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Thiel(彼得·蒂尔)的名字对于关注创投圈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几年前由他撰写的《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在中国畅销。中国知名天使投资人徐小平在这本书的序言中将蒂尔称为“改变世界的逆行者。”
Peter Thiel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给实体经济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却给依托于科技成长起来的新经济带来了发展机遇,也造就了一批科技与创投巨富。蒂尔便是其中之一。
根据彭博社的报道,在截止到12月22日的2020年,蒂尔的个人财富增加113%至70亿美金,财富的主要来源包括Facebook、PayPal以及Palantir的收益。
蒂尔本人既是企业家也是投资人。作为企业家,他创办的最成功的两家企业分别是颠覆传统支付行业的PayPal,以及大数据分析公司Palantir。PayPal还诞生了一批今天耳熟能详的硅谷企业家,例如特斯拉创始人Elon Musk、Yammer创始人David O. Sacks、领英创始人Reid Hoffman等等。这些人也因此被称为“PayPal帮”(PayPal Mafia),而蒂尔则被视为“PayPal帮”的教父级人物。
作为投资人,蒂尔最成功的一笔投资莫过于Facebook。他创办了多家致力于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的风投公司,其中最知名的便是创始人基金(Founders Fund),投资了众多知名科技企业,如Airbnb、SpaceX、Stripe。
无论是作为企业家还是投资人,蒂尔都是科技的狂热信徒。从创立PayPal、Palantir,到投资一系列颠覆性科技企业,蒂尔不仅在证明科技创新才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最大动力,同时也在诠释资本在撬动科技和资源方面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在此过程中,蒂尔也成为了改变世界的人。
PayPal帮 图源:The Telegraph
一次失败带来的顿悟
2010年9月,蒂尔创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奖学金项目——Thiel Fellowship,旨在鼓励20位左右22岁以下的大学生休学创业。
设立这一项目的初衷源于蒂尔对于美国高等教育的不满。在蒂尔看来,美国大学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只不过是在没有人生目标和方向时才会选择的一个地方。
事实上,拥有斯坦福大学哲学学士学位和法学博士学位的蒂尔,本身就是美一位高学历精英、美国高等教育的受惠者,这也使他的批判在一些人看来更像是一种炒作。
蒂尔批判美国高等教育制造恶性竞争、扼杀创新,但事实上他本人并不鼓励学生拒绝接受高等教育,只是不必为了没有价值的“成功”和“竞争”浪费时间和生命。
蒂尔出生于1967年的德国法兰克福,幼年时随父母移民至美国,1977年定居在硅谷所在的加利福尼亚州。
在人生的前二十年里,蒂尔一直过着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人生。在考入斯坦福大学法学院后,他加倍努力,力争取得更大的成功。
对于大多数法学院的学生来说,最大的“成功”莫过于成为最高法院的书记员,蒂尔也不例外。然而要想通过考核,需要在数以万计的学生中脱颖而出,但最终通过考核的却寥寥无几。
1992年获得斯坦福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后,蒂尔在联邦法院工作一年,并获得了书记员的面试机会,遗憾的是,最终蒂尔还是未能通过考核,与他期望的稳定生活失之交臂。这次失败使蒂尔备受打击、意志消沉,但同时也使他开始审视自己的人生。
Peter Thiel 图源:Getty Images
蒂尔意识到过去的自己一直活在无意义的竞争中,而他苦苦追求的成功也不过是通过取得比他人更高的分数,最终过上一种循规蹈矩的人生。
在蒂尔看来,这是美国高等教育困局导致的结果,它使那些在高中时对未来有宏伟规划的学生陷入与智力程度不相上下的同侪的竞争中,而学生和家长们为了获得把自己变成一个墨守成规之人的特权,要支付数十万甚至不断上升的学费。
竞争阻碍进步,合作创造共赢
尽管在求职道路上遭遇的挫折使蒂尔对美国高等教育倍感失望,但在大学期间,蒂尔遇到了对自己影响最大的精神导师René Girard。蒂尔的许多商业和投资决策都能在Girard 的“模仿理论”(mimetic theory)中找到线索。
这一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建立在模仿之上,而模仿又会催生无意义的竞争。Girard在肯定竞争对于推动现代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的正面作用的同时也指出,在竞争成为最终目的时便会阻碍进步。
蒂尔不仅将“模仿理论”应用到了自己的人生中,也将其视为自己审视商业世界的一块儿精神基石——竞争使人们将注意力放在自身以外的他人身上,我们也许可以在我们为之竞争的事物上取得更好的成绩,但同时也有可能忽视对于世界来说更重要、更有意义的方面。
将“模仿理论”放在商业世界里,蒂尔看到,企业间激烈竞争的结果是产品没有实质差异,竞争越激烈,企业获得的实际利润就越少,最终只能把自己困在竞争中。而只有那些在没有被大多数人发现的领域具有创新性垄断优势的企业才有真正的价值。
René Girard 图源:Corbis
书记员的梦想破灭后,蒂尔转战到在他看来可以改变世界的金融和科技行业。
1996年,蒂尔注意到互联网以及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商业模式的崛起与繁荣。他在亲朋好友的支持下筹集100万美元,创立风险投资公司Thiel Capital Management,开启了自己的风投生涯。
一次偶然的机会,蒂尔接触到加密技术,并于1998年创立加密技术公司Confnity。1999年,Confnity推出在线支付软件PayPal。
起初,为了吸引用户,PayPal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幸运的是,就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前夕的2000年2月16日,《华尔街日报》发表一篇文章中称赞PayPal发展迅速,并暗示其估值已达到5亿美元。这帮助PayPal在一个月之内筹集到1亿美元。在随后的3月中旬,纳斯达克指数达到峰值5048点,到4月中旬跌至3321点。这笔融资也为PayPal争取了取得成功的时间。
有趣的是,在蒂尔和他的创始合伙人马克斯·列夫琴决定推出PayPal以前,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创立的X.com与Confnity在电子支付领域不相上下。两家公司不仅只隔了4个街区,产品也极为相似。到1999年末,二者陷入空前的竞争,PayPal的许多员工每周工作达到了100小时。为了击败X.com,一位工程师甚至设计了一枚炸弹。
Peter Thiel (左)与Elon Musk 图源:AP
值得庆幸的是,这项计划最后并没有执行,不仅如此,为了避免在即将破裂的科技泡沫中两败俱伤,两家公司最终决定终止无意义的竞争。
2000年3月初,蒂尔和马斯克相约在一个距各自公司相同距离的咖啡店,决定以50:50的股权比例将两家公司合并,新的公司以PayPal命名。
终止竞争走向合并的决定帮助PayPal熬过了互联网泡沫。在蒂尔看来,将个人荣誉看得比其他任何事情更重,是人性使然,然而基于这种思想展开竞争在商业上却是极为致命的。
2002年2月PayPal上市,同年10月以15亿美元的价格被全球最大拍卖网站eBay收购,并成为后者的主要付款途径之一。蒂尔个人所持有的3.7%的PayPal股份在收购时价值约5500万美元。2019年以前,PayPal的股价一直在100美元之下平稳递增,直到2020年疫情爆发,随着线上经济的崛起,其股价已飙升至接近每股300美元。
潮流中的逆行者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后,遭受重创的硅谷企业家们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追求小幅循序渐进式的成长、在改进中创新而不是贸然创造新市场,成为了创业领域的信条。
尽管蒂尔自己也承认狂妄自大是导致科技泡沫一步步扩大并最终破裂的主要原因,但他认为人们仍然需要90年代末期的那种狂热去寻找新科技,而不是选择平庸保守的按部就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造出有价值的科技。
2001年9月11日,在互联网泡沫破裂的阴霾还未完全散去之时,美国又前所未有地遭遇恐怖袭击。为了应对恐怖主义威胁,美国政府加强了网络监管,但与此同时,人们的隐私安全也受到了极大威胁。
在大多数人的注意力都集中于未来如何使美国变得更加安全之时,蒂尔敏锐地察觉到了另一个问题-如何在监管加强的同时保护数据隐私安全。
意识到可以将PayPal安全认证系统的人机协同模式应用到其他场景,例如识别恐怖分子以及金融诈骗等犯罪活动,蒂尔与斯坦福大学同学Alex Karp、软件工程师Stephen Cohen等人于2003年共同创建大数据分析公司Palantir Technologies,为政府情报机构提供最大程度的非侵入性和可追溯性的数据挖掘服务。
蒂尔和他的团队注意到,当时美国的两大情报机构使用的方法截然不同-中央情报局倾向于用人,国家安全局则倾向于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而Palantir的软件刚好可以同时克服这两种缺陷-对政府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标记出可疑活动,然后供训练有素的分析师审核。
尽管在过去的10多年里,Palantir的发展路程并非一帆风顺,但Palantir的成长并没有停止。2015年,其估值达到200亿美元,在全球最有价值的初创公司中排名第五;2020年9月又成功登录纳斯达克,上市首日股价上涨31%,市值达到209亿美元。
图源:网络
蒂尔极力倡导逆向思维,呼吁企业家们扔掉陈旧的教条,但他对于逆向思维的解释从来不是为了和他人不同而持不同意见,而是即使身处潮流中,也不丢失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意味着,无论是企业家还是投资人,一方面需要对于公司和产品定位有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则需要具备一双慧眼,善于发掘那些近在眼前却不为常人所见的商机。
这也是为什么17年前在Facebook刚刚成立不到半年时,蒂尔就看到了该公司没有被大多数人看到的价值,让他下定决心将500万美元投给了还在读哈佛大学二年级的马克·扎克伯格。
蒂尔也因此成为了Facebook的第一位外部投资人,以10.2%的股份成为Facebook董事会的成员。这笔投资使Facebook的估值在当时达到接近5000万美元。2012年Facebook上市之时,市值已接近1000亿美元,而蒂尔通过卖出手中的16800万股股份,获得了6.38亿美元的收入。
在《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一书中,蒂尔提到自己在选择投资对象时秉持的一个基本原则:绝不给首席执行官西装革履的技术公司投资。
在他看来,高管西装革履地到处跑是一个危险信号,因为真正的技术人员通常只穿T恤和牛仔裤。据说,这也是蒂尔决定把钱投给当时穿着T恤就跑来见他的扎克伯格的原因之一。
青年时代的扎克伯格 图源:TechCrunch
作为Facebook董事会成员,蒂尔并没有积极参与到Facebook的日常运营中。但是在促成Facebook多轮融资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尽管在Facebook之后,蒂尔的许多投资都取得了成功,但Facebook始终被视为其最成功的一笔投资,也是蒂尔数十亿美元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Facebook的市值已接近1万亿美元。截止到2020年2月,蒂尔持有的Facebook股票已不到10000股,价值约200万美元。
逆向思维让蒂尔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投资上有时却也产生了反效果。
2002年,蒂尔用大约1000万美元创立了全球宏观对冲基金Clarium Capital Management,通过对宏观事件的走势进行押注获利。
得益于蒂尔的几次成功预测-包括2003年美元走弱、 2005年反弹,尤其是对于油价上涨和房地产泡沫的预测,Clarium的资产规模在2008年中期达到72亿美元的峰值。
然而由于错误押注美元将进一步贬值,2008年Clarium全年损失4.5%。在随后的两年里,对美元和油价,以及经济形势的错误判断,导致Clarium在2010年亏损达23%,资产规模缩水90%。到2011年,随着许多关键投资者撤资,Clarium的资产规模减少到不到4亿美元,其中三分之二是蒂尔的个人资金。
有人认为Clarium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蒂尔过于希望证明自己在智力上是正确的,甚至有些狂妄自大;尽管蒂尔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和概念是正确的,但在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上却没有带来相应的回报。
Peter Thiel 图源:Getty Images
每当面试应聘者时,蒂尔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在什么问题上你与他人有不同看法?”蒂尔自己给出的回答是,科技的重要性远高于全球化。
在全球化的时代,世界会更加一体化,更加趋同,而如果全世界都用同一种旧方法创造财富,那么创造的就不是财富,而是灾难;在资源稀缺的今天,丢掉科技创新的全球化不会长久,科技才是驱动21世纪进步的主要动力。
为了践行科技改变世界的使命,2005年,蒂尔成立了以投资尖端科技公司著称的风险投资公司——创始人基金(Founders Fund),为航空、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等高精尖领域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根据Crunchbase的数据,截止到2021年7月20日,创始人基金共投资了668家公司,其中包括Airbnb、Stripe、LinkedIn、SpaceX、Yelp等知名企业。一些企业如Airbnb、Asana Inc和购物网站Wish的母公司ContextLogic Inc.在新冠疫情爆发的2020年纷纷完成了ipo。
除了创始人基金,蒂尔还创立了另外两支旨在支持颠覆性科创企业的风投基金。
一家是Valar Ventures,成立于2010年,旨在支持硅谷之外的全球科创企业;另一家是Mithril Capital,成立于2012年,主要针对那些已经过了起步阶段、准备扩大规模的企业。
此外,2015年3月,Thiel还加入了创业加速器Y Combinator,成为其10名兼职联合创始人之一。
与硅谷决裂
在外人眼中,蒂尔被视为“硅谷创投教父”、今日硅谷的塑造者之一。但这位硅谷科技行业的先驱,总能比其他人看到更多硅谷存在的问题。
2018年2月,有媒体爆出蒂尔因为对硅谷的左倾思想越来越不满,以及对监管风险加大的科技企业的前景越发感到悲观,决定将他的投资公司迁往洛杉矶,并逐渐缩减他在硅谷科技行业的参与度。在蒂尔看来,硅谷已经变成了一个“文化僵化”、“思想单一”、被监管束缚住“没有未来”的地方。
在此之前,蒂尔直言不讳的自由主义观点为他在硅谷圈内外吸引了许多追随者,然而在表示支持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他遭到了硅谷科创圈的抨击。
在Facebook,蒂尔遭遇了公司内部对他的批评,从在员工留言板上留言的普通员工,到同是董事会成员的Netflix CEO Reed Hastings。
前美国总统特朗普(中)与Peter Thiel(右) 图源:Getty Images
Hastings在2016年给蒂尔的一封邮件中表示,他认为董事会在选择领导方面有着很强的判断力,但是支持特朗普成为美国总统,却是一个“灾难性的错误判断”,并质疑蒂尔是否适合继续留在董事会。
作为CEO的扎克伯格回避了对蒂尔的批评,在2017年3月,他还为蒂尔辩护,称要求蒂尔离开董事会是“疯狂的”提议,且不符合“意识形态多样性”的职场准则。尽管蒂尔留在了Facebook董事会,但他在2017年11月出售了所持Facebook股份的73%,价值近3000万美元。
此外,在2016至2018年,蒂尔还退出了Zenefits和Asana董事会,切断了与Y Combinator的关系,并出售了他在Twilio的大部分股份。
尽管硅谷对于蒂尔“逆潮流而行”的风格并不陌生,但这次“逆行”显然超出了硅谷精英的承受范围。不过在某种程度上,支持特朗普这位特立独行的总统,与蒂尔“不走寻常路”、“逆潮流而行”的风格又有着一脉相承的关联。
离开了硅谷的蒂尔并没有摒弃对科技创新的信仰,而是继续探索,尝试以不同的方式撬动资本,从而为那些致力于用颠覆性科技改变世界的企业提供支持。
过去一年,美股掀起史无前例的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交易狂潮。这种通过成立壳公司帮助缺少门路融资的企业实现上市的非主流金融工具,成为了蒂尔以支持科创企业为导向的资本版图中的最新组成部分。
2020年5月27日,蒂尔与盈科集团创始人李泽楷联手成立第一个SPAC,Bridgetown Holdings Limited,于同年10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募资规模达5.95亿美元。2020年6月24日,二人又成立第二个SPAC——Bridgetown 2 Holdings,并于今年1月26日在纳斯达克上市,募资规模达2.99亿美元。
根据招股说明书,两家SPAC都将瞄准东南亚,以金融服务、技术、媒体等“新经济”领域的公司为主要并购标的。
据报道,今年5月,二人的第三个SPAC——Bridgetown 3已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上市申请,拟募资2.6亿美元。与此同时,二人也正在计划为他们的第四个SPAC募资。
根据彭博社的最新报道,Bridgetown 2即将与新加坡在线房地产公司完成合并上市,若交易达成,合并后的公司估值将达到18亿美元。
参考资料
1.《从0到1》,彼得·蒂尔,布莱克·马斯特斯,中信出版社
2.Peter Thiel Was a Winner in 2020 IPO Rush
3.Peter Thiel Sells 73% of His Remaining Stake in Facebook. Bloomberg
4.Peter Thiel's Palantir Files for IPO With Direct Listing. Investopedia
5.PropertyGuru Near $1.8 Billion Merger With Peter Thiel SPAC. Bloomberg
6.Netflix CEO Reed Hastings told Peter Thiel that his support of Trump made Facebook look bad. Vox
7.Tech Luminary Peter Thiel Parts Ways With Silicon Valley. Wall Street Journal
8.Why Peter Thiel is leaving Silicon Valley. CNN
9.Clarium Hedge Fund Shrinks 90% as Thiel Has Third Losing Year. Bloomberg
10.The life and rise of billionaire investor Peter Thiel. Business Insider
11.The Tim Ferriss Show Transcripts: Episode 28: Peter Thiel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