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课的尽头是被「扫黄打非」。
撰文 | 佘宗明
每颗沙子,都会被时代洪流裹挟。
总有些沙子,不甘于被大浪淘沙,一心想做弄潮儿。
可它们的乘风破浪,总会被视作兴风作浪。
01 
怎么进来的?
「我嫖娼。」
「我赌博。」
「我吸毒。」
「我……补课。」
这是这两天网上冒出的段子。
段子取材于现实。
就在今天,湖北多地「扫黄打非」办加入整治校外培训机构行动。
划重点:扫黄打非办。
我想,那些辅导老师大概怎么也没想到,他们居然有一天能「喜提」涉黄的待遇。
安徽黄山教师吕某,被抓前肯定也没想到。
关于他被抓的故事,我连标题都想好了——「教培历史转折中的补课者」。
他落网的过程,很有意思:
先是群众检举,举报他有偿补课。
接着是媒体暗访,当地记者经过连续蹲守及走访知情人员,发现很多猫腻。
具体表现为:每天都有学生拎着文具袋,进入吕某的别墅,进入的时间点基本相同,每次进屋约两小时后,学生又前前后后一起出来。
之后是突击行动,市教育局组织专门人员与设备,在那幢别墅里进行了现场查处。
这阵仗,要搁以往,说不是扫黄,谁信?
02  
「黄赌毒补」,有人于是总结出了这么一句。
就问题严重程度而言,补课当然不配跟黄赌毒并论。可顶不住被治理的枪口瞄准啊。
有些辅导老师可能不以为然:接着奏乐,接着舞。又不是第一次专项整治了。
可,这次是真的不一样了。
谓予不信,看看隔壁的教育培训机构。
它们原来谁不是身经百「治」?
但现实会告诉它们:所谓「打不死的小强」,只是没遇到稳准狠的拍子而已。
03 
「双减」,就是这只强力的拍子。
拍子一落,哀嚎一片。
K12教育,以往是风口,现在在浪尖。
从坡顶跌到谷底,来得有些太快。
事到如今,这可以说是资本失算得最狠的一次。
教师搞课外辅导,也被监管盯紧。
那些还抱有侥幸心态的,你是想被扫黄,还是被打非?
监管的铁拳,不信「头铁」二字。
04  
目光朝后的人问「为什么」,目光向前的人想「怎么办」。
被整治的理由,都藏在半月谈之前那篇评论里了——「不能让校外培训再造一个‘教育体系’」。
校内教学,校外培训(辅导),是两个体系。
原来「校外体系」只是辅助与补充时,人们对其弊端并不太重视。
说到教育积弊时,人们更多的是将反思触角伸向「校内」,减负也主要瞄准校内。
可到了后来,「校内体系」与「校外体系」此消彼长,学校里的课业负担是减轻了,可培训机构都给补上了。
数据最具说服力:根据统计,2019年,我国校外培训机构总数达近60万家峰值,2020年又新增40余万家,注销10余万家,机构总数远超同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数量。
更别说,同一培训机构可以多点办班。
所以那篇评论里讲的「校外培训大有再造一个国民教育体系的趋势」,所指很明显。
如果说,义务教育是一桌宴席。以往「校内体系」是正餐,「校外体系」只是餐前小菜或餐后甜点。
现在都在讲减肥节食瘦身,正餐都减量了,你小菜、甜点却把人吃撑了。
「让学校成为学习主战场」,你当是白说的?
于是锅就得「校外体系」背着了。
教育内卷、鸡娃狂欢,鞭子主要就打在了校外培训(辅导)上。
05 
某种程度上,补课就跟黄赌毒一样,都是有「瘾」的。
黄赌毒是生理成瘾。成瘾在商业词典里可以折换成高黏性、强复购欲望。
所以,它们原本是世界上最赚钱的生意。
但其外部性成了其死穴。国家层面不允许它合法经营。它就算各种暴利,也只能转入地下。
烟草算是禁区外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中国烟草总公司的利润,吊打BAT,秒杀几大行。
论市梦率,在中国烟草面前,不是针对谁,所有企业都是乐色(垃圾)。
这也说明了一点:只要能在合法范围内贩卖那些能成瘾的东西,那就是走在了猛赚的路上。
在线教育,原本也算是差点走在了这条大道的辅路上。
在「起跑线焦虑」的催熟下,补课需求以往是刚需,家长补起来有瘾。
孩子是铁,补课是钢,一天不补焦虑得慌。
以往有人说,老人和孩子的钱是最好赚的。
老人的钱是被保健品和各路P2P卷走的,孩子的钱呢?就到了培训机构兜里。
本质上,教育培训近些年能快速做大,靠的就是「在合法范围做‘成瘾’的生意」。
06 
现在这生意显然没法做下去了。
有人给在线教育平台指了两条出路:转型成非营利性机构;砍掉全部的K12相关业务线,成为「非学科类培训机构」。
这就不是断尾求生了,而是自断双臂求存。
无论哪样,都是舍弃其核心竞争力——成瘾性。
《教父》里,柯里昂说:我会给你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
之前培训机构给的理由很直接:你来,我培养你的孩子;你不来,我培养你孩子的竞争对手。
现在呢?哪还有别人无法拒绝的理由?
在网上,有人揶揄:
看来以后只有这样了:开成人数理化进修班,允许家长带孩子旁听;或者走旅行社包度假村模式,导游均为清北毕业。
但会举报的,可不只是朝阳群众。
俞敏洪对「公海辅导」谣言愤怒不已,不就担心这点吗?
07 
教育培训行业近乎全军覆没,似乎有自洽的逻辑。「助长教育内卷」,就是罪状一条。
但也该思考——
到底是什么让培训需求有了「成瘾性」?
「瘾」到底是怎么来的?
成瘾的症结不除,终是治标。
而究其症结,恐怕还在于两点:
一,教育资源不均衡。
二,评价体系单一化。
其实都该加上「严重」二字做定语。
无论是校外培训还是学区房,都是二者的产物,又助长了这态势。
多校划片、教师轮岗是应对资源不均的办法,却仍不够系统化。
素质教育……嗯,要不还是说国足吧。
当解决问题的思路总停留在「用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上,「治本」总难以触动,那应对之策也会变着法子冒出来。
比如,有钱人家的「点对点私人辅导」。
08 
就在近几日,热播剧《小舍得》里蒋欣给孩子找「奥数大神」补习的情节,又被翻出来了——
这位奥数大神是在职教师,补课时不见家长、不允许旁听、不跟家长沟通,让家长把手机放到一个盒子里,避免被人录音举报。
他上一节课换一个地方,上课前一个小时才通知家长地点在哪。
上课地点很绝,有时候在废弃的厂房,有时候在公园的帐篷,有时候又在烟熏火燎的艾灸馆……
他也从不透露任何个人信息,上课蒙面戴口罩,收学费都只收现金,还要转手好几次。
最绝的是,家长对上了暗号,他才给开门。
看来,这老师也知道——
补课的尽头是被「扫黄打非」。
✎作者 | 佘宗明
✎运营 | 李玩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转载须经许可
广告合作请联系微信号:rabgogo88
或手机号:17682324259
 往期精彩回顾 
 ©
敬请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