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爱小黑鱼
公众号:小花生网(ID:xiaohuasheng99)
编者按:“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这个概念,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它发源于美国,流行至今已40余年,是现在国际上很有影响力的育儿体系。
《正面管教》这本书可以说是新手妈妈必备了。
但和所有的经典育儿书一样,《正面管教》也属于开卷时让人醍醐灌顶,合上书却不知道从何开始实践的类型……
今天我们分享的就是一个关于“正面管教”干货经验贴,来自花友@我爱小黑鱼,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现居新加坡。两年前,她自学考取了正面管教家长讲师资格证,并且真正在家实践了“正面管教”的许多理念。
比如,在孩子遇到问题或是发脾气时,她转变了和孩子沟通方式的,成功实践了书中提到的“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后文有具体做法)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正面管教》 简·尼尔森
又比如,《正面管教》中重点提及的“家庭会议”,目前,她已经在家实践了33期了。
定期举行“家庭会议”是有效解决鸡飞狗跳的家庭矛盾,培养孩子归属感责任感的好机会。说白了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一起平等、民主地讨论和解决问题。
帮助孩子和家长学会有效沟通的一个好方法是定期开家庭会议,使全家人能有机会在每周一次的家庭会议上用头脑风暴法来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从中选择出对所有家庭成员都尊重的方法。
我们在制订和实施限制时要让孩子参与进来。例如,你们可以一起做头脑风暴,制订孩子看电视、晚上外出玩耍或做家庭作业的限制。让孩子参与讨论(这意味着要让孩子说得比你多,至少是和你说得一样多)为什么限制是重要的、需要什么样的限制以及每个人为实施限制应承担怎样的责任。
《正面管教》简·尼尔森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她具体是怎么做的吧!希望大家有所启发!
本文由花友@我爱小黑鱼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
大概是五、六年前,我通过一次偶然的借书经历了解到简·尼尔森博士所著的《正面管教》这本书,读后彻底颠覆了我以往所有的育儿理念。
惩罚式教育,带给我和孩子
乃至整个家庭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在初识《正面管教》之前,我在家里所倡导和践行的育儿方法是严厉惩罚,孩子每犯一次错,我都会罚他坐淘气椅,让它进行自我安抚和反省。
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惩罚式教育很明显地就暴露出其自身的缺陷和不足:我和孩子的关系越来越疏远,看似很怕我的孩子,内心对我了怨恨和反抗。
虽然那时儿子Jimmy才2岁多,但他却比一般的小朋友要敏感和细腻。可怜的Jimmy每一次被我批评和罚坐淘气椅后都会用无辜的小眼神问我:“妈妈你爱我吗?”
现在想想,我的心都如针扎一般疼痛。
毫不留情地说,惩罚式教育带给我和孩子乃至整个家庭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Jimmy对我的爱严重缺乏安全感,几乎每天都会问我爱不爱他,而且有时候他又会为了博得我和爸爸的欢心表现出来讨好型人格的特点。
回想起来,几乎每一次罚坐淘气椅(让他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反思错在哪里)的过程中,我和Jimmy都会上演激烈的权力之争。一方面,我“理直气壮”地用母亲的威严不断打压他,另一方面,可怜的小家伙拼劲全力与我展开反抗。
图片来自网络
我惊奇地发现,惩罚式教育并没有教会和提高孩子任何生活技能和社交能力,反而他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长时间处于压力下的他经常会半夜哭醒和容易生病;与此同时,我也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对孩子犯下的哪怕一点点错误和不当行为,都无法容忍。指责、埋怨、发脾气、大喊大叫,内疚自责……成为了我那段时间的生活常态和标签。
大家可想而知,我和老公的关系也好不到哪去,彼此越来越陌生,话越来越少,形同陌路……我简直就是一枚随时可以被引爆的炸弹,一触即发。整个家庭氛围被我搞得异常压抑和紧张。
第一次实践“正面管教”
一切开始变得不同
直到有一天,我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自己和生活了。我决定要改变……决定要亲自尝试一下《正面管教》书里介绍的那些育儿方法和工具。
有一次在商场,Jimmy看上了一个卡车玩具,哭闹着要我买,气得我耳朵冒烟,可听到他委屈的声音,我调整了思路,便有了下面的对话:
我放下手里的购物篮,蹲下来与Jimmy平视,双手温柔地搭在他的肩膀上,语速平缓且态度和善地说:“Jimmy,妈妈知道你现在很难。”(认同情绪和表示理解)
Jimmy僵硬挣扎的表情缓和了许多,眼含泪花不住地点头…
我说:“那Jimmy还记得你和妈妈之前的预定吗?来超市之前妈妈有没有答应说要给你买玩具呢?”(强调约定)
Jimmy:点点头说是的。
我:“谢谢Jimmy记得我们的约定。所以今天买卡车这个要求不是我们的选择。你认为怎么做能让你感觉好一点呢?你是要和爸爸去外面等我、在这边看会书还是帮我一起搬东西去收银台呢?”(启发式问答并提供有效合理的选择)
Jimmy停止了哭闹,脸上仍有些许失落,说:“那我在这边看会儿书。”
是的,一切都因为当初的这个决定而变得不同。
我不再如过去那样,每天喜怒无常,情绪时好时坏,孩子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总问我爱不爱他。后来,家里多了女儿这位新成员,虽然每天还会不断上演各种鸡飞狗跳的闹剧,但在爱、自由、彼此尊重和相互理解的指引下,情况也是变得越来越好。
当然,我必须承认,正面管教不是万能的神药,现在我的家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二娃长大冲突不断,
我和娃爸准备试试“家庭会议”
大约是去年十一月初,我和老公愈发觉得带俩娃有些力不从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两个小家伙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和主意,甚至说有些“叛逆” 和“不可理喻”。我们常常会因为生活中一些琐事与孩子发生冲突和不快。
比如说,事先约定好时间到了就马上关电视,可当俩小家伙正看在兴头上, 他们就会轻而易举地忘记自己的承诺,想方设法与我们讨价还价或干脆躺平、耍赖。
还有就是兄妹俩经常会因为争抢某个玩具或争看某个动画片而发生矛盾。作为父母一不小心介入兄妹之间的争吵,就会深陷多边矛盾无法全身而退,情不自禁地扮演起裁判员或法官的角色,讲道理、唠叨、指责、评判、 取消某项权力等方法,都会再次激化矛盾、触发孩子的情绪风暴,从而转移原有问题的“所有权”,引起孩子的联合消极抵抗。
因为实在不想继续和重复着这种无休止的“权力之争”,我和老公在一次闲聊中,起心动念打算把我过去从“正面管教”学到的有关“家庭会议”的育儿知识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 看看会不会有奇迹发生。
幸亏在我们家,我和老公对于包括育儿在内的生活方方面面都是目标高度统一,有商有量、分工协作、抱团取暖,可以把彼此的后背交给对方的好战友、好兄弟、好朋友、好伴侣。正是因为我和老公之间保持的这份信任、支持和鼓励,那次谈话之后,我们说干就干。
带着忐忑和期待,
我们召开了第一次家庭会议
彼时,哥哥6岁、妹妹3岁多,说实话从俩娃的年龄层来说并不是参加家庭会议的最佳时机。
一方面,妹妹年龄小、注意力和自控力都非常有限,让一个3岁多的娃儿老老实实地坐在凳子上参加程序化的会议着实有些困难。
另一方面, 作为家长的我们对于新事物和未知也有畏难情绪。家庭会议能行得通吗?如果开的过程中两个孩子不配合搅局离场怎么办?我们怎样做才能调动俩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能真正地参与到家庭会议之中,而不是流于形式和表面走过场摆造型?家庭会议能持续开下去吗,能不能三分钟热度退却之后就停摆了?
方法总比问题多,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于是,我们满怀期待和忐忑之情,带着俩娃迎着各种疑问、跨越重重阻碍召开了第一次家庭会议。
一开始,为了激发孩子们参加家庭会议的积极性,我们故意在开会前设置了一个小环节, 全家人一起吃麦当劳早餐
随着家庭会议每周持续召开,好像每个人都慢慢地习惯和适应了这项新的家庭活动。在家庭会议召开了若干期之后,同时也随着新加坡疫情的反弹和紧张,麦当劳早餐就这样自然而然地退出了家庭会议。
家庭会议从一开始的磕磕绊绊,
渐渐变成了一种习惯
说实话,一开始的几期家庭会议,我和娃儿爹的表现略有些拘谨和刻意。尤其是会议第一项——进行家庭成员之间表达“赞美和感谢”环节的时候。
为了给孩子们打样儿,我们努力地回想和寻找上一周俩娃都学会了哪些本领、 做了哪些贡献值得赞美和感谢。对于东北理工直男的码农爸爸来说,平时惜字如金、情感内敛、理性有余、感性不足,让他主动表达赞美和感谢,完全可以脑补他当时心中那份纠结和矛盾。
虽然对于我一个感性有余、理性不足的文科女妈妈来说,表达情感不是啥难事儿,但被这样一位“数据型思维” 的娃儿爹长年同化和影响之后,我也变得愈加吝惜对他人的赞美和感谢之词了。
这是我们 2020年第六次早餐会的致谢记录,此时全家已经可以轻松自由的表达感谢了。
原来找亮点真的好难啊!可能作为家长我们平时已经习惯于扮演评论员的角色,去找孩子身上的毛病,批评、指责、埋怨、唠叨、挑刺儿、找茬儿。但一下子需要我们完成角色的转换,由评论员变身教练去找这些既可爱又淘气的小哪吒身上的亮点和优点,着实有点刻意。
还好,经过十几 期家庭会议之后,我们很快就度过了那段小白的适应期,结合正面管教 52 张育儿卡和实操经验一点点地摸索出了一套“赞美和感谢”的窍门和方法,我们和孩子都变得越来越放松越来越自然了。
52张育儿卡
尤其是近期看到四岁妹妹身上发 生的显著变化,好像有几期家庭会议一时忘记了让她发言表达赞美和感谢, 这个小家伙竟然在会议进行中突然皱起眉头、撅起小嘴儿提出抗议,不开心地说“我还没有表达感谢呢!”
当兄妹俩遇到矛盾争持不下的时候,哥哥也会顺口说出“等周日开家庭会议的时候再聊”......由此可见,家庭会议已经 悄悄地深入到孩子幼小的心灵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一种习惯了。
这就是我们的一期家庭会议的“议程”:

根据自身家庭情况改进会议,家庭会议不仅仅解决问题,也增进了一家人的关系……
熟悉正面管教(PD)的朋友可能知道,“家庭会议 (Family Meeting)” 本身就是一张 PD 育儿工具卡。
这张卡的主要目的和功能是通过每周定期召开家庭会议,提高孩子的社会交往和生活技能
共包括五项内容:
1. 赞美和感谢;
2. 评估以前的解决办法;
3. 议程:分享感受、讨论、头脑风暴解决问题;
4. 日程安排:活动计划、膳食计划;
5. 会后趣味活动和甜点。
起初,我们是严格按照“家庭会议”这张工具卡来设计会议的整体结构,但可能由于 我们缺乏实操经验造成议题设置过多而不够集中,冗长拖沓的会议内容和节奏使得孩子渐渐从好奇变成失去耐心,会议最终变成我和娃儿爹的独角戏。
当发现会议安排不能完全复制工具卡上的所有内容,我们根据自身家庭情况和孩子的实际反馈进行了适时适宜的调整:
  • 每次会议只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如:解决孩子不遵守约定的问题);
  • 会议时间控制在二十分钟以内;
  • 并在会议召开前向孩子预告当天会议议题,让他们提前有个心理准备。
没有重返职场之前,我们家庭会议的记录方法是通过会议速记再整理成正规会议文稿的形式保存,但从第九期开始因为时间和精力有限等原因,就把会议文稿记录改成视频录播方式,如果有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一起来围观我们的家庭会议。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我们的家庭会议截至上周日已经召开了33期。
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家庭会议上,爸爸因为上一周打哥哥屁股的事情当着全家人的面做深刻的反思和检讨。
爸爸心疼地搂着哥哥边道歉边安抚着说: “爸爸不应该打你,虽然你不遵守诺言、说爸爸 stupid 在先,但我也不应该 因为生气就打你的屁股,爸爸错了,你原谅爸爸了吗?”
哥哥释怀一笑反搂着爸爸的肩膀大度地说:“哎呀,你是我的好爸爸,let’s forgive and forget。”
家庭会议对于我们每位家庭成员而言,再也不只是当初那个帮忙解决问题的大会了,我们全家一同经历和见证了许多令人感动和难忘的瞬间,有欢笑、有眼泪、有温暖、有对抗、有生气、有误会、有怨恨、有原谅、有和解、有升华......
现在,家庭会议是我们——父母与孩子之间、夫妻之间、兄妹之间坦诚相待,拉近距离、增进家庭成员间亲密关系的一个粘合剂和修炼场。
让我们和孩子 一起,助力彼此的成长,成为最好的我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本文来自小花生网,一个专注分享国内外先进而实用教育资源的微信公众号。
精英说教育主题线下沙龙
最新政策解读及国际教育路径规划
精英说邀请最强嘉宾团为各位家长答疑解惑
时间:2021年8月1日13:30-17:00
地点:上海市静安区铜仁路299号SOHO东海广场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教育】即可报名
▼精英说旗下账号 点击关注发现更多内容
“在看”我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