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C
没有一个国家有神奇的“油纸包”。不管德国、美国、日本还是中国,在极端气候环境下都会遭遇惨重的损失。互相指责互相嘲讽没有意义。气候变化,自然灾害是人类共同的敌人,也需要所有国家齐心协力一起解决。

1、
最近几周,全球密集爆发严重的自然灾害。
7月初,因为热带风暴,纽约暴雨导致地铁站被淹。6-7月,极端高温袭击美国西部和加拿大。德国爆发“百年不遇”的洪灾,默克尔说:“我在德语中几乎找不到合适词语来形容洪水对这里造成的破坏。”
7月20日,郑州遭遇前所未有的暴雨灾害。
德国,河南的暴雨灾难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在超出预想的自然灾害面前都是脆弱的。我查到的德国这次最大降雨量是9个小时200mm,城市科隆24小时降雨量达到150mm。
郑州这次的降雨量远远超过德国,1小时降雨量超过200mm,24小时降雨量超过550mm。
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大概全市24小时的平均降水量接近200mm,受灾最严重的房山大概是300多mm。
这个级别的暴雨,在哪里都会出现洪水内涝。
什么所谓的德国油纸包的故事(我相信这个是中国“跪族”自己编的)纯属胡说八道。
无论德国、日本,还是美国在远远超过正常水平的暴雨面前,都会出现洪水淹城。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按照千年一遇的标准,去设计城市的下水系统。在极端天气面前,城市的排水系统是脆弱的。
2、
对于那些编出油纸包故事的跪族,我们可以尽情嘲笑他们。至于活跃在外网的,为每一次中国发生的天灾幸灾乐祸的“反贼”们,这些人丧尽天良,就是一帮杂碎。
然而,我们不应该去嘲笑德国的防洪救灾。我相信德国政府也尽了他们能做到的去努力救灾。
有人认为,德国的暴雨一点不严重,科隆的24小时降水只有150mm,就搞出了前所未有的大洪水,这不正说明了德国的下水道有问题,救灾不力吗?
也不能这么简单的比较。
我们比较一下德国科隆和郑州的气候。
科隆的年降水量是989mm,而郑州的年降水量是755mm。看上去科隆的降水量比郑州更大。
然而,科隆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平均分布在一年12个月。在7月,降水量也只有80mm左右。科隆的冬天降水量比夏天还多。
郑州是温带季风气候,情况就完全不同。郑州的降水量的极值出现在7月,月降水量高达193mm。是科隆7月降水量的接近3倍。

科隆,24小时降水量150mm,意味着一天下了接近1.9个正常7月份的雨量。郑州24小时降水550mm, 大概相当于一天降了2.9个正常7月份的雨量。

德国这个国家,气候非常温和。夏天不算太热,冬天不算太冷,降水量按月平均分布,基本很少出现极端气候。因此,这个国家在建设基础设施时,也没必要设计过多的冗余。以至于24小时降水150mm,就变成了前所未有的大事件。
在建设超级排水工程这方面,德国根本就不是什么典范,人家也不需要。如果说哪个国家做得好。日本东京确实不错。
日本东京和我国的一些经常有台风的沿海地区,经常遇到台风带来的大暴雨,24小时降水150mm,基本每两三年可能就会来一次。这些城市,在排水基础设施上,自然就会投入更大,冗余更多。同时,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都会有更多的救灾经验。
1991年9月东京遭遇了台风“密瑞儿”的袭击,台风引发的洪水导致100平方公里土地被淹,超过3万户居民无家可归。
于是,东京从1992年到2006年,花费30亿美元和14年时间更新城市排水系统。这个排水系统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据日本官方统计,该流域遭水浸的房屋数量由最严重年份的41544家减至245家,浸水面积由27840公顷减至65公顷,对日本琦玉县、东京都东部首都圈的防洪泄洪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同时,东京是靠海的,有一个可以无穷无尽排水的地方。但即使东京,来一次暴雨,还是会有上百栋房屋被淹。
东京这套排水系统,总蓄水能力是67万立方米。按郑州这次一小时200mm的降雨量,其实也就能蓄积3-4平方公里面积一小时的雨量。即使东京的排水系统,在郑州这次的降雨量面前,估计也会发生内涝。
今天我们可能觉得日本经济不怎么样。但当年的日本,也是一个“基建狂魔”,基建总投资额在1960-74年间从2.5万亿日元增加到29.4万亿日元,每年增长接近20%。1991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之后,日本政府开始采取大幅加强公共财政支出的方式推动基建建设以托底经济。98年,08年,日本又搞过两次大规模基建投资。
但即使日本,其他城市也没能力像东京这样建造这个级别的排水系统,特大暴雨环境下,照样水漫金山。

2018年7月,西日本的一场和郑州这次规模类似的特大暴雨,导致了155人丧生。
让所有的大城市都按东京标准建设排水系统,这个根本不可能。美国做不到,中国做不到,日本自己也做不到。

我并没有郑州排水系统的设计参数。降雨量数据,以及网络上洪灾的照片,我个人的主观判断是郑州的排水系统肯定不如东京,但不亚于德国的一般城市,和日本的一般城市估计也没有太大差距。
3、
中国在亚欧大陆东岸,地理位置决定了中国是季风气候,降雨量集中在夏季,遇到的极端天气会多于欧洲这样大陆西岸的海洋性气候。
降雨集中在夏季,容易引发洪水。但同时,这也是中国农业文明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作物成长的夏季,同时雨水最多,水热条件比欧洲更适宜农耕。
华夏文明的历史,就是与洪水斗争的历史。从我们文明的最早期,就流传着大禹治水的传说。而历朝历代,修建水利,治理大江大河,就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黄仁宇认为:河水威胁需要统一的“治水社会”。治水是中国形成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原因。
同时,不管实际效率如何,自中国有了统一的中央政权以来,赈灾也是中央政权不可推卸的责任。今天的中国政府,也继承了这个传统,并且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救灾效率。
郑州的洪灾,我们的政府也在努力行动。这次洪灾,一定会有伤亡,估计最终失去的,不止12个生命。
用上帝视角看,郑州政府有没有应对失误?肯定有。
地铁应该早点停运,气象台发了红色预警就应该停工,对预警不够重视。医院没有及时准备防雨的备用发电设备。我相信,事后也会有问责流程。有各种需要检讨提高的地方。估计也有官员被免职。
但对于突发事件,没有人有上帝视角。去年疫情,武汉政府也是手忙脚乱,出了各种问题和错误。武汉政府被舆论骂的狗血淋头,大量干部被问责撤职。但最后,我们发现,其他国家的应对还不如武汉政府。
突发事件面前,我们会犯错误,会犯很多错误。但我仍有信心我们政府在救灾方面努力和效率是世界第一的。
4、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脆弱的。
不管你是否相信“全球变暖理论“,但从最近数十年的气象变化看,未来人类面对的极端气候环境会更多而不是更少。人类未来会遇到各种严峻挑战。应对未来挑战需要政府具有更强的组织能力和资源调度能力。
老实说,如果全球变暖无法控制,出现气候危机,海平面上升,那时也许需要建设巨型堤坝来阻挡海水侵蚀。当粮食生产遇到挑战,物质变得匮乏时,中国,有最大工业产能,集中的政府体制,集体主义精神的人民,才是最有可能能战胜危机的国家。
应对危机这一点上,中国的体制是有优势的。《2012》这部电影中,拯救人类的诺亚方舟是中国造的。
不管什么政治体制什么意识形态,不同种族不同背景的人类,需要携手同行,共同创造美好未来。减轻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也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
今天的美国之恶,并不仅仅是反华,而是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在国家之间刻意制造对立,用人种和意识形态在人类中制造分裂。这种分裂让人类无法团结起来应对未来的挑战。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是完美的,中国也不例外。但中国在不断的改革进步,一天天变好。今天我们不用羡慕其他发达国家,但也不应该鄙视嘲讽其他国家。和平相处,互相尊重,良性竞争才是正道。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