有各种各样的器械辅助练习。另一方面,运动小白不知道如何入门,又担心运动不科学,训练目的没达到反落一身伤。所以,他们会依赖常驻健身房的教练科普健身知识,带着自己做训练计划,监测运动效果。
但健身课程动辄大几千的费用,对于普罗大众而言其实是不小的压力。即使再想拥有体操男神的同款肌肉,也要犹豫再三。并且,每周一到两次去健身房的行程,还意味着运动者要有足够的时间成本。而众所周知,工薪阶层还十分缺闲暇时间。
《我到点下班》剧照
2015年以后,运动类在线APP迅速流行。它们纷纷提出在线运动概念,健身房里的知识、教练的技法被复制到APP上。运动爱好者只要有一块屏幕,花10来分钟,就可以在办公室、走廊、卧室随时随地开练,甚至躺着都能完成一些训练动作。
软件上的课程类目丰富且极为细分,它几乎涵盖了运动知识的方方面面:适合什么人群的什么需求、训练前中后期的注意点、动作详解……它也尽可能地扩大选择面,比如提供更多不依赖器械的课程。
在线APP同样掌握了运动的科学话语体系,而且还比单个教练掌握得更丰富,门槛又极低。2020年,Keep联合CBNData发布的报告显示,疫情的到来让居家运动的人数成倍数增长,另外,中国将有4.35亿人参加体育锻炼。
这时,运动真正开始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正式揭开全民运动的序幕。
02
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成年人
刚刚仅谈了一个问题,即运动类在线APP降低运动门槛。但门槛低不代表人人愿意进来,根本上还要需求推动。
往前推演几十年,不论是大家庭群居的属性,还是日常充分的体力劳作,都不会让人们有意识地去强身健体。
但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到来,绝大部分人被工作按在了格子间,一整天工作下来,腰腿不痛、脖子不酸,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认真上班,而不是在摸鱼。
再加上个体化时代,在媒体和现代科学理念的灌输下,为了防范风险和给自己足够的安全感,再懒得动的空巢青年也知道要好好保卫自己的身体健康。
当然,对于年轻力壮的青年人来说,强身健体还只是最基本的需求。
美丽与现代健康科学的双重融合,才是极致的诱惑。要实现这一点,在现在的运动健身供给条件下,不是难事。
普罗大众只要综合运用多个运动类APP、饮食搭配类APP就能办到。像Keep这种运动健身领域的独角兽发展至今,从健身内容、健身相关器械,以及训练期间的健康食品搭配……无所不包,几乎串起了运动健身吃、穿、用、练的方方面面。嫌麻烦的人,用这一个就够了。
Keep APP主页
所以,现代人健身的日常情景会变成这样:不需要一定居住在健身房3公里之内,不需要每天都拥有大块的闲余时间,不需要昂贵的私教课程。只要你愿意,随时随地就可以发起训练。如今,各式运动APP上有无数套针对性的健身策略以供选择——无论用户想增肌,还是塑型,都能找到匹配的课程。
训练完成后,软件会即刻更新身体的动态数据,给出实时的运动反馈,以帮助训练者根据需求和最新的身体状况调整训练计划。科学的健身话语体系中,它还会提供营养结构、作息调整建议,以让整个训练过程更加全面、完善。
也就是说,运动者不需要刻意“逼自己自律”,它们会无形中影响并帮助运动爱好者建立持续的轨迹。
与此同时,为了防止锻炼过于枯燥,克服一个人健身的孤单感,各类运动计划内容在运动时长、配乐上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并且,随着智能化穿戴工具的普及,运动的交互性也在增强。总之,乎每个细节都试图让运动者沉浸其中,把原本苦行僧般的运动尽可能变得有趣。
用一个时下流行的词来总结,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运动健身APP,正在不断地整合人们的需求,真正把运动这件事做成了“生活方式”。
03
不夸张,这是一种信仰
围绕健身可以形成一种生活方式,如许多研究者所说,它还能作为一种“理性信仰”。
即便工作和生活中有诸多不确定性,唯独运动除外。在运动这件事上,似乎大家一致认可“努力和成功仍然正相关”。 
布迪厄就曾将体育和健身形容为一种理性信仰,运动者向往美好而健康的身体,向往美好的生活,并且他们相信通过运动达成目标。
初练平板支撑30s,想要放弃的念头也闪过30次;昨晚刚换了中级的帕拉梅课程,动作强度和难度真的劝退……
决心开始锻炼的我,先从平板支撑开始吧~
无数次想过放弃,但跨过那个临界点,运动者就可以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我们还可以通过运动软件统计的每一次数据和课程策略,清晰地掌握并科学管理自己的身体状态。这不仅是训练身体这么简单,本质上我们通过管理身体来感知和掌控生活。
在运动类APP的助推下,运动会进一步帮助运动者构建积极的生活状态。仍以Keep为例,当众多仰望已久的舞者、非常有个性的健身博主同时出现在平台,它赋予我们极大的选择权。
而且当我们选择某些老师,也意味着我们进一步把理想状态具象化,即给自己一个积极和乐观的暗示:有朝一日我也可以像他们一样。
最后,用过健身软件的运动爱好者知道,健身越来越不是一个人“苦行修炼”。某天晚上我打开Keep跟着视频练习,又到了最难的那几个动作,突然注意到屏幕上飘过一层弹幕:打卡64次、我大腿实在抬不起来哇、姐妹们,做完训练后记得拉伸……
本来打算放过自己的我,看着屏幕上的话不知不觉已做完了训练。即便素不相识,但这种氛围似乎无形中给予运动者情感体验,互相给予力量。
在众人叫苦的现代社会,运动反倒成了大家主动选择的出口。
当像Keep这种生于互联网时代的企业不断颠覆运动的方式、降低运动门槛时,那些曾被高昂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有限的运动知识劝退的普通人,陆续凭需求和兴趣涌入运动这个快乐星球。
运动这个出口,开始属于每一个运动爱好者,我们一直呼吁的运动全民化也终于到来。
运动者通过每日十几、二十分钟看似不起眼的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的同时,也在用运动本身的力量消解压力,构筑新的精神方舟。
- End -
资 讯  
作者 | 滕三水
编辑 | 邹迪阳
统筹 | 杨   菁
排版 | 张茜雯
投稿、投简历:[email protected]
广告、商务合作:
 nfcnewmedia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