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看点
在婚姻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会与伴侣发生冲突与争吵。如何降低争吵对亲子关系和婚姻关系造成的伤害?如何把破坏性冲突升华为建设性冲突?如何在冲突中得到自我发展?希望本文对你有启发~
 周二
视野 🌏
全文共4918字,阅读时间13分钟
🌿🎨🌏
#1
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父母总以为,小孩不会懂得大人之间的事情,无论是让孩子多难过的事,日子一长,孩子就都忘了,也就不会难过了。我很希望事实如父母所愿。可实际上,不愉快的往事和愉快的往事一样,总在你不注意的时候,从脑海深处涌现出来。
小时候,我爸妈当着我的面吵了很多次架。具体原因不一而足,大多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当他们吵得凶了,在一旁的我常常像只小猫一样,只会低声哭泣。以前,我不太理解我在父母吵架时的感受。那些感受没有随着我的成长而被我遗忘。幸运的是,现在的我,已经能把它们当成一种丰富生命的体验去看待。
在我爸妈吵架的时候,我的第一个感受是害怕。我害怕他们的言语冲突会上升到肢体冲突,我害怕一场普通的争吵会不可控地演变成一桩血淋淋的犯罪案件。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小时候的我有点过虑了。不过,这种过虑确实有合理的原因:小孩子拥有敏锐的感受力和无穷的想象力。他们会敏锐地捕捉到父母在吵架时提高的分贝、威胁的语气和惊慌的表情,并将其与电视上出现的恐怖画面联系在一起。他们具有一种预见因果的能力,能把摔盘碗的声音和破坏东西的画面,当成一场血腥家暴的伏笔。
在我爸妈吵架的时候,我的第二个感受是无助。作为小孩的我虽然不是当事人,但既然在场,那就意味着我无法置身事外,做个单纯的看客。何况吵架的当事人是我的父母。这种在场,这种身份,都会让我模模糊糊地意识到,我有责任去劝架,我应该去劝架。但我不知道怎么劝架,有时鼓起勇气说“别吵了”也没用,爸妈仍在争吵。我觉得自己很没用,一点儿办法都没有。我意识到我需要别人教我怎么做,却没有人可以求助。
在我爸妈吵架的时候,我的第三个感受是内疚。爸妈吵架时,我会思考爸妈为什么吵架。当他们因为一点儿小事吵架的时候,我开始觉得很没意思,后面转念一想:爸妈如果离婚了,两人会不会过得更幸福?小时候,我问过他们为什么光吵架不离婚。他们说,夫妻之间吵架很正常。我知道他们没有骗我,但那时我会想:他们是不是因为我而不敢离婚;如果是的话,那么我的存在,是不是阻碍了他们的幸福?我没有多想,只是觉得自己好像有错。
在我爸妈吵架的时候,我的第四个感受是,我被忽视了。孩子的哭声和劝架的话语,都是在向父母表达,我不喜欢你们吵架,吵架的环境充满了危险的气息,你们吓到我了。遗憾的是,小孩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父母并没有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感受和想法。很多父母在吵架时不允许孩子哭,不理睬孩子的哭声和话语。他们忽视了孩子的负面感受。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会以为,我虽然活着、哭着、劝着,但好像不存在一样,爸妈没理我,他们看不到我的存在,我在他们眼里并不重要。
现在的我明白,父母吵架与我无关。害怕、无助、内疚、被忽视,这些令我不愉快的感受,并不是我的过错。正如老话说的,解铃还须系铃人。父母之间的冲突,只有他们自己才能解决。我确实无法解决父母之间的冲突,但我不必承受由此带来的无力感。我分析这些负面的感受,并不是想对父母吵架的行为判错。我只是想让父母们意识到,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哪些负面的心理影响。
#2
争吵发生后,如何降低对孩子的伤害?
有些父母会说,我也知道夫妻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不好,但总有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那么,如果这种情况发生,我们要怎么降低对孩子的伤害呢?
电影《怦然心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范本。在影片中,主人公朱丽对父母说,自己想要修整一下院子。她不想因为院子太乱而被邻居歧视。孩子的话引发了父母的争吵。
爸爸认为,修整院子需要很多钱,这笔钱应该拿来供养患有智力缺陷的弟弟。而妈妈认为,应该满足女儿的需求,她不希望女儿因经济困窘而被嘲笑,希望爸爸能多为自家考虑。原本一顿温馨的晚餐,变成了一场激烈的争吵。
从表面上看,朱丽似乎应该为这场争吵负责,因为是她提的要求引发了父母的争吵。很多孩子也像朱丽一样,会以为父母的争吵是自己的过错。可实际上,朱丽的父母之间真正的冲突在于,两人的价值排序不同:爸爸认为,抚养患有智力缺陷的弟弟是最重要的,自己应该尽己所能去帮助弟弟,修院子的钱应该用在弟弟身上;而妈妈认为,自己家里人过上有尊严、舒适、方便的生活是最重要的,弟弟应该让政府抚养,修院子的钱应该给孩子。他们的价值排序虽有差异,但并无对错之分。
面对已经发生的争吵,朱丽的父母有两点做得很棒:一是向孩子说对不起,告诉孩子,父母的争吵并不是孩子的错;二是争吵过后,两人分别找孩子谈话,安慰孩子,向孩子解释两人为何争吵,并表达对另一半的爱意。
朱丽的爸爸对女儿讲了弟弟的不幸遭遇,讲了自己对弟弟的爱、责任与承诺;妈妈则对朱丽说她有多爱爸爸,她爱他的坚强与善良。朱丽由此理解了父母争吵的原因,也理解了他们的选择。她明白,父母之间是彼此相爱的,不会因为这场争吵而分开。她知道,这个家还是完整的、安全的,不会因为一次疾风骤雨而风雨飘摇。想到这儿,她安安心心地入睡了。
令人惊喜的是,第二天醒来,朱丽居然想到了解决父母冲突的方法,并积极地付诸实践。从害怕父母争吵到解决父母冲突,朱丽的转变反映了一个深层次的道理:爱是安全感的基石。在充满爱的家庭中长大的朱丽,比同龄人有更加强大的内心。这也使得她有更强的能力,去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如同影片所展现的那样,婚姻生活有甜蜜也有悲伤,有浪漫也有混乱。我们无法完全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争吵。但当争吵发生后,我们可以试着像朱丽的父母一样,冷静下来,去抚平争吵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去帮助孩子建设更加强大的内心
#3
警惕六种加剧冲突的话语
人往往不喜欢冲突和争吵。但事态发展常常脱离人的控制。很多人也不明白,小小的冲突为何会升级成激烈的争吵。其实,只要把争吵的过程录下来,或者找个旁观者记录一下,做个复盘,你就会发现,大部分争吵是可以避免的。
下面这些话语或行为常常出现在争吵中。它们不但无益于冲突的解决,而且会加深双方的不满,对冲突起到火上浇油的作用。
1)推卸责任。比如:这都是你的错。
当我们急于让对方认错时,可能会忽略自己也有错。此外,有些人碍于面子不肯认错。相比于找出谁犯了错,更重要的是找出错误是怎么发生的。对于家庭生活中的错误,我们可能需要一种“对事不对人”的处理原则。
2)嘲笑父母。比如:你跟你爸/你妈一个德行!
每个人身上都有父母的影子。我们会从父母身上学到某些优良的品质,也会延续某些不良的习惯。从某种程度上说,嘲笑父母就是嘲笑自己。无论是对待自己还是对待自己的父母,我们都希望伴侣能体现出爱与尊重。因此,千万不要说出嘲笑对方父母的话。
3)试图改变对方。比如:你应该xx。如果你真的爱这个家,你就应该xx。
有时候,说出“你应该怎么做”这种话语,是在试图改变对方,让对方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当我们只看到自己的意愿的时候,就会忽视对方的意愿。而说出“如果你真的爱这个家,你就应该怎么做”,是在将对方的做法作为爱与不爱的判断标准,将对方推入选择的困境,让对方难以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意志,也希望扩大自己的选择空间。试图改变对方的话语,会对对方造成限制。
4)夸大频率。比如:你总是xx。你怎么老是xx。你从不xx。
情绪激动时,我们容易用一些夸张而极端的词,去形容对方行为的频率,比如“总是”“老是”“从不”。这种不符合实际的表达会激怒对方,从而加剧冲突。
5)翻旧账。
有人说,翻旧账是为了加深对方的印象,让对方对错误加深认识,长长记性。这种出发点确实是好的。但在当事人看来,翻旧账可能等同于对方抓住自己的缺点或错误不放,对方没有包容或原谅自己。这样来看,翻旧账可能会让当事人觉得恼怒、羞愧和难过,无益于问题的解决。相比于翻旧账,就事论事才是解决冲突的良好方法。
6)嘲讽辱骂。
嘲讽辱骂会直接引起对方的敌意和防御,很容易将言语冲突引向肢体冲突。
看到这儿,你可以回忆一下以往的争吵,看看你是否有过以上六种话语或行为。如果有的话,那么下次发生冲突的时候,可以留心一下自己的言行。
#4
如何化冲突为成长与幸福?
上面讲了如何减少争吵对孩子的伤害,以及如何避免冲突升级。你可能觉得,接下来该讲讲如何避免冲突了吧。很抱歉地说,我们是无法避免冲突的。夫妻之间无论多么亲密无间,多像灵魂伴侣,都必然存在冲突。因为有差异的两个个体,必然存在冲突。
事实上,冲突是个中性词。视冲突为洪水猛兽的人会逃避它。视冲突为成长机会的人会升华它。冲突反映了个体之间的差异。和我们发生冲突的人,我们要感谢他,因为他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人,加深了我们对自我的认识,丰富了我们对人生的体验。
那么,我们如何做,才能激发出冲突积极的一面,化冲突为成长与幸福呢?做法很简单,我们可以借助萨提亚的冰山理论,通过冲突的表层行为和应对姿态,深入挖掘双方内心的感受、观点、期待、渴望与自我,并尝试着转变冰山
比如,一位全职妈妈白天带娃很累,向丈夫提要求,希望丈夫下班后能多带带孩子,不要自顾自地玩手机、玩电脑。丈夫说自己下班后很累,不想带孩子,全职妈妈比自己轻松多了,应该带孩子。两人因此起了言语冲突。下面借助冰山理论分析这场冲突。
  • 行为:妻子的要求被拒绝。
  • 应对方式:双方互相指责对方不体谅自己的辛苦,尝试说服对方带娃。
  • 感受:双方都感到悲伤、生气、委屈。因为不知道如何解决,双方还体会到无助的感觉。伴随着冲突升级,双方既害怕冲突恶化而伤害到彼此,又害怕两人的关系走向破裂,有点后悔自己的行为。
  • 妻子的观点:丈夫下班后应该带娃。他有责任分担带娃的重任。玩游戏玩电脑这些事情没有带娃重要。自己白天带娃很累了,丈夫应该体谅自己,主动分担家庭责任。当全职妈妈需要付出很多,比上班累多了。自己的劳动对家庭和社会来说都是有价值的,他理应尊重我、体谅我、关爱我。他不该为此事和我争吵。
  • 丈夫的观点:带娃是全职妈妈分内的事情。玩手机玩电脑比较放松、好玩,自己上了一天班,理应休息一下,妻子应该体谅自己。自己挣钱养活一家人,妻子理应尊重我、体谅我、关爱我。她不该为此事和我争吵。
  • 妻子的期待:期待丈夫答应自己的要求去带娃,让孩子有良好的发展。期待自己有休闲的时间和自由发展的空间。期待丈夫能温柔对待自己,体谅自己。
  • 丈夫的期待:期待妻子能自己带娃,让孩子有良好的发展。期待自己有休闲的时间。期待妻子能温柔对待自己,体谅自己。
  • 渴望:双方都渴望自己能够被尊重、被关爱,自己的付出能被认可,自我的价值能得到体现,自己有自由发展的空间。
  • 自我:爱家的好伴侣。
我们可以看到,双方在观点和期待方面都有不合理之处,都需要改变;双方在很多方面都有共同之处。而在养娃问题上,夫妻双方不是敌人关系,而是盟友关系。解决冲突的要点,不是把带娃的责任推到某个人身上,不是为彰显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而吵赢对方,不是借助指责和抱怨让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而是让自己、伴侣和孩子都能得到良好发展。仔细思考后,你会发现,在这个要点的指导下,其实有很多解决办法。
比如,双方可以协商如何分配带娃的时间,或者想一些不费爸也不费妈的方法,或者把带娃变成一件快乐又放松的事情,以此改善亲密关系。除此之外,双方都对家庭付出很多,可以表达对彼此付出的理解与感谢。
像上面这样,当冲突发生时,我们可以借助冰山模型进行深度觉察,了解自我和伴侣,看看双方的冰山在哪些层面上需要改变,想想可以为自己、为对方做点什么。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会因为冲突而受伤,而会因冲突而收获幸福与成长。
12
邱思齐
童行学院编辑
曾在儿童动画公司和出版社工作,爱好阅读与写作,喜欢观察生活、书写生活。

互动话题
你平时会和伴侣发生争吵吗?你又是如何降低争吵对亲子关系和婚姻关系造成的伤害呢?欢迎和我们留言分享你的经历和想法!
拓展阅读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email protected]
📖 转载 |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方式
童行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