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可爱们早上好。

今天我值班,Luke爸他。。。去帮我找耳机了。不知道为什么脖子周围有点过敏,之前那个带脖子上的不能戴了
肇事耳机
告诉Luke爸去帮我找一副新耳机的时候,感觉他难以抑制的兴奋。
他一直在给我安利带降噪功能的,两边能分开的那种耳机。我真是觉得没必要啊,听起来不都一样么?分开的不容易丢吗?
爱咋咋滴吧,貌似爸爸们都是耳机购买症患者,毕竟Luke姥爷也是。让他去挑耳机还能安静会儿
之前我写过一篇关于娃不想上幼儿园的推送(还没看的戳
儿子说不想去上学,我和美国老师学到了超实用的沟通技巧),群里的家长都非常喜欢。
和孩子沟通是个技术活,好多孩子压根不会告诉你在学校发生了什么。因为篇幅的限制我就没有展开说,但是好多家长都强烈要求分享。
那我们今天就来讲讲吧。不过这里先提醒各位宝爸宝妈,这些沟通方法需要长时期的实践和练习,还有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反应来调整。大家不要急于求成,一口吃不成胖子。
至于为什么要经常和孩子沟通,我就不用说了。
我们对学校发生的事情知道的不多,老师的信息也有限,孩子在学校过得好不好、有没有被欺负、甚至是校园暴力,这些都要通过孩子来了解。
要是临到出事了再来去问孩子情况,那你要么问不出多少,即使能问出来对前后情况完全摸不着头脑。
因为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是部连续剧
,你指望看半集就把各种因果关系都弄清简直是不可能。

你缺席了孩子学校生活的连续剧,也跟不上孩子人生的连续剧。我们和父母那一带的隔阂和“没话说”,就是从学生时代开始萌芽的。
自我反省
如果你家里有个不愿意和你说话的孩子,那么在学沟通技巧之前,先反思一下自己吧。
你自己(和其他带孩子的人,比如配偶、长辈)是不是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孩子信任。
虽然大多数家长和长辈都是爱孩子的,但很多时候孩子会被家人在无意间伤害,而且是以爱的名义。
有的家长喜欢鞭策孩子,批评责骂成了家常便饭,总问孩子为什么不这样,为什么不那样,好像孩子永远不够好
你想想看,如果你是个在学校被欺负的孩子,让人欺负本身就够闹心的了,回家跟爸妈说完又是一顿批评,不是更难受吗?换了我我也不会说。
有的家长喜欢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被人欺负了好像也是理所应当。

还有的家长对孩子诈尸式陪伴,孩子见个面太难了
,刚找到合适的场合,鼓足勇气酝酿好要和你掏心掏肺的说心事,你就又要消失了。

不要把天聊死
自我反省之后,再来仔细想想你和孩子说话的方式。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把天聊死!
你一定会说:这个,我知道啊。不过,你真的知道吗?
大多数中国父母对待子女有种居高临下的感觉。父母一直把子女当成小孩儿对待,也不管子女是四岁,还是四十岁,随时随地想管教你。
看看这段对话,熟悉吗?
有过这样“被管教”的经历,下次和他爸爸说话之前肯定要掂量一下,决不会想说就说了。
其实类似的经历我也有,我们在美国和国内有时差。有一次晚上十点多给家里发了个微信,我爸妈就说:那么晚了还不睡。。。
后来,就没有后来了。。。不是嫌我睡得晚吗,那我就去“睡觉了”
至于什么时候应该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尊重,要我说,孩子生下来就应该这样了,至少在精神上是应该得到尊重的。不过很可惜,这样的待遇我现在还没有得到
但我在努力给Luke这种待遇。
不要直奔主题
你想了解孩子在学校经历了什么,尤其是有没有受欺负,再正常不过了。

不过不要每天看到孩子的第一句就直接问,因为这样。。。很招人烦。
你想想,自己下班后看到最亲近的人,非常开心。这个时候他问你:今天在单位怎么样,有没有被领导数落?有没有被同事挤兑?有没有完成KPI?
你是不是觉得他很看不起你?

即使真的被数落/挤兑,你想不想跟他说呢?
别说对孩子了,就是微信上,有事要找好久不联系的朋友,还要先拉拉家常呢。
孩子在学校一天,回家好不容易看到了自己最亲近的爸妈,连一个拥抱、一句问候都没有,上来就劈头盖脸的问绩效,不招人烦吗?
问具体的不问宽泛的

这一点对于年纪小的孩子特别适用。
因为语言还没发展完全,所以年纪越小的孩子描述能力越差。这个时候你要让他们叙述一件事情,或者列举一些东西就很难。
我以前睡前总问Luke:今天在幼儿园有什么开心的事?Luke几乎说不出什么,大多数的回答就是:今天什么事都开心。
我接着问:那今天有什么不开心的事?Luke的回答是:今天没有不开心的事。

但如果问的具体了,娃的反应就不一样。比如:今天游泳课学了什么新的trick?(就是新招式)Luke就会跟我说一两个。

我顺着他的话,再抓个重点,继续详细的“打听”,对话就能展开了。
如果孩子更小,我们也可以不要用设问句,直接问是非题。这样孩子的选择只剩是和不是,回答起来难度小多了。
比如看到孩子有点轻伤,可以问:今天有没有摔跤啊?或者,有没有其他小朋友和你抢玩具?而不是问:这里的伤是怎么弄的?
我只是随便和你聊聊
我们和孩子聊天的态度也很重要。

即使是家长非常关心的事,也要拿出“我只是随便和你聊聊”的态度。
因为一旦你认真了,孩子就能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对自己的每个回答都会小心翼翼
有的孩子会因为害怕自己做错事或说错话,就说谎,或者干脆不肯说了。
还有的孩子会觉得事情很严重,给心理造成负担。
有一次Luke的耳朵有点瘀伤,开始我和Luke爸还以为是用水彩笔画的(真是亲爹妈啊
),到了第二天耳朵还是紫的才意识到。
我当时有点急,就直接问Luke耳朵有没有被挤着,有没有在幼儿园摔倒,我说你耳朵看着有点紫。
Luke想了半天也没记得发生过什么,大概是看我态度比较认真吧,过了一会儿担心的问我:妈妈,我的耳朵是不是要死了
我听了差点没笑死,不过也记住了跟孩子聊天不能太认真
孩子不说你先说
我之前说的,每天问Luke在幼儿园有什么开心的事,得不到娃的回应,然后我就稀里哗啦的说了自己的一天,哪些事做得好,哪些事情需要继续努力。

因为每天都和Luke念叨,后来Luke居然也会主动问我“今天有什么开心的事”了。
再到后来,也许是因为Luke的表达能力强了,他自己也会跟我说几件学校的事。
其实交流本来就是双向的。你想知道孩子在学校经历了什么, 是出于关心。孩子也一样想知道你的事,也是关心。
他现在可能听不懂什么,但听得懂听不懂也不是最重要的。你们花了时间,彼此倾听,这样的经历远比交流的内容本身更珍贵。
最后
如果你在一个非常完美的幸福家庭长大,那么恭喜你。

如果你的原生家庭不完美,受到了父母有意或者无意的伤害,那就请你特别注意自己和孩子的相处方式

因为每个人只长大过一次,所以我们会下意识的用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去对待下一代
我在知乎上看过,一个女孩儿,她小时候一哭,她的妈妈就说:哭什么,我还没死呢!

特别讨厌这句话。但等她成为母亲之后,孩子一哭,她的脑子里就只有“哭什么,我还没死呢”这一句。
还有家暴,家暴家庭长大的孩子成年后暴力倾向更大。
所以,不要用自己下意识的反应去对待孩子。多思考、多练习,也许,原生家庭给你的划痕,会在你陪着孩子长大的过程里,一起治愈了。
做个会好好说话的父母吧,你的孩子值得。
最后到了送资源的时间。今天跟大家分享电子版《这样和孩子说话最有效》,也是关于沟通技巧,希望大家喜欢。
点【赞】+【在看】,扫下方二维码在公众号后台对话框发送“0630”,就能下载啦
也希望大家告诉我们想看的话题,还有国内好玩的事儿~
喜欢我们推送的记得要点赞、分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