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之声
家事、国事、天下事
今天下午的郑州,变泽国

根据中央气象台监测数据显示自7月19日上午开始河南省中北部遭遇了大范围极为严重的强降雨过程,其中以7月19日14时至7月20日14时期间24小时内河南省嵩山,新密,偃师,登封,巩义累积降水量均超过250毫米,为特大暴雨级。而河南省新郑,荥阳,鲁山,孟州,长葛,汝阳,伊川,封丘,延津,禹州,中牟,郑州,温县,新乡,孟津,许昌,宝丰,卫辉,南召,郏县,汝州,临颍,武陟,原阳等地出现了100毫米至250毫米的大暴雨。
加微信amz975,看更多内幕好文!
另外根据中央气象台数据显示7月20日16时河南省郑州市更是出现了201毫米的小时降雨量,这个降雨量打破了河南省郑州市降雨量最高纪录,也打破了省会城市小时降雨量最高纪录。【实际上河南省郑州7月19日18时至7月20日18时累计降雨量已经达到了505.6毫米】
受本轮强降雨影响河南省多地出现了严重内涝,另外郑州市于7月20日17时将防汛二级响应提升至一级响应。
本轮强降雨主要集中在太行山南部和伏牛山山区,根据气象部门数据显示本轮强降雨是继1975年8月上旬河南伏牛山山区特大洪水以来河南省遭遇的近46年最为严重的特大洪水。
科普一下1975年8月上旬河南伏牛山山区特大洪水,1975年7月30日一个热带低压在菲律宾海东部形成,随后逐渐加强成为了1975年第三号超强台风妮娜,8月3日登陆台湾岛之后二次登陆福建省随后一路深入内陆直至河南伏牛山山区停滞并且与南上的气流发生了剧烈的垂直运动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特大暴雨过程,其中8月4日至8月8日这5天时间里最大累积降雨量达到了1631毫米,大范围特大暴雨最终导致伏牛山区多座大中小型水库相继溃坝并且最终引发了淮河上游特大洪水。【溃坝水库中最大的为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另外还有58座小型水库和数座中型水库溃坝或者漫溢】
1975年8月上旬河南省伏牛山山区特大洪水最终导致超过1100万人受伤,约2.6万人遇难,河南和安徽29个县市受灾,1100亩农田被毁,经济损失超过百亿元。
根据中央气象台关于本轮河南省特大暴雨的主要原因的解读。
1、台风导致本轮河南省出现特大暴雨,虽然台风烟花距离我国有接近1000千米但是台风烟花和副热带高压气流引导下大量来自西太平洋上空的水汽通过偏东风源源不断从海上输送到内陆最终在河南省集结形成了极为罕见的特大暴雨。
2、地形原因,受偏东气流引导,大量来自西太平洋的水汽在河南省伏牛山和太行山遭遇了山前辐合抬升导致降雨集中,雨势更强。【实际上和1975年8月河南伏牛山山区特大暴雨情况差不多】。
3、大气环流形势较为稳定,导致了目前降雨持续时间更长,只有等台风烟花在抵达我国沿岸时大气环流形势变化才可能截断水汽的来源。
近日受极端天气影响,德国等西欧国家正遭遇千年一遇的大洪水。德国总理默克尔视察灾情时,直呼德语字典中已找不到词来形容。
水漫金山,满目疮痍,这是非洲吗?
你一定想不到,这是德国。
就在不久前,日本热海因连日降雨,爆发大规模泥石流,逼停了新干线。
众所周知,德国、日本以过硬的基建水平、专业的救灾能力闻名于世。老天爷这次是有多不开心,才让这两个国家丢了脸面?
德国、日本尚且如此,美国纽约的手足无措,就不足为奇了。
前两天,飓风“艾尔莎(Elsa)”过境后,美国纽约下了一场倾盆大雨,地铁被倒灌,成了一片汪洋。

社交网络传疯了:“昨天晚上,纽约人是游着回家的!”
视频中,一名女子紧紧扶住墙壁和把手,在齐腰的积水中跋涉前行,水冲刷着脏污,黑乎乎、油腻腻的,水面上还漂浮着垃圾袋,水时不时溅起水花,涟漪阵阵;
真是“害人不浅”……
为了顺利“渡河”,一些人套上了垃圾袋,用于防护,但垃圾袋太滑,在水中很危险,围观者叮嘱:“千万别摔了!”
他“扑通”入水的一刹那,还有人在他背后喝彩,就像目睹奇迹发生……
这小伙下水以后,显然掌握不了行走密码,横跳了几下,就顺着扶手退回来了……

也有人凭借满分求生欲和战斗力,穿着垃圾袋,一蹦一跳,顺利脱险。
路人纷纷披上了“垃圾盔甲”。
“垃圾男孩要出动了!” 拍摄者苦中作乐地调侃。
也有人不愿意冒险,抱怨:“oh,no……”
这边水流正湍,那边又从房顶漏水,马不停蹄地进行“补给”
行人手持雨伞,但面对强劲的水柱,尚且犹豫不决。

地铁月台、出口都形成了水帘洞;

地面上的一口井,朝上猛烈喷水,引得行人驻足围观;
这哪是坐地铁,简直是无边泳池啊……
尽管这样,地铁还是没有停,照常运行,大家毅然决然“跳水”,乘风破浪回家。
纽约地铁官方表示,这很正常,“下暴雨后,水总是要往低处流,我们正在努力解决问题。”
纽约大都会运输署(MTA)也表示,“排水工作运转良好,工作人员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很迅速!
从地下出来以后,发现地上更是一条“不归路”:一片汪洋,看不到头!
一场大救援正在进行,轿车司机被从驾驶舱拉出来,救到卡车中;

无处不在的高耸的“喷泉”,堵塞了交通;

大街上的井盖在“跳舞”,洪流不断溢出;
马路上洪水咆哮而过。
大水进入公寓,地板上的物品来了场“激流勇进”;
住户找房东,房东找救援,却被告知水管工困在了路上。

为了让水泄掉,小伙手里拿着通厕所的“拔粪宝”,跃跃欲试……

整个楼道,水流声不停。
“纽约新闻”官方账号调侃,“看来,一些公寓还没有准备好。” 
放上了个咬牙切齿的苦笑……
视频火了以后,观看者的质问随之而来:

“最让我难过的是,怎么会有人跳进地铁的大水中呢?这样多危险?”

“所以,只有我一个人觉得这一切不正常吗?”
“这些人看着好愚蠢……”

大多数人对水质问题忧心忡忡。

“哥们,快穿上雨靴吧,别光脚了,水太脏!”
“蹚水的人,不会患上埃博拉,癌症,新冠吧……”

房东不负责任的做法,遭网民抱怨:“迈阿密大楼坍塌以后,房屋开发商好像什么教训也没长?!这些年久失修的房子,会害死人的!不要等到太多的人丧命,怒起抗议这些‘封建地主’,就为时太晚了!”
“纽约地铁的排水系统,啧啧,可真行!”

一位叫Paulle的网民转发了洪水视频,并@了纽约市长。
她惊奇地发现,自己家中的自来水也变成了混汤,说:“纽约州长科莫给出了解决方式——把洪水排到我家来了!”

很少有人留意到,本次极端天气受灾地区,主要集中在北纬40度一线。不仅有北京、纽约,华盛顿、东京、巴黎也在这条纬线上下。这条纬线,串起世界上最有权势的城市。
与德国洪涝区相同的纬度,内蒙古呼伦贝尔两处水库刚刚决堤。目前无人伤亡,但有超过16000人受灾。
几个大国同时遭灾,环球同此“凉热”背后,谁在背后下这盘大棋?
德国洪水滔天。倘若不是有图有真相,这话连鬼都不信!
莱茵河有了钱塘潮的即视感
毕竟,德国的城建体系一直是个神话。
每当中国城市沦为“威尼斯”,国人总忍不住羡慕青岛的不淹传奇,正是德国人留下的手笔。
德国在百年前殖民“改造”了青岛,怎么百年后淹了自己?而且场面极其惨烈。
据不完全统计,这次“世纪洪灾”在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已造成超过200人死亡,超过1300人失联。德国总理默克尔视察时,直呼德语字典中已找不到词来形容灾区的场面。
图源:地球知识局
地球知识局指出,这次受灾的西欧诸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的代表性地区,该气候特点是全球温度温和,全年降水均匀,年际之间的降水差距不大,发生极端天气的概率不高。
不过,就是因为德国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温柔气候,对暴雨洪涝认识不足,平时几乎不设防。
暴雨发生前的两三天,德国气象局就精准预测出雨量,然而灾难还是发生了。
暴雨洪灾前,德国已下了连续20多天的小雨,土壤含水量早已饱和,为后续洪灾引发的地质灾害埋下了伏笔。
莱茵河流域又是欧洲海拔最低的地区,风调雨顺时是良田沃野,一旦降水过大,周围丘陵和山地的洪水就会在低处汇集,真正“大水漫灌”。
大家可以对比联想一下长江中下游地区。区别是中国人习惯了与水斗,但西欧对这个量级的雨洪,明显hold不住。
图源:中国气象爱好者
“中国气象爱好者”微博上指出:几天前的“7.12暴雨”,北京最大雨强超过100毫米,最大24小时点雨量超过250毫米,累计雨量超过400毫米。本次德国强降雨,无论是暴雨面积、最大雨量,还是雨强数据,在北京面前都不叫事。
说白了,德国“千年一遇”放在中国都算不上极端天气。
正是这个原因,中国人对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最能感同身受。中欧应该早日联手,扛起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国责任。
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成为“自然的宠儿”。从这个意义上,帮别人就是帮自己。
与德国相比,幅员辽阔的美国面对的极端天气就更复杂一些,同时出现西部“火热”、东部“水深”的诡异局面。
我前阵写过美国西北部遭遇的极端高温天气,波音、星巴克的发源地西雅图(纬度相当于东北名城鹤岗),41度的高温也打破了建城以来的最高纪录,这在19世纪有气象记录以来就从未有过。
当地媒体直呼“千年一遇”!(怎么到处都是“千年一遇”?)
图源:中国气象爱好者
对美国西北、加拿大西南这一片地区来说,温带海洋气候平日里别提有多舒爽,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正常年份夏天最热的时节也就25度上下,当地很多人不知道空调为何物。
我当时还预测,高温天气会加剧加州的山火,那个地方的山火从去年开始就没消停过。果不其然……
图源:美国气象局
西海岸的山火烟雾被高空空气携带,在西风作用下飘到东海岸。
蝴蝶效应往往是强大和超出预料的。亚马逊雨林里一只蝴蝶煽动翅膀能掀起菲律宾的龙卷风?
这次纽约、北京的暴雨,美国西海岸的高温,日本的泥石流,德国的洪涝,背后的元凶只有一个。
细心的朋友应该发现了,这次受灾的地区集中在北纬40度左右,德国部分地区在北纬40-50度之间,郑州,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界于北纬31°23'-36°22'
这个纬度带盛行西风,也叫中纬西风带。
中国、美国、德国看似相隔万里,如果以北极视角看,大家都在一个环上。
图源:知乎网友“漠北”
西风顾名思义,本该从西往东吹。但今年的西风在太平洋东岸突然变成南北向,把原本位于夏威夷的副热带高压逼到了美加两国西海岸。于是干热空气在美国西北部下沉,形成了一个极热天罩,导致了极端高温天气。
图源:中国气象爱好者
西风带本来是一个“环”,一个地方出现紊乱,影响会传导到“环”上的其它部分。具体在中国的表现就是西部和北方降水增多,事实也印证了这点。
除了西风紊乱,副高同样不安分。
原本该老实待在中东沙漠的副高,居然北漂到莫斯科。这不仅让俄最大的两座城市莫斯科、圣彼得堡的温度相互超越、共创新高,还刷新了俄罗斯乃至整个北极圈的高温记录。
北半球主要地区的天气受副高与西风带的共同影响,在温度差和风力的作用下,形成气温和降水的变化。
气象模型中的一环套一环,今年的实际情况却是七零八碎像花瓣。
可见环球同此凉热,无人是一座孤岛。
美国的极端天气,中国无法独善其身。因为极端天气引发大豆、玉米减产,美国是这两大作物的最大生产国,中国是最大进口国,有涨价的压力。
德国的极端天气,看上去与中国关系不大。不过别忘了,今年是德国的大选年。
还记得2002年,格哈特·施罗德趁着竞选对手在度假,抢先穿着橡胶靴在易北河的边泥泞路上跋涉吗。这张广为传播的照片,被认为是助他当年胜选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次洪灾,几乎德国所有准备参选的政治势力都去现场视察。德国一主流媒体发表社论称“天气是政治性的”!
要知道,默克尔堪称中德、甚至中欧关系的“定海神针”,她的继任者将延续或改变中德关系、中欧关系的走势。这在中美冲突的当下,极其重要。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地球正面临气候临界点。在人类的影响下,地球气候系统正从“缓慢”量变转为“激烈”质变。
临界点有两个特点尤其值得警惕。
一是不可逆性:一旦触发临界点,系统不会再是原有的状态。
二是难预测性:这是最危险的,尽管人们知道会来临,却无法准确计算出临界点到来的准确时间。
目前自然杂志已经识别出北美山火、亚马逊干旱、北极融冰等9个气候临界点。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不管中美分歧有多大,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成为两个大国最没分歧的领域。
如果大国间都无法达成共识,人类就难以从根本上应对这场危机。可惜现在的美国政坛,依旧被两党内耗所困扰。加微信amz975,看更多内幕好文!
极端气候问题从来不是一项孤立的研究,在气候一次比一次更严厉的审判中,美国能否最终明白,我们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