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本期推荐的是由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何昱老师研究团队发表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IF3.209)的一篇文章,揭示麻黄汤七种主要活性成分的药代动力学与哮喘大鼠药效学的相关性
期刊简介
 图片源自杂志官网
杂志主页链接
(网址https://www.journals.elsevier.com/journal-of-pharmaceutical-and-biomedical-analysis/)
接收范围及审稿周期

该期刊是国际学术媒体,它通过发表原始研究报告以及有关药物和生物医学分析的重要评论来满足学术,临床,政府和工业分析的需求。它涵盖了制药,生物医学和临床科学中分析的跨学科方面,包括分析方法,仪器,计算和解释方面的发展。关于新型应用的意见书,侧重于药物纯度和稳定性研究,药代动力学,治疗监测,代谢谱分析;分析生化和法医毒理学与药物有关的方面;也欢迎制药行业的质量保证

OA期刊,平均3.8周给审稿结果,审稿周期一般为1~3个月。版面费可免,仅选择OA版面费700
题目及作者信息
Correlation study between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seven main active ingredients of Mahuang decoction and its pharmacodynamics in asthmatic rats
摘要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研究麻黄汤(MHD)的七个主要活性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及其时间-浓度-效果关系(目的)。采用卵清蛋白(OVA)敏化法建立哮喘大鼠模型。采用选择性快速HPLC/MS-MS方法研究了哮喘模型大鼠的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苦杏仁苷,甘草苷,肉桂酸,甘草酸的血药浓度。同时,通过ELISA测定大鼠血浆中包括白三烯B4(LTB4),血栓烷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和组胺(HIS)水平的哮喘相关细胞因子。应用一种数学方法来评估这七个组成部分在不同时间间隔之间的变化百分率趋势使用乙状结肠E max函数建立MHD的PK-PD模型(方法)。结果表明,MHD可以控制或改善哮喘。在峰值药物浓度和MHD的最大治疗效果之间存在滞后现象。MHD的PK-PD曲线显示顺时针或逆时针磁滞回线。此外,苦杏仁苷可能在调节MHD的七个成分中对哮喘大鼠的细胞因子水平产生更大的影响(结果)
亮点

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麻黄汤中七种主要活性成分的LC/MS-MS方法。
  同时测定了大鼠血浆中的药物浓度和与功效相关的细胞因子水平,以用于PK-PD模型研究。
  利用乙状结肠E max函数建立PK-PD模型并证明药物的滞后作用。
前言
麻黄汤(MHD)是《伤寒论》中的经典多草药配方,由麻黄,麻黄,决明子(苦杏仁)和甘草组成。MHD对许多临床疾病如哮喘,流感样疾病和呼吸道感染[9,10]均具有良好的效果,我们的早期实验也证实了MHD可以减轻大鼠哮喘模型的气道炎症。
在先前的研究中,仅讨论了口服MHD后伪麻黄碱在人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但是,尚未研究MHD中七种主要成分的体内药代动力学,并且仍不清楚MHD中这些成分的药代动力学与MHD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本文根据大鼠血浆中MHD的7种主要成分的药代动力学,以及MHD对哮喘的药理作用,我们建立了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模型,以探讨7种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之间的关系。
部分结果
口服给药后大鼠血浆中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苦杏仁苷,甘草苷,肉桂酸,甘草酸的非房室药代动力学参数
口服MHD后大鼠中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苦杏仁苷,甘草苷,肉桂酸,甘草酸的血浆浓度-时间曲线
血浆浓度之间的时间浓度效应曲线
在不同的时间间隔,体内MHD中的七种成分和四种细胞因子的PRC(%)。
原文获取:点击下方原文链接
      我们恳请:若能转发分享,我们将非常感谢!(目前微信公众号改为乱序推送,如沐风科研设为星标,时常点击阅读,我们才会出现在您推送的前面位置)。
加入中医药交流群】添加小编微信邀请加入,也可由群友邀请加入,欢迎广大老师、朋友加入我们。小编微信:1278317307
往期推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