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北方朔风
鲍里斯约翰逊最近宣布,要在7月19日解除所有封锁措施。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十分冒险,但是毫不奇怪的情况,从疫情的情况开始好转之后,西方国家就一直在进行着这样的举动,不过直接解除所有措施这样的举动,依然让人感到意外。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来了去年的时候,英国宣布群体免疫策略之后,举世哗然,虽然有些人试图证明这个政策的正确性,但是鲍里斯还是被送进了ICU。
当然了,现在英国的情况比去年的时候还是好了很多的,因为疫苗的使用,统计之内的每日死亡数量,已经降低到了个位数,这也是英国的底气。虽然疫苗的防御力并没有想象之中那么优秀,但是只要死亡率降低了,那对于政客来说,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大半,也难怪英国的卫生部长此时可以悠闲的公开发表“新冠病毒不可能被根除”,“要学会和新冠共处”这样的言论。
只是,事情也没有英国政客所说的那么乐观,虽然因为疫苗的使用,发达国家的新冠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但是随着放松管控措施,疫情都出现了很大程度的反弹,即使是以色列这种疫苗接种率极高的国家,在摘下口罩之后,也出现了明显的回升。而准备解除所有封锁措施的英国,则是最近一段时间反弹最为剧烈的发达国家,在最近一周,英国新冠感染者激增65%。如果放在中国,西方媒体一定会用各种夸张的术语来形容这件事情,但是在英国,感染者的激增似乎没有造成任何负面影响。
英国的卫生官僚,会把主要的问题归结于有着更强传染性的德尔塔毒株,从各地的医学报告来看,这个来自南亚的突变确实有着更强的传染性,但是英国的疫情反弹,与提前放松的防控措施也有很大的关系,而在感染人数激增的情况下,英国依然打算全面解封,似乎连基本的体面都不讲了,这样的操作与尊重科学并不存在什么关系,只是单纯为了政治服务。
现在唐宁街似乎在强调,在目前的情况下,新冠的死亡率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英国的经济已经快有点接受不了了,所以要学会共存,新冠和流感没什么区别。这个观点表面上似乎很有说服力,可是实际情况却更加复杂。在三月的时候,《柳叶刀-传染病学》杂志上面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以英国为讨论对象,考虑了英国解封之后的情况,按照计算,即使按照最理想的情况,如果单纯靠疫苗而没有其他的防疫措施,R0依然会大于1,新冠病毒会在人群之中继续传播,而如果继续传播,可能会导致几万英国人的死亡。
当然了,支持者或许会拿现在的死亡数据来表明,就算新冠再次大流行,不会有医疗挤兑,也不会导致那么多死亡。即使这个论点是完全正确的,这也并不能支持唐宁街的决策,新冠并不是感冒,即使是轻症痊愈之后,新冠也很容易带来复杂的副作用,最为常见的副作用就是嗅觉受损。在亚马逊某个香烛的评论区里边,有上千人表示这款香烛的气味变得十分怪异,甚至有人因为嗅觉改变,痛苦的选择了自杀。
而某些研究还表明,新冠的后遗症可能还会影响人体多个系统,虽然这些后遗症都不致命,但是对于生活质量的影响可以说是不小,只不过,这些东西显然并不是英国卫生系统记录的主要数据。
而即使是以经济角度出发,让新冠放任自流也并非是个最好的选择。实际上,每年冬季的流感流行都会造成数以千亿美元计算的经济损失,即使有疫苗的帮助,新冠依然比流感更强,在这种情况下,全面解封对于经济能带来多少正面效果,是值得考量的,即使是从纯粹经济的角度来说,英国也应该先把这一波反弹压下去之后,再宣布全面解封,以免冬季出现又一次感染高潮影响经济。这个方案可能是更有利于经济的,只不过似乎有人并不打算使用这个选项。
同时,这样放任的措施,十分有利于新冠病毒进行进化,现有的突变株已经表明,新冠病毒的突变会增强传染性,对疫苗和抗体有一定程度的逃逸能力。比如说在6月25日,美国宣布停止分发礼来的中和抗体鸡尾酒,因为美国CDC检测到巴西和南非突变株比例提高,而这种中和抗体对于这样的突变体没有中和能力。
而世界各地的疫苗保护力也在告诉我们,部分毒株确实可以绕开疫苗。如果我们不想看到大多数疫苗的有效率降低到一个不太友好的数字的话,除了研发新的疫苗,其他的防范措施也不能停下。我们谁都不想看到,在不断的养蛊措施之下,最终出现像是电影和电子游戏那样戏剧的突变,抵消人类这一年多来的大多数努力。
这些东西唐宁街和英国卫生机构不知道吗?实际上他们拿到的是第一手材料,比我们知道的更多,但是依然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很明显,这些风险对于他们来说,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如果继续封锁,服务业会受到更大的压力,而部分英国人也不会反对这样的策略,毕竟英国这一年多以来,反对封锁的游行一直没有停下来过,而最近欧洲杯,英国球迷庆祝的时候,也实在是不想在乎社交距离。他们大可以说,这也是顺应英国的民意,当然了,这种民意,也是自由主义多年来塑造的结果。这一切几乎和当时群体免疫策略一模一样,无论是政客的态度,还是分裂的民意,或是科学界的反对,一切如同二度上演的默剧。
这样第二次上演的闹剧让我们不得不认识到一个事实,虽然在残酷的现实打击面前,许多西方国家官方放弃了群体免疫这个蠢得冒泡的策略,但是导致做出群体免疫这个选择的政治要素,依然是不少发达国家的主旋律。新冠病毒改变了很多东西,但是政客对于生命和科学的漠视,并没有发生什么改变。一旦现实给这些政客稍稍喘息的机会,他们就会演绎出全新的闹剧。或许对于这些人来说,生命只是交换选票与金钱的筹码罢了,并没有什么更高的意义。即使在第一次群体免疫的赌博之中满盘皆输,他们也毫不在乎,打算第二次用英国人民的生命,去验证自然规律的有效性。
当然,经历过了一年多的封锁,全世界人民都憋得慌,想要多活动活动也是人之常情,从经济和社会管理来说,也确实应该如此。从科学角度来说,在疫苗接种率到达了一定水平之后,管制措施也应该更加灵活,就算是封锁,也不应该简单粗暴。只是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对于社会管理水平的要求是很高的,即使是在中国的实践之中,也出现了大量的问题与矛盾。而纵观这一年多来的实践,大多数西方国家不愿意也不太可能做到这一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选择自暴自弃式的放松管制,也就没什么奇怪了。
虽然说以我们的视角来说,这是自暴自弃,但是以他们的角度来说,这已经做的够多了,最起码他们动用了行政力量,让大多数人接种了疫苗,这也就是他们所能做的极限了。没有更多的措施,因为没有人会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就像是即使日本的疫苗接种率在发达国家之中相当尴尬,东京第四次发布了紧急状态宣言,开闭幕式可能要空场举行,也没有人愿意承担取消奥运会的责任一样。这正是巧妙的地方,没有人要为了新冠失去控制承担责任,正如英国前任卫生大臣汉考克离开的原因,是因为生活作风问题一样。
我们很难想象,如果大多数国家都在这个问题上面选择自暴自弃,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乐观一点的想象,可能是新冠流感化,每年冬季都要流行,隔三五年出现一次大中流行,每年收割十几万或是几十万人的生命,悲观一点的话,我们几年之内可能会再看到一次全球大流行,那个时候,对于全球人民有什么样的影响,实在是一言难尽。
但是,现在并不是幸灾乐祸的时候,这毕竟是个全球化的时代,一个国家的举动,可能会对于全世界造成影响,而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很多国家都会选择和英国类似的策略。虽然只要控制一下检测数量,再修改一下统计口径,在数字上面这些问题都很好克服。但是对于严格防疫的中国来说,这必然是个不小的挑战,这会意味着更多的输入病例,虽然在针对输入病例上面,我们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因为病毒的狡猾,依然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一些漏网之鱼,这些漏网之鱼,对于经济社会的影响不会小,但是我们也不可能学习那种放任自流的措施。虽然因为优秀的防控措施,中国的经济恢复算是十分优秀的,但是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防控措施与经济的平衡,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旦有一大批国家选择放任自流,我们就不得不面对很严肃的问题,疫苗的有效率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即使我们给十四亿人每个人完成接种,依然会存在一批易感人群,而按照疫苗的有效率,这可能是数以千万计的,一旦出现什么问题,绝不是一个小事情。如何在对外的经济交流,和人民群众的安全之间,找到一个相对两全其美的方案,是很困难的。
而与此同时,实际上部分西方国家,也似乎打算在借用这个机会去隔绝我们,比如说许多国家的名单里边,中国依然属于因为传染病流行而不建议旅行的国家,而与此同时,他们倒是解除了印度的限制。这显然不是一个流行病学问题。而是这几年一直在进行的各种反华举动之一。这也是必须直视的问题之一。
在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之中,与外界的交流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当然不可能不对外交流,但是说到底发展应该是为了人民群众服务的,我们需要寻找一个平衡,不能以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作为代价,绝不应该学习英国的那种“群体免疫”精神。如何面对这些考验,可能是未来一段时间主要的问题之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