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六神磊磊

今天就想拉拉杂杂随便说一点,也未必都有关金庸,说到哪算哪。
就从我住的城市重庆开始说吧。
有不少的熟人,包括认识了挺久的朋友,都不知道我家住重庆的。
每当见面聊天,听说了我家住在重庆后,都会一愣,然后十有八九要跟一句:
“挺好挺好,重庆很宜居!”
平均每个月我总要听到三五句这样的话。
听得多了,就觉得这事真有意思。
如果你住北上深,肯定不会有人说:挺好挺好,上海很宜居。
你一旦说住重庆,朋友就本能地觉得要礼貌地夸两句,表达下善意。
但又不知道怎么夸,咱也没去过几次啊,夸不来。
于是就只好说“嗯嗯很宜居”。
总之夸一切还不太了解的城市,都会说“很宜居”。
其实重庆很有特点,但第一多半不是宜居。
甚至每年总有些日子,我觉得重庆挺不宜居的。
为什么一直住在这里呢?认真想想,大概就是三个字,习惯了。
再说感性一点,就是有感情了。
对我个人来说,住在哪里其实都差不多。既然差不多,那就别折腾去搬了吧。
重庆什么东西好?一样真正的人还挺好。
重庆是我个人接触到的最有江湖气,但又多为草莽率真之气,而少戾气的地方。
重庆人说话,特别是街头巷尾的市井闲谈,其实是有不少粗话,带“把子”的。所谓“把子”就是荤词儿。
但重庆的“把子”主要是幽默向的。
不像有些地方的“把子”,是攻击向的。
我去过的一些城市包括省会城市,人很凶,也带“把子”,但往往是攻击向的,有戾气。我就怕去。
而幽默向的就不一样,不凶,好玩。
金庸小说里,郭靖一家南下,定居在牛家村,原因是“爱这里人情厚”。
我大概就是这么个感觉。
重庆不大很出作家、诗人,这方面是要加油的,但是往往出好人、莽撞人。这里的莽撞人是褒义的。听相声就知道。
这里经常出些比较江湖气的好人和好事,有大事,有小事。
每当听说一些,你就容易更喜欢这个地方一点,觉得更恋栈,不大想搬。
举些新听说的例子。比如重庆有个沙坪坝区,也是我第一次到重庆住的区。
这个区的磁器口派出所有一位女民警,是我以前同事的亲戚,叫做何巧。
她自己是健全人,却抽时间辛辛苦苦自学学会了手语。
因为辖区里聋哑人很多,原来的老高压开关厂改制,有一百多聋哑职工就地安置了,她学会了手语,方便别人办事。
这事说大不大吧?但我印象却很深刻,我妈就是残障人士,语言表达上也有点障碍。
家里有残障人士的就知道,他们很容易被当成是“少数”,他们的出行、办事,都是很容易被飞速发展的城市给忽略掉的。
再说另一个事,大渡口区的,上了新闻了。
就是上个月,大渡口区一位叫王旭红的老师去救溺水的孩子。孩子救出来了,自己却牺牲了。
他是先救了一个女孩,又游到更远处去救一个男孩。
最后时刻,他奋力一推,给了孩子生命,自己没体力了。
在场其他人手拉手、搭人墙,从岸边延伸过去救王旭红,可惜没能挽回他的生命。
英雄啊!
后来许许多多市民自发给王旭红送行,现场真是让人热泪盈眶。
扯得远了。
总之,一个人离不开一个地方,大概未必有什么特殊的理由,也不关乎宜居不宜居,多半是因为还有感情。
同样的,一个人离不开另一群人,总要作些无谓的牵挂,也就是因为还有感情。
鲍鹏山老师讲《水浒》,讲过鲁智深对林冲的一句话:“洒家放你不下。
人类很多的不舍、难迁,其实就是因为“放不下”。什么叫放不下,就是还有感情嘛。
在一些关系里,我们失去的明明比得到的多。
在一些选择上,放下明明比恋栈的好处多。
为什么撕扯来去,却总不能割舍?刨到根上,大家的回答可能都是一句:还有感情嘛。
许多人基本不坐地铁了,却忍不住要关心坐地铁的人,就是因为还有感情。
许多人一辈子也许不会去郑州,却要关心郑州的人,也就是因为还有感情。
不然图什么呢。关心越多就麻烦越多。
曾经问过一个朋友,怎么你还在这里写呢?
她的回答是,我是中文作家,我想和中文在一起。
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回答。
关塞极天惟鸟道,你还在这弄什么鸟?就是因为还有感情嘛。
人是他所有过去的合集,也是他所有感情的合集。
好比看书,不是说翻不到下一页。
实在是这一页还没想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