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衲曰”
1937年6月9日,孔祥熙率团开始访德
图为孔祥熙(前排左三)访问德国期间与希特勒等人的合影
原载:《同舟共进》2017年第5期
作者:肖伊绯
1937年7月,上海《申报·图画特刊》第261期的头版头条位置,印着一幅引人注目的时事照片。照片是时任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的孔祥熙与德国元首希特勒,以及包括中国驻德首任大使程天放在内的中德双方多名官员的合影。
这张中德两国首脑会晤的合影一经刊出,迅即引发众多猜测与传言。至今,关于这场神秘会晤,仍有许多传言,莫衷一是。因为这次会晤的内容,在当时属国家机密,除了这张公开刊发的合影之外,再未公布任何相关内容。
30年后,曾任中国首任驻德大使的程天放,赴台湾定居已近20年。此时,距离二战结束已有多年,中德关系也早已时过境迁,孔祥熙与希特勒秘晤的“国家机密”也随之不复存在了。为此,他在《使德回忆录》书稿中,详细记述了此次秘晤的诸多细节与实质内容,将之作为近代中国外交史上的典型案例公之于世。
对于这部主要记叙其亲历,以私人日记为佐证的《使德回忆录》,程天放自称:“我不敢讲这是一本史学著作,可是我相信这里面有许多史料,可供当代或后代的人研究。”
书稿撰成之前约两个月,即1967年8月15日,孔祥熙因心脏病发作,病逝于美国纽约;书稿完成一个月后的1967年11月29日,程天放病逝于台湾。至此,中方参与当年秘晤希特勒的两大重要人物均已作古,而《使德回忆录》也因此成为“遗稿”。著者至死未能看到书稿成为正式出版物,实在遗憾。此后,这部遗稿的出版也相当不顺利,不知何故竟被搁置了整整10年之久,1977年10月方在台湾出版。
戈林的傲慢接待
1937年,孔祥熙参加完英王乔治六世的加冕典礼后,接受德国政府邀请,于当年6月中旬到柏林进行正式访问。6月9日上午8时,孔祥熙率领代表团由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乘火车抵达柏林,代表团的团员有:行政院秘书长兼资源委员会主任翁文灏,他是中方主管对德贸易的负责人;另有海军部部长陈绍宽、中央军校教导总长桂永清等军方要员。德方则派出了经济部部长兼国家银行总裁沙赫特、国防部部长布隆伯格以及远东协会和中国实业研究会的人员,计有四五十人之多。此次赴欧,孔祥熙带来了许多礼物,准备赠予各国元首和政府要员。到达柏林后,这些物品存放在大使馆里,孔祥熙一一过目,并问道若送希特勒,应以哪些物品为宜。程天放随后挑选了一对朱红漆雕花瓶、一册珂罗版精印宋画、一幅湘绣和两盒名茶,孔表示同意。
按照访问计划,孔祥熙要先行拜访纳粹党的二号头目、德国空军部部长戈林。
在纳粹党内,戈林追随希特勒的时间,远早于后来声名大噪的希姆莱、古德里安、海因里希等人,早在希特勒政治失意被关押在政治监狱时,戈林就是他最早的信徒。甚至希特勒在掌握大权后,第一个确定的继承人就是戈林,当时希特勒的意见是,如果自己不幸殒命,第三帝国的一切职务都将直接由戈林继承,可见戈林在希特勒心中的地位。
戈林以其老奸巨猾闻名于世,他向来认为日本与德国有着共同的战略和利益目的,能够互相利用,日本才是他们的远东伙伴,而中国不过是一个尚不可缺的战略原料供应地,在没找到替代者之前,还有点用途。
出于这份轻视,他让孔祥熙与程天放在德国空军大楼等候了许久,才姗姗来迟,而且态度傲慢。孔祥熙深感不快,他列举日本抢占德国远东殖民地之史实,说明日本不可靠,并追问德国究竟要和中国还是和日本做朋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