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救灾慈善募捐,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候,当时刚工作没多久,捐不了太多,就想多出点力。正好就职的公司和当地政府有项目合作,组织了个小救援队去四川帮助救灾。带队的领导和我蛮熟的,看到我有点跃跃欲试,直接一盆凉水泼过来:你这体格就算了,别给大家添乱。参与捐款就好了。
不过之后,他又补了一句:捐没捐,捐多少都不能跟别人说啊,也不要问别人。尽心尽力就好,没事别乱比。
这句话我一直记得,后来也将这当做参与慈善捐助时的原则 —— 不说不问

但最近看了看网络上的各种热点,发现这个原则似乎已经过时,自己也有点看不懂现在的慈善捐款了。
看不懂的热点有不少,比如自己P图晒捐款记录的,比如靠多年保健品传销发大财的台湾老板,突然想起来自己曾经是个艺人,把自己作图成“艺人捐款第一名”,然后四处发软文的。
但最想不通的,是铺天盖地的网络暴力逼捐。
古人说:为善不为人知。这背后所隐藏的慈善理念是:救人既是救己,通过帮助他人,让自己平和心安。而不是为了显摆嘚瑟,更不是为了求人回报。

即便是现代的慈善变得高调了许多,也无非是体现社会对慈善行为的正面鼓励。但最近网络上关于慈善的消息,却更多变成了被网民出征的明星和企业们 —— 有些是被网民骂没捐,有些是被网民骂不公布捐款数字,有些则是被骂捐的不让网民满意。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于做慈善的关注,不再是自己做了多少,而是逼别人捐多少了呢?
从什么时候开始,慈善捐助,从正能量新闻,变成了一个既不温馨,也不有趣,只是充满了暴虐负面情绪的网综了呢?
此次河南水灾出现后,一些网民天天惦记的,似乎并不是自己能为受灾的民众做些什么。而是赶快去抢占评委的位子,想办法四处评判别人,对艺人明星和企业评头论足,逼问有没有捐,捐了多少。如果不公布捐款,或者公布的慢了,轻则被酸,重则就是出征网暴。
这样的“慈善”,我已经看不太懂,也不是很想看懂。
而且微博上某个逼捐网友的高赞留言,甚至让我看了觉得有点发凉  —— 他很得意自己参与的网暴逼捐行为,将自己比作劫富济贫的绿林好汉。
不好意思,如今是法治社会,在这个时代自诩为绿林好汉,是想去找警察叔叔喝茶吗?
赤眉绿林发生在民不聊生的西汉末年,是王莽乱世中的农民起义。而现在是太平年代,不是乱世,就算遇到天灾,也有政府救济,没有人会饿死。我们所努力做的慈善,是帮政府查漏补缺,救急济困,更是尽一份心意,让自己心安,也让受灾的民众感受到温暖。
而四处出征的暴虐逼捐,是哪门子的温暖?
明星也好,企业也好,都不是旧社会剥削灾民的地主土豪。他们赚的钱如果违法违规,自有法律去严惩,如果赚的钱合情合法,也没有任何人可以或者应该去劫他的钱来济贫,国家也不会允许这么做。
逼捐不是什么绿林好汉,只是网络暴民而已。这两天还有个类似的故事。某些天天出征上瘾的网民,刹不住车,跑去声讨获得东京奥运会首金的杨倩,因为她晒过国外品牌的球鞋。结果捅到马蜂窝,被大众骂到删帖道歉。某位参与出征的网民还很委屈,觉得平时四处出征都很得意,这次怎么反而被骂呢?
看到这个新闻时,内心连一句“活该”都骂不出来,剩下的只有无奈。
这些自封慈善评委或者爱国评委的键盘侠们,可能永远想不明白:慈善也好,爱国也好。重要的都是自己为他人做了什么,为国家民族做了什么,而不是自以为是的去评判别人。键盘侠不是什么侠客,这个名字所代表的,也不是什么慈善的精神,更不是爱国主义,只不过是隐藏在慈善或者爱国名目之下的民粹网络暴力。
网络民粹不仅仅是中国出现的现象。互联网时代以来,在经济发达的地区都是如此,我们曾经写过互联网时代如何引爆了美国的民粹(点击阅读:互联网时代撕裂了美国,中国呢?)。原本生活在现实或者网络底层的美国键盘侠们,在新的互联网时代集结成群,成千上万的在社交媒体上,用爱国主义互相洗脑“鼓舞”,最终凝结成破坏美国社会的川普主义大军,并且在疫情中用种种反智行为让全美国人民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当然中美国情民情不同,网络民粹很难影响中国的大政方针,但这而并不是说它在中国不会造成危害 —— 在这次灾情逼捐中所体现出来的网络暴力民粹,就已经伤害到了中国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
因为慈善需要人发自内心的善意,而善意是无法被逼出来的。慈善的意义是希望人们在相互的帮助中,创造更多的良善,实现循环累加,善花结善果。而充斥着恶意攻击的网络暴力逼捐,能结出来什么果,我们想想就能知道。
恶意的攻击,暴力的逼捐,只会破坏人心中的善念,破坏中国慈善的发展。


我们新增了日常提问咨询的入口,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提问沟通】告诉我们:

与教育相关的文章,也可以点击工具栏里的【文章查询】,在搜索栏里输入“教育”来进入相关的文章列表:
  • 学的知识都还给老师了,我们还剩下什么
  • 怎样的孩子容易被霸凌?怎样的会霸凌人?
  • 教育是服务,底线是安全
  • 幼儿园禁止小学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幼儿园该学的到大学都没教
  • 除了不会就选C,还有什么“考试技巧”?作弊不算哦
  • 判作业是老师的工作,不是家长的

  • 为什么要过洋节?因为开心啊
  • 只有1/9家长会看的文章,左撇子宝宝的养育建议
  • 为人父母,你为什么不敢管教孩子?
  • 英语早教班不会和你说的事情
  • 左脑逻辑右脑创意?你的大脑可不是这么分工的
  • 为什么要教孩子做个好人?用数学公式来推导一下
  • 吵闹不专注?蒙台梭利安静游戏的自律练习
  • 不吉利背后的中式死亡焦虑
  • 带宝宝去电影院的第一原则——别扰民
近期文章回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