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不曾经历,但在奥林匹亚举办的希腊古代奥运会一定同样精彩非常,而他们历代用着相同的场地和体育场。这些“老”场馆在电视和平板电脑上看起来,没准也很漂亮。

只靠着一个露天体育场、几座附属的功能性建筑,古希腊四年一度的古代奥运会持续了上千年。然而,1896年,随着第一场“现代奥运会”开场的哨声,举办国因奥运会大量新建的基础设施变得越来越复杂而精美——这仿佛也成了一场属于城市建设的比赛。
▲ 1896年,历史上第一场“现代奥运会”
于是时过境迁,举办奥运会这件事早就从首创者顾拜旦男爵最早“弘扬国际体育运动”的目标偏移流转——一场国际通力合作的盛事,其中必然裹挟了种种政治因素。比如,1936年臭名昭著的柏林奥运会上,雄伟的奥运场馆处处可见的纳粹标志,印证了它,至少从可行性上,不止一场系列竞技活动那么简单。
▲ 1936年奥运会,奥林匹克钟
奥运会的终极理想早已从“追求体育的巅峰”走向了一种难以名状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蕴含了职业理想、爱国情怀、国家形象、政治宣言、外交策略……因此,除了“竞技”,不得不说它又多了一层类似“演出”的性质。
▲ 2008北京奥运开幕式
理论上,定义奥运会巨额建设预算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便是活动举行时,需要容纳来自世界各地涌入的人群和他们体验这座城市的美好经历。这足以让一个国家数以百亿的资金流入对这座城市的改造。然而,随着最后一场比赛终止哨声一响,那些光鲜耀眼的建筑接下来的使用情况如何?它们如何同城市重新产生联结?这值得我们思考。
早年间的一些事实告诉我们,奥运建筑是有可能沦为城市危机的。比如,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亚特兰大弗尔顿体育场(Atlanta-Fulton County Stadium)因不善经营,两年后就被爆破拆除;2004年雅典奥运会,花费71.3亿英镑建成的奥运场馆由于后期利用率极低,出现大面积遗弃。当然这和希腊的经济衰退和债务危机不无关联——贫困和失业率的激增成了主要问题,奥运场馆的衰败似乎在所难免……奥运建筑的未来和国家经济背景与经营模式分不开。
▲ 亚特兰大弗尔顿体育场爆破
近年来,绿色建筑的概念不断被推行,奥运设施确实使用了很多低碳环保技术,这不代表着这些建设的大量投入可以得到很好的平衡,尤其是在全球性事件发生时。
▲ 反对奥运举行的东京市民
显而易见的是,今年的东京奥运会无可避免成了一个巨大的矛盾:根据最近的新闻,在2020年推迟奥运会后,日本政府在巨大压力和反对声中,计划坚持在今年7月23日点燃奥运圣火。在之前的准备阶段,日本花费了将近260亿美元新建场馆设施、运动员住房等,创造了一片足以改变城市肌理的建筑群——但现实是,除了日本人自己,届时将没有人能参观它:由于疫情,日本现在禁止外国游客入境;甚至很有可能,日本本地观众也无法去现场观看比赛,人们只能电视上欣赏这些无与伦比的建筑。
设计的初衷得不到实现,这也许是建筑学意义上的差强人意,也是资金投入与收获预期的背道而驰。
▲ 日本国家体育馆,隈研吾
▲ 日本国家体育馆,扎哈被砍的方案
在这些新建筑中,最为显眼的莫过于日本建筑师隈研吾设计的日本国家体育馆。因为在疫情前,这个项目曾在2015年由扎哈主导,被撤下的重要原因是大额超预算。而隈研吾的设计被设计师称作“有生命的树(a living tree)”:木质的顶棚和遍布的植被——显然“有机”的概念更受日本人的青睐;除了主场馆,配合建造的有明体操竞技场(Ariake Gymnastics Centre)从拱形的屋顶桁架到倾斜的外墙也使用了大量的木材——这是设计师对日本古建筑造型的致敬;还有巨大的奥运村以及其他40座永久或临时性建筑,无一不是运用了更多的木材料,以彰显日本人引以为傲的“日本性”
然而,在疫情面前,“有机”、“绿色”、“文化”变得无足轻重。再如何精美的理念和技术,都因使用者的不在场而变得多此一举。
▲ 有明体操竞技场,日建设计
1964年,东京首次举办了奥运会,当时它还在从二战的破坏中慢慢恢复,那是东京作为一个国际城市的首次亮相。而大胆又富有韵味的现代建筑,比如丹下健三的代代木国家体育馆,给全球留下了深刻的城市印象,同时为奥运的投入也为快速发展的首都提供了急需的基础设施建设,这给东京接下来的繁荣着实用力推了一把。
▲ 代代木体育场
而2020,一切已然不同。对东京这样高密度的超级城市,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新型发展模式才是更符合时代的话题,而且这对于接下来的主办国来说同样至关重要。
尽管东京的这些新建筑讨论着减少碳排放、可再生资源等高级的城市理念,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日本将永远无法通过奥运会的举办收回这些投资;当然,以往的主办国也“没占更多便宜”:奥运会的花费永远比预期多得多,收入也少得多。
那么,疫情的打击是否足以让世界开始考虑更加可持续的奥运建设方案呢?减少上座率、临时性搭建的思路、永久场馆的长远功能、更多地结合和利用已有的基础设施……目的都是节省资金、减少环境影响、重新衡量城市的肌理和发展模式。大开大合的建设方法属于过去,鞭辟入里的协调整合才符合当下。人们和城市的关系,虽谈不上岌岌可危,但也需要透过时代滤镜重新认识最本质的矛盾。
尽管不曾经历,但在奥林匹亚举办的希腊古代奥运会一定同样精彩非常,而他们历代用着相同的场地和体育场。
这些“老”场馆在电视和平板电脑上看起来,没准也很漂亮。
▲ 鸟巢

| 文章作者 | 
郑时翔 | Andy Zheng
Assoc. AIA, LEED AP BD+C
FOX Architects | 建筑设计师
宾夕法尼亚大学 | 建筑学研究生
* 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尽快删改。
* 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同名原文发表于作者知乎。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