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新闻网消息,人社部6月30日公布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了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十四五”期间面临的多方面压力,其中之一是: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新退休人数将超过4000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净减少 3500万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规划》提出,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学界的较一致意见是,从当前我国人口发展模式、劳动力供给状况、养老金支付压力来看,有必要以渐进方式延迟退休年龄,以舒缓养老金支付压力。
种种迹象显示,退休年龄延迟已箭在弦上,但也一定是“逐步延迟”、“渐进式延迟”。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必要性
《规划》提出,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规划》还透露一组数字: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十四五”期间新退休人数将超过4000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净减少3500万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这意味着,今后五年间,我国平均每年将增加800万退休人员,这一数字远多于2020年新增的452万人。
目前,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是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延迟退休政策屡屡被提及,已经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人社部副部长游钧今年2月份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退休年龄总体偏低问题十分突出,与人均预期寿命不匹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在建国初是40岁左右,到2019年已经提高到77.3岁。城镇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更高,已经超过了80岁。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的《延迟退休年龄对养老金制度可持续性的意义》研究中,其假定,从2022年开始实施延迟退休,第一步是女性工人退休年龄每三年提高一岁,由50岁提高至55岁;第二步,当女性职工延迟到55岁时,男性开始启动延退改革,按照每三年一岁同步提高退休年龄;第三步,最终达到男性65岁退休和女性60岁退休的结果。进而,郑秉文研究员从退休人数、制度赡养率、基金收入和支出四个维度,分析比较了退休年龄延迟和没有延迟对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的影响情况。
从退休人数上讲,2019年,我国退休人口为1.02亿左右。如果不进行延迟退休改革,到2050年,我国退休人口就有将近2.78亿,而如果延长退休年龄,届时总退休人数为2.1亿左右,可减少五六千万退休人口,区别巨大。
从赡养率来看,2019年,我国缴费赡养率(已退休领取养老金的人口与还在缴费的人口数量之比,数值越小意味着养老保险基金所面临的支付压力越轻)是47%,到2050年,这一数字会达96.3%,这意味着几乎一个劳动者赡养一个退休者。而如果采取延迟退休政策,到2050年,缴费赡养率将达65.5%,比不改革的情况好得多。
从基金收入的角度看,如果不实施延迟退休改革,到2050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将达到23.6万亿元;如果改革,这笔收入将增加到24.8万亿元。
从基金支出的角度看,如果不改革,到2050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将接近35万亿;如果改革,基金支出则降至28亿元,可以减少7万亿元的压力。
据上述计算,延迟退休年龄对提高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而言意义重大,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延迟退休年龄的必要性。
延迟退休年龄与提高生育率可能存在冲突
但一些学者也指出了延迟退休年龄在微观层面的负面效应。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龚六堂与其合作者发现,延迟退休年龄挤出了老年人的隔代抚养时间,这将对人力资本产生两个方向相反的影响。一方面,提高年轻人的生育机会成本,在数量和质量替代关系的作用下,年轻人会降低生育率,提高子女的平均教育投入,这将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另一方面,降低年轻人的劳动供给时间,在干中学效应的作用下,年轻人会更慢积累工作经验和工作技能,从而阻碍人力资本积累。
在这两种渠道作用下,存在使经济增长最快的最优退休年龄,即:在退休年龄较低时,延迟退休年龄将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即使人口增长放缓仍能提高经济增长率;但在退休年龄较高时,延迟退休年龄将阻碍人力资本积累,降低人口和经济增长率。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封进与其合作者发现,相比于父代超过退休年龄之前,父代超过退休年龄之后,子代生育概率会提升6到9 个百分点,提高的幅度为44%-61%。这一发现意味着,父辈退休年龄延迟影响到子代养育行为,导致子女生育年龄相应提高,因生育能力随着女性年龄增长而自然下降,延迟退休年龄将不利于生育率的提高。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延迟退休年龄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提高生育率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措施,但该研究表明,这两方面的政策目标可能存在冲突。
弹性退休或许更符合以人为本
在2012年延迟退休被提上议程时,社会各界对于延迟退休的争议未曾停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王国军教授建议,各个行业可以订立具体的男女退休年龄弹性标准,比如到了55岁退休年龄,在55到60岁期间如果想继续工作,则每年申请一次,公司审批虽然有点繁琐,但能让公司和职工有双向的选择,这样的操作更符合市场和人性化。
他举例称,高校里一些女性副教授原本55岁退休,部分自愿延期到60岁。而银行业可以晚一点退休,因为这类工作危险程度较低,而像井下矿工等危险性工作,不宜年龄较大者从事。“设置一定范围的弹性退休能给人更多的空间,‘十四五’规划建议也提到‘以人为本’”
中国邮储银行研究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博士后娄飞鹏也认同对不同行业从业人员采用不同的政策。他指出,“对于体力要求较高的行业或者高危行业可以相对审慎一些,而对于脑力依赖较高的行业可以先行先试。另外,制度最好有弹性,给个人一定的选择空间。”
王国军指出,过去女干部55岁、女工人50岁退休的制度应该摒弃,干部和工人的差别不太合理,应该在行业内部一视同仁。干部与劳模工人都是各司其职,没必要区别对待。对于前述有网友担心的年纪大难找工、二胎无人照看等问题,在王国军看来,如果实施弹性则迎刃而解。
事实上,我国部分地区现在已经开始对于弹性退休制度在进行着探索了。从2010年10月1日开始,上海实施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根据上海人社部门的试行规定,参加上海市城镇养老保险的三类人群,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能人员,只要身体健康,工作需要,本人提出申请,单位批准就可以延迟退休,延迟退休年龄男性一般不超过65岁,女性不超过60岁。
人口与未来网主编何亚福也认为“一刀切”的延迟退休年龄并不合理。他分析称,“不同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千差万别,有的人60岁就身心疲惫、百病缠身,有的人65岁仍然精神矍铄、老当益壮。因此,合理的做法是实行弹性退休制,让不同的人根据自身状况,在一定的退休年龄段区间内,自主选择退休年龄。”
何亚福还提到“一刀切”的退休制度存在不公平。“如果劳动者的退休年龄都是统一的,会导致接受教育的时间越长,工作年限就越短,与高中毕业参加工作相比,多数博士毕业生工龄则少了10年。而低学历劳动者一般从事体力劳动,体力劳动者身体上更容易遭受到伤害,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一般不是很好,但工作年限却更长。”
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将提高 
从15年延长到多少年合适?
《规划》提出,逐步提高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规范发展养老保险第三支柱,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修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计发月数。
对此,郑秉文表示,延迟退休、提高基本养老金缴纳年限,是我国老龄化背景下的必然举措。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超过13.5%,且将加速上升。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即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为15年。
中国设定的最低缴费年限相对来说比较短。据中国经营报报道,法国从2018年开始,退休者享受全额退休养老金的工龄从41年零3个月提高为41年半,计划到2035年法定工龄年限达到43年。德国规定被保险人想要领取养老年金,必须达到设定的年龄界限,正常要求缴费满35年,德国正常退休年龄是65周岁。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董克用介绍,我国在1997年完善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首次明确职工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当时中国正在经历城镇化初期,很多劳动者就业时间并不长,因此缴纳年限定为15年。但是现在,实际退休人员普遍都已缴纳了超过15年的基本养老保险。”董克用说。
郑秉文表示,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缴纳遵从度很低,且随着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和网络经济越来越发达,带动灵活就业人员数量增长,过了15年门槛而停止缴保险金的人数也从十年前的10%,增长到现在的20%,“如果不提高最低缴费年限,缴得少,退休金领得也少,对个人以及对制度的可持续性都是不利的。”
对于该如何提高最低缴费年限,郑秉文认为,最低基本养老金缴纳年限应在15年的基础上再提高10至15年为宜,“假设一个劳动者30岁就业,那么按照现有制度,缴纳15年基本养老保险,也才45岁,还有时间和条件继续缴纳。”
董克用则认为,基本养老金最低缴纳年限提高多少年还需具体研究。他表示,“人社部提出的是一种长远规划,真正落实还需要研究我国劳动者的平均就业年限等问题。”
按照人社部的规划,提高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和延迟退休将互为依存,并重推进。但是延迟退休何时开始实施,并没有公布具体的时间表。
社保待遇水平稳步提高
促进新就业形态群体参保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其中包括,法定人员应保尽保,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更加完善。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基金运行安全平稳。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补充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年金基金规模超过4万亿元。
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在2亿人左右,他们的社保问题如何解决?
《规划》提出,推动实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由制度全覆盖到法定人群全覆盖,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积极促进有意愿、有缴费能力的灵活就业人员以及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等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此外,探索建立多层次工伤保险制度体系。研究完善工伤保险相关制度及配套办法,以高危行业为重点,持续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推进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工作。适应我国新业态用工特点,制定职业伤害保障试行办法,推进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也就是说,未来随着职业伤害保障的落地,外卖骑手等人员将不再在社保外“裸奔”了。
来源:中国新闻网(李金磊)、界面新闻、中国经营报、时代财经(余思毅)、澎湃新闻
|中经报智库  CBJTHINKTANK  原创文章|
往期推荐
智库案例 | “火锅一哥” 海底捞股价业绩双跌,创始人:大家神话海底捞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