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的时候,阿晨的妈妈问他,你想不想去英国留学,上著名的某某公学?
之前,他和父母去过一次英国和欧洲,玩了两周。跟所有的度假游一样,那次行程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但他并没有想过未来会在英国上学,在英国生活。
他家在中国北方的一个大城市里,家里做一些生意,他在当地小有盛名的一所小学读书。
而他没想到的是,妈妈那句话并不仅仅是一次试探。因为之后他就被一个留学中介机构安排,开始每天补习、备考的高压生活,甚至学校日常的课都断断续续不上了,专心准备去英国上学。
当然,他的一些好友很羡慕他能去英国上学,也舍不得他,但他没有时间去体会那些,英语补习和完全不熟悉的考试内容压下来,已经让他不堪重负,还要不断地跟辅导老师准备面试,经过半年的补习之后,阿晨在不同的城市里参加了8所英国私立寄宿学校的考试和面试。
不同的学校给他留下了不一样的算得上好的印象,看着穿着整齐校服走来走去的男孩子脸上的笑容,他也很想加入他们,但他的妈妈一直在说:
“我们可是花了100 万的辅导费用,你跟一般的学生不一样。”
每次听完妈妈的话,阿晨就沉默了。即使只有 11 岁,他也清楚地知道,这100万是很大的一笔钱,他不知道自己该怎样做,才能配得上这么多钱。
同时, 对国内生活和朋友们的留恋与对完全不知道的新生活的向往,也让他时刻矛盾着,不知道该如何心平气和地接受即将到来的结果。
小君的妈妈现在回忆起小君的英国之行时,还是有点惊讶:“小君去了一个英国的夏令营,之后她问,你去过英国吗?我说我去过美国和其他国家很多次,但真的没有来过英国。来英国吧,英国比美国好,英国所有的东西你都会喜欢的。
我们当时对她那么喜欢英国,以及那么享受这段假期其实是挺惊讶的,我们也带她去过全世界好多地方,德国、法国、希腊都去过,没有想到英国给她留下这么深的印象。
从那以后,她就有了去英国上学的想法。
后来我们有机会访校的时候,最深的感受是学校对孩子非常尊重。基本上每到一个学校,他们都会说,你是艾米丽(小君的英文名)吧,我们等你好久了,我们今天给你的安排是怎样怎样的。
大部分学校会请招生官带着我们参观,事无巨细地介绍学校;或者请她申请的那个年级的孩子,或者刚去那个学校的中国学生带着她参观。
总之我觉得,在访校的过程中,小君更坚定了要去英国上学的决心。哪怕后来她在补习英语的时候,有时会觉得好辛苦、好累,但想起访校的经历,她就觉得那几个学校真的很好,对她真的很关怀,她一定要努力通过入学考试。” 
就这样,12 岁的小君在2020年来到了英格兰的一个海滨城市,开始了她的寄宿生活。
张只知道带着2个孩子到英国读书是她能做出的最好选择。在国内,她居住的二线城市里,其实也有国际学校和民办学校。
一则学费不便宜,一年18万人民币,比在伦敦上私立走读学校要贵一倍,而这些学校还被说成不是一流的好学校,跟北京、上海那些动辄一年30万的顶尖学校不能比;
二则上了学之后,看其他家长们都给孩子们把课外俱乐部和周末才艺私教班报得满满的,全年下来,俱乐部和学乐器、游学等费用,又要10多万人民币,正巧儿子的好友来英国上了一所寄宿男校,她问过服务的留学机构,正式让孩子加入了低龄留学大军,她也成了陪读妈妈。
只不过,两个孩子都还小,她家的陪读阵容除了她自己,还得加上父母,甚至还有后备的爷爷奶奶和小保姆,不然,她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坚持下来。
她现在最头疼的是两个孩子的中文学习,因为他们的中文程度决定着未来能不能转回国内去上学,当然,能用中文沟通也是将来她和孩子们顺畅交流的唯一机会。 
虽然在英国上学很顺利,但张还是每天感觉压力不小,她自己英语不好,在伦敦只能依赖这边的陪读家长群,有时间大家就约着吃饭,既打发了时间,也感觉不那么孤单。
跟这些家长们在一起的时候,大家互相介绍并加入了40多个微信群,其中三分之一是跟英国教育有关的,张通过每天看群里互动的信息来增加对英国学校的了解。
其实张并不是不想跟孩子们的学校和幼儿园的家长们接触,但她既开不了口说英语,又不知道有什么可以聊的;感觉似乎既没活在伦敦的学校社群里,也没有国内家长的归属感。
在过去的4-5年里,从4岁到16岁来英国留学的孩子数量一直在增加,2020年有着1万3千多会员学校的英国私立学校委员会发布的年度统计报告①称,在英国中小学的中国大陆留学生多达10,864人,而其中超过7成即8290名学生的家长并不居住在英国,而在10年前,即2010年,中国大陆的小留学生只有3000多名。
当然,因为疫情的影响,2021年有近2000中国大陆小留学生选择留在了国内上课。
仅从疫情影响的角度来看,很多家长和小留学生们对去年历经辛苦回国的经历仍记忆犹新,选择在国内上网课也是一种不得已,因为时差,这些孩子们不得不在下午5点才开始英国学校一天的课程,而凌晨则结束课程,过起了颠倒黑白的日子。
但小留学生们没有太多的选择,就像张的孩子们一样,因为留学,他们的中文已经不能很好地支持他们转入国内的学校了,所以也只能咬牙坚持下去。
而一些在2020年疫情前刚刚出去1年到2年的孩子们,选择了补课中文,转回国内学校的途径,无疑,又是一次新洗礼。
2020年之前,为了上英国的私立学校,中国小留学生们奋力拼英语;而2020年暑假以后,小留学生们又开始补习中文,甚至一些已经在英国落地生根的中国家庭兴起了回国之心,让孩子们补习中文而转回中国的国际学校。“夹缝人”,从孩子们到家长们,都在做着一次又一次的选择。
学业、学业、学业,其实在中英之间转来转去,家长们第一考虑的都是孩子的学业。
从中国去英国上学,要么是学习偏科,而这个在英国,反而成为学得专,所以更有机会上好的大学;要么是当地的教育资源不理想,起码不如在英国可以凭成绩进入不错的寄宿学校,比如张的两个孩子们;要么是相信英式教育能给孩子更好的发展,也许是全球更有名中学,比如阿晨去的九大公学,比如小君去的更多人文关怀、自由发展的寄宿中学;
当然,也有一部分家长们希望的是孩子从小接受英式教育,能够更顺利地进入顶尖的英国大学。
教育,无非是选择。
但随着学业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孩子的成长问题。太多的家长们发现,当孩子们进入寄宿学校后,在成长最迅速也最需要家长们了解和支持的青春期,他们缺席了。
仅凭每年的4个月假期,弥补不了各种差异,从两个国家的文化、社会、政治、法律和道德标准差异,到知识、观念、流行和教育方法、方式的不同,还有成长的孩子们和在原地踏步或者漫步的家长们之间的间距,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被“花了大价钱,却养出过于‘西式’(不听话或者不服管)的孩子”而困扰。
当家长问:这学期期末考试排第几名?孩子回答说,我们不排名,不知道的时候;
当家长问,周末有时间为啥不做作业,孩子回答说,周末有2场球赛,作业不多,周一课上就能做的时候;当家长说,你的学校排名不够好,你应该换学校,孩子回答说,我喜欢这个学校,我们橄榄球老赢你要我去考的某某名校的时候;
当家长说,大学学数学吧,学音乐养活不了自己,孩子回答说,我就喜欢作曲,高中就要选音乐,讨厌数学的时候;
当家长说,假期多报几个学习课外班,别老玩儿,孩子回答说,老师说假期就是要休息,别的英国同学不补课的时候;当孩子一放假到家,家长带着补偿心理买很多东西,带着到处吃喝玩乐,但孩子其实想的是减减体重,过健康的生活和正常作息的时候;
当家长保持自己的生活习惯,但被孩子说不环保、不健康的时候;一点一滴,家长们和孩子们开始背道而驰。
这些,似乎是留学带来的;但又不是留学带来的,因为有这些矛盾的家长和孩子们,即使呆在国内,也照样会出现其他的矛盾。
如果家长们能真心地尊重孩子们,能一直跟随孩子们成长的脚步,其实,在哪里学习,都是一样的。
在《成就孩子—好学校为什么重要》后记里,养大两个女儿后,我的感悟是:
合格家长的三重要素应该是:学习,尊重,爱。
学习,是家长的自我学习,从社会、学校、孩子以及其他家长身上学习,对自我有要求从而进行自我提升的学习,在自己的专业上终身学习。
尊重,就是尊重自己的孩子,尊重他的朋友们,尊重学校和老师,尊重孩子们所处的社会文化。
爱,放在最后,因为爱是我们最自然的属性,建立在自我学习和尊重他人的基础上的爱,哪怕是溺爱, 也不会太出圈,不会给下一代造成伤害。
这三重要素,在实践中,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只希望,一切都还来得及。
资料来源:英国私立学校委员会发布的年度统计报告:https://www.isc.co.uk/media/7496/isc_census_2021_final.pdf
本文作者:李爽
著有《傲慢与偏见——英国私立学校访谈录》和《成就孩子——好学校为什么重要》。微信公众号:英国有精英。北京报纸、杂志、出版社工作13年后,2002年定居伦敦。后攻读硕士、博士,获得威斯敏斯特大学传播学博士学位。在威斯敏斯特大学、坎特伯雷大学和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短期任教。研究兴趣:传媒、政治、教育。为《少年商学院》、《北京青年报》特约撰稿人。两个女儿都在伦敦私立学校上学。
本期福利
本文作者李爽新书《成就孩子 好学校为什么重要》正在京东销售中,可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书籍详情。
你还“在看”吗?
有细心的朋友发现,微信推送现在不按时间排序了。如果大家还希望和从前一样,每天准时和“爸爸真棒”见面,可以这样做:
第一步:在下面点个“在看”;
第二步:按下面方法给我们星标,成为我们的“常读用户”,就能每天第一时间看到“爸爸真棒”的文章了。你的喜欢对我们很重要,期待再次按时见面!

别忘记点赞和在看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