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美国小学的日常】关注我哦
美国公立学校老师分享美式教育
今天的文章来自我的一位朋友—花生妈妈,安柏可能不用我推荐,好多朋友就已经关注了她。去年她的新书《上岸》火遍了国内育娃圈,讲述了她亲历的海淀小升初和杭州幼升小,还被《光明日报》、《中国妇女报》、《南方周末》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能创作出如此优秀的作品,都源于花生妈不凡的经历:她曾是北大硕士,世界500强经理,两本热销书的作者......
但是,在我看来,她最醒目的身份,是一位海淀黄庄牛妈,成功把儿子花生送入了海淀六小强之一!
但是花生妈其实不是特别激进的海淀妈,反而还有些“佛系”。我一直把她作为“前辈”,请教应该如何在小学甚至幼儿园阶段“科学育娃”?有哪些可以实操的策略和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成长为“高配普娃”甚至牛娃?
作为一个海淀妈,花生妈不仅是一个“全科家教”,手握无数一手资源,也特别擅长总结经验和规划未来。她的各种教育心得,在她的公众号“海淀花生妈”上,都能找到。
暑假正是查漏补缺的好时机,花生妈一直在整理语数英等各种资源和内容,大家可以在关注“海淀花生妈”之后,在公众号的对话栏,回复以下关键词获取:
回复“六小强真题”,可以领取【六小强考试真题语文卷和数学卷各一份(附答案)】,看看六小强考试难度到底如何。
回复“习惯培养”,可以领取【每日行为规范分步走】PPT。
回复“小学文常”,可以领取文学常识材料,是牛校小升初时考核的一些基本点。
回复“语文路线”,可以领取【4-12岁语文学习路线图】;
回复“四季古诗”,可以领取花生妈精选的精选并整理出给孩子的【四季古诗词】,里面的注释、译文和赏析,是花生妈综合了各种版本,重新编辑并自己修改过的。;
回复“语文修辞”,可以领取【小学语文专项练习资料】;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推荐大家关注“海淀花生妈”,和花生妈一起科学育娃,高效努力!
花生上了六小强后,我更深刻地发现,人和人是有先天差距的。
比如说,小5,花生通过踢球结交的好友,是其他班上的,即是海淀区足球队主力,又是学校管乐团双簧管首席。每天放学,不是参加足球集训就是乐队排练,学习成绩还不耽误,照样在班上名列前茅。
花生还有一个女同学,才12岁,倒是已经出版了7本书,还送了我们一本。我拜读了下,写的是童话,想象力丰富,文笔细腻。
花生同学出的书其中几本
我现在可以基本做到,不拿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比较,但是,不拿自己和别人比较,我还不总能做到。
足球我不会踢,双簧管我不会吹。文章我总会写吧,书我也出过吧,但是看看人家孩子,这才叫著作等身啊!再说人家还没耽误学习,再看看我自己,我就知道为啥花生不会乐器,踢球最多班上称霸,写个作文还经常让老师叫重写,因为——
百因必有果,你的报应就是我啊。
我建议每个家长,看到别人家孩子,先别气急败坏地拿自己孩子和人家,而是先拿自己和别人家孩子比比,你就会变得心平气和没有任何脾气。
最让我迷惑的是:这两个小孩都是怎么利用时间的?
前几天,有个浙江金华的校长写了篇《孩子的时间是个常量》,说家长对孩子的时间要有敬畏心,不要报太多培训班,不要随便用课程和任务挤占他们的日程。这篇文章收到了剧烈的反响,火遍江浙沪包邮区。
对的,我对花生这两个小同学的时间特别有敬畏心,因为他们的时间根本不是什么常量,我们一天24小时,他们一天倒像有48小时。不然呢,同样是上学上辅导班写作业吃饭睡觉,他们是拿什么时间来练特长和写书的呢?
我怀疑,他俩一个是哈利波特,一个是赫敏,都是潜伏在花生学校的魔法师,会玩关于时间的魔术。
于是,我就派花生去向他俩请教魔术的“咒语”。
和别班女孩打交道,花生怕人说闲话,他只问了小5。
小5说了3条:
  1. 自己最喜欢踢球,反正就当成玩了。
  2. 各种踢球地点或培训班要么离家近,要么是爸爸接送(我看到几次都是他爸爸门口电动车接送)。
  3. 学习还得妈妈抓,妈妈管得严点好,自己管不住自己。
小5太过谦逊,他同时做好几件事情,还比只做一两件事的孩子都做得好,说明了一点,人和人之间是有天赋上差距的。
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时间管理去缩小这个差距,那么,最容易上手的时间管理方法是什么?
是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
因为每个人做事的效率天生是不一样,就像同样基础的孩子做作业也有快慢,学习艺术更是投入产出完全不成正比。虽然效率是可以提高的,但毕竟提升空间是有限的。
你不要老想着如何进一步提高效率,每天能有更多时间做事情,而是要跳出原来的思维方式,看看是不是你做的事情太多了,是不是可以减少那些对自己不重要的事情?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定义不重要的事?
对我们不重要的事,是那些既不能给我们带来价值又不能带来愉悦的事,或者是看起来似乎能带来短期价值和愉悦、但是却危害我们长期价值和愉悦的事情。
判断任何事情对我们或孩子重不重要,都可以套进这个衡量体系去。
有些孩子觉得玩网络游戏很愉悦,也能在短期内提高他打游戏的水平,但如果放在长时间线来看,这种愉悦只是一种短期的刺激,而不能带来长期的满足;如果不是将来要从事电竞或游戏设计,对孩子未来也是没有价值的。
上课外培训班重要吗?这也可以用有没有价值,有没有愉悦来衡量。
花生有一个同学,一周上了6个辅导班,每天奔波,但是成绩也不是很理想。反而造成他上课不专心,语文课在做数学课外作业,数学课在打瞌睡,因为反正有课外班嘛。而且他自己也不是很喜欢这个状况,觉得很疲劳。
那么这就是既没价值又不能带来愉悦,培训班对这位同学来说,就是不重要的事情,完全可以砍掉一大半,先聚焦在校内——认真上课,把学校传授的知识掌握好。
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就属于另一种情况。她特别热爱学习,课内的东西她吃不饱,所以她会主动让妈妈给她报培训班,而且都是那种比较难的。而且效果的确很好,她也成了学霸自己也很高兴。那么,课外培训班对她来说,既有价值又有愉悦,是一件重要的事,完全可以保持下去。
那么,还有一部分家长会问,孩子上了培训班,的确有进步,但他不喜欢,怎么办?
那就要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比如说辅导班对孩子的确有帮助,孩子只是觉得辛苦,但是这种辛苦是可以克服的,那么还是需要坚持一下,因为进步本身也能带来愉悦。
但是如果课外培训班多到影响到孩子的休息,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那么即使有帮助,也是要调整的,因为身心健康和学习热情是最宝贵的,也是孩子能够成功或幸福的前提。
养育孩子,家长一定要把健康和热情放在第一位,任何长期危害这两个前提的事情都可以放弃。
既然孩子时间有限,效率提升空间也有限,我们就需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让孩子少做事情,做好事情。在低水平上做很多事情,不如在高水平上做一件事情。
我倡导的“科学育娃”,不是只做减法,还是有很多加法可以做的。
从每天24小时来看,时间是个常量,但是从孩子可利用的有效时间来看,时间却是不稳定的,是个极有弹性的变量。
孩子每天的睡觉时间、吃饭时间、上学时间是很难改变的,剩下的时间如何规划如何管理,就变得非常重要。娃和娃的后天差距,也主要在此。
可不可以多做一点事情呢?完全可能。
再回到小5给我们的答案,就很有参考意义,他说的就是做加法。 
自己最喜欢踢球,反正就当成玩了。
在玩的同时,培养足球特长,做一件事相当于两件事,既有价值又有愉悦,这就是时间的魔术。
至于花生,每天打篮球和健身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休息。做作业做累了,他还会喜欢翻地图册,或者读几页课外历史书来换脑子。正因为喜欢地理历史,并把这作为放松的手段,所以他这两门学科经常能考到全校前几。
值得注意的是:把玩当成培养兴趣或特长,要求家长不能太功利,不是家长觉得孩子该培养什么爱好,而需要孩子发自内心热爱,就是碰到困难也会愿意去克服。
至于小5说的第2、第3点: 
各种踢球地点或培训班要么离家近,要么是爸爸接送。

学习还得妈妈抓,妈妈管得严点好,自己管不住自己。
我们看到了什么?
1. 家长管理孩子是要有科学分工的,爸爸也要参与。
2. 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学校近、培训班近才是王道,这样才可以省下更多时间来学习和发展爱好。
3. 对于自律性比较差的孩子,特别是男孩,他们连自己都意识到,自己学习是需要人管的,比起家长放任自己、或者完全让自己摸索要来得更有成效。
时间就像一个魔法师,你偷懒什么事情都不做,也就这么过去了;你虽然付出了辛苦,但是做了不少长期来看既有价值又愉悦的事情,自然会有完全不同的感觉和收获。
每个人都有天赋上的差距,利用时间的效率也大大不同,我们要承认自己的局限,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后天还有很大的空间值得我们去努力,去缩短人和人之间的差距。
用心对待时间,时间也会用心对待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