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 .劳埃德.赖特
“你难以想象,那些浮世绘是我生命中何等重要的部分。假如浮世绘从我求知的历程中消失,我不知道自己会走向哪里。”
          ——引自《一部自传: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在赖特六十多年的建筑师生涯里,浮世绘始终像默默不语的导师,引导着这位向他求助的信徒。浮世绘既是赖特了解日本的一扇窗口,也是赖特艺术哲学观建立的基础。
本文经授权转自微信号 建筑手记

Part 01
浮世绘:独具一格的“简洁”之处
作为一种木版画,浮世绘的本质决定了它独特的“简洁”。相较于当时西方的油画和铜版画,木版画的线稿表现力非常具有局限性,只能描绘简化的形象,无法表现丰富的明暗变化。同样,套色木刻只能采用平涂色块或某种颜色的深浅渐变,和水彩、油画布上丰富的笔触变化相比则是直抒胸臆的表达。
或许正是由于木版画这些本质上的禁锢,才形成了浮世绘独具的简洁之处:“剔除无足轻重的东西,同时具有精心选择的细节。”
歌川广重的浮世绘作品中,运用疏密有距的黑斜线和留白同时表现出了风和雨的天气状况。乌云,海浪,树木,远山没有太多复杂的刻画,只是寥寥几笔线条勾勒,点到为止,后通过渐变的色彩一起,呈现出层次分明的结果。每一种元素都被简化到了极致,却能够生动传神。
浮世绘作品 | 歌川广重
这一“简洁”的理念,全方位地影响了赖特的建筑设计手法,赖特在他的自传里回忆道:“日本版画激起我的兴趣并且教会我很多。我消除和省去了无足轻重的细节,在艺术简单化的进程中找回自己,开始了我艺术生涯的第23年,我从版画中找到了许多附带的证据和灵感。”
赖特的“简”之一体现在保留材料的本性,拒绝对材料本身进行装饰(剔除无足轻重的东西,同时具有精心选择的细节),以及在进行设计创作时运用简单的几何形形式。材料的选择就像浮世绘中色彩的运用,给简单的几何形式赋予了丰富的细节,环境也常常和建筑一起成为表达的整体。去除材料看建筑本身,组合成建筑形体的几何体块干脆简洁。
简单的几何形体呈现出并不单调的视觉观感 | 赖特建筑作品
Part 02:
留白在建筑表达中的转译
西方绘画作品当中很少看到留白这个手法的应用,但是在中国山水画和日本的浮世绘中留白即是画面的一部分。通过留白的方法把画面当中的人物、景物、动物进行分割,让画面呈现丰富的层次感,或者达到写意的效果。
留白并非纯白,常常结合画面色调扮演着空间延伸或分割的角色,浮世绘画面当中的很多天空、雪景、云朵都是运用留白的手法进行表现,包括色彩之间的过渡,留白和颜色的结合烘托画面的细节感。除了用于建筑设计手法,也可以用于设计的图纸表达。
浮世绘风景画中的留白
赖特的建筑总是会有整片的“留白”,但从不是一尘不染的白墙,而是有质感、有色泽的混凝土、石材、木板或者红砖,这与浮世绘风景画的留白不谋而合。他的“留白”总会有适度的装饰元素,出现在恰到好处的位置。注重选择自然材料,形式上保持真实自然的性格。
   赖特建筑作品中利用材料特性呈现出的留白
Part 03:
构图——互相打破而成就的统一
除了强烈的水平和垂直线条感外,赖特在他建筑的画面里经常
让建筑和树木打破彼此框架的边界
,反观歌川广重的作品中这种表达同样常见,也许是因为歌川广重受到木版画规格的限制,赖特的这种观念表现得比歌川广重更加强烈。

赖特绘画中的其他日本因素,包括对非对称式构图的偏爱,也让人想到歌川广重画中的雨的条纹的天空,平面风格的描绘。同时这种非对称的构图,建筑与树木边界的模糊,强调了建筑在环境中的延续性建筑与整体环境的辩证关系建筑“与周围的树与叶保持和谐”更具亲和性地表现出了建筑对环境的融合。
 建筑和树木打破彼此框架边界的构图
Part 04:
摘录分享:浮世绘与现代艺术
以下内容摘自潘力《浮世绘》
在绘画上,受日本木刻版画影响的法国现代艺术家并非只有莫奈和马奈两位。所有印象派艺术家都喜爱它们的风格鲜明与漫画般的简洁。

马奈在《吹笛少年》的色彩上追求稳定、几乎没有变化的亮面,将人物置于近乎平涂的明亮背景中。画面完全放弃了空间感,没有阴影,没有视平线,鲜明的色彩关系可以明显看到浮世绘的影响。
马奈《吹笛少年》
平涂色彩是浮世绘的最大特征之一,这种手法被应用到欧洲油画中的最早先例是马奈的《吹笛少年》,梵·高在到达阿尔之后不久的作品也出现了这种表达。同时,现实色彩被极度夸张并强调了补色关系,突出了画面的装饰性。这种手法在《阿尔的卧室》中得到更强烈地表现:所有的阴影和半阴影都被免除了,一切都是用均匀的纯色画出,就像浮世绘那样。
 梵·高 |《阿尔的卧室》
梵·高十分向往浮世绘透明鲜亮的色彩,青色的地面、浅橙的日落、灿烂的黄太阳他在巴黎时就热衷于临摹浮世绘,直接临摹的三幅浮世绘是歌川广重《名所江户百景》系列中的两幅,分别为依据《大桥暴雨》所作的《雨中大桥》和《龟户梅屋铺》的《开花的梅树》。
左为歌川广重浮世绘作品                       右为梵高临摹作品
梵·高认识到了浮世绘的单纯样式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更深层的自然观再现的抽象化”“平面色彩的并置”“以独特的线条捕捉动态与形状”,这是对自然的抽象化捕捉与表现,以及由此产生的装饰性手法。
正如梵·高所理解的那样,浮世绘的装饰性既植根于平民日常生活情趣,又反过来作用于日常生活。因此,就不难理解后印象派以来欧洲绘画对装饰性的追求。
梵·高将浮世绘作为画中画出现的两幅作品:
图左《包扎着耳朵的自画像》 、图右 《唐吉老爹》 
▼赖特相关书籍戳这里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浮世绘》微信读书app上可读~
注:书籍搜集自互联网,我们不会影印和盗版任何资料。资料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如果觉得资料不错请购买正版。
 THE END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访问建道设计小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