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新冠疫情的阴霾,本届奥运会还有一件事也备受关注,甚至被英国天空新闻称为“最大话题”——新西兰跨性别运动员劳伦尔·哈巴德参加女子举重比赛。媒体普遍把她称为奥运史上首位参赛的跨性别运动员。
8月2日(下周一),她就要在女子87公斤以上级的比赛中,跟夺冠大热门、中国选手李雯雯同场竞技。
2017年,哈巴德转变为女性后参赛,很快获得巨大成功、赢得多项世界冠军。有外国专家分析,她在东京奥运是有望争取奖牌的。
直到东京奥运会开幕前3天,国际奥委会才松口,力挺她参赛。
开幕式那天,外国很多网友讨论最多的不是点火而是这件事。有美国网友给《每日邮报》的报道留言说:因为你们把男性当成女性,我就对这次奥运会没兴趣了。
天空新闻发文讨论:她是否拥有不公平的优势呢?

批评人士认为,从男性变性为女性的哈伯德依然拥有诸多生理优势,对其他选手不公平。
比利时选手安娜·范贝灵恩说,这位新西兰人的出现对女性竞争者来说“就像一个糟糕的笑话”。
同为跨性别人士的前滑雪运动员、也是金·卡戴珊的变性继父凯特琳·詹娜批评哈巴德造成不公。
今年还有人发起签名请愿,要求禁止哈巴德参加奥运会,不少人表示,作为受到挑战的一方,(顺性别)女性并未受到咨询。
但哈巴德不乏支持者:除了奥委会外,新西兰总理杰辛达·阿德恩,就连哈巴德的竞争对手、澳大利亚运动员克里斯马·阿莫伊-塔伦特都表示支持,认为只要符合规则就有参赛权利,还能激励跨性别人群。
到底是不公平竞争,还是跨性别人士实现跨越呢?后浪君发现,这个问题还真没那么简单。
反对者:有损公平,“背叛”女性
2012年,43岁的哈巴德在生理上从男性正式转变为女性,开始参加女子举重项目,受到不少批评。这种批评在她正式被征召参加奥运后更是达到最高峰。
澳大利亚举重协会会长迈克尔·基兰表示:“我们是一项力量型的运动,一般更倾向于男性气质。我不认为(允许哈巴德参赛)能够让双方处于一个起跑线上。”
和卡戴珊家族大家长克里斯结婚,后来又改变性别成为女性的前滑雪运动员凯特琳·詹娜早前就表示:
此事涉及公平。这就是为什么反对生理上是男性的跨性别人士在女性运动中竞争。这就是不公平的,我们需要保障女性运动。
萨摩亚女子举重选手路尼亚拉·斯帕亚和哈巴德在同一个项目中竞争,她表示哈巴德参赛就是不公平。“我们都知道女性的力量绝不可能接近男子力量,无论我们多么努力训练。”
女子网坛名宿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则曾在《星期天泰晤士报》撰文表示,允许让生理上从男性转变为女性的人士参加女子项目的决定“疯狂”、“作弊”。
她举出一个极端例子:“一名男性希望成为女性,如果什么体育组织担心,就注射荷尔蒙,赢得能赢得的一切,甚至还赚不少钱,然后改变自己的决定,回去生孩子”,那怎么办呢?
当然,这个例子过于极端,因此被一些LGBT团体批评为散播有关跨行别人士的不实恐慌。
2017年,哈伯德刷爆头条,因为她在世界举重锦标赛的90公斤以上女子项目获得两枚银牌,成为第一位登上举重世锦赛领奖台的新西兰选手(不论男女)。
不过,当时赛场气氛紧张。美国教练蒂姆·索斯回忆,哈伯德只得到几位教练的祝贺,没有得到其他任何人祝贺,“没有人希望(哈伯德)赢”。
2019年萨摩亚举办的太平洋运动会上,哈伯德赢下两枚金牌,这让萨摩亚总理对于她能够参加女子项目感到“震惊”。
2020年举重世界杯上,哈伯德夺下金牌。当时,比利时举重选手安娜·范贝灵恩反对她参加女子项目,甚至说“这是一个糟糕的笑话”。
2015年,国际奥委会为跨性别运动员以女性身份参赛扫除障碍,表示只要她们的睾酮水平在首次比赛前至少12个月低于每升10纳摩尔就行。
不过,有的科学家批评,这个规则并没有减弱那些以男性身份度过青春期的人士的生理优势,比如骨骼和肌肉密度。
有人指出,以哈伯德在青少年时期、还是男儿身时的成绩,她绝对无法进入男子成年国家队。
《每日邮报》澳大利亚版则报道,本月有2.1万人签名反对哈伯德参赛,也反对允许跨性别女性参加女子项目的规定。
发起请愿活动的人士表示,允许从生理上的男性转变为女性的跨性别人士参加女子项目,完全忽视了她们在速度、高度和力量上的优势,女性没有得到咨询,也没有同意这项政策,这个决定对她们的专业是完全的嘲弄。
这家报纸的一项调查显示,96%的读者认为哈伯德参赛不公平。当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体育上是宿敌,这也是要考虑的。
一位新西兰读者表示,她从哈伯德年轻时候就认识她,她认为“很多女性感到了背叛”,“劳伦尔应该被逐出队伍”。
支持者:哈伯德并无压倒性优势,
事关跨性别人士权益
当然,哈伯德也有为数不少的支持者。
国际奥委会表示,哈伯德参赛完全符合规定,毫无争议。
新西兰总理阿德恩则低调表示:所有参赛者都是符合规定的。
哈伯德的直接竞争对手、澳大利亚举重名将阿莫-塔伦特表示:“我对她充满敬意。”
支持跨性别人士参加女子项目的人士表示,转变生理性别的过程,大大减弱了天生生理性别带给她们的优势;体育场上,本来就存在不同的身体条件。
加拿大跨性别运动员克里斯滕·沃利曾经希望代表加拿大参加2008年运动会,提出了申请,进入了审批程序,但最后没有成功。沃利表示,哈伯德的手术对她的生理有灾难性的影响。
她认为,某些批评值得深思。“他们能这样攻击一个脆弱的运动员”,她形容哈伯德是性情温和的好人,“她有权利和其他运动一样参加奥运会”。
英国拉夫堡大学学者乔安娜·哈勃尔承认,哈巴德“的确”对她的竞争者“存在生理上的优势”。“即便在做荷尔蒙治疗后”,跨性别女性比顺性别女性(指性别认同与出生时指定性别相同)“更高、身形更大、更强壮”。
“但是,这些优势是否达到不公平地步,这是我们需要仔细区分的。”哈勃尔说,“我们允许优势,我们甚至宣扬优势。我们不允许的,是压倒性优势。”
“比如,我们让左手网球选手和右手网球选手竞争,尽管左手选手有优势。但我们不允许重量级拳击选手和轻量级拳击选手同场竞技。”
“劳伦尔·哈伯德对于她面对的女子对手并没有压倒性优势,这是真的。”
哈勃尔表示,哈伯德的反对者应该从一个更高的高度考虑问题,毕竟只有很少数的跨性别运动员参加奥运会。“针对一名运动员的情况是误导、错置的,跨性别女性短期内都不会全面占领女子运动优势位置。”
一位哈伯德的支持者表示,哈伯德没有违反任何规定,她是一个完全完成生理手术转变的跨性别人士。
沉默平静的风暴中心
针对哈伯德是否应该参加奥运,支持和反对双方辩论激烈,有的时候甚至被导向了充满仇恨的方向,但处于风暴中心的运动员本人却显得沉默平静。她在2017年之后就没有再接受过媒体采访,甚至还缺席了奥运赛前新西兰女子举重队的拍照活动。
2017年的时候,哈伯德表示,人们对她在世锦赛拿到银牌的态度大相径庭,她可以理解。“当人们看到新鲜、不同的事物时,人们只能从本能上做出反应,并且产生抵触心理。”
“我的工作不是去改变人们的想法、感受和信仰。我只是希望他们能从更大的远景去看待这个问题,而不是让他们下意识的想法主导他们的行为。”
“我只是我。”
今年正式入选奥运代表团后,哈伯德发表声明表示,她感到受宠若惊,大家的这种支持让她走过了早前严重伤病带来的黑暗。
哈伯德是东京奥运会年纪最大的举重选手,现年43岁。
在生理性别转变为女性前,哈伯德曾经参加过男子比赛,在1998年打破新西兰的青少年全国纪录。
她曾经这么解释自己当时为什么参加男子运动:她希望让自己变得更有男子气魄。她表示,自己受到霸凌,对自己身份感到困惑。在外界潜移默化告诉她不够男子气概的时候,她选择尝试一下举重运动,希望改变自己。
“令人遗憾的是,事与愿违……这本来应该让我人生最黑暗的时期变得好一点。”
哈伯德表示,自己在23岁开始不再参加举重运动,“因为一切难以承受”,因为他不知道如何应对融入男性群体的压力。
2012年,35岁的她终于完成性别转变手术。为了能够获得参加女子项目的资格,她又等待了5年。
不过,她进入女子项目后,很快获得成功。2017年,她在澳大利亚国际赛上获得第一名,举起了268公斤的重量。
去年,哈伯德在罗马世界杯上获得两枚金牌。在澳大利亚举重公开赛上,她打破大洋洲纪录。
曾在2015年参与制定奥运会举重项目指南的学者哈勃尔表示,东京奥运会上,中国的李雯雯是获得金牌的热门选手,而哈伯德很有机会争取一面奖牌。
“劳伦尔成绩可能在14人中间排第13,但也可能排第三。”
丨互动丨
亲爱的浪花,你对哈伯德的参赛怎么看?本届奥运会,你在关注什么?欢迎到留言区分享。
参考信源:Daily Mail, Sky News, NBC
英 伦 后 浪   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
丨往期精选丨
中国空前补课禁令刷屏,英国模式有何启发?
英国官场、职场的“通关密码”竟是这个口音?
这届英格兰军团最动人的秘密,是这些“妈宝”
uYoung群:加微信houlang-uk,备注“进圈”
转载、投稿、商务合作:加微信littlesmart1978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