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豫了很久,才敲出下面的文字。正如连清川老师所说的那般:“如果连提问都如此怯懦,我们哪里敢恣意悲伤!”
一问:新浪河南称:“7月20日晚,京广路隧道在暴雨中5分钟被淹平,”
当时在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笔者第一直觉是,郑州这场暴雨最大的伤亡可能就在这个隧道里了!
接近4公里的隧道,在官媒报道所产出的图片上,隧道口就已经挤满了车。在另一则官媒通报的表彰资讯中,一个“男子在郑州京广路隧道连救5人”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现场那已经不是水泥塑造的城市了,俨如“滔滔黄河!“
人间炼狱的形容,末日隧道的幻化,也在逃出者的讲述中一点点清晰:“十分钟,倒灌进隧道的水已经迅速涨到了人脖子的高度,前后的面包车和小轿车沉下去了,却始终不见人出来。”
且在后续救援的画面中,也可以看到蒙着黑布被拖出来的大巴车。
但截至今天,官方的通报是罹难2人,后又4人。
到底是6个,还是4个,抑或叠加在一起,在报道中也并不详细。此外,现有的数据,其真实性,又有多少?
目前国内质疑的声音很多,但大都隐忍不发,网上看不到声音,那是某信办的功劳,不代表没有质疑。相反当质疑的声音都普遍窝藏在心里的时候,那绝对不会是天下太平。气球的原理,之所以爆炸,那是因为没有排出口,一次不排积攒在里面,下一次还是窝在里面,等积累到临界点自然就爆了。
所以,这一块是需要一个清晰且公正的回答,若不公信力将会丧失,而民众一旦公信力丧失,那么危害将是巨大的。所以,郑州乃至就算不为自己省份考虑,也要为全国的公信力考虑,不能一个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二问:还是京广路隧道,昨天有一则郑州市民活捉外媒记者的视频在网上走红。
到今天翻了一下朋友圈,以及各个媒体,公益,杂七杂八的群里,都在热传这件事。
这是一个德国的记者,而德国在国际上,相对其他几个,对中国算是比较友善的国家。
而这个记者也并非是披着政治色彩的人。
再抛开以上的好与不好因素,我们都知道,媒体是自由的。那么,郑州的市民做这一出戏,其目的是要扼杀这份自由吗?
扼杀媒体自由的直接后果,那便是关上中国与世界连接的大门,没有外媒的报道,世界将不会知道中国,如此,我们的结局将会是一座屹立世界的孤岛。自己跟自己玩当然也可以,想做啥做啥,别人也不用干涉了,但大清的闭关锁国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愚昧的个体,当然不能促使整体的决策,但愚昧的个体,其愚昧的行为,对整体在国际上的伤害,那是极其严重的,损害极大。
就好比这个被围攻的德国记者,在逃离现场后,很快就在推特发布了自身在郑州的遭遇。
而毋庸置疑,他的遭遇立即点燃了整个国际媒体圈的同情。那么有同情,便会有愤怒!
每个圈子都是护短的。那么既如此,那些原本对我国善意满满的媒体记者们,在未来的媒体笔下,他们又该如何书写中国,以及中国人。
这个答案,其实是不需要二选一的。

当然,我们多数的人或许会觉得,对外国人就该这样,我们这么牛逼,这么厉害,就算都是敌人又何妨。怎么说,这种思想是看某豪,刁盘,某某青木后的弱智思想。
不说我们还没有那么牛逼,还没有那么厉害,就算已经很厉害了,已经大权在握就差一步了,当司马昭要去抢别人老婆的时候,司马懿还出口:“竖子,焉无故树敌乎?”
那么既如此,郑州市的大佬们,就此事,到现在不发表个态度,难道这是刻意在为我国在国际上树敌?
如果是的话,那么你们真够狂妄的,直接狂到了国际上。
三问:依然是京广路隧道,那个智慧隧道的梗在这里就不提了。毕竟郑州还是世界有名的海绵城市.......
只说,一个连接城市咽喉的隧道,它为何就被雨水灌满了,这件事是需要反思的,要么改造该隧道,要么改造周边相关基建设施,力求当灾难来临时,给人留下更多逃生机会。
当然,为毛焦作7月17,郑州7月19气象部门就已经下发了暴雨预警,为何负责公路隧道的相关部门没有采取措施,最起码该有个预案!
人生虽无常,但人是生,还是活,如果只取决于一座城市的温度,一个省份的执政能力,那这份无常显然悲凉了些!

写至此,很想骂人,想想,还是算了吧!
觉得三观一致,点击下方名片关注一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