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家中后院給葡萄藤剪枝时,无意间发现一个鸟巢,里面空空如也,起初以为是被鸟儿丢弃的窝,直到看到有只美洲知更鸟在草坪上寻找并衔起几根干草,然后飞到这个鸟巢,才确信这是一个正在建造的巢。在之后的一个多月里,全家人见证了几只幼鸟破壳、成长和离巢的全过程。
在葡萄架上发现鸟巢才两天,那只母知更鸟就生下一颗蓝色的蛋,随后以每天一颗的速度,总共下了四颗;接下来的十几天,母鸟就卧在巢里安静孵蛋,只有在觅食或受惊的时候,才会飞走片刻,回来时,会先落在房檐上遥望一番,确定安全了才入巢。
到了月底,有两颗鸟蛋出现了由内而外的破口,隐约看得到里面的幼鸟在动,似乎也有了羽毛。四只小知更鸟很快就先后破壳出生了;最小那只出生的过程,被用手机拍摄下来,幼鸟笨拙地扭动身体、摆脱头上蛋壳的情景,让人忍俊不禁。
自从幼鸟破壳诞生後,鸟妈就再没有过閒暇的时光,大多数时间都在外捉虫,回巢填饱那几张仰颈求食的嘴巴;她往来奔波,仿佛不知疲倦,只是偶尔在巢内栖息片刻,还要小心翼翼地避免压到幼鸟,给它们留出呼吸的空间。
幼鸟的嘴巴占头部的比例非常大,身体虽然软绵绵的,但一出壳就能向上伸直脖子、张嘴讨食;鸟妈每次回来都咬着满嘴的昆虫或蚯蚓,站在鸟巢边沿,对着嗷嗷待哺的幼鸟,将虫子喂进嘴里,幼鸟转眼间就吞了下去。近距离观察幼鸟,只见食道内壁有倒刺一样的绒毛,虽然嘴巴可直通胃部,但进了肚的昆虫,不会再有逃生的机会。
进食后的小鸟,屁股马上翘起来,一团被薄膜包裹着的白色粪便就排了出来,但接下来的动作颇让人惊诧,只见鸟妈用嘴巴衔起便便、吞了下去;基本上,每一只幼鸟的每一坨粪便,鸟妈都不会错过,对她而言,每一次喂食,也是她进食的时刻。
查询得知,鸟妈的主要食物就是幼鸟的粪便;一方面是因为幼鸟还不能把食物完全消化,鸟粪中仍有很多养分,可为母鸟补充营养;另一方面是母鸟的绝大多数精力都用来喂养幼鸟,食用幼鸟的粪便,节省了她为自己觅食的时间;这些都是大自然的安排,是鸟类的本能,但鸟妈吃屎,也是认真的。
一直以为鸟爸是个负心汉,只顾自己潇洒快活,对妻儿不尽扶养责任,但观察到的事实却并非如此。有一天,终於看到捉虫来巢的鸟爸,嘴里满满的昆虫,生怕亲骨肉饿肚子;有时候,鸟爸鸟妈几乎同时回巢喂食,幼鸟一感觉到葡萄叶的震动,就知道爹妈回来了,马上挺直脖子、张大嘴巴、急吼吼地抢食。
这对知更鸟,颇有人类夫妻分工持家、养儿育女过日子的范儿。母鸟喂食的频率更高些,而公鸟有很多精力用来警戒,虽然不常见到它,但只要人一接近鸟巢,它在几秒钟之内就能从旁边的树上飞到对面的房檐,急促地鸣叫,发出警告,气急败坏的时候,甚至直接俯冲而下,掠过“入侵者”的头顶,仿佛要用尖嘴攻击。
最早出生的那只幼鸟,不知什么缘故,出生没几天就夭折了;发现那只幼鸟好像没了呼吸的时候,还将信将疑,过一下再过去看时,已没了踪影,想必是被鸟妈叼走“安葬”了。大自然就是这样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只能祈祷另外三只幼鸟健康生长了。
幼鸟成长的这些天,有过几次暴风雨,母鸟都不畏雷电和狂风,卧在窝里,半张开翅膀,为幼鸟遮风挡雨;那天热带风暴来袭,风雨特别大,很担心鸟窝被掀翻,特意在上方罩上了一把雨伞,牢牢地固定住,早上起来一看,三只幼鸟安然无恙;鸟妈在空中盘旋着,鸣叫声也温柔了一些,好像在表示感谢。
鸟巢大约有20-30度的倾斜角度,也就是一边高一边低;小鸟长大了一些,羽毛越来越多,眼睛也睁开了,母鸟不在的时候,它们就把头放在低的一端,看着外面挂满枝桠的青葡萄、爬在葡萄叶上的蚂蚁、飞来飞去的昆虫,眼睛里充满好奇。
小鸟一天一变样,窝里的空间越来越拥挤;加上它们觉得自己翅膀硬了,迫不及待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从鸟巢摔落的风险就大了。有只幼鸟在一天内摔出巢两次,一次爪子被葡萄藤勾住,倒悬了一阵子,幸好被及时发现,救了下来;又过了一会儿,它乾脆直接摔落两米多到了地面,除了受惊,看起来没什麽大事,便捧在手心送回了巢。眼见幼鸟遇险的鸟爸鸟爸,无计可施,在屋顶上跳来跳去,焦急地鸣叫。
後来鸟妈来餵了几次幼鸟,看著那只摔落的幼鸟也抢得很欢实,算是放下心来;随后拿了条小木板,把鸟巢扶正,希望能更安全一点;之后观察到,并未影响喂食;唯一的负面作用是,幼鸟排便时因鸟巢没了低端,有时无法将粪便排到鸟巢外面,影响了鸟巢的卫生状况,好在鸟妈会清理鸟粪,只是有时不够及时。
除了主食虫子,鸟妈鸟爸也经常给幼鸟喂食浆果,作为饭後甜点,有时是桑椹,有时是树莓,似乎它们也懂得营养均衡,这对幼鸟的健康成长不可或缺。完全不用担心有的幼鸟吃不着食物或者吃不饱,鸟妈鸟爸非常勤快,整个白天不间断地餵食。
三只幼鸟被父母哺育得很好,出壳十天左右,就开始练习扑腾翅膀,争食的时候会用力扇动翅膀,简直要跳出窝外;又过两天,羽毛基本长成,已可以走到窝外,在葡萄藤上走走“钢索”,在葡萄叶上留下鸟屎,然后返回巢内栖息。小小的鸟巢,几乎容不下它们了;感觉离巢的时刻,一天天迫近了。
转眼间,离别的时刻就到了,那天晚上到家,就觉得不太对劲,爬上葡萄架一看,少了一只幼鸟,次日一早再去看鸟巢,刚好最後一只幼鸟也腾空飞起。估计是飞行技能还不太行,有一只幼鸟在後院的菜地和草坪上流连了一阵子,还被录下视频,另外两只则完全没了踪影。它们再也没有回到鸟巢栖息。
鸟妈清晨衔著一嘴虫子来餵食,发现孩子们不见了,一脸懵逼,停在邻居家的屋顶上不停鸣叫;好担心它们的亲子之缘,也就此走到了尽头。不过后来看到母鸟和幼鸟同时在草坪上出现,有乌鸦飞过来时,母鸟还冲过去驱赶。
据说,只有17%的小知更鸟能活到第二年,地上的松鼠和野猫,天上的老鹰和乌鸦,都以牠们为捕猎对象。想到这里,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担忧起三只小鸟未来的命运,希望它们平安长大,也能当上鸟爸鸟妈,一代一代繁衍下去。
和小鸟们相处的时间真是太短暂了,孵蛋十天出头,幼鸟从出壳到离巢也才十几天,鸟巢一夜之间就失去了往日的热闹,人的心也空落落的。真希望时间能慢一点,让这窝知更鸟与我们的缘分,能持续得长一些。
虽然鸟去巢空,但我们决定保留着鸟巢,但愿明年夏天,这对知更鸟能飞回来,再生下几颗蓝色鸟蛋,再孵化和养育几只幼鸟,让我在厨房洗碗时,一抬头就又能看到幼鸟伸长脖子,接受鸟妈鸟爸喂食的画面。
美洲知更鸟小常识:
  •  美洲知更鸟(American robin)的学名是旅鸫(Turdus migratorius);其实它并不算是知更鸟,而是画眉的一种;欧洲人登陆美洲时觉得它们的叫声类似欧洲知更鸟,思乡心切下,便也称其为知更鸟。
  • 美洲知更鸟是候鸟,寿命约15年;夏季时主要生活在阿拉斯加、加拿大和美国北部;冬季向南飞往墨西哥中部及附近的温暖海岸过冬;少量会留在美国北部和加拿大过冬。
  • 美洲知更鸟的主要食物是无脊椎动物和植物果实,40%为蚯蚓、毛虫等虫类,60%为浆果,如树莓、草莓、蓝莓;幼鸟在羽毛长出后,成鸟会给它们喂食浆果;它们不能吃谷物和坚果。
  • 美洲知更鸟蛋的颜色为贵气的蒂芙尼蓝(Tiffany blue),有研究说,蛋的颜色越鲜艳,幼鸟越受父母喜爱,喂食也更多。
  • 美洲知更鸟蛋的孵化期为12至14天,幼鸟在巢内居住12至15天后离巢,之后幼鸟仍会跟随父母约一个月,成鸟会继续喂食幼鸟。
  • 美洲知更鸟可以利用听觉、视觉、嗅觉甚至触觉来觅食,但以视觉为主,寻找地下的食物依靠听力。
  • 美洲知更鸟处於食物链的底端, 松鼠、乌鸦等动物会猎食鸟蛋和幼鸟,鹰类等猛禽是成年知更鸟的天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