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作者 | Harps

图 | 谢驭飞
上周要去另一个地方工作几天,除了合作伙伴之外人生地不熟。每天我出门的时候,会特别检查保证带上了电脑、手机和各自的充电器、连接线,还要额外另备一个充电宝才能安心。
出门没有电,就像出门没有无线网络一样令人恼火。不仅令人恼火,还令人窒息。看着手机的电池渐渐耗尽,仿佛是人在海底,而来自氧气瓶的生命源泉渐渐变得稀薄。
好在我们现在有了各种各样的发电和储能设备,有能收集太阳能的冲锋衣和背包,也有各种大小容量的充电宝。
充电宝尤其是容量够大的充电宝,就是医人的药。太小的充电宝尽管做出各种可爱造型,它们的功能只是让男性也体会一下穿口袋只有二指深的牛仔裤是什么感受。智能手机公司费尽心思把手机做轻做薄,用户到手后都不约而同地配一个大型充电宝,一齐握在手里走来走去,让人看了想叹一声“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电已经成了我们额外的体能和脑力。如今我们能凭借健康和美丽之名随便饿两顿,但随身没有带着充电宝或充电器则会对身心造成极大伤害。缺电就像牙疼,不是病,真要命。
《请回答1988》剧照
在飞机场、火车站,经常看见有人虔诚地守护着墙角的插座,好像在努力从文明之光中分得一线。电流像河流,看到跨越高山原野的巨人电塔和它们撑起的平行线,就像目睹凝固的大河奔涌。在没有翻山越岭的电线之前,鸟儿们也有那么多方便的地方排成几排,歇脚闲聊吗?
日常生活中,供电的网格则细密分布到人们不再感知它们,就像肌肉不再感知神经。只有在水龙头拧开却没有水出来的时候,惊讶愤怒的情绪才提醒我们水不是像氧气一样的存在,是许许多多的人一起工作的成果。电就更是如此了:把铜片锌片盐水纸板堆叠在一起的人,在线圈中移出移入磁铁棒的人,最初是因为新奇好玩。谁会想到,后来有人用它照亮了整个地球呢?
《快乐星球》剧照
没有电就没有光明、没有温暖、没有清凉、没有食物,现在还添上没有信息。由电灯照亮的夜晚不过两百年不到,人们已经无法回到真正的黑暗中去了。
就算野营度假,也要带上可充电的灯,随时在夜幕里挖出一个雪亮的洞,让星星月亮都失色。《围城》里写方鸿渐一行人山长水远历经艰险去三闾大学赴任,在黑地里一行人拖着拉着深一脚浅一脚,全靠孙柔嘉的大手电筒照路。现在想起来,当时手电筒和干电池恐怕也不易得。
再过50年,小说里描绘的偏远未知的生活,恐怕都要以没有手机信号和网络信号为恐怖卖点了——一个人去远游,他的头像在社交网络上变成了隐身灰色不在线的状态,他的朋友和家人,谁也不知道头像什么时候会变成彩色的。有一天他的头像忽然复活了,但彩色头像背后那个人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不是他,也还是没有人知道。在没有电的世界里,可能会有云游四方的人看见他的小屋,回来对故人诉说;在电波覆盖的世界里,人们已经忘了他可能有一座小屋。
(本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21年第28期)
END
本文作者 :  Harps
微信排版:阿田
微信审核:王海燕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生活圆桌”栏目读者投稿文章。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三联生活周刊》投稿邮箱
个人问题投稿
微信公号投稿
读者来信投稿
生活圆桌投稿
头条号“粉丝信箱”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本周新刊「杨振宁|天才:创造力与平衡感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纸刊!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杨振宁|天才:创造力与平衡感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