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兹克奖获奖者弗兰克·盖里在法国南部的阿尔勒艺术中心,自2021年6月底开幕以来便饱受争议。如布般不规则褶皱造型的曲线和不锈钢折板反射的肌理形成强烈对比,宛如生长的异型岩石。这一方面明确了该项目地标性建筑的定位,另一方面也让人对盖里所持的设计意图产生好奇,疑问,甚至是质疑。
在近期与Dezeen的采访中,盖里被问到了自己在圣塔莫尼卡1978年设计的房子的时候,老爷子直言不讳地告诉说道:
“(跟那时候相比)我已经尽量做得很友好,很不引人注目了,我都没有把它(阿尔勒艺术中心)弄成黑色!”
除此之外,面对众多的疑问,盖里的回答又是什么?透过他的回答和阿尔勒艺术中心的建成我们又能怎样解读一代明星建筑师在当今天大环境下的角色和未来?
照片来自 Iwan Baan
作者|三水金
编辑|
Yihan


01
不是第二个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I try not to repeat myself.”
2006 年,投资方Maja Hoffman来找盖里的时候仍是标志性建筑盛行的几年 —— 古根海姆美术馆建成7年,迪士尼音乐厅建成3年—— 趁势再多一个,似乎也合情合理,而且那时,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也还没有进入到大众视野。但是在采访中,盖里评价自己从来没有以连贯的视角去看待作品,每一个作品都应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即使从结果上能看到某种语言的延续性,他只注意自己在彼时彼刻对阿尔勒的感觉和诞生的灵感。
古根汉姆美术馆
“毕尔巴鄂在我第一次去的时候,是一座令我感到忧伤的城市。经济萧条,许多人背井离乡,孩子长大后都选择离开去其他城市上大学。”盖里在采访中说,对于古根汉姆美术馆每年为城市带来的巨大收入与客流量,“毕尔巴鄂效应” 改变了这座正在凋零的城市的命运。盖里坚持声称那并不是最初的目的,自己从来没有想过可以用一栋建筑来改变一个城市的命运。
阿尔勒古城肌理,照片来自Adrian Deweerdt
虽然阿尔勒艺术中心在造型上继承了古根汉姆以来盖里的建筑语言,仅从造型上去判断建筑师的意图,仍有失客观。
与毕尔巴鄂不同,阿尔勒不仅历史更为悠久,又是古罗马重要城邦之一,而且由于自然环境优美,吸引了历史上众多著名的艺术家,梵高就是其中一位。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和艺术地位,阿尔勒地区在1981年就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这样的一个地区,并不需要阿尔勒艺术中心成为一座像古根汉姆一样的新地标来为他们带来更多的游客和知名度。
02
一个收敛的作品
盖里于1978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塔莫尼卡为自己和家人设计并增建的原有房屋的一部分。由于外观过于奇特,材料使用大胆超前,遭到了周围邻居的投诉,甚至有一个邻居律师因此起诉了他。
位于圣塔莫尼卡的盖里住宅
与自己的将近五十年前的作品不同,盖里不断强调阿尔勒艺术中心是一个收敛了很多的作品:“我尽量使它(阿尔勒艺术中心)的尺度与我们所处在的地方接近。想让它尽量看起来友好些,不那么引人注目。”
照片来自 Adrian Deweerdt
并且提到,建造一个塔楼的想法并不是他提出的,而是甲方Hoffmann带给他的任务,希望这个项目建成后,能把阿尔勒地区尽收眼底,还能眺望到大海,带给当地居民与之前完全不一样的视角。
一如既往的是,盖里的设计是通过对上百个实体模型的实验和改正,来一步步推演造型,尝试材料。但与以往不同,已经92岁高龄的老爷子,逐渐退居幕后,模型的制作和修改都是由他和他的团队合作完成,并不仅仅是他一人的成果。
有意思的是,项目背后的两个颇为突兀的混凝土电梯间,在所有的模型中均没有出现。也许,盖里称阿尔勒艺术中心并不像之前如艺术狂想曲一般张扬,是因为团队多了许多深思熟虑后而做出权衡的结果。
03
灵感不再是鱼

谈到什么是启发项目的灵感时,除了自身迸发的艺术灵感,盖里似乎出乎意料地去刻意寻找了一些与当地有关的参照点,其中就包括了梵高的《Les Alpilles》的笔触,给予了盖里对于建筑外观如何反射光线的灵感,去营造具有细节的质感。
文森特梵高,《LesAlpilles》
照片来自 Adrian Deweerdt
除了艺术之外,阿尔勒艺术中心也展现了对当地历史广泛利用石头材料的回应。盖里追溯到曾经居住在巴黎去学习古罗马建筑的时期,拜访的一系列古城。
“Autun, Vézelay, Tournus... 也许这些城市是所谓的‘罗马式’。我喜欢那些成块的石材,但是我并不想简单地重复模仿。“
照片来自 Iwan Baan
盖里指出,阿尔勒艺术中心底部鼓状的玻璃造型,通过完整的圆围合而成的空间感和体量感,从形式上来说是对于古罗马竞技场的回应。从功能上来说,让从多方向进入建筑内部成为可能,成为临街一个重要的公共空间枢纽。
片来自 Adrian Deweerdt
04
一栋符合当下的建筑 
“We fit into it.”
采访中,盖里一开头就指出阿尔勒艺术中心之所以是符合当下的,是因为设计团队回应了可持续发展的趋势,通过加强自然通风和使用可再生能源,让整个项目相比之前项目更绿色环保。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项目本身的隐含碳排放并没有被公开,并且团队也没有为阿尔勒艺术中心申请法国HQE项目下的环境友好认证书。
是不是披着羊皮的狼?
盖里在采访中的回答,为大众观察和理解这个新的作品提供了一些视角,但听下来似乎并不能连接成一个令人满意和回味的故事,反而让许多网友对阿尔勒艺术中心的感受更加分化。
“的确——这个作品是展现了对周遭的当地性极高敏感度的大师之作。不知道是否有人注意到盖里极为巧妙地将他原先由铁板弯曲拼接而成的曲面逻辑,转化为方砖堆砌而成的金字塔逻辑。”
“明星建筑师和他们的奖杯建筑并不是在于让你们淋不到雨或者其隐藏碳排放是否超标,那些是给平凡的甚至是更低级的建筑师的。我宁愿去亲自看一看然后为其丑陋而鼓掌。”
“可持续性策略包含圆形大厅的自然通风。。。所以窗户是能开的吗?”
“‘我不会抄我自己’ 哈哈,真搞笑。盖里十年前就该退休了。”
照片来自 Iwan Baan
世界上有且只能有一个盖里
阿尔勒艺术中心究竟是不是“披着羊皮的狼”,很难用一句话来回答。
说它是狼,是因为不论辞藻多华丽,其设计并难以体现建筑设计作为一门学科所提倡的合理要素中的任何一个:与周边环境在材料上的呼应,尺度上的和谐;项目本身造型语言的协调性,是否经得起推敲。
照片来自 Iwan Baan
而说它不是狼,是因为其对惯有设计语言有针对性地做出的调整,比如曲线由钢折板堆叠而成并非拼接,雕塑般的楼体并非突兀的立在场地上,而是由另一个结构包裹着,考虑到街道上行人的体验。
照片来自 Iwan Baan
不可否认的是,阿尔勒艺术中心并不代表着盖里的创新,不论是造型,材料和结构逻辑,都能看出是老爷子具有鲜明后现代主义特色的打法。然而这些讨论,均都还停留在外观和主观叙事的层面上,建筑的内部体验如何,还有待等艺术中心使用过的一段时间后,才得以考证。

照片来自Adrian Deweerdt

一个成功的建筑设计师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越是光芒万丈,越容易行走在舆论的刀尖上。
弗兰克·盖里和他的建筑,从来就不是为了取悦任何人,服从于常理而存在的。是正是因为如此,世界上有且只能有一个盖里。
对于阿尔勒艺术中心,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Reference:
https://www.dezeen.com/2021/06/29/frank-gehry-interview-luma-arles/
https://www.dezeen.com/2021/06/15/frank-gehry-santa-monica-home/
https://www.dezeen.com/2021/06/30/frank-gehry-luma-arles-tower-iwan-baan/?li_source=LI&li_medium=rhs_block_1
http://www.bernardsmith.eu/styled-130/bilbao_guggenheim/
https://www.dezeen.com/2021/06/30/frank-gehry-luma-arles-tower-iwan-baan/?li_source=LI&li_medium=rhs_block_1
 THE END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访问建道设计小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