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三姐

公众号|格十三(GSSW13)
这几天,朋友圈里热度比较高的除了疫情和抗灾,还有两条新闻,第一个是四川攀枝花出台新政:“生育二、三孩家庭每月每孩发500元补贴”,这是全国第一个发放育儿补贴金的城市。
昨天看到这则消息时,我正和俩朋友在一起,一个是90后未婚单身男青年,另一个是孩子刚上小学的职场妈妈。
我把这个新闻朗读了一遍,单身男青年听完脱口而出:“哇,每个月500?奶粉钱都有了吧!还一直发到孩子三岁哦,这么算下来岂不是有好多钱了?”
这位男士看到这个新闻简直原地动心,直接想生孩子了!
而旁边的那位妈妈,则打开了手机里的计算器,嘟嘟囔囔:“一个月5百,一年就是6千,三年1万8......就这点?这还不够半年的钢琴课和画画班啊!”
姜还是老的辣,人还是当了妈的觉悟差。
单身人士能想到的养娃开销顶多就是奶粉尿布,沉浸在和睦家庭的美好画卷里,想象着省了一大笔该怎么花;当妈的人则能想到更远,并一步到位直达带娃最艰辛的一段岁月,觉得这不痛不痒的500块,到底能解决啥人生的困难?
对一些人来说,每月的500元可以解决很多现实的苟且,对另一些人来说,每月500元满足不了他们任何的诗和远方。
由此看来,“三孩奖励”是不是有点鸡肋?没有这500元,那些想生娃的就不生了吗?有了这500元,不想生娃的就突然想生了吗?

在现实意义上来说,这个500元突然的出现,都可能会被视而不见;但从长远来看,这是在向我们大家表明一种趋势——为了鼓励生娃,国家正在惯着你,惯着你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生娃后给你送钱,还包括带娃时帮你省钱。
既然大家都说“养娃最大的成本是教育投资”,那好,就在教育上给你省钱。
最近的“双减”就是给大家省钱,结果呢,很多人认为“没了补习机构,花钱可能更多,因为大家都直接去找老师一对一了。”
然而,我们只猜中了开头,却猜不到结局啊!

就在昨天,我们看到了朋友圈里很火爆的另一条新闻:
“7月27日早上,根据家长及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提供的有效线索,黄山市教育局组织人员突击行动,在该市屯溪区某豪华别墅区的一幢别墅内,对屯溪一中教师吕某某涉嫌有偿补课行为进行了现场查处。”
好家伙!“别墅”,“有偿”,“现场查处”......这些熟悉的字眼,竟出现在了教育局突击行动的描写中,真让人产生了一种“活久见”的错觉。
这篇文章看得群众们热血沸腾,文中的多处描写都十分生动活泼,细致入微,文笔流畅,带入感十足:
“记者发现,几乎每天有学生拎着文具袋进入吕某某的别墅,进入的时间点基本相同,每次进入屋内后约两小时,学生前前后后的一起出来。每天的学生数量不等,但数量都不少。有时候,上午补,下午也补,人来人往,热热闹闹。”
这说明人家观察得很仔细,绝不放过丝毫细节。对于这种违反规定的事,有一个算一个,记者和有关部门是花了大力气的,是动了真刀真枪的,是不虚晃的,是认真对待的,是值得群众们珍惜的。
这忽然让我想起了《小舍得》里田雨岚带着儿子“打游击式”跟着“神秘奥数老师”上课,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场景:
《小舍得》剧情片段
怪我当年天真,以为田雨岚这种疯狂鸡血妈的举动只是电视剧里夸张的桥段,没想到如今现实里真实的场景,居然能严丝合缝迎合得上她的那些“鬼鬼祟祟”。
今天还看到有人说:
这也是又一重磅证明:不让家长花钱是动真格的,以后当家长果然真的是越来越省钱了。
你想去补习班补课,补习班逐渐没有了......你想去老师别墅里补课,老师逐渐没有了......你想在家上网课,设备逐渐没有了......
这让我们看到了实现“公平化”的曙光啊,以前是什么情况呢?以前好多高考状元都说自己“从来不补课”,隔壁张三李四也觉得自己“没补课”,但可信度很低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都快找不着了......

但以后可就不一样了,张三李四不会说谎,因为但凡他们补课了,都可能会遭到王五的举报啊......所以他们说没补应该就是没补,人间相互的信任感一下子就提升了。
当我们把“二孩三孩生育补贴”和“老师补习被举报查处”放在一起看,是不是感觉都是喜讯?
养娃费钱的时代真的快要过去了,如果二孩、三孩奖励政策能推广普及,其他福利政策统统跟上,教育领域各种花钱的方式继续严抓严打,想必未来的中国家长真的有福了——不但生孩子能赚钱,养孩子还不怎么花钱。
家长想花的钱、能花的钱、准备花的钱,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回到了自己的口袋。

有些家长也许万万没想到,自己投资失败了,生意赔本了,股市套牢了,职场危机了,最后却不经意间在教育政策的帮助下,触底反弹,回归中产。

十三姐
魔都高影响力KOL
独立运营IP「格十三」
旗下公众号「格十三」「十三姐夫」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妇女》《了不起的中国妈妈》
微博@格十三
视频号「格十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