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西部菌
来源:西部城事(ID:xibuchengshi0518)
2019年10月,商务部等多部门《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
利用5年左右时间,指导基础条件好、消费潜力大、国际化水平较高、地方意愿强的城市开展培育建设,基本形成若干立足国内、辐射周边、面向世界的具有全球影响力、吸引力的综合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日前,第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名单正式公布,分别是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
为什么是这5个城市?此次被委以重任,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又意味着什么?未来还有哪些城市有望入围?
01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经济转型,疫情影响,加上双循环新格局,让消费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头衔,分量自然越来越重。
2019年《指导意见》发布的同时,商务部还同步发布了《关于推荐申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让各地进行推荐申报工作,并对申报城市进行评估。
随后,全国掀起了一轮申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热潮,很多省市出台了专门的文件,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来推进此事,立志要拿下这个重要的头衔。
比如,入围首批名单的重庆,在2019年便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推出三十条任务措施。
为了确保有城市能够拿到入场券,江苏省在前不久发布了《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支持南京、苏州、徐州、无锡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用广撒网的方式,来提高“中签率”。
据第一财经不完全统计,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西安、郑州、南京等城市在内,明确提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的城市,多达20多个,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
首批入围的城市,包括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数量上看,5个城市,含金量还是很高的;城市类别来看,正好是4个直辖市,和一线城市以及作为广东省会的广州。
任何国家战略有关的头衔,先上车的好处不言而喻。而对这5个城市来说,具体又意味着什么呢?
关于这点,我们可以从《指导意见》中对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定位来窥探究竟: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是消费资源的集聚地,更是一国乃至全球消费市场的制高点,具有很强的消费引领和带动作用。
也就是说,首批入围的5个城市,未来将是全国消费资源的核心集聚地,是参与全球消费竞争的制高点,可以“对标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全球综合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这对它们的综合城市能级,将是一次重量级的加持。
02
那么,为什么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能够在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率先获批呢?
首先可以看到,上海、北京、天津、重庆是直辖市,它们一同获批未必是巧合,说明直辖市的特殊身份,对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一定的帮助。
当然,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可能只是依据城市等级,来进行按顺位的分配,排排坐吃果果。
其实,在2020年发布的《国际消费中心试点城市培育建设实施方案编制要点》中,对推荐申报试点的城市,提出了编制方案的内容要求:
重点对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试行)》,说明本市在国际知名度、城市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和消费舒适度等方面的发展现状(数据截至2019年底)。
从中可以看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申建入选标准,至少包括国际知名度、城市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和消费舒适度等五个维度的指标。
城市繁荣度、商业活跃度等指标,经济、人口等无疑是基础性的影响因素。
2020年,上海、北京、广州和重庆正好是GDP的前5位,其中重庆为25002.79亿元。GDP体量最小的天津,也有14083.73亿元,位列第11位。
来源:中商研究院
至于人口方面,根据最新的七普数据,重庆达到3205.42万人,而上海和北京是两千万俱乐部成员,广州为1867.66万人,迫近两千万;天津同样有1386.6万人,位列第7位。
经济基础好,意味着消费品供应能力强;人口规模庞大,意味着有充足的消费需求。经济发达、人口庞大的城市,商业活力通常较强,这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同样能得到体现。
所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各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总额,包括商品零售和餐饮等。
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在前4位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正好全部入围首批名单。其中上海为15932.5亿元,广州为9218.66亿元。
来源:城市财经
天津2020年的社消数据未公布,论经济和人口规模,和其他4个城市有一定的差距,能够率先入围,通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来推动其低迷的经济回暖,想必也是一个重要考量。
另外,既然是国际消费中心,是未来要对标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的城市,就得有足够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以上海为例。作为传统的商业中心,上海在消费领域的国际知名度,一个重要体现就在于其首店数量长期处在全国第一。
那些全球大牌以及国内的知名品牌,在中国设置的第一家店铺,通常会考虑放在上海。
可见,这5个城市,在消费活力和商业繁荣度上,本身就是国内的第一梯队,率先被委以重任并不意外。而这份申建的标准,其实也为各大城市指明了发力的方向。
03
按照此前的文件,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之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大概率还会迎来扩容。
那么,还有哪些城市能够如愿拿到入场券呢?
前面提到,全国有超过20个城市喊出了冲刺国际消费中心的目标。江苏4个城市出战,双城出战的省份更是不胜枚举,比如山东派出济南和青岛,海南也派出了海口和三亚。
来源:网络
这20多个城市中,不仅仅有成都、武汉、杭州等重点二线城市,还有一些存在感相对低一些的省会,甚至是普通地级市。
比如昆明,为了实现晋级目标,还专门去北京、上海、深圳、成都调研。
再比如广西,就这两天发布了《广西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行动方案》,“加快建设南宁、桂林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不过,虽然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扩容的空间,但竞争者众多的背景下,接下来能够拿到入场券的城市,未必还会有很多。否则,国际消费中心的含金量和意义,会下降很多。
结合第一批的入围城市名单,以及相关的申报建设标准来看,西部菌推测,下一轮的扩容大概率会选择大区中心城市,尤其是重点省会。
它们的经济基础较好,国际化水平更高,有门户枢纽功能,和保障“到达便利度”的便捷交通网络,能像《指导意见》提到的那样,具备“立足国内、辐射周边、面向世界”的功能。
比如成都,一直以来都是以消费文化著称,是西部地区的三个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之一,无论是商业活力还是交通枢纽地位,都完全能够胜任。第一批没入围,下一批入选的概率很大。
再比如武汉。武汉是华中的龙头,2020年的GDP为15616.1亿元,位列全国第9位,有着九省通衢的区位条件,和强劲的商业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前几天,武汉出台《武汉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
来源:网络
考虑到武汉受疫情影响,去年的消费下降较为明显,这对于武汉拿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名额,会是一个加权项。
另外像杭州,数字经济第一城,新零售的高地;南京,历史文化名城,长三角的重要消费中心之一;西安,西北第一城,重要的网红旅游城市,它们今后入围的概率都很大。
当然,这些只是推测,具体第二批的扩容名单如何,还有待观察。但对一些优势没那么强的申报城市来说,也不用灰心沮丧。
根据《指导意见》,在综合性国家消费中心城市之外,还将带动形成一批专业化、特色化、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能够退而求其次,成为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也是一种重要跃升。

END

推荐阅读▼
🔗真正厉害的人,都明白“理性压制”有多重要

🔗股市牛市来了?在你冲动之前至少要先看完这篇文章

正确的思维方式,将助你快速成长
更多原创知识,
强烈推荐关注下方公众号“姿势要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