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开始,不断有人给我推荐《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这些读者深信不疑,80回后的内容终于找到了,简直是红学盛事。
吓得我赶紧买书,焚香沐浴,一读三拜,准备见证奇迹。
估计有人不知道这本书,先简单说下背景:
本书前言交代,这个版本是有古本的,封面叫“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带大量朱批,现在安徽阜阳一个赵姓的藏家手里。
赵某“出于自我保护,故意对底本文字加以修改……经多年努力,今终得该本过录本影印资料”出版,才使“史上第一版原本《石头记》后二十八回文字重见天日。”
按照他们的说法,《红楼梦》原本应该是108回,前80回加上这次的28回,红楼梦可以圆满了。在原书结尾,有这样几句回末批:
“是书至此告一段落,癸酉腊月全书誊清。梅村夙愿得偿,吾所受之托亦完。若有不妥,俟再增删之。虽不甚好,亦是尽心,故无憾矣。”
根据这段批语,他们说《红楼梦》的作者是吴梅村,因誊抄于癸酉年腊月,书名就叫《癸酉本石头记》。所以这28回特别牛掰,是“隐藏三个世纪后的横空出世。”
我觉得吧,“横空出世”是不错的,只不过不是三个世纪,很可能是三个月。
几个抢手关起门来,努力造假,三个月足够了。
下面说说,这本书为什么是假的。
01
要讲清任何一个红学问题的真伪,都需要大量的文字,这本书里漏洞百出,实在不值得一一辩驳,再说写出来也很枯燥,就简单说几点吧。
这本书津津乐道的一点,就是所谓的情节跟前80回接榫,对上号了。在我看来,这恰恰一点都不重要。
《红楼梦》一开始,就交代了主要人物的命运,新旧红学加起来,也有两百年了,还有脂砚斋这些人的剧透弹幕,用这些资料,很容易知道人物的大致结局,把这些玩意拼凑起来并非难事。
真正困难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气象,这是无法伪造的。
听起来有点玄乎,其实很简单,我可以换个说法:《红楼梦》这样的书,怎么讲故事,比讲什么故事更重要,也更难。
拿唐诗来说。都说唐诗好,好在哪里呢?似乎又说不清楚,宋朝、明清也有好诗,但你读起来,会发现唐诗与其他朝代的诗歌不一样,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气象。
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宋朝随便拉出一个文人,都比李白杜甫有学问,碾压王之涣、孟浩然、张继更是没问题,但他们写不出唐诗。
不止后世,就算中晚唐诗歌,跟盛唐比区别也很大。区别不是谁好谁坏,是气象不同。一切文艺都是时代精神的总和,白居易、李商隐没有经过盛唐的熏染,就无法复制李白杜甫。在绘画、音乐、书法,任何领域都一样。
说《癸酉本石头记》是《红楼梦》的续书,都算强行碰瓷,可他们竟然说这是丢失的原著,这就是欺负死人、欺骗活人了。
这本书读起来味同嚼蜡,毫无美感,更没有红楼梦的灵气,是现代人用塑料做的假古董,跟《甄嬛传》比都差一大截呢。
02
如果谈文字美感有点虚,那来看看它的硬伤,书里到处都是。我选个大家熟悉的,顺便聊聊一首唐诗。
在这本书第九十四里,说贾蓉、贾蔷伙同王仁,把巧姐卖到妓院,有这么一段描述:
“且说王仁带着巧姐在路上奔驰(原文如此)了几个时辰,到天色暗了才来到金陵津渡瓜洲渡口。只见潮落月起烟笼夜江,远远有几点星火人家。秦淮河畔停着画舫,舫上灯火通明,时时传来官客歌姬的狂笑。【批语:怎么不闻《后庭花》曲?可叹!】
马车过了朱雀桥,来到了州南一条街道,在偏僻的乌衣巷停了。赶车的叫王仁巧姐下了马车,说要回金陵城隍庙,先坐了马车走了。王仁带着巧姐往巷子深处走来,只见有几个门庭挂着通明的大红灯笼,里面娇笑浪叫不断……”
说实话,不少人看到这段,很容易被唬住。它化用了诗歌,有鼻子有眼,古香古色,似乎在告诉你,看我这古董,这落款,这包浆,是真家伙。
可是假的就是假的,经不起细看。
从这段看,“秦淮河”、“朱雀桥”、“乌衣巷”,地点写得清清楚楚,巧姐是被舅舅王仁,卖到金陵一家妓院了。
咱们细看一下:巧姐坐马来到一个地方,叫“金陵津渡瓜洲渡口”。在渡口,远处能看到“几点星火人家”;近处,能看到“秦淮河畔停着画舫”,听到“客官歌姬的狂笑”。
“金陵津渡瓜洲渡口”是一个渡口,还是两个渡口?没写清楚,我们暂且放下。但按作者的意思,不管是一个渡口还是两个渡口,它都在金陵,也就是秦淮河和朱雀桥所在的南京。
事实上,这个渡口在哪呢?
历史上叫做金陵的地方,不止南京一个,在唐朝,镇江也叫金陵。这个知识点在《辞海》里,在《镇江府志》里都能查到。“金陵津渡”,就是镇江的西津渡口,在长江南岸。
张祜扬名立万的大作《题金陵渡》,写的就是镇江。诗是这么写的: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大致意思是:
我来到金陵津渡,天涯孤旅悲感愁闷。
站在旅馆小楼望去,长江无声奔流,天上一弯斜月。
对岸那零零散散的灯火,想必就是瓜州。
读完这首诗,“瓜州渡口”的位置也解决了,就在长江北岸的扬州。镇江的金陵渡,和扬州的瓜洲渡只隔着一条长江,夜里确有可能看到对岸的灯火。
这里是京杭大运河和长江的交汇处,东南西北交通枢纽,地位极其重要,相当于古代的京九线和陇海线交汇处。
古人来到这里,意味着要跟亲人朋友分离,南来北往,各奔东西,是天然的诗歌集散地。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李绅的《却到金陵登北固亭》,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都与这里有关。王安石在《泊船瓜洲》写的,“京口瓜洲一水间”,更是个有力证据,京口也是镇江,瓜州在扬州,中间隔着一条长江。
回到《癸酉本石头记》,把“金陵渡”和“瓜洲渡”当做一个渡口已经很过分了,竟然还说它在南京。
上地图:
南京离扬州、镇江都是一百多里,站在秦淮河畔,能看到瓜州?

如果作者不是现代人,一定来自未来,他让王仁驾驶着超音速马车,带着巧姐在南京、扬州和镇江之间瞬间移动。
更搞笑的是,这本书还说《红楼梦》的作者是吴梅村。
人家吴梅村是地地道道的江苏人,江左大才子,会不知道扬州、镇江和南京的关系?
03
《癸酉本石头记》的情节漏洞,也是一大堆。
叙事没有主次,只是把线索强行拼接起来,一本流水账。人物要么面目模糊,要么走了样。
比如写贾母的死,一笔就带过了。我的天啊,红楼梦写秦可卿的死,那可是浓墨重彩的,贾母的死,应该与秦可卿的死前后照应的,这是红楼精髓,前面有多轰轰烈烈,后面就有多萧索寒酸。
这可是大戏,“癸酉本”没写。为啥没写?我猜测,倒不是伪造者没意识到,忽略了,而是写不出来。
要把贾母的葬礼展开描写,需要了解当时的风俗习惯、四大家族的关系网,甚至朝廷对贾府的态度,以及各色人物的表现。现代人编不出来。
探春的婚事,说贾府故意隐瞒她的庶出身份,男方到贾府调查才知道真相,于是婚约告吹。这是红楼梦还是琼瑶剧,我分不清了。
写妙玉,整天神神叨叨,又是驱鬼,又是治病,感觉她是马道婆的同门小师妹。
写林黛玉,竟然带着一众奴仆保卫大观园,我就想问问,林黛玉的爸爸是林如海还是林冲。
其他小漏洞多得像宝玉嘴上的胭脂,懒得说了。
说这些,不全是为了吐槽这本伪书,而是想提醒一些朋友,别把赝品当古董,好不容易读本书,还是假的,不值。我见网上还有人以这个为资料,对红楼各种解读,煞有介事,逻辑似乎也能自洽,唬住了很多人。
前面说了,仅仅是“情节合理性”,对80回后的解读毫无意义,把红楼梦看个三五遍,再看几本相关专著,很多人都能做到。
就好比,我用相机拍个向日葵,告诉你我比梵高画的更真实。或者用现代白话把“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再写一遍,告诉你我比杜甫写的更细致更清楚,有什么意义呢。
放弃幻想,接受红楼梦未完的现实,才是对《红楼梦》的尊重。
THE E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