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继续推送《环球银幕》杂志6月刊的“电影院记忆”专题。
枪稿主编徐元为大家讲述他对中国影迷心中的圣殿——电影资料馆的美好记忆。
资料馆之味
文|徐元
【文章经授权转载自“ 环球银幕”】
作者简介:电影记者、影评人,“枪稿”主编,还是豆瓣“文慧园路三号”小组创始人,经常遇到放映事故。
文慧园路三号,中国电影资料馆
北京海淀的东南角,是电影国家队的大本营,在蓟门桥的南北纵向上,分布着北京电影学院、电影频道、华夏公司,往东折到北三环中路,东西横向上是北影厂、新影厂,再往南顺着新外大街而下,则是中影集团和中国电影资料馆。
作为一个混在帝都的“资深”电影媒体人,我在上述的各个“单位”都看过片,但九成以上,是在资料馆的艺术影院大厅里。
资料馆是国家的电影片库,主要职能是保存一百年来的各种中国电影档案(放映拷贝及原始底片、道具、文物、文献等等),但对外而言,它是中国最大且最好的艺术影院,从1998年开始,曾经的“内部放映”逐渐向公众开放,二十多年来,这几千场放映、几千部影片,是北京影迷得以站在全国影迷鄙视链顶端的根本所在。
2018年,中国电影资料馆放映修复版的《侠女》
2000年,我第一次摸到资料馆,一场看两部片:伊朗的《小鞋子》和日本的《谈谈情跳跳舞》。如此的“文艺片”,在全国最大的一块银幕纷呈,其声色、滋味,远不是电视电脑的小荧屏所能比拟的。从此,我成了这里的拥趸,并由此改变了自己的职业规划,从一个钱途大好的少儿读物编辑,改行做了“阻碍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电影记者及影评人。
二十年来,我在资料馆看了不少电影,有影史经典,也有怪鸡邪典,有大师杰作,也有小众冷门,有馆藏的中国电影珍宝,也有过路的驻华使馆鲜货。更是赶场过黑泽明、伯格曼、库布里克、费里尼精品展、谢晋回顾展、侯麦回顾展以及法国、美国、意大利、以色列、西语国家电影展等等大小影展。
去资料馆看电影,还有可能撞见明星
正是在资料馆,我才能看到字幕是右起横排、繁体中文的《八部半》,才能看到胶片多次起火的《小城故事》,才能看到4:3电视比例的《黄金三镖客》,才能看到拷贝第6本和第9本颠倒的《小巨人》,才能看到豆瓣网上仅“5人看过”的香港70年代左翼革命神片《阿兰的假期》,才能看到忘加遮幅镜头而通片都露着话筒和吊臂的《末代艳后》。
也正是在资料馆,侯孝贤一连三天面对大陆观众和学者的无尽赞美和提问,戴着老花镜记起了笔记;锡兰在《冬眠》的放映后,一口气讲了40分钟以解答中国观众的疑问;《西班牙公寓》《俄罗斯玩偶》连放,导演塞德里克·克拉皮什和全场观众问答了整整两个钟头,直到午夜降临才不舍告别……
不止这些,20年里,资料馆来来往往,请到了阿涅斯·瓦尔达、波兰斯基、仲代达矢、乔尔·科恩、是枝裕和、陈凯歌、王家卫、冯小刚、维姆·文德斯、米哈尔科夫、库斯图里卡、奥利维耶·阿萨亚斯、莱奥·卡拉克斯、姜帝圭、金基德、蒂尔达·斯温顿、苏菲·玛索、于佩尔等等影坛大腕,只有亲炙现场,在大银幕环绕声之下领教到这各式各样、风格迥异的影片和影人,才会令人感悟,“电影史”是一条宽广而沸腾的长河,而“看电影”更是一件无比快乐的幸事。
不夸张,对电影信徒而言,“去资料馆”,就是礼拜,就是朝圣。
看电影要有仪式感
(《飞行家》剧照)
本文原载于《环球银幕》(20206月刊)
彩蛋时间:后台回复“徐元”或“电影院”,回看徐主编神秘被删文~
编辑|浪浪
排版|透纳
THE END
枪稿个体户,点击不迷路 
 点击枪稿→右上角···→星标⭐️
相关回顾:
工作事宜请联络微信:paperbullet
©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