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U校友故事是NYU上海校友会的一档访谈栏目
邀请杰出校友们分享其职业经历和人生感悟
荣获NYU Alumni Association 2018年度创新奖
华盛顿CASE 2019年卓越项目金奖

本文约3000字,阅读需5分钟
Reynold 吴睿智(Tandon’10),现任职于谷歌,负责车载语音助手和智能座舱产品,旨在推动汽车产业向智能化,个性化和软件驱动转型。历任人工智能独角兽Rokid产品总监、硅谷创业社区Shinect创始人、Synopsys存储工程师。热衷于教育和分享,曾受邀在Berkeley,NYU和CMU担任客座讲师,分享关于创业和人工智能产品的观察洞见。
我觉得不光要有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变化,更重要的是设立好自己的目标,proactive地为可能出现的挑战做好准备,同时保持growth mindset去处理其他不确定性和挑战。”Reynold说道。
采访准备时整理Rey的背景资料,经历丰富是最直观的感受,于是发问“什么样的能力在适应这些变化中是最重要的?” 而Rey对于自我与变化之间关系的表达,显然并不是被动适应。
所以从一开始,这就是一个主动出击的故事。
Rey入学NYU的时间是2008年,正值金融危机爆发之际。身处风暴眼的纽约,面对社会氛围动荡,工作机会锐减等种种问题,大多数留学生选择延迟毕业以回避与危机迎面相撞,Rey却选择了在2009年提前毕业,投身诡谲但热烈的职人生活。
和所有争取留美工作机会的中国留学生一样,Rey做了诸多尝试,从纽约的Start-up起步,到投身Synopsys成为一名硅谷的存储工程师。而不一样的是,在职场8小时之外的时间里,Rey在创投领域一步步积累。从最早拍房相关的地产投资创业,逐步扩展投资咨询业务,再到创立创业社区和加速器Shinect,代表IDG等一线基金看美国项目,Rey在实操、认知以及资源各方面极速成长。
用现在的词汇来形容,Rey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斜杠青年,高密度的信息获取离不开高强度付出。Rey描述过在Synopys供职期间,同时兼顾辅导2B SAAS加速器内的创业公司,照顾刚出生的孩子以及在斯坦福学习商业知识,导致睡眠严重不足的经历。但说到当时活跃的社区氛围以及历数社区孵化出的百亿估值企业,Rey的激情是隔着屏幕也可以感受到的鲜明。这样的‘自讨苦吃’却甘之如饴,让我对这背后的drive产生好奇。
我的mission是Leading by example as a lifelong learner, I will collaborate with an aligned team to build better prodcuts that make people's lives easier. 我觉得人的drive是不断变化的,从支持华人参政,创业社区,投资创业再到在谷歌管理服务上亿用户的产品,这些不同时期的focus都是为了达成我的人生目标的不同实现路径。”Rey给出这样的回答。
从Make Impact的角度出发,其实就不难理解,Rey的下一步是迈入了产品赛道。毕竟乔帮主也说过‘To live is to change the world’,做出一款真正厉害的产品,对周遭的人、世界产生的影响不可估量。
2016年12月离开Synopsys之后,Rey选择加入了Rokid,一家国内人工智能科创公司,担任产品总监。彼时Rokid刚创立2年多,发布了首款智能音箱产品-智能机器人若琪,正值方兴未艾之际。对于Rokid来说,Rey在创投领域所积累的经验,对北美市场的洞察,以及多年工程的技术背景,正是打开局面不可或缺的综合质素。
在Rokid的3年里,Rey带领中国的产品团队成功发布第二代智能音箱Rokid Mini;从0开始组建北美产品研发团队,开创了AR产品事业部,并负责全球海外业务,其产品首次在CES亮相就获得WIRED杂志“The best gadget of the year”的好评,投产后获得不俗的市场反馈。正是因为在正确的时间点做了正确的事, 在2018年Rokid获得由淡马锡领投,瑞士信贷、IDG等机构跟投的亿级美元融资。
随后2019年加入Google智能座舱团队,做智能语音,安全和商业化等方面的产品创新。通过为车厂提供基于Google生态的包括语音主导的多模态交互、导航、应用商店、多设备生态一套完整方案,赋能车厂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以及个性化的出行体验。目前已有十数款不同品牌的车型预装了该产品,不管是用户反馈还是产品数据都很出色。20年起智能汽车行业逐渐火爆,对于这股热潮之下机会与乱象,Rey也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国内智能汽车行业的火爆,已经达到可能很多三四线城市都有一个自己的电动车厂的程度,国外的传统车厂进程相对来说还较慢。而这个行业真正考验的是三个方面,第一个是电动管理系统,现在有非常成熟的方案以及匹配的供应商帮你做到及格线,做到更好就需要品牌自己的创新。第二个方面就是智能座舱,现在各大互联网公司都遇到用户增长的瓶颈,汽车是三大消费品之一,出行场景作为用户注意力的必争之地,一定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不仅Google,像国内的腾讯、阿里都已经入局。第三个方面就是无人驾驶,现在大部分包括Tesla在这个方面都只是做到了L2辅助驾驶,体验如果做得好也能提高用户粘性和驾驶安全性,但要实现L4,L5级别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还有很长的路,在较小范围ODD里比如一个城市级别现在并不那么难,难处在于如何scale到更大的范围,包括不同的路况,天气,交通规则,驾驶习惯等。美国无人车行业从19年已经开始consolidation。”
加入Google对Rey来说,其实不仅仅只是一个职业选择,更有趣的是,作为一名80后,少时荧幕上《霹雳游侠》中会说话的汽车KITT是对未来最激动人心的想象,而在20年后的今日,Rey正在打造自己的KITT。童年时期升起的星辰,在成长的漫长岁月中,也许星光幽微,相隔遥遥,却始终在指引着方向,而像Rey这样,用最工程的思维,锚定目标,拆解方案,落实执行,胼手坻足终得抵达,也可以称作是成人世界里一种最热血又最浪漫的童话。
问:NYU的经历对于您后续的职业发展有什么样的帮助?
Rey:首先我学的是电子工程,它培养了我解决问题的思维。遇到挑战,最重要的是找出真正的关键问题,这个对于不管是创业还是产品工作甚至是培养孩子都是一样的。其次纽约这个城市本身可以提供各种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帮助你扩展眼界,比如我在读书期间就有参与华人议员的竞选团队,这段经历让我有机会和各种人打交道,和本地的餐饮店主,和政府官员去做沟通。另外各种social的机会,让你能和各种人群去交流,其中能获得很多有益信息。第三就是会更加open-minded,当了解足够多的信息之后,思路自然更加地开阔,比如在最早我做房地产的投资,从我参与助选团队活动的经历中就获益良多。
问: AR设备以及无人驾驶,都在推动前沿科技在现实应用的边界,这两个都属于需要长期的研发投入以及市场教育的行业,在这种探索边界的过程中,如何保持信心和耐心?
Rey: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周期,现在看起来火热的一些行业其实并不新,像AR、VR其实已经存在了很多年,那么当前是否在这个行业爆发的一个临界点,当他真正来之前是不那么容易判断的。每次hype curve的顶端都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和人才来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对行业来说是好的。然而从从业者的角度来说,创始人需要坚信这个行业,有足够的耐心和资金去等待他成功,当然入场时机也很重要,太早了容易死在沙滩上。对员工来说就简单很多,有新兴行业的从业经验总是好的,在一个行业爆发的时候,会有大量的人才缺口,你能在爆发前有过一定的行业经验,并持续输出行业影响力,都会被猎头追上门,比如最近的智能汽车行业。
问:对于想要进入进入谷歌的校友,有什么样的建议?
Rey:对于华人来说,工程能力也是我们华人的传统强项,Google的Engineer职位相较于PM、Market职位会更容易一些。通过Google Internship再拿全职offer是最好的途径,或者工作几年之后通过刷题以及找一些refer,最难的方式就是毕业之后直接进。在谷歌做产品经理特别的地方在于他的全球性规模。第一,巨大的用户/盈利规模,在google如果一件事情不能被做的10倍好,一个产品没有可能做到10亿以上的用户,或者不能产生十亿美金的年收入,这个产品是很难立项或者持续拿到资源的。
第二,产品的规模复杂度,比如我最近做的混合语音(ASR+NLU)产品,我的优先级不是在一款车上把它做到最快最准确,而是让他能在几十款不同性能的SOC、软件架构的车上都有很好的体验,同时还要支持几十个国家的语言,和不同的网络情况。这些差异性对产品设计,模型性能/质量,架构的scalability,以及工具的自动化都要很高的要求。
第三个是内部管理和流程的复杂性。一个简单的feature从立项到launch,中间有几十个stakeholders,比如legal,privacy,competiton counsel (解释为什么产品不会造成不正当竞争)需要不断去沟通和融动,有很多用户和社会责任的问题要考虑在产品设计中。我的很多产品都需要跟谷歌地图、安卓、谷歌应用商店、云服务等不同的BU去合作,很多时候大家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我如果做一个大产品,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准备deck,数据以及offline chat去说服这些BU的director或者VP,这个过程可能是数月甚至是一年,才能一起拿到资源来开发。
撰文:刘畅Elizabeth Liu(SPS’15) ,云音乐资深数据产品经理,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大数据分析解决方案

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NYU)成立于1831年,是美国私立名校之一,其提倡Global Network University理念,拥有纽约、上海、阿布扎比三大校区和十多个学习中心分布全球各地。
近年,NYU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与U.S. News中均位列全球Top30以内。至2019年初,NYU共诞生了37位诺贝尔奖得主、8位图灵奖得主、5位菲尔兹奖得主、30位奥斯卡金像奖得主、及30余位普利策奖得主。

纽约大学校友会(NYU Alumni Club)旨在服务纽约大学毕业校友,会定期组织社交活动和主题讲座,努力促进校友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NYU上海校友会委员会——
- 谢定原 Will Hsieh (Stern'00), President
- 杜佳毅 Jiayi Du (SPS'08), Event Leader
- 符啸愚 Rico Fu (Tandon'10), Comm. Leader
- 顾泱 Aaron Gu (Law'13), Event
- 杨晓婷 Xiaoting Yang (Law'15), Event
- 庄臣 Sherry Zhuang (NYUSH'17), Comm.
- 王阿敏 A'min Wang (GSAS'16), Comm.
- 丁莫莫 Momo Ding (SPS'17), Event
- 葛书影 Shuying Ge (Tandon'10), Nanjing Branch
- 邹子晖 Conan Zou (Tandon'12), Hangzhou Branch 
NYU上海校友会顾问团——
- 卫欣 Xin Wei, NYU Alumni Relation
- 黄经纬 Alfred Wong (Stern'94)
- 陈永岚 Eddie Chen (Tandon'95)
- 高劼 Crystal Gao (Stern'00)
- 包强 Danny Bao (Stern'01)
如您需要联系我们,请在本公众号留言,或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纽约大学上海校友会

纽约大学校训——坚持不懈,超越群伦(拉丁语原文为Perstare et Praestare)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