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创业邦
封面图源丨摄图网
又一家独角兽倒下了!
“用买一件Zara的钱租到Prada的衣服”,这似乎是一门颇能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生意。人人都想成为穿Prada的女魔头,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这样的实力。
在共享经济的创业大潮下,“共享衣橱”应运而生。
2015年12月,刘梦媛成立衣二三,在彼时全国遍地开花的共享衣橱创业项目中,衣二三获得了红杉、IDG、软银中国、真格基金、阿里等巨头的投资,成为行业炙手可热的独角兽。
然而,独角兽如今也要退出历史舞台了。2021年7月9日,共享衣橱“衣二三”发布公告,该公司将在2021年8月15日关闭服务,衣二三APP、相关小程序和网页版均停止运营,8月1日开始退还会员费及押金,用户的个人信息也将同步删除。
短短五六年间,从初创时的风光无限到纷纷宣告倒闭,共享衣橱真的不是一门好生意吗?
在创立衣二三之前,刘梦媛曾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资深时尚媒体人,她曾先后在光线传媒、时尚芭莎、旅游卫视从事了10年媒体行业,后来自己创业。
崛起的“她经济”,背后是女人的衣柜永远少一件衣服,是停不下来的“买买买”。刘梦媛下定决心:“让每个女人不再为衣柜里缺少一件衣服而烦恼” ,因此有了 “衣二三”。
“每月只要499(元),就能拥有如此光鲜亮丽的人生。”这是衣二三在成立之初发布的一支广告的台词,说出了不错的故事,用户和资本纷纷买单。
从2015年到2018年,天使轮阶段,衣二三拿到了曾经投过滴滴的投资人王刚的数百万元投资,此后获得了阿里、软银、红杉、IDG资本等十余家投资公司共6轮融资,一时风头无限。
图片来源:衣二三App
不过2018年衣二三在完成阿里巴巴参与的最后一轮战略投资后,共享衣橱这一领域就再也没有企业获得融资,共享衣橱“失宠”了。
得知“衣二三”的倒闭消息,2021年7月14日凌晨,优之翼共享衣橱创始人给衣二三创始人微博上发私信,希望收购衣二三,保住共享衣橱大旗不倒。优之翼的经营特色在于它有线下的实体店,会员可在线下店租衣服、购买饰品。黄金时期的优之翼扩张速度极快,2020年4月到10月,仅半年的时间就开设了10家实体店。
暂时还不知道这是又一次营销,还是衣二三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事实上,衣二三并不是第一个在共享衣橱这一赛道上倒下的选手,至少有10家共享租衣的企业已经停止运营——去租吧、跳色衣橱有衣、爱美无忧、喵搭、美衣共享、尖果儿与魔法衣橱等。
好好的,共享衣橱怎么就败了?
最初时,共享衣橱尽管有各种争议,但所提出的商业逻辑是值得探究的。
拿衣二三举例,用户每月只需要支付499元租金就可以成为会员,会员期间可以无限次试穿平台所有品类的服装,每次可租借3件衣服,缴纳一定的押金或利用芝麻信用分进行担保,而后期运营压力则由企业自己承担。
共享衣橱需要庞大的运营资金,从商品选购,物流仓储建设,再到后期的清洗和维护,都是不小的开支。疫情影响以及长期大量的库存积压也是一大问题,一件衣服平均要三四个月的流转才能回本,加上疫情之后人们对服装消毒要求越来越高,回本周期变得越来越长。
过高的成本,低速的回报是共享衣橱生存所遇到的两大难题。
共享衣橱品牌后期发现了运营成本高的问题,于是改变了原有的收费规则,导致的结果是用户需要花比“买”还要多的钱“租”一个不属于自己的衣服,而且衣服的价格不像房子、车子那么高不可攀,贵一点的攒一攒钱也能买,谁还愿意来租呢?
此外,共享衣橱后期衣服品控下降和客服的不专业,引起投诉,导致口碑下降流失了大量用户。
起初的共享衣橱是为了共享一些奢侈品衣物或是宣传环保理念,可后来快消品牌也加入了共享行列,环保理念的宣传也未深入人心,与初心渐行渐远,似乎进一步证明“共享衣橱”是个“伪需求”。
共享衣橱倒了,其他共享产品还好吗?
在“共享”风口上出现的共享行业不只有衣橱,还有自行车、汽车、充电宝等。
2016年8月起,摩拜宣布进入北京、广州市场,三个月后ofo走出校园开启城市服务。共享单车大战由此正式拉开帷幕。
一晃五年时间过去,摩拜(品牌)已不复存在,ofo排队退押金的人还有一千多万(街头已难见小黄车)……美团、滴滴、哈啰成了新的“三国杀”。 当风口散去、市场格局稳定之后,共享单车企业的上市似乎成了最后一道门槛。
而搜搜共享汽车的行业新闻,最近根本看不到什么好消息。
去年底,媒体报道,环球车享EVCARD旗下运营车辆在两年里减少了四分之三,剩余车辆也在逐渐“消失”;今年初,GoFun大面积裁员被曝光,裁员涉及产品及研发等多个部门,部分部门甚至整体裁撤;2月,盼达用车由于经营原因,一纸公告宣布离场。
几年之前,EVCARD、GoFun、盼达、联动云、途歌、EZZY、友友用车、麻瓜出行、番茄出行等数百家平台集体涌进赛道,疯狂吸纳数百亿融资,2017年,中国共享经济行业整体融资超千亿元,其中,超过700亿元都投入共享汽车赛道。
然而事实证明,四轮共享不过是虚火,如今资本散场,只留下一地鸡毛。
同样惨淡的还有共享办公。
2014至2015年间我国联合办公空间(含孵化器)数量从50家发展到2300家,翻了46倍,到2016年超过4200家。
但之后几年,共享办公便进入资本寒冬,截至2017年11月,联合办公行业仅有10家企业获得了融资。
头部企业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如WeWork,这家被孙正义称为他的“下一个阿里巴巴”的超级独角兽,2020年亏损高达32亿美元,2016年到2019年这五年内,累计亏损近100亿美元,自身造血能力较差。
此外,共享KTV、共享按摩椅等套用共享概念的项目,也已经逐步消失。金沙江创投朱啸虎曾在朋友圈怒怼:“听说创业者为我们量身定制了一系列共享经济项目,共享雨伞,共享篮球,还要到我们办公室来堵我们的门。堵门的就不必来了,我在办公室的时间也很少。”
在整个共享经济大潮中,如今真正能实现盈利,并有创业公司成功上市的,仅仅只有共享充电宝,最终证明了自己不是“伪需求”。
2017年时,共享充电宝的用户仅有0.8亿人,2020年涨到了2.9亿,交易规模在2020年达到了92.2亿元,头部企业赚的盆满钵满。
怪兽充电,2019年时的营业收入是20.22亿元,2020年增长到了28.09亿元,并在2021年4月1日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共享充电宝第一股。小电科技也不甘人后,在2021年4月30日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
共享经济这几年,从风口到沉寂,发生了太多故事。活着的赛道,洗牌还在进行,谁是下一个“共享衣橱”,又有谁说得准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