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姐》开播的一个月,是全民狂欢的一个月,爱看不爱看的观众都看了不少好戏,节目引起的讨论要比节目本身更引人注目
有人扒姐姐的星路历程,有人看才艺表演,有人学人际交往,有人研究女性力量,有人钻研时尚……
但以浪姐们为代表的中年女性的声音真的被听到了吗?
没有。
福利时间:转发你最喜欢的一篇枪稿文章(新旧不拘)至朋友圈,写出推荐理由,截图发送至枪稿公众号后台,我们会选取前5名最有趣的,每人赠送一本读客文化2020年版编剧写作宝典——《编剧的艺术》。
看浪姐,谁认真谁输
文|三九
作者简介:爱看电影,日常搬砖,梅雪风老师的小粉丝。
1
第四期《乘风破浪的姐姐》播完,话题女王伊能静女士不负众望,接棒黄圣依,拿下本期广大网友最讨厌姐姐Top1。
这一期《浪姐》播出前,微博豆瓣等网络平台已轮番预热伊能静的口碑大反转。前几期里,观众们说她风采不减当年,健康、美丽,有大姐姐气度,她和老公秦昊跳的主题曲舞蹈还随着《隐秘的角落》热播上了热搜。
好景不长,她曾婚内出轨黄维德的老八卦很快再次被人翻出来,她的贤妻良母形象立刻岌岌可危,接着,越来越多的黑历史、采访截图被曝出,这位刚刚唤起人们一波回忆杀的,曾经的玉女掌门人摇身一变,成了“妈学”掌门人。
梅艳芳好友关锦鹏导演回怼伊能静
她狂妄自大,她习惯性甩锅,她静式说教,她阳奉阴违,她刻薄,她拉踩梅艳芳,她深谙“凡学”,装作对历史成就云淡风轻,实则一再提及当年勇……而第四期节目里,“伊山更比依山高”的名场面上演,她“哭着,笑着,像个孩子在胡闹”,以至于之前特别爱指挥的烦人担当黄圣依都无f**k说,显得有些笨拙可爱了。至此,网友对伊能静声势浩大的讨伐达到顶点。
的确,从某些被展示出来的片段来看,伊能静确实挺招人烦。可说到底,她不过是个特别想要关注和认同的女明星而已,何以像个十恶不赦的罪犯一样,被骂到八辈祖宗?
别忘了,这只是综艺而已。所有真人秀节目的走红都离不开后期剪辑制造、强化参与者的矛盾,炒话题,博眼球,也离不开一些“有心人”适时的爆料或旧事重提,把该做的人设做满。自诩为理性的观众总是看不起饭圈盲目追星的那一套,可到了自己头上,不照样听风就是雨?
伊鸣惊人 依筹莫展
伊意孤行 依声不吭
从张雨绮王丽坤霸道抢位,刘芸黄圣依抱团,到《艾瑞巴蒂》组内斗,再到伊能静翻车,剧情越抓马,大家越兴奋,谁最招骂,谁是节目流量担当。
可剪辑师大手一挥:这一期情商最高的几位,下一期可能就有点虚伪;这一期最“三八”的几位,下一期又可能憨态可掬;最“婊里婊气”的几个,看多了,也自有一番浑然天成的real。
就连第一期的“过街老鼠”杜华女士,最新一期还因为说不清绮绮子名字的“烫嘴普通话”上了热搜。有点好玩,有点可爱是怎么回事??
所以,尽管情绪波澜起伏,可但凡理性点儿的网友,都很难对哪位姐姐发自肺腑从头烦到尾。这和大家日常与人相处没什么分别,就算是那些最烦人的同事领导,也并非每分每秒都招打吧。更何况,这些女明星们,无论在镜头前多么交心,也不过都是陌生人。
网友总结的杜华“烫嘴普通话”
2
然而,夸也夸了,骂也骂了,看了这么多期《浪姐》,谁还记得节目组一开始的宣传语——三十而励,三十而立,三十而骊;肆意笑泪,青春归位;一切过往皆是序章,直挂云帆乘风破浪。
大家都信誓旦旦地说过,想要一个打破审美局限,多元、个性的女团,但观众们连姐姐们在舞台之外的小瑕疵都接受不了,还妄谈什么包容?
第一期播出时,大家激动地以为要开启女团新纪元,还为制作人杜华女士“年轻、漂亮、整齐划一”的大实话女团标准和看碟下菜的上头言论大动肝火。
但几期看下来发现,哦,自己的票选标准,好像也没强到哪里去。看看新公布的观众好感度排行,黄龄、张含韵之流,就算唱得再好跳得再好,没有新的爆点,没有像样的冷饭可以再炒,身上的标签也有些非主流,落到观众喜爱度老末,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黑不黑幕的暂且不提,规则或者潜规则就摆在那,实力重要,但永远不是最重要的,就观众票选类选秀来说,可能还没有人设重要。
这个排名,你满意吗?
观众缘这个东西很玄幻,人设做得妙的,不管台上台下表现得如何,总不乏有人吃这一套。于是,有人暂时沾光,成了团宠,有人运气差一些,被群嘲。但风水总是轮流转,谁知道明天一大早的热搜会不会是自己哪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话题度最高的几位,大姐大宁静,不老女神伊能静,傻里傻气张雨绮,贵妇黄圣依,拼命三娘蓝盈莹,姬圈总攻万茜,有人带着几分真,有人更像“婊演”,但不管真假,她们都因为身上这些简单、鲜明的标签引起了共鸣或公愤,被记住了。
但是,恰恰也正因为这些人设的维度太单一,她们只要表现出一点点复杂性,可能就要面对口碑反转的契机或风险。如今,想要喜欢一个人,或者讨厌一个人,太容易了,一篇文章,几张截图,就能让网友对谁路人转粉再转黑。
既然她说自己是这样,那她就必须一直是这样,保持完美,不能有破绽。不过,既然一开始就是靠收割智商税,卖标签,卖人设吸粉赚钱,后来再承担这种被反噬的后果似乎也是哑巴吃黄连。因此,一开始靠全网黑起家的公众人物,从某种程度上反倒沾了光,浪子浪女们回头才是金不换,性格特别奇葩的才会有反差萌,其他那些半真半假的好男好女们,就时刻准备着接受道德的审判吧。
几年前负面新闻缠身的张雨绮这两年通过“真性情”“憨憨”的表现圈粉无数
最开心的还是平台和资本。芒果超媒市值屡创新高就是最好的说明。对于《浪姐》来说,红的姐姐也好,黑红的姐姐也罢,能上热搜的,就是好姐姐。一个小作精虞书欣都能带火《青春有你2》,还愁一身是戏的女明星们没人看?
《浪姐》能这么理直气壮地以姐姐们的撕X大戏作为卖点,就是拿捏准了观众们看好戏的恶趣味。三个女人一台戏,三十个,用宁静的话说,“娘们儿”在一起,热闹程度得呈指数级增长,期期都能有多重反转,比电视剧还要精彩。
看着伊能静被锤,不知道其他姐姐心里是开心是同情还是忐忑,毕竟,对于每一个靠立人设赚好感的明星来说,这个世界,随时都要崩塌,菩萨保佑自己别惹到爱扒坟的网友。不出所料的话,下一期或者下下一期,伊能静的热度就会转淡,当反派的艰巨任务即将落到其他姐姐身上。这是福还是祸,就要看各路团队大显神通了。
特别喜欢敦促组员的蓝盈莹似乎成了新一轮被攻击对象
至于那个早就被遗忘了的节目宗旨,打造与众不同的女团,还重要吗?一点也不重要。照目前的进度来看,除了最后成团出道的都是已经成名的,年纪稍大的大明星之外,浪姐团和其他女团也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每个女团里都有一两个走中性总攻路线的,都有个唱也不行跳也不行,但就是人美观众缘好话题度高的,都有几个确实是唱跳实力都不错,但话题度一般的,也会有一两个前期关注度一般,但后面会成为黑马的。
说的是要多元,要个性,要重塑观众审美,可一来二去,都是新瓶装旧酒。反正在芒果台的十级美颜滤镜和十级修音加持下,镜头前的姐姐们一个个白得发光,皮肤嫩得闪亮,她们唱跳俱佳,在自己丝毫都不熟悉的舞台上表演,大气不喘,还能保持音准。
一公表现最好的《大碗宽面》组表演时,也有明显的修音
3
什么叫做与众不同的女团?节目组没搞明白,制作人没搞明白,观众们也没搞明白,也都不需要搞明白。因为,话说得再好听,一支梵蜜琳贵妇膏的广告就能把大家打回原形。对于节目想讨好的主力女观众来说,人人都有好多梦想,但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个贵妇,最好还是那种从旋转楼梯上走下来,睥睨众生的贵妇。
所以,海娃妈妈,奥斯卡碰瓷专家,贵妇黄圣依就算以前凭本事闹过多大笑话,也照样靠被人羡慕的“神仙爱情”,和每年两亿的零花钱圈粉无数。
所以,劝导大家不要买一克拉一下钻石的家暴贵妇张雨绮,哪怕唱歌跑调,rap说得像外国人讲中国话,也可以被理解成可可爱爱。
而伊能静呢?她不行,她虽然曾经红得发紫,歌唱得好,还被大导演赏识,现在也极其有钱,但总有点苦情。她和年轻老公的配置也不是贵妇+奶狗的搭配,而是过气女星+小众文艺男星的心酸组合,更何况,她老公还经常在镜头前让她下不来台,极不符合当下最流行的甜宠CP人设。
伊能静一直希望在观众面前表演一个完美的自己,可话越多说,越露怯,越露怯越要找补,以至于令人不可思议,一个出道三十多年,见惯了大风大浪的女明星,为什么连啥话能拿到台面上说,啥话不能,都搞不清楚?
她的原生家庭太糟糕,经历太复杂,性格太拧巴说得好听是少女心不灭,说得难听就是病严重,叫人只想静而远之
她没有同龄的宁静那么淡定,也没有钟丽缇那么阳光有同样是热搜女王的张雨绮、黄圣依那种“老娘(的老公最有种”的底气,也放不下身段在小辈艺人面前示弱,更不好意思面对观众自黑。
她每样都想要一点儿,但哪一样都够不到极致。她想要的假人设没做好,她的真实与复杂又让人难以接受——真实与复杂总是让人难以接受。
伊能静早年可是侯孝贤的女主角呢
(《好男好女》剧照)
要求明星都是道德标兵的观众们一边讨厌她,一边嘲笑她却又一遍遍回看她声嘶力竭地演唱《女孩与四重奏》的片段这时候,她不再是每年花几百万保养的女明星,而是一个疯疯癫癫女人,死守着日落大道上的辉煌。
她有贵妇的命,但命途多舛了点,吃相难看了点,就没有那么叫人羡慕了吧?
除了她年过五十,还能这么美丽,身材这么好之外。
姐姐们当然不管年纪多大都能风情万种,但看着更年轻的总是更好些。
姐姐们乘风破浪,观众们自以为可以见证历史,其实不过是晕晕乎乎又看了一场选美,顺便再做个不可能实现的春秋贵妇梦。
一切口号,都是假象,兴风作浪,谁行谁上。
人是真的,秀是假的,通过一个节目真正了解某个明星是不可能的,但满足一下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窥私欲倒是可以的。
被吹捧的,瞬间就可能变成被辱骂的,而对于吃瓜群众来说,谁真情实感追星,谁就输了。
编辑|浪浪
排版|透纳
THE END
作者: [匈] 拉约什·埃格里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原作名: The Art of Dramatic Writing
译者: 黄隽华
丛书: 读客艺术
首版于1942年,畅销70年,美英多国影视专业院校必读的指定教材,启示了好莱坞两代电影人!
颠覆了当时兴盛了几个世纪的亚里士多德的“情节首要”观念,首次提倡将写作的核心聚焦到变化丰富的人物之上,直指“让人物动机推进情节”的写作方法。
伍迪·艾伦盛赞,戛纳最佳编剧奖得主梅峰推荐,著名电影理论家大卫·波德维尔力荐!
本书的写作法则不仅适用于电影电视,还适用于小说、新闻等多领域的文体写作。不管你是菜鸟新手、迷途老马,抑或电影、戏剧爱好者,只要你有志于叙事写作,那么在动笔之前,《编剧的艺术》就是你的必读书
枪稿个体户,点击不迷路 
 点击枪稿→右上角···→星标⭐️
相关回顾:
工作事宜请联络微信:paperbullet
©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