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牛剑,你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
世界顶级名校,前途无量,人生从此开挂。
一提到伊顿公学,你的第一反应又会是什么?
贵族,精英,权贵阶层,私校里的战斗机。
一听到伦敦的贫困地区的一所公立学校拿到的牛剑offer比伊顿公学的多,你的第一反应是不是像笔者一样的质疑真的假的?然后好奇是哪个学校这么牛逼?
还是喜闻乐见各种媒体铺天盖地的‘精英教育终于不香了,伊顿公学也没有那么了不起嘛?
私校的有用论和无用论
首先,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数据显示了公校和私校的牛剑录取率,单看录取人数Brampton Manor Academy 55人,确实超过了Eton的48人。这结果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些家长被震惊了坐不住了,舆论也开始出现了。
伊顿公学这边又是如何应对的呢?副校长写信给家长,解释道每年都会有很有实力的学生落选牛剑,今年则比以往更多些,但是其他的顶尖大学的录取还是很可观的。
笔者个人还蛮喜欢这样的回复,避开了一些雷区。比如有些家长想听到针对牛剑录取率的提高,学校要如何打算;或者让伊顿立下个flag明年要保证牛剑率达到多少。
如果把读私校的最主要目标设定为考牛剑,那其实真没必要花那笔钱了。笔者最近在网上查找资料的时候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言论:
笔者也和身边的朋友聊过这个考牛剑的话题,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就是‘学霸在哪里都是学霸’。一心奔着牛剑去的,笔者给你们找了一些牛剑录取的数据统计(完整版的请戳这里:https://www.keystonetutors.com/news/oxbridge-which-schools-get-the-most-offers),搜遍全网,只看到去年的,截图给大家看看。
过段时间,今年的统计数据会公布,感兴趣的到时候可以搜搜看。大家确实可以看到这所公立学校的牛剑率是直逼伊顿的,而且比较今年的录取人数,上升趋势是很可观的。
从数据可以看出,伊顿的牛剑率不是最高的,牛剑率最高的是公立文法学校,高达64%,其次也是一所文法学校54%,超过了英国所有的私立学校。
牛剑是两所高度重视学术的顶尖学府,整理材料的时候把牛津和剑桥的admission采访(链接)仔仔细细看完了,里面很清楚的讲了他们想招的是什么样的学生,简单来说就是看‘academic ability and academic potential’(学术能力和学术潜力),‘We recruit strong candidates into a really academic course. We are interested in academic things. So we are less interested in the other things people do as a part of rounded life’ 这是原话。
所以考上牛剑的肯定是学术能力强的有潜力的。没考上的不代表这方面能力不行,因为牛剑的面试是出了名的难搞。
举个真实例子,有个学生参加剑桥面试,问题是让他向一位一出生便先天性失明的盲人描述粉色。这到底要怎么回答才能答到面试老师的心坎儿里去呢? 每个学科都会有专门的考试(学科不同,形式不同)。这些牛剑候选人在自己学校的时候是需要老师团队帮助整理资料准备面试的,不仅要准备申请的学科,还得让学生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人人都能进的优质公校?
既然公校就能考牛剑或其他名校,那为什么家长们还要送孩子上私校呢?这应该是一个已经被各个教育公众号聊过的并且到处都能看到的话题,对各种软硬件都有详细对比。今天我们就不要去吃那些嚼过的甘蔗了,咱们来看看Brampton这所公校以及伊顿公学。了解一所学校,笔者最先看的便是Ethos,因为这直接体现了该学校的价值观。
看到Brampton的Ethos,有没有觉得这个真的很合咱们普遍中国人的价值观?决心+努力=成功,换个说法就是类似‘知识改变命运’。这一点笔者是很赞同的,因为笔者自己就是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
Brampton的sixth form是2012年才开的,能取得如此不菲的成绩,我们很难想象该校老师被学生投毒(2006年)还有学生打架斗殴致死(2007年),这些是英国媒体报道的。
但是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Brampton 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一切源自于校长Dr Dayo Olukoshi的高标准(英媒用的词是‘the highest standards)。要知道很多私校都不敢号称’the highest standards,所以大家感受一下这位校长的魄力和决断。
比如学校禁止fist bumps(就是男孩子击拳做为打招呼);学生不能对老师直呼其名;学生可以自愿从早6点开始到校,最晚6点离校(这是笔者目前在英国听说过的学生可以在校学习时间最长的学校,大部分寄宿学校的孩子也做不到学习这么长时间吧);‘we have normalised the idea of our students aiming for oxbreidge’(sixth form的负责人在采访里面讲的),像不像以前的父母给咱们从小灌输的‘你要考考清华北大’?可想而知,整个学校的竞争是非常强烈的。
大家不要觉得这所公校招收的就是住在这个贫困区域的所有适龄孩子,这是一个有入学要求的学校,讲直白一点就是这个学校在挑选优质生源,而不是每个穷困家庭的孩子都能入学都能考牛剑或者名校。在网上刷到伦敦的老师讲到这个学校的师资是很牛逼的(具体的不敢妄言,因为没有和这个学校有接触,身边也没有朋友在这所学校工作过)。
私校的优势在哪?
BBC有个纪录片真的很不错,讲述了三个不同文化背景(亚裔:James, 黑人:Fara,白人:Theo)的非权贵阶层的孩子以全奖入读伊顿公学的全方位日常生活。咱们来看看伊顿的校长在新生入学的开篇讲话,三个基本主题,其实代表了伊顿精神。
首先,咱们不要把伊顿神话,纪录片里Fara讲到除了教学,寄宿和课堂等等,其实学校没什么不同。这是和他以前的学校做对比的,Fara在以前学校的成绩是很棒的,换到伊顿也是一样优秀的,这不就是咱们前面提到的‘学霸在哪儿都是学霸’么。
但是,伊顿的教学方式,课堂氛围,学术要求,以及寄宿是很不一样的。(有兴趣的自行戳链接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7648856)

其实笔者想说,伊顿和其他学校是很不一样的
首先伊顿的校服很帅气,校服店里有裁缝,不合身的校服会给改到合身,校服上面还会绣!名!字!是不是和笔者一样酸了?
其次,伊顿还有很多古老的传统,比如学生一周五天有三四天早上就得去教堂
接着,伊顿有自己独特的‘语言’(beak/master =teachers;divs=lessons,ew=homework, chambers=mid morning snack; messing=mid afternoon snack); 拉丁文一直到现在都是要学的(据说在以前只有上流社会的人会拉丁文,医学和法律的很多专业术语是从拉丁文来的)。
最后,伊顿还有个收藏了近16000多种生物种类的自然博物馆;高强度的体育运动等等。
在伊顿求学,竞争是毫无疑问的异常激烈,纪录片里Theo讲到伊顿是按照学生的能力进行分组的,
学生一旦放松就会落后,因为其他人的水平和他相同甚至比他高

原谅笔者说了半天都还没讲到伊顿精神(因为关于伊顿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现在言归正传。上面的内容,主要想表达的其实是伊顿对于男孩子在各方面的高标准,所以很自然的期待男孩儿们为自己定下最高目标。笔者很喜欢这样的表达,自己的最高目标。笔者个人解读这不是特指考牛剑或者考名校,也不是特指普通意义上的‘成功‘,这个目标是遵从自己的热爱和能力,不忘初心。
关于学校教育的广度,网上随处一搜就能找到伊顿培养了多少各界精英,笔者就不重复了。
但是这个广度到底有多重要呢,其实大家都懂的,因为这个广度形成了一张‘网’,一张伊顿校友们的资源‘网’。纪录片的结尾,这位黑人小哥哥很直白的讲述了自己到伊顿的收获,他很直白地揭示了学校的广度对于今后的影响。
还刷到网友讲述的资源和背景的重要性,笔者没有在医生律师法官等领域工作过,不是很清楚事实是否如此,但却觉得有一定道理。
伊顿校长强调的第三点如下图。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发展,各种文化背景的碰撞和融合,让我们所有人(不只是伊顿的孩子)都必须学会与人合作,尊重他人,但同时又不失去自己的个性
说句很糙的话,能做到这第三点的人,怎么着都不致于混得差的。
写在最后的话
其实公立学校也好,私立学校也好,不同的学校适合不同的孩子,适合不同的家庭。很难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一个学校的好坏。
从我个人角度而言,选择英国学校时候遵循的几个逻辑:
1. 学术标准:进入牛津剑桥的比例是笔者优先考虑的一个标准,记住是标准而不是原则。
2. 环境标准:除了考虑学术上的标准以外,还有一个标准是孩子所处的环境,包括身边同学,老师的一个社会环境和社会标准。
我们家的娃,不是牛娃,我们也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内卷,去鸡血,所以很大程度上是尽人事,安天命。当初之所以选择去私校,一方面是看到了很多公校的不足,另外一方面的小心思其实是想通过对教育的金钱投入来弥补自己自身对孩子教育的不足
我们分享过那些优秀的英国华人爸妈孩子考入牛津剑桥的经验,说实话我是很吃惊的,不补课,不生气,孩子主动学习,公校,文法学校考入牛津剑桥的比比皆是
但是,孩子不补课进入牛津剑桥的前提是什么?是本身家长很优秀,书香门第,回家不看电脑不看电视只看书。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让孩子自然的进入到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进入牛津剑桥是很自然的事情,换句话说这样优秀的孩子,这样优秀的家庭,理所当然。
昨天在一个微信群里看到的一句话,觉得有些意思,摘录下来供大家参考。“自己成功的通常比较注重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成功的往往把所有的宝都押在孩子身上,大概率是这样。”
在我的认知里,我认为一个孩子的择校,其实只是众多表面现象之一。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话,我个人认为从重要性的角度来看:
1.  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大于学校的重要性;
2.  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乐观态度的重要性大于进入牛津剑桥的重要性。
做一个小投票吧,看看大家的意见,特别是那些生活在英国的华人意见。
------End------

文:QQ
英伦大叔(ID:UK07788915668)
转载请联系公众号后台
 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英伦大叔”,获取最新最快的英国资讯。
英伦大叔,一个有态度、有温度的公众号
致力于传递最新最快的英国新闻与政策解读,
为海外华人提供签证、教育、创业类相关信息
欢迎关注英伦大叔,及旗下各平台帐户
管理员,一个争取中年不油腻的大叔,长居伦敦
英国金融监管局FCA注册金融专家
英国内政部移民事务署注册专家

英国彼得森律师行合伙人
英国移民,英国签证,英国投资,
欢迎添加管理员大叔的微信:
敬请 ·关注 · 订阅
英伦大叔Youtube频道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