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向由
重要的事写在前面:
截至27日,卫辉的灾情好转。据新乡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消息,卫辉内涝情况已经得到缓解,水位正在逐步下降。
不过,在卫辉市区北侧、与市区隔着卫河和共渠的部分村庄,水患引起的衍生灾害仍在。这当中,紧邻共渠北侧的唐岗村、辛庄村沿线四五个村庄,截至27日晚,仍然面临生活物资短缺的问题。
此刻的卫辉变成一座孤城,尽管人员基本得到安置。但在孤城周边,更深处的偏僻农村里,断水断电持续至今,不能畅通地发出消息,情形仍不能乐观。
救援人员深夜仍在救援一线(拍摄 向由)
“救援队的大车进不来,大路基本不通,只有走小路,但小路到村里面要经过一个涵洞,积水太深了,很难送进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某部人员赵东晓说道。
获准支援的物资车,目前可走的救援路线仅有一条,地形相对复杂:“走荷宝高速,到京港澳高速,从鹤壁南淇县高速路口下,走云梦大道右转到朝歌路,也就是107国道一直走,走到比干庙以西位置,穿过一个涵洞,到达比干庙村儿里面,然后在村里面走,到达比干大道,一直向南到我们现在的位置”。赵东晓介绍。
这是救援人员自行找到的一条“生命通道”。
1000个馍
灾难来的时候,辛庄的孔组长没有落泪,但在发放救灾物资时,今年64岁的他崩不住了。
那天是7月24日,困了6天的村民们终于看见赈灾物资,是由来此支援的火箭军某部官兵带来的约1000个馒头。
“馍不够分啊,我们村民们被困太久了,见到了馍,都抢着要,七老八十的老人也在里头抢”,孔组长说,他当时就忍不住,站在那里掉眼泪。
受灾群众的粮食(摄影 郭嘉亮)
如果按平时交通来看,辛庄村其实不算偏僻,它在卫辉市的主干道——比干大道边上。然而,辛庄村与市区隔着的两条河,卫河与共渠,都是此次水患的重灾区。漫溢的水流淹过两岸,也致使卫辉城区的水位高涨。
而辛庄村及附近的几个村庄,是在两条河的北侧。这就导致它们被水患与市区隔绝开,市区充沛的物资无法进入,断水断电造成了消息阻塞。
馒头还不是真正的救援物资。来此支援的火箭军某部刘政委告诉南风窗记者,他们出发到卫辉时,本身自带了生活物资,一路上,沿途的民众看见军车,硬要塞馒头到军车上。赵东晓说,他们当时还在想,“哪可能吃得完?”
但在当地的灾情,远远超出他们想象。
街道被大水淹没,是不是有搭载着灾民和救援人员的船只经过(拍摄 向由)
官兵们来这,是要支援一处部队仓库。刘政委回忆说,当时在附近的村民们,或求援、或自发地要离开村里,计划往南边市区的方向去,“当时我就想到,应该是村里没电没水,他们的物资太匮乏了”。于是,部队蒸好了馒头送去。
没想到在现场,馒头一度引起骚乱,“馒头太少,人太多了,都想要多拿几个,争吵得很厉害”。
孔组长一直被困村里,他很了解当地的匮乏。从7月19日大暴雨开始,村庄就被水患围困,没电没气,做不成饭,“我们把家里能烧的烧了,沙发拆了,取出木头烧。还有桌子、板凳,都拆了烧了”,他回忆说。
问题在于,“匮乏的问题持续下去,或者是那天的暴雨再来一次,我们家里已经没东西烧了”,他哽咽道。
面对灾情,市民垂泪(摄影 郭嘉亮)
救灾物资并非不够,事实上,生活物资源源不断从各地送来。7月25日,南风窗记者在卫辉市区主干道看到,多有盈余的生活物资摆在路边,供安置居民和救援人员等自取自用。
然而,这些物资很难送往卫辉深处。
其实早在7月24日,来此的官兵们就开始帮忙联络物资,但主要的干道和大路被淹,无法对外通行。
赵东晓介绍说,经过摸索后,虽然官兵们都不是本地人,但他们通过自行探路,摸通了一条本地人都不知道的小路,即文章开头提到的“生命通道”。
“生命通道”打开了局面,刘政委介绍说,25日开始,有联络到的物资车赶来,缓解了当地物资问题。
儿童领取物资(摄影 郭嘉亮)
但它的功能也很有限。这是因为,“生命通道”经过一处涵洞,水淹到了只能露出一个头的高度(截至27日)。所以,救援队的大车都进不来,只能通过部队和村民组织的小车车队,将来到这里的物资分批装在小车上,再往村里送。
积水太深,物流太小,“问题还没有根本性解决”,刘政委说。
被困的三个日夜
孤城深处,求援信息不畅通的问题尤其严重。
河南持续暴雨引起的灾情中,受到关注的地区,先是郑州,再到巩义、中牟,再到新乡,乃至卫辉,城市规模越大的地区越受关注。
留给偏僻受灾区的关注较少,这受制于多个方面因素,尤其是交通和信号方面。“很多的民间救援队来了,但他们根本不知道这的灾情,或者知道了也进不来”,赵东晓说。
如果不是来支援营地,赵东晓表示,他们也了解不到这的灾情。
事实上,早在7月19日下午,暴雨就在附近村庄造成险情。
“我们去救援的时候,看见很多被困的人,他们有的是临时出了家门,暴雨一来,水很快涨起来,他们回不了家,家里的人也出不来”,分队长冯队长说。
来支援营地的官兵们,最早并没有救援任务,但7月21日晚一到营地,“当地百姓们都在求援,他们又联系不上外面的救援队,就全给派出所打电话。当地村组织就向我们部队求援”,赵东晓回忆。
救援官兵在水中背着老人前行(拍摄 向由)
部队官兵们根本没有救灾设备,他们只带了救生衣和救生圈,但是在此情形下,他们还是出发了。
过程中,他们看见一个不为外界所知的慌乱村庄。赵东晓回忆,在路上时,他们遇到了很多老人,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哪儿,也不知道怎么被困在这的。
有的人身上绑着几个油桶自救。一位老人还带着他的一只羊羔,在大油桶里漂浮着,被解救时已经漂浮了一天一夜。
冯队长回忆说,他带队去的救援队,还在路上遇到一名少年,“他是在回家的路上,水突然变大,回不去了”。
少年大概十八九岁,不会游泳。“我们看见他的时候,他正抱在一棵树上,水涨一点,他就往上爬一点”,询问后才知道,他被困在树上已经3天。
由于缺少专业设备,22日的救援行动,是最艰难的一次。冯队长说,他第一个去试水,觉得水深尚可,但带队进去的时候,水最深处超过了2米。实际上,部队官兵中有高有矮,“一米六几的士兵也是有的,不会游泳的也很多”。
为安全考虑,官兵们抓着绳子涉入深水,“大部分时间,我们的脚下都是空的”。
救援官兵穿着救生衣蹚水前行,水已漫至胸口(拍摄 向由)
22日,官兵们在一处学校转移幼童。赵东晓介绍说,两名战士负责转移一个幼童,将他们放在塑料盆里。孩子哭闹时,官兵们就拿糖果安慰,哄他们说,这是在玩一个游戏。
“勇士船”与“生命通道”
从22日开始,唐岗村、辛庄村沿线的四五个村庄被困居民,在经过3天救援后基本疏散完毕。此后,物资问题才成为重点。
由于道路不通,尽管从24日起,当地政府联系到救灾物资,但始终无法进村。
然而,就像救援时的匮乏一样,冯队长说,官兵们自发探路,通过小皮艇——平时小孩玩的那种皮艇——开始寻找“生命通道”。
农村路况复杂,脚下深深浅浅,有台阶、石头、石狮子,或者是冲倒的农具杂物等等。积水依然在涨,深不见底,赵东晓感叹说,水流湍急处,只有“勇士船”才能过去。
卫辉的搜救船只(图源:广州日报)
所谓勇士船,重点在人不在船,“其实就是情况紧急,根本没有多想什么,一股气就往激流中去了”,赵东晓说。
如前文所说,“生命通道”打开后,当地的物资问题暂缓,但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而在孤城深处的民众自救的同时,卫辉市区的险情也没有彻底解除。
尤其是25、26日两天,市区的积水不降反升。刘政委说,抢险的前几天,是村民们要往市区走,但在市区积水上升的两天,反而很多人到北边来了。
这可能加剧物资匮乏的问题。多位受访人员表示,物资虽然进村了,但物流太少,且水电气等没有恢复,不能确证当地的险情已经解除,隐忧是存在的。
(摄影 郭嘉亮)
辛庄村一位村民表示,积水褪去的时间仍未知道,当地居民的物资眼下尚可,但长期堪忧。7月27日下午,她表示,仍需要生活物资进入村庄。
“村里至今没电没水,我是跑到十几公里外的地方充了点电”,她表示:“这几天来,非常感谢外界的关心和援助,但是为防万一,我的电量要省着用了”。
截至发稿(28日下午5点),当地物资问题仍然无解。赵东晓表示,因为卫辉市区的救援队大部分撤离,现在去联络物资,要比前几天更难。
“连部队的伙食标准,目前也是远远不如了。部队一般对伙食有规定,多少菜、汤、饭配比等等,但现在的我们,伙食只有两个素菜和一个馍”,赵东晓说。更关键的是,附近村民的储备本就较少,这一下,无疑是雪上加霜。
救援的脚步没有停下。只是目前,在卫辉深处的这般困境,还不知道何时解除。
2021年南风窗杂志全年订阅
点击图片即可享受限时特惠
    编辑 | 莫奈
排版 | 文月
更多推荐
热文
围观
故事
商城
杂志
滑动查看更多
南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简历:[email protected]
广告、商务合作:
nfcnewmedia
记得星标!点点在看让理性的声音传得更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