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提高医学英语和临床科研”
在我从医经历中,有很多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其中有两个,对我的医疗行为影响特别大。
大学最后一年见习,跟着普外科老师值夜班,凌晨被喊去急诊会诊。
一个17岁的男孩子被车撞飞后碾过送来。

第一次见到血肉模糊的样子,满心恐慌、却又难受的要命。他才17岁啊。

我不停去触摸男孩子的大动脉,每次都告诉老师还有波动。

最后一向温和的老师终于冲我发火了:那是你的血管在波动!!!
是。男孩子送来时,就已经没有生命迹象了。

但我就是觉得,他的心脏还在跳动,我真正能触摸到他血管在波动。
直到很多年后,我还是深信不疑:我触到他的血管在波动。
但我也知道,当时我阵发目眩,说话时带着颤音,大冷天却满头大汗
离开急诊时,我失声痛哭。
(惊恐发作的典型症状。credit: Verywell / JR Bee )
那之后,在医院再次面对逝去的生命时,我再也没有哭过。
不是心变冷,而是心变静。
我被培训着控制自己的情绪,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到抢救患者上。
尤其是,我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惊恐发作:停住、深呼吸;告诉自己“最坏的已经过去了”;然后尽快把注意力转移到重要而急需处理的事情上
(惊恐发作时采取的措施。Credit: Verywell / Cindy Chung)
10年后的一个晚上,我在急诊值夜班,还带着一个研究生。她是第一次值急诊班。
当研究生带着哭腔,把我从急诊抢救室中拽出来的时候,我知道出事了。
果然,一跑到诊室门口,患者儿子就冲了过来,几乎要给我撞倒。嘴里高声叫骂,手里举着什么东西,好像随时能要打下来。
当然,我在跑回来的路上,研究生已经语无伦次地告诉我了:患者癫痫持续状态,之前已经去过了2个医院,刚刚转来。
研究生接诊时,看到患者的前门牙都咬断了,满嘴满脸都是血,就跑去找我。急诊地方不大,不过有诊室、急诊病房(患者分布在内外科患者中)、急诊抢救室、值班室、休息室等。想找到还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儿。
是,研究生忘了我的嘱托
:不要离开患者。有事呼我。

我平静地向咆哮着的家属说:先让我抢救、一会儿再打。
我能理解患者儿子。患者病情危重,却不能第一时间得到抢救。急诊科同事被打也是常事;责任几乎都不在于值班医生,而是急诊室一直人手不够;非常不够!
我也能够理解研究生。她和10年前的我没有什么差别。
那几年,正是医生受害最多的几年。最开始,我每次都还写博客讨论,并曾因为同仁徐文事件而无比沮丧。
但与10年前相比,这次却不再是心变静,而是心变冷
实际上,医生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惊恐发作并不少见。
死生事大,医生职业生涯中的每个决策、操作都关系着患者的生死。
然而,医生……也只是凡人而已,即使几十年如一日地兢兢业业,也难保没有失误的时候……
主刀医生手执手术刀站在无影灯下,内心是否有焦虑感?
在完成手术后,夜深的时候是否辗转反侧,细细复盘术中的每一个操作细节,甚至会在无眠的午夜从家里走到病房,检查看患者是否一切安好?
此时,惊恐发作(Panic attack,或称急性焦虑发作)就有可能如魔影随形,直至吞噬内心。
在临床心理学发展得更好的西方国家,对医生、警察、军人这样的高压职业人群是有专门开展定期临床心理咨询的,目的是在萌芽期发现问题,寻根溯源地与心魔斗争。
本周四(7月28日),Hanson临床科研请到了来自英国Manchester的Elliot老师,以一个真实的临床咨询对话场景,向大家用英语介绍:在西方国家,临床心理医师是怎么处理“急性焦虑发作(Panic attack)”病例的
小贴士:
急性焦虑发作,又称惊恐发作(panic attack)。突然出现强烈恐惧,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患者突然恐惧,犹如“大难临头”或“死亡将至”、“失去自控能力”的体验,而尖叫逃跑、躲藏或呼救。可伴有呼吸困难、心悸、胸痛或不适、眩晕、呕吐,出汗,面色苍白、颤动等。每次发作持续几十分钟,一月可数发,间歇期可无明显症状。 
Hanson医生英语
通过Hanson医生英语群分享。
里面全是医生/医学生,每周进行专门针对医生日常口语的讲座,讲师来自英国;每天都有有趣的医学英语视频分享,而且是长期免费的哦… …
这是一个已经进行了一年半的项目。
具体情况不再啰嗦,可以在本推文左下角“阅读原文
”看介绍。

第85期医学英语在线讲课
内容panic attack
时间:7月28(星期三)下午5:30pm (北京时间)
方式:Hanson医生英语微信群/Hanson临床科研群直播
(Mr. Elliot)
赶快和你的同事、同学、或者学生分享👇,
一起加入学习吧。
扫描↑↑↑二维码,入群学习。
加好友时请备注姓名-单位-科室”以便备注。
点击👇,关注医学科研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