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家带着潼潼看纪录片,翻出了几年前的那部《最大的小小农场》。当时自己看的时候就已经被深深感动,这次陪着潼又看了一遍,发现里面依然有那么多让人为之动容的地方。
其实,每个小朋友都应该对农场并不陌生,因为娃的绘本里有太多以农场为主题的书了。
不论是动植物的认知书,还是像《鸭子骑车记》、《嘻哈农场》这类孩子们都特别喜欢的故事,都发生在农场。甚至潼潼最早学会唱的儿歌就包括那首《Old Macdonald Had A Farm》。
再大一点,带潼去参观过一些小型农场,各种看植物喂动物,玩得那叫一个开心。
在小孩子的心里,农场是充满欢乐和向往的地方。有一段时间,潼潼总念叨着要开一座农场,当个农场主,每天都要拿出她的各种小动物玩偶,用过家家演练自己的梦想。
但其实,真正的农场根本没有童书里那么美好可爱。我一直很想带潼潼到真正的农场去参观和体验一下,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和地方。
刚好,这部《最大的小小农场》可以暂时帮我如愿。去不了,就看看镜头下的真实影像吧。
建造和经营一座农场,都有哪些日常?意味着什么?又会遇到哪些困难和让人觉得美好的事?
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这部纪录片里找到答案。
其实,每次看自然类的纪录片,都会落脚到保护自然和爱护地球上来,但这个如此之大的理念其实对小孩子来讲可能还太空且太大了。
不过《最大的小小农场》这部纪录片,让这样的理念变得充满实感,也教会我们该怎么去回答孩子“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的问题。
除了关于自然的一切,在这部纪录片里,孩子还能看到为梦想而坚持的模样,没准影片里的感动就能点燃孩子心中的一颗小小火苗。
建一座农场:白日梦与梦想的距离只差一步
要说起《最大的小小农场》这部纪录片,就要从主人公约翰与莫莉夫妇与一条狗的故事讲起。
一开始,这对夫妇也只不过就是住在城市里,热爱动物、渴望贴近自然,在自家走廊里种番茄的普通夫妇。
一切的改变,从他们与一只名叫托德的小黑狗相遇的那一刻开始。
夫妇二人把小狗从安乐死的命运中拯救出来,决定要做它的主人,给小狗一个温暖的家。他们承诺,要给小狗“最后一个家”,当它最后一个主人,不离不弃。
但在租来的公寓里养宠物并不容易。
托德因为不停的狗吠,频繁遭到邻居的投诉,夫妇二人想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找训狗师、买安抚衣,狗吠的情况也不见好转……
直到,他们被房主下达了“逐客令”。
为了给狗狗托德,也为了给他们自己找一个更适合生活的理想环境,他们有了一个疯狂的想法,那就是到乡下去,建一座农场,让狗狗回归自然,也圆了他们两个人一直以来的梦想。
但……梦想是需要资金支持的。建造一座农场的花费,可不是夫妇二人的积蓄就能满足的。
他们本来想先从身边的亲友那里得到一些支持,但换回的也只是大家起哄式地唱着“Old Macdonald had a farm~”,没人相信这个白日梦会最终实现。
这对幸运的夫妇后来找到了愿意投资的人,让他们拥有了一片1200亩的荒地。从无到有的过程,最为艰难。根本没有实战经验的夫妇二人聘请了一位专家做顾问,这个人名叫艾伦。
也正是这个人,成了这对夫妇的福星,也成了这座农场得以成形、发展的灵魂人物。
我始终佩服那些敢想敢做的人,也一直相信成功将始终属于这样的人。一个疯狂的想法,首先意味着打破现状,意味着改变和未知的风险。
这也是为什么,普通人连想都不敢想的原因。
这对夫妇,其实本来都各自有着很不错的职业。男主人约翰是个拍动物的专业摄影师,还获得过艾美奖;他的妻子莫莉是个美食博主。
开农场,意味着他们要完全彻底地放弃原来的生活,开启一段崭新的旅程。
但如果只是想想,那梦想就仅仅停留在白日梦这个阶段,能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把想法付诸实践,已然足够令人敬佩。
所以,当我看到约翰和莫莉驾车第一次来到这片荒地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开始为他们鼓掌。
1200亩可不是一个小数字,该从哪里着手,去建造心目中的梦想农场呢?
清理垃圾、为池塘蓄水、建造高温堆肥、砍树、播种、搭建鸡舍、铲屎铲粪……
所有的梦想,都是由一地鸡毛积累而成的。
夫妇二人在网络上发布了招聘信息,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来一起和他们建造农场。
慢慢地,这片地有了新的容貌,不再是贫瘠荒芜,而有了充满生机的绿。
但这才仅仅是一个开始,更难的是要如何经营这个农场,让它得以发展并能给夫妇俩创造收入。
顾问艾伦给他们出了个主意,那就是让农场多样化起来。
尽可能的拟态,让农场里的物种越丰富越好,就像打造一个真实的生态系统那样。
相比于依靠化肥、农药、杀虫剂以及单一种植的集约化农业,约翰和莫莉的农场经营理念更趋向于回归传统农业。
于是,夫妇二人购置了一大群小鸭宝宝、小鸡宝宝、牛、羊,以及一只被他们改名叫艾玛的猪。
然后,他们还种了70多种果树。
慢慢的,农场里的养殖动物达到了200多种,而鸡们产下的蛋,为夫妇二人的农场带来了第一桶金。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他们的鸡蛋拿到超市售卖,五十盒在一小时内售卖一空。
小小的成功给夫妇二人带来了信心。
在农场的第三年,他们开始养蜂。蜂与果树,又形成了一种互相依赖和滋养的生态。
经营农场:自然的问题,要到自然里去寻找答案
但农场上的问题,依然接踵而至。
当农场的环境越来越趋于自然,约翰夫妇的“减少人工干预”把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吸引过来,于是农场里新的危机出现了。
野狼成批成批地偷袭养鸡场的鸡,各种各样的野鸟“组队”来吃果树上的果实,地鼠泛滥咬坏了植物的根,蜗牛成片成片地出现把柑橘树的叶子啃得千疮百孔……
(组队来吃果实的鸟)
农场的创收来源鸡蛋和水果都遭到了严重破坏,母猪艾伦也患病而死。眼看着好不容易有了规模的农场,就要活不下去了,到底该怎么办?
此时,灵魂导师艾伦,也因为患癌离开了农场。
因为疾病和治疗,夫妇二人经常连电话都联系不到他。失去了专业人士的庇护,夫妇二人就像失去了左膀右臂。他们眼下能想到的方法,只能是“拦截”。
建造电网栅栏,安装捕捉工具和陷阱,组织人去捕捉地鼠和蜗牛,甚至用猎枪射杀野狼……但这些看似“主动”的方法,其实都是极其被动的。
因为这些敌人太庞大了,用这样的方法根本没法有效阻止他们的损失,也违背了约翰他们最初“减少人工干预”的理念。
(被约翰猎杀的狼)
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大自然继续试炼着夫妇二人。他们遇到了旱灾,没有新鲜雨水的注入,池塘的生态坏境遭到了破坏,水藻的繁殖让池塘变成了一潭死水。鸭子和鱼类的生存遭到了威胁。
没办法再呆在池塘里的鸭子,被约翰赶到了果园里。没想到这个无奈之举,拯救了整个农场。
果园里那些烦人的蜗牛,成了鸭子的美食。饱餐之后的鸭子将粪便排泄在果园的土壤里,让果园拥有了更为肥沃的养料。粪便引来了苍蝇,苍蝇产了大量的卵给鸡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夫妇二人开始明白,艾伦当初为什么那么执着于农场的“多样化”。
这个理念在短期看不到什么成效,它的好处需要时间来证明。当多样化的物种,形成了一种生态之后,就会相互制约,互为平衡。
大自然的问题,需要大自然来解决。
主动出击,对自然来说并不是好方法。就像刚开始约翰做的那样,用进一步打破生态,来解决已经失衡的生态环境,只能是恶性循环。
正如约翰自己慢慢悟到的那样,“不着急行动,而是退一步,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思考”,答案其实都在自然中藏着。
尽管农场出现的问题一直没有断过,但约翰和莫莉明白,他们所要做的,是尊重自然的规律让农场的环境尽可能地贴近自然生态,吸引更多的物种,把“多样化”做到极致。
因为在这些新的物种里,也许就藏着上一个问题的“解药”。比如引来了的猫头鹰,还有之前被视为眼中钉的野狼,吃掉了肆虐的地鼠;瓢虫的出现又解决了蚜虫对庄稼的破坏问题;鹰吃掉了破坏水果的小鸟们。
生生不息的秘诀,不是造物,而是维持一种平衡,一种生物间的依赖与制约。
正如导师艾伦所说的那样,“自然界的平衡和和谐不是强求而来的,而是像一种微妙而缓慢的舞步”,令人着迷。
我曾经给潼潼用绘本讲过无数次的生态平衡、生物链这样的概念,但都不及这样的影像和真实故事来得更为直观。在农场的问题一一得到解决的那一刻,潼潼也跟着我一起大呼神奇。
自然界真是玄妙,有一些看似明白又没法参透的玄机就蕴含在其中。想必,我们那颗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就是由此而生的吧。
农场的馈赠与失去:给娃最好的生命教育,就藏在自然中
自然界回馈给这对夫妇的,除了肥美的果实之外,更有动物之间治愈人心的感情。
比如最早一批入住农场的小猪艾玛,当了猪妈妈,生养了一群可爱的小猪仔(潼潼在看到它一次生了17只小猪仔时,彻底惊呆了)。
可艾玛得了乳腺炎,高烧不退。约翰熬夜翻书,查阅资料,想各种办法医治。后来尽管艾玛退了烧,却依然虚弱无力地躺在地上,不肯进食。
大家都在想办法让艾玛吃点东西,但所有人又都一筹莫展,大家甚至已经开始做好准备等待艾玛大限的那一天,我和潼潼也揪心地看着。
为了让艾玛静心养病尽快恢复体力,约翰夫妇之前把她的猪仔宝宝们都送走了。现在,为了给艾玛最后的团聚,他们又把猪宝宝们接了回来。
孩子们回到了妈妈身边,天真烂漫、满怀期待地吮吸着艾玛妈妈的乳汁。这群小家伙拼命用小脑袋拱着妈妈的肚子,用小鼻子贴着妈妈的脑袋。
奇迹发生了。也许是母爱的力量给了艾玛动力,艾玛重新站了起来,开始大口大口的吃饭。很快,她就又恢复了之前的体力和生机。
看到这一幕,我和潼潼也不禁红了眼眶。生命就是这样,能时常给我们惊喜与感动。
就像你怎么也想不到,一只公鸡和一只母猪会产生令人泪目的友谊。在约翰的鸡舍里,有一只叫做格瑞希的公鸡,原本是一只鸡群中的失败者,被同伴边缘化之后“流放”到了猪棚,却意外地成了与母猪艾伦朝夕相处的陪伴者。
时而排遣着艾伦空巢期的寂寞,时而又充当着艾伦新宝宝的“护卫者”。
约翰夫妇笑称公鸡格瑞希是艾伦的“男朋友”。
但自然的馈赠,总是以夺走一些东西作为代价,这也算是一种潜在的平衡。用来对付野狼保护鸡群的猎狗,咬死了公鸡格瑞希,结束了这段让人觉得温暖的跨物种感情。
自然界,似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纵着命运的齿轮,它的转动,自有其运转方式。就像约翰的农场,也在第七个年头终于迎来了它的“自转”。
农场的平稳发展:告别旧梦,迎接新生
约翰和莫莉,遵循着灵魂导师艾伦的脚步,建造了一个小小的自然生态。
“多样化”,让农场自成宇宙,夫妇二人的小小农场终于实现了自我调节和自我循环,达到了令人欣喜的平衡。
但遗憾的是,那个帮他们实现了梦想的契机,那只始终不离不弃的小黑狗托德,去世了。最初,约翰以为,是他和妻子拯救了它,但托德离开之后,他们才明白,是这只狗拯救了他们两个人。
(托德的墓碑)
彼此治愈,彼此陪伴。
一段缘分的告别,又开启了另一段崭新的缘分。约翰和莫莉迎来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孩子。
生命轮回,此消彼长。
从此,农场又多了一个步履蹒跚的新生命,又多了一双充满好奇的小眼睛,和装满了奇思妙想的小脑袋。
约翰夫妇一方面在享受着自然的馈赠,一方面也在承受着自然所带来的灾害。
飓风、火灾、暴雨……很多时候,在自然面前,人类除了祈求幸运,根本束手无策。
(遇到了火灾的农场)
好在,约翰和莫莉是足够幸运的,他们躲过了一场又一场天灾,经历了一场又一场重建。
而依靠着良性而强大的生态循环,他们的农场也迎来了新的阶段。
现在,他们的农场不仅得到了世界有机农业界Demeter U.S生物动力农场认证,每年生产100多种有机蔬果,还迎来了世界各地络绎不绝地参观者和志愿者来农场学习。
八年的时间,约翰和莫莉的梦想,随着小小农场的变大,也变得越来越大,像一颗耀眼的星星,照进每一个观看他们故事的人心里。
谁又能想到,这样一部农业纪录片,会如此动人,能让孩子大人都为之着迷,热泪盈眶。
当然,还要感谢约翰作为娴熟的导演,运用专业技能,为我们带来了充满了故事性和镜头感的影像,让我们不仅能带着孩子看到许多属于自然界的绝美画面,更能窥见理想背后真实的一面。
原来,“把酒话桑麻”的背后,承载着艰辛。“户庭无尘杂”的另一面,也隐藏着泪与汗。
终究,人类要做的不是改造自然,而是融入自然。
就像《人生果实》里所讲的那样,“孜孜不倦的活,自然会结出丰硕的果”。
-END-
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原创文章
【游记】日本、迪士尼、长隆、三亚、滑雪
【阅读】科学、英语、古诗、思维、语言 
【心理】分离焦虑、安全感、T2、慢热、专注 
【睡眠】抱睡、奶睡、夜醒、安抚、小睡短 
【情绪】戒吼、管教、抑郁、听话、 情商
【养育】牙齿、性教育、厌奶、如厕、喂养 
【游戏】玩具、绘画、早教、儿歌、陪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