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奥特快,欢迎来到奥特快谈,和我一起用产业视角看世界。
01
这段视频拍摄于孟加拉国的一家成品服装加工厂,画面里的工人们十分忙碌。受中美贸易战影响,许多纺织企业为了躲避关税而改道孟加拉,因此,整个孟加拉纺织业都接到了比以往更多的订单。
孟加拉国的服装加工厂
我之前跟一个朋友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她对孟加拉唯一的印象就是孟加拉虎。但其实,即便没有贸易战带来的订单红利,孟加拉国的纺织业也已经非常发达了。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孟加拉的成衣出口占总出口的比从6%迅速飙升到84%以上,给HM、Gap、阿迪达斯等许多国际大牌做代工,70%卖到欧美。早在2011年就是仅次于我国的第二大服装出口国了,直到最近才被越南超越。
孟加拉国成衣出口
如果跳出纺织业来看,2020年孟加拉的人均GDP增长已经达到2227美元,超过了人均1543美元的巴基斯坦,甚至超过了号称南亚大国,但人均GDP只有1947美元的印度。搞得印度右翼一直把孟加拉人骂作“白蚁”,说他们因为太穷,所以总会非法逃到印度这边来,但其实印度自己的人均GDP还不如孟加拉。
那么问题来了,孟加拉这个1972年才独立,1974年还在闹饥荒的国家,是怎么成为纺织强国的?又是怎么闷声发大财,超过南亚双雄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中国与孟加拉纺织业又有什么关系?本期视频我就与大家一起聊聊这些问题。
02
在1972年之前,地球上没有孟加拉国,只有东巴基斯坦。
1947年印巴分治时,搅屎棍大师英国临走前不仅把南亚次大陆分成印度和巴基斯坦,还把巴基斯坦进一步分成西巴基斯坦和东巴基斯坦。
且不说这两个巴基斯坦在民族、文化、语言上的差异了,大家看看地图就知道,这两块地不仅完全不挨着,中间2000多公里还硬生生隔着一个印度。再加上当时的通信技术又不像现在发达,所以两者的分裂几乎是迟早的。
东巴基斯坦即为后来的孟加拉,1947
果然,1971年东巴基斯坦宣布独立,印度赶紧起哄支持,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一番血战后,东巴基斯坦摇身一变成了孟加拉国,在1972年1月宣布独立。独立之初,巴基斯坦比孟加拉国富裕70%,当时的孟加拉除了孟加拉虎,还真的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
独立两年后,孟加拉国就爆发了大饥荒,100多万人活活饿死,当时的孟加拉主要靠出口黄麻创收。黄麻是什么?是最廉价的天然纤维,还不如棉花。
可以说,还没出新手村就遇到了地狱难度的副本。当时孟加拉有一个商人叫Noorul Quader(努鲁尔·奎德尔),看着自己国家这个惨样,一心想让自己国家富起来。他研究了下韩国的战后发展经验,意识到要让落后国家改天换地,纺织业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但怎么能说服韩国人到孟加拉建工厂呢?
孟加拉服装纺织之父
转机也发生在1974年。
在孟加拉爆发大饥荒的同时,万里之外的白宫办公室,美国总统尼克松为了遏制来自东亚的廉价纺织品冲击,签署了《国际纺织品贸易协议》,简称MFA。MFA规定了每年出口到美国和欧洲的服装数量限额,这给当时风光无限的东亚纺织业造成了沉重打击。
什么意思?比如韩国每年生产100万件衬衫,但美国只给80万进口配额,那另外20万件就没法卖给美国。
为了规避这种配额约束,韩国就盘算着在那些没有使用配额的国家中设厂,靠他们绕道出口美国,听起来有没有觉得似曾相识?
韩国大宇集团就真的这么做的。冲着孟加拉廉价且年轻的劳动力,董事长金宇聪就和奎德尔达成一致,用韩国的培训和技术换孟加拉的配额。
1978年,奎德尔派了128个孟加拉学员去韩国大宇培训了6个月。这个期间还发生了许多与文化冲突有关的趣闻,比如孟加拉人闻到韩国泡菜味儿就想吐,而韩国人反过来嫌孟加拉人身上都是咖喱味儿,不敢接近。
有次聚餐时孟加拉学员给韩国教练们做了一顿孟加拉大餐,但在韩国人眼里都是黑暗料理,起初他们还不愿意吃,结果被CEO喊去训话,说他们迟早要在一个国际化的环境中混,这种事是难免的,咬咬牙吞进去就行了。
这6个月培训的确不浪费。1980年,奎德尔与大宇达成协议,创办了孟加拉国第一家完全出口导向的服装厂,德什服装,奎德尔也因此被称为“孟加拉服装业之父”。
之后,韩国大宇对孟加拉德什进行了从技术培训到销售出口的手把手教学,还积极为它提供机械和织物等原材料。那些从韩国培训回来的学员也陆陆续续创办了自己的服装公司。把130个星星之火变成了2000多家纺织厂,6000多家成衣加工厂,以及上下游共计2500多万个就业岗位的支柱产业。
大宇和德什的合作虽然是被尼克松的贸易保护政策触发的,但也的确顺应了当时全球产业转移的趋势。
1980年,孟加拉政府也看到了产业转移的机遇,出台了外国民企投资法和孟加拉出口加工法,之后又陆续更新了投资法和公司法等一系列扶持纺织业的产业政策,让流入孟加拉的外国直接投资迅速飙升,仅过去20年就翻了7倍。
孟加拉的人口结构也天然适合发展纺织业。孟加拉面积和山东省差不多大,但人口高达1.6个亿,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其中,适龄劳动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0%。
廉价的孟加拉劳动力
我查了《2016年亚太地区人类发展报告》,报告里预测到2030年,孟加拉适龄劳动人口比例甚至还将提高到70%。
除了人多,孟加拉人还特别拼,拼得都不像个南亚人,他们每天工作10小时,每周6天的法定工作时间,每月最低工资500元人民币左右。算下来他们生产一件棉质衬衫的成本只有22美分,印度是50美分,而美国则是7美元(700美分)。
靠服装业,孟加拉的GDP从独立到现在扩张了15倍,让上百万人摆脱了贫困。
1980以来,孟加拉GDP翻了15倍
小结一下,孟加拉的逆袭主要靠纺织业,而纺织业的崛起有三点原因:
  • 首先是尼克松贸易保护政策触发下的东亚产业转移;
  • 其次是孟加拉政府积极的产业政策与配套法规;
  • 最后是孟加拉本身充足勤奋的廉价劳动力以及由此吸引来的大量外国投资。
人口拥挤、资源匮乏、政府干预、出口立国,这不就是东亚模式的又一个翻版吗?我之前跟《南亚研究通讯》的主编毛克疾老师交流认为,孟加拉可以说就是一个靠典型的东亚模式逆袭的南亚国家。
03
2011年,我国人口红利逐渐见顶。同一年,麦肯锡在一份针对国际服装巨头的调查中称,未来五年,由于人力成本提高,只有17%的受访者把中国作为前三采购国,52%的受访者倾向于转向孟加拉,其吸引力甚至大于越南。
中国对国际纺织服装巨头的吸引力下降
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我国成衣制造等产业将不可避免地外迁,而孟加拉劳动力基数大、成本低,还可以避开名目繁多的贸易壁垒,自然会成为一个很理想的备选目的地。
然而,这不代表中国的纺织产业就束手无策,相反,这其中或许暗含另一种形式的机遇。
孟加拉国的纺织服装业主要强在终端的服装制造环节,由于劳动力素质不高且技术落后,其上游纺纱、织布及染整等环节发展都比较落后,当地产能仅满足80%的针织纱线和40%的机织纱线需求,并有超过20亿米的染整能力缺口。这无疑给我国的纺纱和染整企业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
此外,中国纺织机械工业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不仅是细纱机,其他设备比如清梳联、精梳机、并条机等,在产品质量、可靠性方面等都完全可以满足当地客户的需求。
而且,考虑到孟加拉国有相当一部分的纺纱厂设备陈旧,亟需升级改造。相比于价格昂贵的德日设备,中国纺机在价格上拥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因此,随着一带一路的开展和中国的影响力向全世界扩大,孟加拉国纺织产业或许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另一片天地。
好了,本期节目就到这里。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关于全球产业的内容,欢迎在这里扫码加入我们的知识星球社群,和我进一步交流。我是用产业视角带大家看世界的奥特快,我们下期再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