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暴雨,打破了河南往日的平静,短短一小时,100多个西湖的水量倒入郑州。

但再大的风,吹不散一往无前的驰援队,再暴的雨,依然有人奋勇相助。
团结与担当,就是中国人的希望。

——祈祷的TL编辑部 土豆
作者:Kyle

来源:Kyle(ID:kylehello)

20号的河南,是个生死之日。
来看几张图:
我曾以为洪水多发生在山区,农村。
活在钢筋水泥、治安稳定的大城市里,很难想象洪水蔓延进地铁、淹没商场这种事会发生。
也不敢想象,洪水冲进一个千万人口的大城市里有多恐怖。
很不幸,郑州地铁就上演了电影末日般的场景:
由于暴雨,列车停靠在两站之间,游客被困,雨蔓到肩膀的位置,很多人呼吸困难甚至晕倒。
20日18时10分,郑州地铁下达全线网停运指令,组织力量,疏散群众,共疏散群众500余人。
最后,1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5人受伤(均已送医)。
目前,郑州地铁官网已经换上了黑白照,默哀。
“今晚我还能够回到家,我觉得自己太幸运、太幸福了。”
这是河南交通广播记者小佩回到家后最大的感触。
她打开手机,随后面对上千条涌来的问候信息,她哭了:“我第一次知道自己这么重要。”
7月20日,小佩和同事外出采访,实时播报路况信息,由于地面交通瘫痪,她们只能坐地铁回程,刚好就是在五号线上。
地铁到达沙口路站时,车厢里突然开始广播,“说要临时停车20分钟”。
当时谁都想不到,这“20分钟”的后来会是惊心动魄,甚至是天人永隔。
车厢里迅速漫进了水,迅速淹没了脚踝。
此时地铁并未靠站,而是停在隧道里。
后来工作人员跑来疏散,隧道里的应急灯打开,几百人顺着光线向海滩寺站方向缓慢移动。
大约走了十几分钟,有人喊了一句“往回走”。
“为什么要往回走?”这是当时我内心最大的疑问。
尽管不知道为什么又要往回走,但人们还是照着做,并且因为队伍太长,消息难以传到后方,有人便建议相邻的人拍着肩膀把消息传出去。
进入车厢后,车门被关上。
此时水流进入车厢速度变快,外面的水位已经高过车厢,在车厢外晃动着,下一秒就要压破玻璃。
“车厢外水位都到脖子了。氧气也快没了。”
受困人林果(化名)当时被吓哭,她在微信和朋友说,“你以后一定要幸福”,随后断联。
晚上8时10分左右,车厢内的水位已经快到胸口,车厢外的水位则已经高出头顶,有2米多高。
“最恐怖的不是水,而是车厢里的空气越来越少。”
李奇(化名)写道,他也在这趟列车上。“我们能站在座位上都站在座位上,最后站在座位上水都到胸口了。好多人都出现了呼吸困难的症状。
一个高个子男子取下车厢内的灭火器,朝着车厢玻璃顶部砸去。
大约砸了七八分钟,玻璃裂出一个窟窿,车厢内的缺氧状况终于有所缓解。
大约五分钟后,前端车厢的人说看到车厢外面有光。
“那一刻,我们都觉得有救了。”小佩说。
消防人员以输水带为安全绳,一头系在台阶旁的抓手上,一头系在车厢里,让乘客们扶着安全绳往台阶上撤离。
“最让我感动的是,救援人员都站在洪水里,水就在他们的脖子下面打转。”小佩说。
尽管很凶险,但车厢里的人都表现出异常的淡定和理智。
李女士回忆到, “车厢内到处可以听见互相安慰的声音,每个人都喊着让晕倒的人先走,每个人都在帮扶自己身边晕倒的人,所有的男生说女生先走,即使是情侣都放开了彼此的手,让女生先走。”
3名医生在帮忙抢救乘客,其中有名医生还很年轻。
出于职业的敏感,小佩询问这名医生的名字,但对方告诉她,自己的名字不重要。
他只说,这是他研究生毕业后,第一天上班,身上的白大褂是早上才从医院领取的。
谁也没想到这场暴雨居然这么“暴”。
从7月17日开始,河南大部分地区出现降雨,而市区郑州更是出现罕见的降雨。
数据显示,郑州单日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建站以来),单小时降雨量超过日历史极值。
昨天,20日16-17时期间,郑州一小时降雨量达201.9mm,打破全国陆地小时降雨量极值记录。
一小时200毫米降水量是什么概念?
我们看一个数据,杭州西湖蓄水量近1400万立方米。
按照公开资料简单换算,郑州市面积7446平方千米,那就是一个小时在郑州下了7446X0.2X1000000=14.9亿立方米的雨。
相当于106个杭州西湖的蓄水量。
换句话说,仅仅一小时,就有100多个西湖的水被倒进了郑州,每30秒就往郑州灌1个西湖。
这还只是20日的一个小时,在过去24小时,郑州降雨量已达546毫米,几乎是去年一年的降雨量。
为什么本次降雨会如此严重?
澎湃新闻给出了答案:
首先是台风。
台风“烟花”虽然距离我国还有接近1000公里,却远程控制了河南暴雨。在“烟花”和副热带高压的气流引导下,大量的水汽通过偏东风源源不断从海上输送到陆地,在河南集结成雨。
其次是地形。
偏东气流在河南遇到太行山和伏牛山后,在山前出现辐合抬升,地形导致降雨范围集中,雨势更强。
最后,大气。
近期大气环流形势稳定,导致降雨持续时间便长。
在这样不可抗力的情况下,有些人忧国忧民,有人反倒忙着质疑、评判,甚至造谣。
一辱骂河南人民的网民,现已被拘留:
最多人说起的就是质疑郑州2016年开始的海绵城市建设:
就连BBC也拿这来说事,阴阳怪气:
而事实上,质疑郑州海绵城市建设失效的观点有失偏颇。
看看专家怎么说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原主任牛凤瑞表示,
“海绵城市是为了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并非为应对极端天气而生。遇上一小时几百毫米的特殊降雨情况,目前任何海绵城市在它面前都无能为力。
任何海绵城市在极端情况下都无能为力,这一点,稍有点常识就知道,然而不少人就是喜欢唯恐不乱。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市政院副院长吕红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这时候如果只谈工程方法、设施建设标准是脱离实际的,脱离了时间尺度和风险概率的,重要的是救灾。
确实,目前最重要的不是抱怨和质疑,而是解决问题。
有人忙着造谣和质疑,有人却无暇顾忌对错得失,捐款的捐款,驰援的驰援。
我们这个民族,向来多灾多难,但我们向来在灾难表现出惊人的民族毅力。
郑州五号线的自救惊心动魄,但实际上昨天的地面也出现了震撼的画面:
银基广场负一楼被淹,多人受困,市民便自发“搭人墙”,画面让人泪目。
还记得影片中《泰坦尼号》的演奏家们,他们在生命的最后用音乐展现自己的勇敢和无畏,而郑州东站也发生了类似的历史性场面:
截至2时20分,郑州东站已有160余趟列车停运。
一个学生交响乐团的孩子们里拿出乐器,现场演奏《我和我的祖国》和《歌唱祖国》,瞬间安抚被困旅客的情绪。
危难时期,就连孩子都表现出异常的担当力。
市民的自救,让我们看到中国当代人的担当和团结。
当然,我们更不能忽略那些在身后默默守护我们的人们。
消防员,作为这个城市里的绝对保护神,总是第一时间冲到现场,给市民带来光与希望,又总是默默退场。
今天上午,驻豫火箭军某部近200人携带12艘皮划艇、1000多件救生衣、500多个锹和镐等必要救生器材,奔赴郑州抢险救灾。
于是,便有了一人抱一娃转移的场面:
有人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98年抗洪时,也曾有过类似的画面:
庆幸,在这个谣言满天飞的舆论场,总有一群勇敢的人顾不得对错得失,带着他们的工具出发,驰援灾区,真真正正在解决问题。
天灾无情,但压不垮泱泱大国;
暴雨凶猛,但敌不过众志成城。
跨越时空,精神永传。
在这里,谢谢那些一直用图片、视频分享郑州动态的网友,让我们第一时间了解动态。
谢谢网友整理暴雨自救指南。
谢谢你们提醒大家注意饮用水安全。
点亮】【在看】,分享文章,我们也衷心祈祷,希望远在河南的读者朋友们一切健康。
你在河南吗
遇见彼此,评论区来必有戏:)


  • 作者:Kyle,90后新媒体公司CEO,500强公司新媒体顾问,新书《选择自己》,让时间变现,成为更有价值的自己,京东平台有售。本文首发于公众号Kyle(ID:kylehello),转载请联系Kyle取得授权。微博@选择君Kyle。
  •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 商务合作微信:kylehello003
点击上方图片阅读文章
halo 我是超宠粉的土豆,
我来了,我来了,又带着新的粉丝福利来了~
完成下面的星标步骤,再截图到后台给我,并发送"星标”二字,即可免费领取48000本电子书!
或者添加我的微信(maojiee),进一步获取更多书单,
说不定你想要的我都有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