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2岁的严歌苓成为一名文艺兵。
她每天4点起床,压腿、练功,旋转,练形体,数十年如一日。
他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她咬牙坚持,从未放弃。
25岁,严歌苓退役,她的人生阶段也从坚持跳舞,过渡到坚持写作。这一坚持,又是30年。
曾经艰苦的军旅生涯,为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
她每天坐在书桌前写作六七个小时,并且每隔一天,就要游泳一千米。
这个永远“对自己特别狠”的女作家,所著的22部长篇小说,21部中短篇,尽数荣获各大国际奖项。
而据她作品改编的影视剧《金陵十三钗》、《芳华》、《天浴》等,也全部收获票房冠军。
做一件事,就全心投入;热爱一件事,就终身坚持。
从严歌苓身上,我们看到了坚持的伟大意义。
说起终身写作和自律,还有一个人一定要提。
1981年,村上春树完成自己第二部长篇小说后,成为职业作家。到今天,也已30多年。
在他的自传体小说《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他说:30多年,我从未觉得写作是一门苦差。
来看看他苦行僧般的作息表:每天4点起床,写作5小时,下午跑步1小时或游泳1.5小时,然后读书、听音乐,晚上9点睡觉。
多年来,村上春树保持这样的作息,从未改变。
总有人觉得,写作需要的是无边的创造力,艺术需要的是在随性、自由中寻找灵感。
但如果把写作作为终身事业,它永恒的动力,定当来自于自律和坚持。
我们可能无法和他们一样,让自己的文字享誉世界,但对于每一个写作爱好者来说,他们的坚持,便是我们的指引。
那么以下这份关于新手如何写作的干货,就送给每一个热爱写作的你。
写作最重要的一点是平衡输入和输出,输出过多会逐渐把脑子掏空,失去了持续写作的动力源,输出过少则会缺乏独立思考的思辨力。
接下来就从输入、输出两方面,讲讲新手写作者应当如何去平衡。
01
输入
对于输入来说,第一点毋庸置疑是多读书。
著名大师季羡林老先生曾说,我是一个最枯燥乏味的人,枯燥到什么嗜好都没有。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
季羡林读书可谓多而杂,在小学、中学阶段,他最爱读的是“闲书”。
比如《红楼梦》《彭公案》《施公案》《济公传》《东周列国志》《说岳》《说唐》等等,他读得如痴如醉。
在家里长辈眼里,他读“闲书”是坏事。但是在季羡林眼里,却认为是好事,至少对他的写作起到了莫大的帮助。
有人曾说,不是每个人一出生就是李白,以过人的天赋写诗写文。
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杜甫,通过后天的积累,勤奋磨练自己的文笔,成就一代诗圣。
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所能带给我们的思考,和潜移默化提升的文学素养,是任何其他输入方式不能替代的。
除了读书之外,任何一种生活经历都是我们宝贵的写作素材。
在经典美剧《欲望都市》中,专栏作家凯莉把自己和朋友生活中的情感故事写成专栏,吸引了纽约城许多读者追捧。
她敏感、善良,也时常在感情中受到伤害,情绪失控,跌入谷底。
但她也总能从情绪中抽离,投身写作,并把让自己痛苦的根源深层剖析,探索男女关系背后的个人选择的深层缘由。
她写下的字,既是来自于真实生活的素材,又是对自己情绪旋涡的梳理。
在某种层面上来说,作为作家的她能不断在写作中认清自我,并总能从痛苦中收获成长。
也因此,把写作作为一种习惯,会让人更加清醒和理性。
除此之外,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各种优质学习渠道也触手可及,学会利用时代的便利也至关重要。
各种优质播客、演讲,以及视频平台的学习课程资源应有尽有。
在碎片化时间坚持给自己充电,对思维和认知日积月累产生的影响,都会让我们终身受益。
02
输出
说完了输入,在输出层面,也有这样3点建议给大家参考。
①少一些犹豫,多一些行动
由于我有过一些登上大平台和杂志的经验,身边许多想写作的朋友找到我寻求帮助,我也一直耐心解答。
但久而久之,我发觉大多数想写作的人,问题并不在于提出的“不知道如何下笔”、“不知道如何开始写作”这一类理论困惑。
他们写作路上最大的阻碍,是自己不愿意行动。
看了再多的方法、听了再多的建议,理论书籍一套接一套,但却从未落实到自己下笔写上。
可写作这件事,如果不落实到实践,就永远只会是空谈。
著名作家余华在写第一篇小说的时候,连分行和标点都不会,但依旧逼着自己坐在书桌前,必须往下写。
于是在边写边学的过程里,他的第二篇小说有故事了,第三篇小说有人物了,就顺利发表了。
有人问余华,如何成为一名作家?余华回答说,唯一的方法,就是写。
所以,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坐下来,先写再说。
②少一些人云亦云,多一些独立思考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所能看到的东西,甚至所能看到的舆论立场,都有可能是别人想让我们看到的。
那么在这一个时代里,想要做好一名写作者,独立思考的能力必然不可或缺。
如何才能独立思考?
作家茅盾说:不读书者不一定就不能独立思考;然而,读死书、死读书、只读一面的书而不读反面的和其他多方面的书,却往往会养成思考时的“扶杖而行”,以致最后弄到独立思考能力的萎缩。
眼睛只看上边、不看下边的人,耳朵只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批评的人,常常只想到自己、不想到别人的人,他们面前的可能的危险是:让“独自”思考顶替了独立思考。
总结一下,即是说,想要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要广泛阅读,并不止读一面的书;要了解一个观点,必须看到正面的,也看到反面的;想到自己,更要想到别人。
如果我们想写好观点文,那么观点文之核心变是自己的观点,如果连观点都和他人一模一样,必然也不可能出彩了。
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面对任何选择时也会更加理性和坦然。
③少一些浮躁,多一些耐心
在我最开始尝试新媒体写作时,语言风格全然是纸媒风,长段落、细描写,但这些特点与新媒体文完全相反。
一个人的语言风格如果形成习惯,改变起来自然很困难。
但是,如果不是从段落到句子,再从句子到词汇的细细揣摩,也没有之后的每一篇新媒体爆文诞生。
除了文笔风格,一篇文章能修改提升的,还有很多方面。
比如用词是否准确,金句是否明确有力,素材是否完美贴合主题,如果没有,那有没有更合适的素材?等等细节,我们都可以去思考钻研。
一篇文章推翻重来,不代表我们的劳动成果就又回到了原点,在写作路上的点滴付出,你进步的文笔都会替你记得。
鲁迅先生也在《答北斗杂志社问》里说:“写完之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也说:“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
大师如此,何况是我们。
正所谓,文章不厌百回改,千磨万砺始成金。
无论是写小说、观点,还是仅仅只为表达自己,写作能力都越来越成为时代的必备技能。
在影像技术不断提升的今天,文字可以描绘出的画面,却从来不比影像要单薄。相反,文字带来的,除了描绘的画面,还有一千个读者眼中的一千种想法。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文字所传达的东西和力量,可以是无穷无尽的。
希望我们都能握紧手中的笔,以我手写我心,如果热爱,那就终身坚持。
本文推荐阅读
终身写作:让人生有更多可能
↓↓↓
最后,小早又要来送福利了!在此篇微信文章下面留言,谈谈你对于写作认知早读课将免费赠送3本图书,具体图书由出版社提供。送书规则是从微信评论中挑选最用心评论的3人,赠予此书(复制其他文字将会被取消资格)。时间截止到07月30日0点,记得查看评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