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周,美国国务院官网终于公布了5月的签证数据: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四处美领馆总计发放22,611封学生签证,比疫情前2019年5月同期多出2000多封。
可以说,被疫情按下暂停键的中国学生赴美留学之路,终于恢复相对常态。
而过去一整年发生在留学生群体中的,校园关闭、停课、网课、航班熔断、签证停办等等一系列突发事件,也深深烙印在属于这一代留学生的记忆中。
我们想知道在这特殊的一年中,他们经历了什么?除了网课之外,又做了哪些有趣和有意义的事情呢?
我们更想把这个特殊年代的留学生故事记录下来,分享给更多家庭和孩子们:

ZHENBANG
Carol
2020年,她是芝加哥大学的大一新生,由于疫情无法赴美留学,流浪去拉萨学语言;
ZHENBANG
Cassie
2020年,她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大一新生,看到学弟学妹们连夏校都只能是网课,干脆在国内办了一个理想中的夏校;
ZHENBANG
Ziva
2020年,她是南加大的大一导演系学生,因为疫情回国,聚集30多人圆了拍电影的梦;
ZHENBANG
Evila
2020年,她是斯坦福大学大二语言系学生,滞留美国的她,除了在宿舍上“网课”,她更是在不断挑战厨艺极限。
#01
流浪一个月,只为去拉萨学语言
Carol | 芝大 | 去西藏学藏语
都说要学一门语言最快的就是去当地一边生活一边学习。如果想学的是中国的方言,在这特殊的一年,“去当地学习”的计划就变得可行了。
我们第一个要介绍的就是在美国大学学藏语的内蒙女孩Carol的故事。
在美国大学的网课选课中,Carol无意发现了自己的大学有这么一门藏语课,这让她非常的心动,便报名了这门藏语课。
然而,事态总是没有想象中这么容易,在与教授交流后她便发现所有藏语课的学生都是有一部分藏语基础的,零基础的她如果想要跟上班里的学习进程,就需要自己提前恶补基础。
然而看过藏语写法的人可能知道,作为“藏缅语族”的藏语的写法,无论是与汉语,还是与欧洲大陆的语族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并不像自带小部分“日语翻译”的中文,我们想学习藏语完全就是需要从零开始。
于是这时,本来就疫情在家闷得慌的Carol就想到“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直接去西藏学习呢?”
与常人不同的是,Carol并没有选择直飞去拉萨,而是从云南香格里拉一路穷游经过藏区,最后再到达拉萨,从而最大程度的体验当地的文化,与当地人深入交流。
Carol很自豪的跟我说,她这一路上每天的开销最多只有50左右,她一路在高速公路的收费站寻找愿意载她一程的司机,就这么走到哪停到哪,缓慢的向着自己的目的地前进。
在问到一路上有没有遇到危险的时候,Carol很直接的表示尽管有遇到过奇怪的人,但是几乎都是好人,甚至有藏族的司机路上免费把她带回家,把自己女儿的房间让给她住,还联系了认识的客栈老板,方便她下一程落脚。
大概一个月后,Carol便抵达了拉萨,住在了自己以前认识的朋友家。她说拉萨方言就是现在大家所学的标准藏语,语言环境特别好,比如下楼买吃的,就可以拿藏语和卖家交流,再加上生活中尽量与朋友用藏语交流,她的口语和听力很快就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升,在正式开课后不久,她就跟上了学校的进度。
甚至她表示期末考试的难度特别大,一篇阅读理解是写父子二人拜佛的故事,但是在当地朋友的帮助下,以及在当地对于佛教的了解,这些背景知识帮助她很好的完成了考试。
Carol说最重要的其实还是敢于交流,并且“逼迫”自己和他们交流,其实当地年轻的藏民普遍普通话说的也很好,如果你不逼自己的话,完全可以用汉语在当地生活。但是她却尽可能的用藏语交流,这样很快就已经可以与当地人进行简单的交流了。
Carol现在已经回到了自己内蒙古的家,她说对自己而言藏语并不只是一门课,而是一个接触陌生文化的机会,要是有机会,一定还会回到藏区,在当地生活,学习更久的时间。
#02
夏校难报,就自己去办一个理想中的夏校
Cassie|哥大|创建夏校
疫情下,由于出国/回国变得非常困难,高中学生想要参加海外的夏校就变得几乎不可能了;而国内本来就为数不多的高龄夏校的报名就变得更 “触不可及”。
那么为什么不自己办一个呢?抱着这个想法,“爸爸真棒”的前实习生Cassie就与其他几个同龄小伙伴一起,办了一个全部由年轻的美高学生主持的“云雀书院”。
在我看来云雀书院颇有现代学生“印象派沙龙”的意味。
Cassie回想自己之前参加的那个夏校基本上都是大学生以及成年人,当时还是高中生的她就属于一个“稀有物种”。几个主办人自己在参加夏校的时候也都发现,由于夏校的位置稀缺,再加上课程设置以及年龄安排使许多有能力并且有思想的中学生并不能如愿参加。
于是他们就专门与原来的大型夏校合作,从19年的夏天开始,办了第一届专门为初高中生设计的为期十天的半封闭夏令营。
比较有趣的是,Cassie他们并没有选择科研方面的学科,而是清一色都是冷门的人文学科,比如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
初衷是现在大多数的学生都还是以学科补习,或者科学类的学习为主,云雀希望有机会能让学生们学习到一些他们以前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的东西,说不定就此发现自己真正的爱好。
Cassie认为他们夏校最大的特点是,一方面是在中国各个知名大学找了各类博士教授,用中文授课作为载体;另一方面尽可能的采用美国博雅教育的模式,创造出了一个学术讨论的氛围。
然而,这样做的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Cassie最担心的就是夏校的“定位”。一个用中文开展的博雅教育,成功了就是“中西融合”,不成功就是“不伦不类”。
Cassie很坦白的说,许多学生的家长报名夏校,是希望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的,比如完成一个实验报告,标化成绩提升多少,或者拿到名师的推荐信……但是哲学类的东西,本来就不是短期能看到成效的,很难通过一般的标准去衡量这几天的意义,只能说希望借此开阔参与者的思想,并且对他们未来的生活有帮助。
开始Cassie很担心因此会没有足够的学生开班。但是好在还是与许多家庭认可他们的理念,第一年30人的班有60个人报名,今年甚至有100人报名。此时,难处就不再是招生,而是筛选学生。
她最开心的时刻是有家长在孩子回家后特别打电话过来致谢,说感觉孩子长大了不少。她说未来就算需要回到美国去上学,只要假期能回国,就一定会再亲力亲为的与小伙伴们一起把云雀书院办下去。
是疫情让她才有机会上夏校,某个意义上也是疫情完成了她办一个“师生互相选择”的理想夏校的梦想。
#03
在甘南,聚集30几个人拍了部电影
Ziva南加大|拍电影
相信每个导演系的学生都梦想完成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只不过很多学生都因为时间、场地以及人力等问题而导致不能成行。
而来自南加大的Ziva同学,则是很有幸因为疫情回国的机会,圆了自己的电影梦。
Ziva说自己能够拍成这部电影,纯粹是凑巧。由于疫情,她以及她的学长学姐们都回了国,而这么多人能够同时聚在中国,才促成了她想要拍电影的决定。
因为即使在美国他们有机会去专业的摄影棚工作,但是想要独立拍摄剧本,租借场地、器材、找群演,都会是非常麻烦且困难的事情。
Ziva的电影是基于自己爷爷奶奶的亲身经历改编的,70年代发生在甘南藏区的爱情故事。她认为拍摄真实发生过的事会比虚构的故事更有意义,如果我们自己都无法记住老一辈的故事,那还有谁会记住呢?
▽点击视频看拍摄现场
整个企划由1月底开始,直到6月才正式开拍。由于要还原当年的背景,Ziva便与全剧组30多个人一起深入甘肃南部藏区的山中,当地的环境极为艰难,机完全收不到信号,从藏民平时居住的山上要在特别颠簸的土坡上驱车一小时才能到山上,而山上昼夜温差很大,6月份甚至只有十几度,当地人取暖烧菜也只能靠烧牛粪和羊粪来解决。
由于是藏区,又在海拔3400多米的高原上,Ziva说剧组里有许多成员都陆续出现了高原反应,甚至还有被送到山下医院吸氧的状况,包括经常出去高原山区的她自己也在杀青前出现了一些小症状。
不过让她惊喜的是,整个剧组三十多人没有一个提出退出的,即使明明看起来就快病倒的成员,也都咬咬牙自愿坚持了下来。
Ziva说每一天的故事多的数不清,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难,也获得了非常多的帮助。
比如这一路上都是自己之前认识的一个藏族朋友带路,这位藏族朋友虽然汉语不太好,但是还是非常尽心尽力的去辅助了他们,就比如借剧组羊群,以及帮忙驯服山里抓到的野马,不仅如此,甚至他还叫上了自己兄弟姐妹近十口人,一起提供了帮助等。
她说拍摄过程中让她印象最深刻的小插曲是她们跟山下定午饭的时候,餐厅老板娘误以为她们自备了筷子,提供了50人的午餐,却只放了5-6双筷子。
她们便只能把这些“珍贵”的餐具优先提供给了群演,自己去山上折了树枝稍加打磨,当成筷子来吃饭。
到截稿的时候,Ziva的剧组已经顺利杀青了,现在正在后期的剪辑中,相信再过不久我们就可以看到公映了。
最后在谈到成本方面,Ziva说本来剧组是打算自己承包的,结果没想到进行完众筹后他们得到了100%的赞助,这也是非常令她意外的事。她说如果未来有机会,一定还会继续留在中国拍些其他的场景,以及深挖背后的故事。
#04
人在美国,不断挑战厨艺极限
Evila|斯坦福|留守
相比起前面三位做了各种在往年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的同学相比,Evila的生活似乎就平淡了许多。
众所周知,直到半年前美国依旧都还是全球疫情最严重的爆发地之一,也是最难买到机票回国的地方之一。Evila疫情初期确实是买不到机票,但是到了中后期觉得没有了时差的限制,上课能够更好的交流。
所以Evila同学自从疫情开始前,直到今天一直都待在美国,坚守在斯坦福完成自己的学业。
如果拿两个字概括这一年,Evila说那绝对是“肥宅”。虽然说人在学校宿舍,但是人却也无法进入课堂,只能上着“超近距离”的网课,成为了离课堂最近的“局外人”。
饮食方面由于大家都避免外出,便严重依赖学校的食堂与各色外卖,而且由于美国能吃的就这么几样,所以Evila在美国除了学习之外获得的最大成就就是疯狂的挑战自己的“厨艺极限”。
△食堂展览照
这让我想到我在回国前那段时间由于不想去公共厨房,就一直在自己的房间里用各种食材以及烹饪方法研究改造泡面,把这个质朴的食材做的出神入化。
她说其实自己不是唯一一个这么选择的,尽管很多小伙伴都陆陆续续的回国了,但是和她一样坚守阵地的也是有的。
尽管是自愿留守,但是确实也是有很多的不方便。比如以往大家放假都会到处游历一番,但现在学校规定了只能在方圆十公里内移动。
有趣的是Evila表示大家都被限制起来也有优点,就是本来应该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同学们“被迫”聚集到了一起,大家互相可以敞开心扉聊天,这是疫情之前没有机会做到的事。
看起来Evila同学做了一个“最普通”的选择,但是如果别人都做过的事情而你没做过,这也就变成了一个独特的体验不是么~
「 写在后面的话 」
无论这个疫情是给留学生们带来惊喜或是惊吓,还是遗憾,这两三年里经历的事,绝对也是往届以及未来所有的留学生都不一定会经历过的,这段独特的经历一定会给大家带来非常难忘的回忆。
如果你做了什么更加“惊为天人”的故事,也可以一起来评论区分享呀!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b站▽
看“爸爸真棒”对本文作者Magic的采访
你还“在看”吗?
有细心的朋友发现,微信推送现在不按时间排序了。如果大家还希望和从前一样,每天准时和“爸爸真棒”见面,可以这样做:
第一步:在下面点个“在看”;
第二步:按下面方法给我们星标,成为我们的“常读用户”,就能每天第一时间看到“爸爸真棒”的文章了。你的喜欢对我们很重要,期待再次按时见面!

别忘记点赞和在看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