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VR、AR炒得火热,一度成为电影行业新的蓝海市场。

观众身临其境,但其叙事大多乏善可陈。
最近,俄罗斯大型人类实验电影《DAU》模糊了真实和幻觉、艺术和伦理的界限。
但观众面对的,依然只是屏幕。
令人不禁想问,二者相加,是不是艺术的未来?
“妄想只是更逼真的现实。”
——《末世纪暴潮》
小众电影·大千世界
——枪稿每周电影优选 Vol.17
末世纪暴潮(Strange Days)
凯瑟琳·毕格罗/科幻&悬疑/美国/1995/145分钟
主笔评价
新媒体时代全面到来之前,人们是看不到这片子的真正价值的——新迷影和新时期学术研究的起点。                                         
——灰狼
大多数人是通过《拆弹部队》知道凯瑟琳·毕格罗的。在那之前,她最著名的身份也许只是,卡梅隆前妻。
但其实毕格罗很早就展露出导演才华,她说:
“男人那活儿我能做得更好!”
△《TIME》封面上的凯瑟琳·毕格罗
最先承认这一点的,正是卡梅隆。1995年,因分身乏术,他把一个科幻项目托付给毕格罗。后者不负所望,交出这部颇具《银翼杀手》式霓虹美学风格的作品——《末世纪暴潮》。科幻设定不落俗套,情节展开更是千头万绪。
影片中,1999年末的人们认为,世纪之交就是《圣经》启示录预言的末日。种族运动此起彼伏,誓要在千禧年推翻特权阶级,将世界改头换面。大众心理在颓丧和希望两极徘徊,人类命运在崩溃和延续的分叉口犹疑。
就在新年的倒数第二天,一位黑人说唱歌手、意见领袖杰洛可被暗杀,真相不明。对凶手的种种猜测让运动陷入混乱。
△黑人歌手杰洛可发表演说
连尼(拉尔夫·费因斯)是一位被开除的警察,以贩卖虚拟记忆碟片为生。和电影类似,这种碟片需要一位“导演”将各种记忆记录下来,“观众”带上一种叫做“鱿鱼(SQUID)”的机器,就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除了视觉和听觉,还有触觉和嗅觉
△连尼给自己打广告:“我是您的神父,您的心理医生,我会把你带到那些让你魂牵梦绕的幻觉中去。”
一言以蔽之,连尼就是在兜售欲望。
他让失去双腿的朋友享受奔跑的快感。
△对残疾人来说仿佛生命重塑
自己也陷入和前女友温存的回忆之中不能自拔。
△连尼沉溺于与前女友的温存中
阴差阳错,连尼发现了黑人歌手被枪杀的惊人真相,一旦公布,世界末日也许真的会到来。知晓一切的他成了各种角斗力量的汇聚之所,他该如何摆脱追杀、披露真相呢?
不能剧透。
为了令观众直观感受到虚拟记忆,毕格罗的技术团队研制出一种超级轻便的35mm摄影机以完成影片中的主观镜头段落。它们就像第一人称游戏一样,眩晕但迷人。
自启蒙以来,人类就从未停止过对大脑的探索。走在最前面的莫过于硅谷狂人埃隆·马斯克。他痴迷于脑机接口技术,有传闻或于今年投入市场。
△脑机接口是马斯克近年来的工作重点
《末世纪暴潮》的预言或许在时间上有偏差,但对这项技术的思考,却并不过时。
这项技术可以造福残疾人,亦可成为新的犯罪手段。比如影片中一个奸杀者给受害者带上“鱿鱼”,记录下她们死前的痛苦。
△人们可以体验残忍和死亡,却不会付出任何代价
人们彻底无法区分真实和幻觉,社会的等级制度、法律体系和警察系统纷纷受到考验,政治环境愈发云谲波诡。
△社会陷入混乱,街头暴力处处可见
我们正处于一个科技飞速改变生活的年代,在“技术中立论的集体无意识下,大家几乎毫无反思地全情拥抱了科技。而《末世纪暴潮》最发人深省的预言是,科技、艺术和政治,终有一天会融为一体,互相影响、互相改写。我们无从想象,那时会变得更好还是更糟。
而艺术,永远是先行者。
文|现代机器
编辑|感情动物
排版|  罐 儿  
THE END
【枪稿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枪稿个体户,点击不迷路 
 点击枪稿→右上角···→星标⭐️
相关回顾:
工作事宜请联络微信:paperbullet
©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